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奪取小城

第335章 奪取小城

然而事與願違,高句麗使團固然提前離開了遼東,但當他們渡過遼河,辛苦穿越二百里遼澤地之後,卻被營州總管府長史董敬給扣押下來。

崔澈身兼幽、營二州總管,但薊縣與柳城相隔甚遠,道路難行,自然不可能親自處置營州事務,於是以心腹董敬爲長史,坐鎮柳城,與營州總管府司馬趙穆分理營州軍政。

董敬並不知道高句麗使團另有使命,他之所以扣押使團,只不過是擔心他們去了大興,會促成和談,影響了崔澈對於東北地區的謀劃。

高句麗使團二百餘人被看押在了柳州城內,去不了大興,也回不了平壤,這讓正使焦急萬分,幾次三番去找董敬。

董敬卻推說兩國正在交戰,他懷疑使團是要趁機刺探情報,所以纔將他們扣留,等戰後,一定會放行。

正使本就是想要以流言,離間隋朝君臣,迫使崔澈退兵,等大戰之後,黃花菜都涼了,還有什麼用處。

可董敬這人油鹽不盡,任高句麗的正副使者輪番上陣,說破了嘴皮子,也不肯放行,對於高句麗使者的賄賂,也是言辭拒絕。

董敬跟着崔澈這麼多年,也不是圖這些蠅頭小利,他心中有更高的志向,作爲北齊舊人,董敬立志要推翻關西人對關東的政治壓迫,又怎麼會爲了這些賄賂而放行。

使團滯留在柳城,與高句麗國內音訊隔絕,與此同時,崔澈經由契丹人的勢力範圍,在繞過遼澤地以後,統御着三十三萬聯軍沿着遼澤地的東部邊緣南下。

縱使沒有親自走過遼澤地,崔澈也能感受到高熲那一戰的艱難。

用農耕文明的作戰方式,從薊縣運糧至遼澤地以西,直線距離都有一千二百多裡,更別提沿途都是丘陵山道。

不考慮山道蜿蜒,運送十石糧食,需要三人三牛,哪怕每天能走四十里的山路,也得三十天才能送抵。

但運糧的民夫也要吃喝,糧食送到遼河西岸,實際上已經消耗了許多,更別提後面還有東西二百里的遼澤地需要穿越。

一旦天降大雨,遼澤地泥濘難行,又怎麼可能維持得了後勤供給。

這也是崔澈爲何執意要先收服契丹,才能以遊牧民族的戰鬥方式,出兵高句麗的原因。

大軍南下二百餘里,由於高句麗人堅壁清野,收縮放鬆,隋軍沿途並沒有遭受多少抵抗,甚至可以說是暢通無阻。

此時一座小城矗立在聯軍面前,這座小城屬於遼東城管轄,位於遼東城以北一百二十餘里。

崔澈聲稱此戰是要奪取遼東城,並非就要放過沿途的其餘城池,既然打算以後將遼東作爲攻伐高句麗的前沿基地,當然不能使它孤懸於外。

眼前的小城只有數千守軍,在守將拒絕開城投降,打定主意與城池共存亡以後,奚王阿會魯蘇率先向崔澈請戰。

崔澈欣然應允,當天,奚軍步卒就在阿會魯蘇親自督戰之下,攻陷城池。

按照出兵前的約定,奚軍可以獨享城內一半的戰利品,另一半交由其餘三方按照出兵的比例進行分配。

這種分配方式,也是崔澈在刺激這些胡兵的作戰積極性。

由於崔澈下令城破之後,三日不封刀,這座高句麗的小城徹底淪爲了人間煉獄,不僅是庫莫奚人大肆發泄自己的慾望,就連契丹人、突厥人甚至是幽州騎卒也參與了這場屠戮。

城內遍地裸屍慘骸,鮮血在大街小巷之中肆意流淌。

崔棄疾於心不忍,找到了崔澈,勸說道:

“阿爺,如此暴行,恐怕有傷天和。”

崔澈搖頭,說道:

“你可知道,爲父東征高句麗,有三個目的。

“其一,以征伐爲名,留在燕地。

“其二,以胡制胡,消耗高句麗、契丹、庫莫奚的實力。

“你別看他們如今對爲父畢恭畢敬,將來一旦中原內亂,戰事陷入僵持,這些人就會由家犬,變爲惡狼,朝我們父子齜牙。

“因此,爲父第三個目的便是通過這一場大戰,使契丹、庫莫奚與高句麗結下化不開的血海深仇。

“將來爲父有事於中原,抽調部分胡兵南下,留在草原上的胡人也不能與高句麗合謀,圖我後方根基。

“既然要使他們結仇,又怎能心慈手軟。

“你得記住,胡人,只有在弱小時才能供伱驅使,任何時候都不能養虎爲患,哪怕對方跟你說什麼‘和同爲一家’,也不能掉以輕心。”

崔棄疾恍然:

“孩兒多謝阿爺教誨。”

實際上,崔棄疾能來勸他,崔澈心裡還是高興的,他指着眼前的小城,對崔棄疾預言道:

“這座城池歷史悠久,戰國時期,燕國在此築候城,意爲瞭望之城。

“或許若干年後,此地會取代遼東城,成爲遼東新的中心。”

崔棄疾並不怎麼相信,而崔澈也只不過是隨口一說。

他自己也知道,瀋陽要取代遼陽,也就是現在的遼東城,還得等到明朝末年以後。

眼前的小城,正是漢朝時的望平縣所屬,後世的遼寧瀋陽。

崔澈並沒有入城,下令是一回事,真見到了城內的悽慘景象,也難免會出現心理不適。

城東便是瀋水(今渾河),崔澈背河下寨,準備在此稍作休整後,便沿着瀋水南下。

就在崔澈東征,進展順利,距離遼東城僅有一百二十多裡的同時,雲州道行軍元帥楊素也是連戰連捷,打得達頭可汗抱頭鼠竄,楊素在後緊追不捨。

在追趕上達頭可汗的主力以後,楊素親自帶了兩百騎兵,與兩名突厥俘虜,冒險潛入突厥軍中。

突厥人一路逃亡,早就是驚慌失措,居然沒有發現隊伍中多了兩百隋軍騎卒。

混在突厥人之中走了一段路程以後,楊素派人與尾隨的大軍取得聯繫,約定在突厥人紮營的時候,發動總攻。

當天,黃昏之時,隋軍準時發動襲擊,裡應外合之下,大敗突厥,達頭可汗逃之夭夭,再也不敢踏足漠南一步。

(本章完)

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79章 戰事再起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72章 誇大成果第41章 吃瓜羣衆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71章 一喜一憂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5章 賞功罰罪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72章 誇大成果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74章 懲治罪惡第58章 失意之人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2章 時來運轉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56章 太后楊氏第86章 佳人邀見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83章 太子設宴請假一天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90章 反擊突厥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58章 失意之人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73章 如魚得水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16章 德彝同行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93章 三線告捷第80章 前線覓功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51章 撤圍而去
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79章 戰事再起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72章 誇大成果第41章 吃瓜羣衆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71章 一喜一憂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5章 賞功罰罪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72章 誇大成果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74章 懲治罪惡第58章 失意之人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2章 時來運轉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56章 太后楊氏第86章 佳人邀見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83章 太子設宴請假一天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90章 反擊突厥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58章 失意之人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73章 如魚得水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16章 德彝同行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135章 卸任歸朝第93章 三線告捷第80章 前線覓功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51章 撤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