世間因果,或長或短,短者數歲,長則千年,只待機緣。
紂王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滅亡,與1000年前一個叫長齊的人有關,這個人,便是後世的呂尚,衆人所知的姜子牙。
一千年前,屬炎帝的後代的太嶽部族之中,有一呂姓部族最爲強盛,這一族中將來的主人,便名叫長齊。
炎帝爲岷羌神農氏族分支——烈山氏族之後,主要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寶雞到西安一帶,以渭河南岸爲主。以羌爲姓,但後世傳着傳着,就成姜了。
受炎黃爭帝炎帝敗落的影響,軒轅黃帝禁止炎帝族人以羌爲姓,直到顓頊(軒轅黃帝之孫)繼位。
爲了團結炎帝后代,他從所屬炎帝的衆部落中,選擇了名望最高、最有權勢、負責祭祀上天的太嶽部族,賜予他們複姓祖姓的權利。
太嶽部族分爲四支,分別姓以呂、許、齊、申爲姓,稱爲四嶽。
四嶽部族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心做壞事,極力推薦鯀(gun,禹之父)去治水,最後害得鯀被殺的那四大家族(當時堯覺得讓鯀治水不可行,但四嶽堅持,堯只得同意,結果,鯀治水失敗導致問責被殺)。
大禹治水之時,四嶽族人中的呂族爲旺族,共工氏的後代伯夷協助治水有功,再加上舜還欠四嶽一個輔佐得成帝位的人情(堯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丹朱時,遭到四嶽的強烈反對,不得不傳位給四嶽推薦的候選人,也就是堯的女婿舜,足可見當時四嶽的影響力。)便封地給伯夷,將其地稱爲呂,即是後來的呂國(呂國最早的封地在陝西隴縣和甘泉山之北,周朝時南適到河南南陽)。
到了大禹當位時,塗山會盟之後,禹開始大舉征討南方的三苗之族,恰在這時,伯夷的孫子長齊在隨大禹軍隊征討過程中,喜歡上了三苗之族中有苗氏的女兒,並將其僞裝成呂國的族人,直至帶到了呂國。
伯夷知道後且驚且氣,驚的是孫子長齊竟然瞞着大家幹了這麼一件驚天大案,將敵人的女兒給帶到自己國中來,這早晚會成爲驚天大案。
氣的是自己身爲四嶽尊長,專司祭祀,並且得封呂地,這麼有頭有臉的人物,偏偏遇上了這樣的醜事,以後還怎麼有臉去祭祀山川,在衆人面前立威。
還沒等伯夷有太多反應時間,大禹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因二人是至交,且四嶽之族有大恩於舜,禹也不想爲難伯夷,如果這女子只是有苗氏的普通女子倒也無妨,跟大家說一聲這是男歡女愛,情有可原,不能過於追究也就罷了。但向女子問身份之後他們才意識到,沒那麼簡單。
這名女子爲有苗氏族族長的小女兒,有苗氏是三苗之族所屬幾十支分支中,最強悍的一族,打仗之時拼死向前,絕不後退。自然,絕不後退不代表這支隊伍是多麼的勇敢,反而是說,如果退後,會有比死更可怕的結局等着他們。
中國奴隸和封建社會中最恐怖的五種刑罰,均源出自有苗氏,分別爲刖(斷足)、刵(割耳朵)、劓(割鼻子)、琢(擊殘擊廢男女生殖器,後變爲宮型)、黥(臉上、身上打淺洞,施以墨,使其變色,後演變爲剌字)。
所以在當時,臨陣後退屬於命不受之罪,輕者會施是刖刑,重者會處於琢型,換作是任何一個正常人,爲了躲後面的刑罰,也會拼命往前衝的。
按大禹的政策,是隻要先滅掉其它弱小一些的部族,再動有苗氏,誰知道這樣一來,長齊犯的錯不只是娶了敵人的女兒,而是影響了整個戰爭的進程策略。
大禹的決定是,逼有苗氏的這個女子回到有苗氏,以免影響其他的進行,其他的事,倒都好辦了。
伯夷明白大禹的用意,他也不願意和三苗的後人再有任何來往,炎帝之族的幾場大禍都與三苗之族有關,但這個族羣對他來說是惹不起也躲不過。
讓有苗氏的女子還家,無疑是最好的辦法,這點他比大禹顯得更爲積極。
伯夷公開召見那女子:“前日事務煩雜,未能及時相見,有苗氏與我古族曾多有交往,喜憂參半,今禹王征討三苗,天下皆知,我爲四嶽之首,實難違背。我已年邁,長齊爲我長孫,如今已然長成,我有意傳四嶽之主的位與他。我知長齊心疼你非常,亦知你決意跟隨他之難。今日之事,最爲難者非你我,而是長齊。”
那女子因生在漾水之畔,其父因喜歡漾柔波漣漪之形,便爲其起名爲若央(與漾同音),若央答道:“我隨長齊而來,爲衆甫倍添操心,令長齊若煩憂,若央亦知,若央年少,思量不足,若甫有所知,請告與若央,定仔細聽從。”
伯夷輕笑緩語道“孩子,我知世間有情愛之理,亦知離別之苦,更知生計之艱。然世有千人,必有一愛,世有百人,必有一和,世有十人 ,必有離別,若央可知?“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伯夷說,我知道這世間有非常美好的愛情,有自己喜歡的愛人,但孩子你不知道,一千個異性中,肯定會有一個人是你的愛人。世上一百個人中,你肯定能找到一個和你過日子的人,世上你認識的十個人中,肯定有一個將來註定要和你分別,斷了音訊的。這都是世間的常事,若央,你怎麼看?
若央道:伯甫年長識廣,心胸自是開闊,若央自小依隨父母兄長及衆姐妹,除此之外別無可親近之人,伯甫爲四嶽之長,有容萬人之量,若央拙陋,心胸之中,除了長齊,已無空餘,又何能容得他人。
對伯甫您來說,天下廣野,是因有了四嶽萬民,對若央而言,世間方寸,卻唯有長齊。您爲尊長,望能體諒我的無知,在你的腳下,容我與長齊尊長護幼。
伯夷嘆道:長齊現年少,心中自有你一人,來日他做了四嶽之主,怎能心中亦有你一人?長齊註定達濟四嶽蒼生,尊效於禹王,你可曾想過?
不等若央答覆,長齊行至伯夷身前,急言道,長齊有衆般兄弟,四嶽之主,可另選他人,然若央世間卻只有一人,我又怎能錯過——-
沒等長齊說完,伯夷呵道,住口!四嶽之主,豈是兒戲,容得了你推三擋四。
伯夷又轉頭和顏悅色地對若央說到,若央依你看,此事該當如何解決?
“若按若央之意,自是要長齊相伴,但我族與軒轅黃帝之後世代交惡,我亦自知不可,前幾日我與思齊商定,我願說服父兄,放棄有苗氏身份,改名換姓,只求您能容納。”
“你父兄如何依得?”
“若是不依,若央將以死相告“若央話還沒說完,長齊插話到“我與若央已商量好了,若是不依,我亦放棄四嶽之主的位置,若是爺爺您還是不肯依,我願從此放棄呂姓,被呂國驅逐—–”
伯夷一氣之下,下令將二人全都綁了起來,關入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