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玄女,其本人出生在距今5300年前,那時她的名字叫風后,是整個女媧部族的風師(相當於大祭司),因她多次代表女媧部族出行,故後世將風后和女媧混爲一人。真正給風后帶來殺身之禍的,是蚩尤和炎黃間的爭鬥。
今山西省芮城縣西南有個叫風陵渡的地方。風陵,是因有風后的陵墓而得名,對面便是潼關渡口,因此,將這個地方叫作風陵渡。然而距今5300年前,那兒真正的名字叫作濁陸。
衆所周知的是,軒轅氏和蚩尤的戰爭發生在河北涿鹿,公認爲涿鹿之戰並不是發生在河北張家口的涿鹿。
張家口距軒轅氏族生活的地方有近900公里,距蚩尤生活的區域850公里。隔着三座大山,兩個部落同時放棄農耕生活,跑到85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打一場戰爭,沒有緣由。
古時黃河別名濁水,水邊高平的土堆爲陸,在潼關,渭水黃河在此匯合,統稱爲濁水,在潼關往風陵渡放眼望去,有一帶非常寬長的高平土堆,位於黎山腳下,連綿幾十公里,這一地帶,被稱爲陸。濁陸,作爲當時特有的地名,在當時存在着堯、舜、禹時期建都於運城之後,他們不知黃河的實際長度,但認爲黃河入渭河以後,黃河便不存(在當時人們眼中,是黃河入渭,而不是渭河入黃),因黃河位於黎山以西,故始名西河。自此以後,濁陸地名鮮爲人知,古書中亦難見濁陸地名,慢慢地竟被牽強附會到了河北張家口的涿鹿。
在那場濁陸之戰中,蚩尤一族運用了行雲布雨之法,使得軒轅氏族和炎帝部族無法辨明方向,也無法看清眼前景象,又不熟悉地形,被熟悉地形環境的蚩尤氏族輪番攻擊,無法自顧。
風后爲扭轉戰局,以女媧氏族所獨有的八風八方之法,進行佈陣。
作戰之時,如果把敵人的軍隊當成風,他們只可能從八個方向來襲,這八個方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以此八方爲據,安排軍隊,每支軍隊佔據一個方位,指揮官居中,共九個方位,名爲九宮。
這九個方位中,指揮官居中,有三支力量可供調配,名爲三奇,每一方位,是爲一門,共有八門,合稱奇門,其中因指揮官隱於陣中,又以甲相代稱,故名遁甲。當時的奇門遁甲,是自造天地,每一門的隊伍,共分爲裡中外三層,其中,中層爲地盤,保持九宮格局不變。
作戰之時,外層應時間變化,順時運行,內層應外層之變,逆向交替,每個時辰變化一次,自成天地。
每次敵軍來襲之時,利用陣法之變,將敵中的一部分人馬困於陣中,迅速判定對方的五行能量屬性(按對方的強弱程度及兵種分析判定),採取生、克、耗、助、泄五種能量關係的消長,最終化解對方實力。
最早的奇門遁甲,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外應天時(八風八卦),中定方位(九宮),內運五行。”
風后用此陣法化解了蚩尤軍隊的攻勢,蚩尤一氣之下,強力直取風后,風后亦被殺,但幫軒轅氏打贏了那場戰爭。軒轅氏感其恩,同時爲向風姓部落交代,便許黎山爲風后之地。因此,黎山老母,便爲風后。
軒轅氏族最初在黎山供奉風后,稱爲黎山老母,但歸根結底,風后是鳳州女媧氏族的人,不能長期在外,於是女媧部族派人將風后的牌位接回,自己供奉,供奉時定是不能再稱爲黎山老母了,稱爲玄女,後世又稱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的道場在紫柏山。
簡單來說,黎山老母最早是山西運城、陝西渭南一帶對風后的稱呼,而玄女,則是女媧部族對風后的稱呼。
風后因在女媧部族時便主兵殺,出面幫軒轅氏打蚩尤時,也是主兵殺。她的弟子,也如出一轍。
到目前爲止,九天玄女共收了三位弟子,分別爲姜子牙、張良、劉伯溫。
九天玄女除了收這三位弟子,更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掌管神仙譜。
後來在距今3000年時,終南山主人有意要去除神仙譜,九天玄女明裡不敢反對,暗中便讓自己的弟子姜子牙來掌管神仙譜,後世的《封神演義》的故事,借了神仙譜的一些傳聞,只是《封神演義》中的女媧,並不是指真的女媧,而是女媧部族的代表—風后,也就是九天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