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

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

隋朝建立初期,就已經進行過一次人口搜檢,那時崔澈還在楊廣的幷州總管府任職長史,是他與楊廣接手的第一項任務,靠着數據注水,虛增田畝、人口,給楊堅呈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而這一次人口搜檢的源頭,卻是一些民衆的小聰明。

隋朝男子十八歲成丁,至六十歲以前,均爲納稅人口。

一些奸猾之人便在年齡上做起了文章,年輕的,便往小了說,年紀大的,就往六十歲以上喊,藉此逃避賦稅徭役,這一現象在關東地區尤爲明顯。

楊堅獲知這一情況,下令各州縣地方官員對治下民衆逐戶、逐人進行覈實,大索貌閱。

所謂‘大索’就是清點戶口,對在籍編戶成員的姓名、出生年月、相貌和身體特徵都詳細記錄在冊;

所謂‘貌閱’,則是將百姓與戶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覈對,驗明正身。

若是存在戶口不實,詐老稱小之人,里長、黨長即發配邊疆。

北魏時期在基層施行三長制,即黨長、里長、鄰長。

隋朝繼承了北魏三長制,以五家爲一鄰,五鄰爲一里,五里爲一黨,一黨有一百二十五戶。

這些里長、黨長被髮配邊疆也不冤枉,他們平素就負責檢查戶口,監督耕作,徵收稅畝,徵發徭役和兵役。

奸猾之人真要謊報年紀,無論如何也少不了里長、黨長們的幫助,畢竟一里才二十五戶人,一黨也才一百二十五家,都是挨家挨戶的,哪還能不知道你的真實年紀。

朝廷又同時下詔,命各地官員爲大家族析戶,命令他們分家居住,自立門戶,搜檢其中隱匿人口。

對於這兩項政令,崔澈都照實執行,尤其是謊報年紀,逃避賦稅徭役,這樣的惡行更是沒有丁點的容忍。

崔澈認爲,不能總讓老實人吃虧。

他嚴格按照楊堅的指示,四處派遣親信監督排查,但凡查出貓膩,不僅是里長、黨長被充沒資產,發配邊疆。

那些謊報年齡之人,更是被出以重拳,歷年欠下的租稅容易追繳,逃脫的徭役,崔澈也爲他們折價,除此之外,更按照其貧富等級處以不同程度的罰款。

如上戶謊報年齡,則處以金額十倍的罰款,中戶處以五倍罰款,下戶處以三倍罰款。

經歷這一套組合拳,無論上戶、中戶、下戶,只要謊報年齡,逃避賦稅徭役,基本都是一個破家的狀態。

去年遭遇一場大水,說實在的,哪怕是上戶,除了士族豪強,大多富裕不到哪去。

若是變賣了家產,仍然未能繳清罰款,便與當地官府協商,按一定年限分期償還。

此前一直以親和形象示人的崔澈,此番下手沒有留半點情面,也讓青州百姓在敬愛他的同時,也回憶起了前年崔澈屠戮官吏的血腥手段,又多了一層敬畏。

不過普通民衆對此並沒有怨言,反而拍手稱快。

畢竟大家都是納稅、服徭役的年紀,憑什麼你們可以謊報年齡,舒舒服服過日子,我們就得爲國家出錢出力。

至於第二項政令,也就是爲大家族析戶,不許他們共同居住,逼迫獨立成戶。

這件事情崔澈交給了房彥謙來主持。

房彥謙在齊郡做了二十多年的主薄,人脈廣,有他出面勸說,事情倒也進行得順暢。

單單只是青州,便搜檢出了七千多人的隱匿人口,而青州總管府下轄的青、膠、光、莒四州共登冊兩萬餘人。

數據陸續彙總到大興城,第二次普查,戶籍簿上新增加了一百六十四萬餘人。

這一次括戶並沒有多少水分,原因倒也簡單,此番搜檢的對象,基本都是當地的士族豪強,地方官府哪會把數字往海了吹。

隨即,楊堅又應高熲所請,向各州縣頒行輸籍法。

輸籍法即輸籍定樣,每年正月初五,規定縣令出查,令百姓五黨或三黨爲一團,根據貧富劃分等級,確定應納稅額。

開皇六年(586年)也就是崔澈青州總管任期的最後一年,正月初八,各縣縣令陸續完成了輸籍定樣,發往東陽城,交由總管府審閱。

崔澈卻不急於用印,而是廣派親隨,下縣調查,還真讓他查出了裡邊的貓膩。

想不到三年前殺了那麼多貪腐官員,到如今又揪出了一個大案。

不少富庶人家爲了避免被定爲上戶,繳納高額的賦稅,與縣衙官吏輸送利益,居然真的被劃分爲了下戶。

而相應的,就會有本該是下戶的普通家庭,卻被分派了本不屬於他們承擔的高額賦稅。

這讓崔澈惱怒不已,他將涉及此事奏報朝廷,犯案官員盡數押往大興城,而收受賄賂的吏員盡數處死,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崔澈當初從流民中提拔起來的。

曾經被奸惡官吏欺辱之人,如今也落得了被人唾棄的下場。

至於那些涉案的富庶人家,崔澈也沒放過,青州境內,他親自領了鹽兵,挨家挨戶充沒其資產,而其餘三州,也交給韋藝、裴秀、黃百吉去辦理。

你不是想當下戶麼,好,我讓伱當個夠!

這些富庶人家,被抄沒了資產後,也終於如願以償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下戶,身無分文的那種。

只有官府分配的田地可以耕種,藉此養家餬口。

楊堅得到崔澈的奏報,也是勃然大怒,嚴懲被崔澈送來的受賄官員之餘,下令各州刺史複查此事,不少縣令因此丟了官帽。

崔澈當然知道把這事情捅穿了,會得罪一些人,但若是裝聾作啞,更會良心不安。

再說了,身爲長公主駙馬,天子寵臣,他也不怕。

站得高了,總會有人嫉恨,若這也怕,那也怕,還做什麼官,不如回博陵,守着五萬畝祖田過日子。

開皇六年(586年)二月,楊堅下令每年年底,各州刺史以及高級幕僚輪流入朝,呈奏本州官吏在該年的政績,再由朝廷進行考覈升降。

崔澈身兼青州刺史一職,他自然名列其中,到那時,也正好是三年任期結束的時候。

今天沒有了。

(本章完)

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16章 德彝同行第77章 南陳奪嫡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31章 憾失姻緣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210章 請教工藝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73章 如魚得水第505章 渡河西進新章節被屏蔽了第21章 稚子擇師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50章 摯友登門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51章 崔府夜話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61章 恢復舊姓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96章 名將殞命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72章 誇大成果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92章 可汗夜遁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94章 突厥分裂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68章 太原王氏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63章 楊堅建隋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57章 楊廣相求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35章 避難關東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13章 辭親遠行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156章 重整旗鼓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4章 初入崔府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225章 圍困無錫
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16章 德彝同行第77章 南陳奪嫡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31章 憾失姻緣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210章 請教工藝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73章 如魚得水第505章 渡河西進新章節被屏蔽了第21章 稚子擇師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50章 摯友登門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51章 崔府夜話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61章 恢復舊姓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96章 名將殞命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72章 誇大成果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92章 可汗夜遁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94章 突厥分裂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68章 太原王氏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63章 楊堅建隋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57章 楊廣相求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35章 避難關東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13章 辭親遠行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76章 行軍總管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156章 重整旗鼓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4章 初入崔府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225章 圍困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