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

bookmark

“那人告訴他,這三山聯合起來,肯定野心加大,如果他們能佔了城邑,將是危險的事,或是他們合起來將山口一封,你都無法出去搬救兵的。在這種情況下,你最好的辦法是先從這個城邑脫身去庸國請救兵。

“你爲什麼既要同他們聯盟,又來我這報信,要救我?”

“我只爲一部落首領,深知大小方國之君主,皆不可冒犯,故前來相告。另,我希望能在方國內任一較高的閒職,一來可了卻我的一個心願,二來三山的人看到我在城邑守城,便不會興兵作亂。”

“那君主給他封了一個守城的閒職,專事與外交涉,相當於國防部兼外交部發言人一職,君主自己則偷偷脫身,請救兵去了。

“但消息傳得很快,誰都知道君主已經偷偷逃走了,並且去搬救兵來剿匪。庸國當時是大國,這次連他附屬國的君主都趕跑了,消息傳來,他們糾集6000人的軍隊前來征討,不幾日便到。

“三位部落首領找這個人商議對策。

“沒有任何一個山頭可以抵抗得了這麼龐大的一支正規軍,如果各自爲營,肯定被各個擊破,他們必須團結起來,建立一支統一的軍隊。可是誰來做指揮官?他們三個,長期明刀暗槍習慣了,誰也不放心誰。

“這個人一直不說話。

“大家突然想到,就是這個人,帶了四個人,就逼走了君主,並且擁有了他1000人的軍隊,這得是一位多有才能的智者!而且只有他一個是第三方的人,他們三個人一致同意,將全部聽從這個人的號令。

這個人問道:“如果有其他小頭目不聽從該怎麼辦?”

那些人說道:“如若不聽,定當施以重等刑罰。”

這個人道:“那好,爲提高戰鬥力,我們頒佈軍紀,如有不聽從,定當統一施罰,可否?”

“衆人應允,並加上信物,向衆人宣告。”

這個人向衆人說道:“衆人如此信我,我怎能看衆人戰死,我有一法,可逃過此劫。”

“這個人帶了幾十個極爲強壯的兵丁,回到城邑,告知衆人,因受到先祖的感召,向微、莫經、方几,願率部投誠,從此效忠於君主,危險解除。

“面對城外的軍隊,城內羣龍無首的大小兵丁哪個敢說危險還沒有解除呢?緊跟着,那些人入城,命人緊急趕製衣服,並將隊伍重新編制。那個人祭出的說法是,要讓這1000城中的士兵,加入到這些人中,整體強大,才安全。

“庸國派的6000人軍隊,還在路上,繼續行軍。

“現在,整個周邊就只有一處是山匪了,其他的全是官軍,這個山匪便是孔生。

“這個人派人去給孔生和他的妻子送了些吃的,表示友好。

“在孔生妻子的勸說下,孔生派人來投誠。城裡已有3000餘兵丁,又調來6000人,孔生的1600人如何能抵擋得了?

“孔生一投降,那個人讓人傳書給庸王,危險已經解除,所有的部落均已投誠。

“庸國還要打下去麼?對方都表示會臣服認可庸王的,已是最好的結果了。打下去沒有理由,而且是兩敗俱傷。

“現在最棘手的是,那個君主怎麼辦?那個人承諾,君主來後,仍是君主的位,只不過要多聽部落族長的意見,五位部落族長通過的事,方可執行,而那個人,成了這裡的真正統治者。

“君主回國,危險解除的第三天,那個人失蹤了,上哪兒都找不到。有人說,他又回去了。”

衆人聽了,皆嘆息不已,問那古國如今可在,又在何處?

文真輕嘆道:“此地名錫穴,三面環水,那水自西向東而來,在東名爲沔水,在西名爲漾水。”

呂尚聽到漾水二字,心神爲之一怔,心頭莫名升起一絲悲傷之感。

呂尚心裡明白,必須速戰速決,他外面的分身根本敵不了多久,再拖下去,那三個護法回來,將更加難辦。

但令他高興的是,他終於找到了終南山主人的轉世之身,除此之外,又有哪個高靈的護身,能抵得住自己的進攻呢?

他朝門外的驩兜喊道:“我先對付此靈,你伺機出手,結果了那妖魔性命。”驩兜突然飄了過來,只要被他咬中的人,身上會有一個極細的孔,不出兩三天,將血流不暢而死。

世間之事,看似無序,卻動生吉凶,靜納禍福,一念起,果相隨。文真言說間,端起陶碗便要喝水。就要喝水間,驩兜已到了身前,便要朝他脖頸處咬去。

文真喝水的碗突然間從手中滑下,往地上掉去,掉的過程中,與驩兜相遇,驩兜只感到一陣強光閃過,自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了回來,再看那陶碗時,雖然只是掉到了土地上,卻碎了。

文真從地上撿起一分兩半的陶碗,嘆口氣道:“這個碗,已跟了我好幾個月,就這麼碎了。口上這樣說着,心裡瞭然—有兇靈來這個房子了,碗替自己擋了一難。”

驩兜從隨身帶的小筐內用手一抓,抓出若干個像螢火蟲一樣的小亮點來,那些小亮點是一個個長了翅膀的靈蟲,漫天朝文真飛了過去。

這個靈蟲,可以直接進入人的靈體之內,遊走各處,吞噬高靈的靈力,就相當於有吸血蟲直接進入人的血管,吸食血液一樣,最後被咬之人的靈力耗盡,四散而沒。這種靈蟲則在吸收了靈力之後,變得更加強大,吸食能力也會越強。

文真覺得有股冷氣直接從自己的後背一路上來,直達頭皮,他知道有靈物已經完全靠近他了,而且很可能已經到了自己的身上。

他感覺彷彿有氣在從自己的左右手心散去,而且越來越明顯。

文真找個託詞,出得門來,站在屋外,保持鬆而定的狀態,那四大護法全都回歸到了他的體內,緊跟着在他的身體外層,多了一圈柔而韌的氣場,圍繞在周邊。

呂尚對驩兜道:“此靈甚是厲害,老人家你我二人不必硬奪,否則容易又惹出他體內護法,可再觀看靈蟲蹤跡。”

文真似乎有些頭暈,渾身發軟,便自己慢步回到屋內,側臥而眠,似有不安。驩兜與呂尚也跟了進來。

驩兜道:“不消多久,此人將昏睡不醒,靈力耗盡,我的靈蟲的功力又將大增。”

但又面露難色:“在南山用水雲之法,多有不當。”

正說話間,便有靈蟲自文真體內飛出,任憑驩兜如何召喚,都自顧離開。驩兜慘色道:“壞了,它們不但沒有傷得了此妖,反失了身上的靈氣,白白浪費了自己多年的精力。”

而文真也似乎可以看到兩個模糊人影,站在離他不遠處,只是看不清衣着相貌,聽不到他們說話。

呂尚道:“此妖靈力強大,你我可趁他身體不適,用他法取勝,我深知你通曉水雲之法,何不利用水勢,沖壞了此屋,我再用障眼之法,引他走上假道,一直引至山邊,跌落而亡,也未嘗不可。”

驩兜正在氣頭上,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呂尚的建議。

一時間雨越下越大,屋外面的山洪水猛漲,那文真聽得外面聲音大作,披衣起身,掌傘緩步外移,呂尚一看機會來了,立即用障眼法在屋外隱隱約約地故意展現出一條通道來,而通道的另一頭,看上去仍是通道,其實已是懸崖,人會不知不覺地掉下去。

文真離那懸崖越來越近,但最後停住,將左手伸向天空,似在等待着什麼。

過了幾分鐘,風雨開始減小,慢慢地只有偶爾落下的幾滴雨來。驩兜不知道是哪兒出了問題,雙手向天,等待風雨降臨。但他等來的是另外兩個人。

“大膽,是何靈物,敢在此召風喚雨!”順着聲音望去,來了一黑一白兩個人影,他們停在面前時風雨已止,“何家靈物,請自報師門?”

靈界是極爲重視門第觀念的,相見之時,無論親仇,必先報上師尊門派,進行身份認定。

“方纔看見此處有不正之氣,故誤入此地,不知二位是何人?”

那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位着白衣者答道:“終南山文真尊者座下接引使者,風、雲二使即是。”

驩兜一聽,慌忙言道:“不知二位尊者在此,多有怠慢。二位尊者現身,文真尊者是否已轉世爲人?”

“此事非爾等本分,無須牽掛,請速速離開此地,今後凡入終南之境,不可擅用諸般法術。”說完,問呂尚道:“你爲何人,既得肉身,爲何還以靈體現形?”

呂尚施禮答道:“今日遇妖,故以靈體相應,未想驚動二位尊者,這便離開!”說着,便要脫身。

“我方纔所問,因何不答?”

呂尚賠笑道:“方纔疏忽,望尊者莫怪,我投胎爲人,前世經歷尚未悉數得知,驩兜爲茅山之後,自得修煉,尚無師門。”

驩兜知道呂尚撒了謊,嚇得不敢言語,生怕露出破綻來,把共工收留他的事讓風、雲二使知道。

呂尚自知今日想殺掉文真已無希望,更明白想要用靈力壞掉文真心性,亦不可行,便打算儘快脫身,以免被二使問出更多破綻來。

回去之後,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既然用靈體不可,那就用現世的人馬,但他不能出馬,必須得到一個人的幫助,這個人正被他囚在大牢中,原先崇國的君主—崇侯虎。

這崇侯虎,爲有扈氏的後代,崇國國君。說到春秋戰國以前的國君,也是分爲三六九等的,最高的一等,由神族的後代掌控,稱作帝,比如商代諸王的名字前面,都要加“帝”字,如紂王名爲帝辛。周朝時,姬人知自己非神族之後,所以不敢再用“帝”字,只敢稱王,如周文王、周武王。一個可以統領諸多小國獨霸一方之國,可以稱爲王,除此之外,諸多在自己封地經營的國君,可以稱爲君主,崇侯虎便爲崇國君主。

後世一提崇侯虎,便會說周文王被囚7年,是崇侯虎告密的結果,他告的又是什麼密呢?

一說是紂王殺了三公之一的鄂侯,西伯侯姬昌私下感嘆了一句,崇侯虎便將此事告訴了紂王,紂王便將西伯侯姬昌給抓了起來,一關就是7年。

但這種說法是後人杜撰的,主要目的是加大紂王的罪過而附加的事件。且說中國歷史,凡是開國的,皆爲明君,凡是末世的,必爲昏君,看似是至理。但是,若末世的君主亦爲明君,多有善行,那換代的君王,豈不成了反賊逆民?

其實,一個朝代要滅亡,和最後一代人是昏君明君,並沒直接關係。但後世卻需要一個昏君惡王,來襯托後世“明君”造反的合理性。那世代的君王,但凡有所建樹的,哪個不遊走於權謀之間,殺人於千里之外?

第二種說法是,西伯侯做好事,崇侯虎向紂王說,這西伯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你。然後導致姬昌被抓。但這是後世周王朝放的風,並非實情。

一個人因爲做好事,帝王便將他抓起來,說你好事做多了,品德太高尚了,對我是一種威脅,所以我要把你抓起來。

就算紂王帝辛要抓西伯侯,也絕對不是這個罪名,而是一個大得任何人都說不出話,都無法替他求情,只能眼看着他被關起來的罪名。而且就連他的孩子,也自知理虧,都不好意思替自己父親說話,也不好意思反對。

但周文王被抓的真實原因,永遠被埋在了歷史的塵霧中了,沒有人知道。

首先,姬姓家族不願意公佈這個原因,紂王帝辛也不願意公開這個原因。只是開了一個少數首領的會議,然後決定西伯侯要被抓起來,但真正的原因卻是不能和世人說的。

歷史在這兒合上了書,來掩蓋真相,而後世的我們,則是那些希望去掉這些掩飾,找到歷史真相的人。

周文王真正被囚,不是因爲上面的原因,而是因爲一本書—《易》。

資料上說,文王是被囚之後研創的《易》,但《易》的真正作者,有兩個人,如果按書寫的多少重來排名的話,應當是姬旦、姬昌,因爲姬昌是父親,便將他的名字排到了前面,越到後世,便慢慢地有人直接將第二個名字忽略掉,直接寫上姬昌的名,其實《易》,也就是《周易》的作者,應爲姬旦、姬昌。

而他的被囚,正是因爲這本書。

在當時,作爲帝王,最大的權力、最具象徵意義的權力,不是統治萬民,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與鬼神溝通的權力,但這種權力,是獨有的,只有帝王,才能與神溝通,其他伯侯,都最多隻能與鬼(指自己的先祖)溝通。

但《易》的出現,讓姬姓家族可以不經與鬼神溝通,也可以決斷吉凶,這種衝擊,對人們的認識來說,是毀滅性的,它顛覆了人們的常識,人們的常識是,只有通過帝廟的占卜,才能獲知天意吉凶。

對紂王帝辛來說,這是直接動搖自己統治基礎的,便讓崇侯虎約上西伯侯來開會,姬昌本來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人家北伯侯崇侯虎都在你家門口等着和你一起去開會呢,你怎麼好再找託辭?所以他硬着頭皮去了。

在諸侯擴大會議上,帝辛將西伯侯和兒子研發《易》的事做了通報,罪名便是不敬鬼神,這在當時,是最大的罪過了,你殺燒搶掠,也許都可以原諒,唯有這一條是不能原諒的。

姬昌被關了起來,但會議達成的共識是,不能將有關《易》的消息放出去,因爲這會讓老百姓認識混亂,如果老百姓一旦認爲,通過《易》也能掌握天機,那麼帝王的威權,將會受到動搖,整個政權也會倒掉。

西伯侯姬昌被抓,開完諸侯會議的人,都被禁止說出實情,而姬姓家族也不敢說實情,因爲在當時看來,他們研發《易》,是典型的不敬鬼神之舉,所以這件事就被這樣壓了下來。

周代後朝,他們越來越少用占卜鬼神之意來斷定吉凶了,因爲他們深知,這點《易》便可以做到,慢慢地,人們將這種佔測方法,叫作《周易》,替代問詢鬼神,成爲了主流的上通天意的途徑。

而北伯侯,則因在出事之前與西伯侯同行,在後世背上了告密者的罪名,更因支持紂王帝辛,而被呂尚囚於大牢之中。

崇侯虎雖在牢中,但他在崇國的影響力是無人能及的。呂尚表示他想請崇侯虎幫個忙,在他的國土上殺掉一個外人。

崇侯虎召集自己的舊部,秘密組織了一支20多人的隊伍,趁着夜色,徒步進山,直奔文真住處。

這一路,白天走,也要四五個小時,晚上他們走了六七個小時,卻只走了三分之二的路,他們進山谷時,已開始有了星星點點的雨。

據活着回來的人報告說,當他們到達兩谷相匯的地方時,兩邊山谷中的水勢猛漲,漫上路面,他們無處躲避,很多人直接被洪水捲走了,只有自己抓住巖壁上僅有的一棵樹,躥到高處,躲開了一劫。

呂尚有一絲的絕望和心冷。

他修行千年,爲的就是能夠掌控一切,同時擁有神仙之位,擁有最高的權勢。而一度,他離這個目標很近了,只要對付得了終南山主人,這一切都將實現。但這兩次行動的失敗,都在告訴他,自己將永遠無法改變這一切。

但就在這時,他眼前又冒出一絲光亮來,當時有人託華士給自己傳了八句詩,他利用前四句,成功找到了終南山主人,到現在爲止,後四句還沒有派上用場呢。

他記得師父曾經講過,世間之事,皆有機緣,機緣不到,成事爲敗,機緣之致,稍縱即失。

莫非,自己現在殺不死文真,是因機緣未到?那麼,後四句詩“岐山邑中,周王之室,院內設酒,淺笑嫣然”,極可能便是殺死文真的機緣之所在。

他曾聽九天玄女講,終南山主人是殺不死的,除非他自己心甘情願,那麼,讓終南山主人心甘情願去死的機緣,當在後四句詩中。

淺笑嫣然,定是指一女子,那這名女子又是誰,難不成是前四句中所說的“終南山下,有邰氏國,庭前桃花,女子芳華”?

其實前三句,有邰氏國,庭前桃花,已是可以知道終南山主人會在桃花開時,來到這戶人家門前的,而且這戶人家是唯一有桃樹的,很容易找到,根本沒有必要再提後面四個字,再說爲什麼又要加上“女子芳華”?

最可能的解釋是,這個女子,纔是解開後面四句詩,或者說是促使機緣到來的關鍵人物。

昨夜西風來過

昨夜西風來過

我停杯着箸

不見你來

那青瓷的酒壺

記着你的溫度

你爲我溫酒時的淺笑

一如桃花

絢然飄落

昨夜西風來過

屋外

是否是風雪

掩埋了我的足跡

你找尋不到

便託了西風

殷勤問詢

昨夜西風來過

窗外的風鈴

是我尋你的信物

它們搖擺過千年的春秋

不知歸途

昨夜西風來過

我提筆凝神

忘記了囑託

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五章:有邰古國(一)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一)第八章:般若蝴蝶(二)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二)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一)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第五章:有邰古國(一)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五章:有邰古國(二)第九章:白兕妖王(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第九章:白兕妖王(二)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塗山氏族與靈脩樹第七章:一世逃亡 (二)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一章:四嶽之主(三)第五章:有邰古國(二)第四章:陰陽石鏡 (二)第四章:陰陽石鏡 (二)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一)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一)第八章:般若蝴蝶(一)第九章:白兕妖王(二)附:南山空同探訪之古長安鎬灃二都建都之謎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第十一章:岐山故郡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十一章:岐山故郡第七章:一世逃亡 (二)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一)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二)第七章:一世逃亡 (二)第九章:白兕妖王(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三)第八章:般若蝴蝶(一)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一)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七章:一世逃亡 (二)第七章:一世逃亡 (一)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三)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五章:有邰古國(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二)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一)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二)第四章:陰陽石鏡 (二)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七章:一世逃亡 (三)第十一章:岐山故郡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一)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九章:白兕妖王(二)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二)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一)附:南山空同探訪之古長安鎬灃二都建都之謎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三)第十章:莫辨正邪(一)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二)第十章:莫辯正邪(二)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一)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五章:有邰古國(一)第十章:莫辯正邪(二)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五章:有邰古國(一)附:南山空同探訪之古長安鎬灃二都建都之謎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九章:白兕妖王(一)
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五章:有邰古國(一)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一)第八章:般若蝴蝶(二)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二)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一)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第五章:有邰古國(一)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五章:有邰古國(二)第九章:白兕妖王(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第九章:白兕妖王(二)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塗山氏族與靈脩樹第七章:一世逃亡 (二)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一章:四嶽之主(三)第五章:有邰古國(二)第四章:陰陽石鏡 (二)第四章:陰陽石鏡 (二)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一)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一)第八章:般若蝴蝶(一)第九章:白兕妖王(二)附:南山空同探訪之古長安鎬灃二都建都之謎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三)第十一章:岐山故郡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十一章:岐山故郡第七章:一世逃亡 (二)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一)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二)第七章:一世逃亡 (二)第九章:白兕妖王(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三)第八章:般若蝴蝶(一)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一)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七章:一世逃亡 (二)第七章:一世逃亡 (一)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三)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二)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五章:有邰古國(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二)第六章:終南山主人 (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一)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二)第四章:陰陽石鏡 (二)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七章:一世逃亡 (三)第十一章:岐山故郡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一)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九章:白兕妖王(二)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二)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一)附:南山空同探訪之古長安鎬灃二都建都之謎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一)第七章:一世逃亡 (三)第十章:莫辨正邪(一)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十二章:鬼使神差(二)第十章:莫辯正邪(二)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一)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五章:有邰古國(一)第十章:莫辯正邪(二)附:南山空同探訪解密之九天玄女與奇門遁甲第五章:有邰古國(一)附:南山空同探訪之古長安鎬灃二都建都之謎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一)第四章:陰陽石鏡 (一)第三章:狐族塗山氏(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一章:四嶽之主(四)第二章:誰敢殺紂王(一)第一章:四嶽之主(二)第九章:白兕妖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