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何處爲先

第373章 何處爲先

“藥師來了。”

李景笑容和熙,他毫不掩飾自己對這個同族年輕人的欣賞。

李靖上前見禮道:

“下官拜見平寇公。”

李景將他扶起,正色道:

“方纔得知消息,如今崔澈已經南下定州。”

聽見崔澈的名字,李靖短暫失神。

他沒有投奔崔澈並不是與對方關係疏遠,而是宗族、家眷皆在關西。

李靖不可能拋下至親,與崔澈走上一條未知的道路。

李景也敏銳地察覺到了李靖的異樣,他笑道:

“若是藥師不願與舊友交兵,我也能爲你表奏朝廷,請往別處爲官。”

李靖回過神來,搖頭道:

“崔澈對我有知遇之恩,我亦與他私交親密,但李靖又怎能因爲私情,而背棄大義。

“此前崔澈罔顧先帝恩德,違逆朝廷。

“如今更是羅織罪名,污衊天子;又起暴兵,禍亂黎民。

“還請平寇公留李靖在河北,助公討賊。”

李景大悅。

就在李景徵調兵馬的同時,定州鮮虞縣城外大營,崔澈麾下諸將也在商議進兵方略。

曾在齊魯之地任職的舊人們,提議大軍向東,由由瀛洲南下,取滄、德二州。

這也是崔澈一直以來的計劃,奪取滄州、德州打通與齊魯之地的聯繫,只要派一支偏師渡過黃河,青、、齊、濟、膠、光等州唾手可得。

但崔澈如今有了不同的看法,他與諸將分析道:

“正所謂兵貴神速,如今我軍先發制人,正應該利用時機,趁李景尚未集結各州軍隊,由冀州南下。

“沿途貝、毛二州,可分兵圍困,我親領大軍直撲相州。

“若能攻破鄴城,生擒李景,則南部各州無人號令,自可逐個擊破。

“即使鄴城不能速下,亦可圍點打援,奔襲各路援軍。

“河北既得,齊地自當歸附。”

從關西千里迢迢前來投奔的謀士李密最先附議,他站起身來走到輿圖前,指點道:

“明公,密以爲若得相州,可分兵取衛州,順勢奪佔黎陽倉。”

崔澈撫掌大笑:

“這正是我想要的!”

黎陽倉由楊堅所設,位於衛州(治汲縣,今河南衛輝)黎陽縣(今河南浚縣)西南大伾山麓。

由於楊廣尚未開通永濟渠,因此還並沒有‘黎陽收,固九州’的說話,但黎陽倉相較於薊縣大倉,同樣不遑多讓。

只不過薊縣大倉更多是錢、布等賞賜邊軍的物資,而黎陽倉儲存的大多卻是糧食。

崔澈於是以劉方守定州,徵召博陵騎卒五千隨軍南下,奔赴冀州。

與此同時,楊諒舉兵的消息也最先傳到了大興,楊廣清楚,崔澈必然會有所行動,不得已,只能儘快處理父親楊堅的喪事。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九月初六,楊廣葬楊堅於泰陵,定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

才除去喪服,楊廣便將楊素找來,詢問對策:

“如今楊諒反叛,崔澈必然響應,此二賊,楊相以爲,應當先伐哪一人?”

楊素如今春風得意,楊廣登基後,依照當初崔澈代他許諾的那樣,拜楊素爲尚書令。

他也因此成了隋朝開國二十四年以來,第一位尚書令。

楊素看着輿圖,沉吟道:

“臣以爲,陛下應當發兵先取幷州。”

楊廣問道:

“爲何不是崔澈,楊相應當知道,若是放任崔澈全取河北,恐成心腹大患。

“反觀漢王,資質平庸,難成大事,若崔澈敗亡,漢王畏懼,幷州輕易可定。”

楊素解釋道:

“回稟陛下,幽州遠而幷州近,且崔澈兵強,漢王勢弱,故而幷州易定,而幽州難平。

“況且崔澈響應漢王號召而叛亂,若是得知漢王敗亡,必然重創崔澈麾下士氣。

“幷州既定,縱使崔澈全據河北,也當分兵守衛太行山各條通道。

“到那時,陛下自可傾全國之兵,專注討伐崔澈。”

楊廣聞言大喜,他也讀過幾本兵書,只不過鑽研不深,但也知道士氣的重要性,若是平定了楊諒叛亂,朝廷大軍氣勢如虹,而崔澈一方失了盟友,必然人心惶惶。

“聽楊相一番話,使朕豁然開朗,楊相是當世名將,忠貞天地可鑑,平定楊諒一事,朕就託付給楊相了。”

楊廣握着楊素的手,親切道。

楊素動容道:

“臣受陛下厚恩,正愁無以爲報,今日陛下託臣以大事,臣必將漢王綁縛君前謝罪!”

隨即,楊廣下詔,以尚書令、越國公楊素爲行軍元帥,領關內兵馬十萬、河南兵馬十萬,共計二十萬大軍平定漢王楊諒叛亂。

同時又下詔以大將來護兒爲青州總管,命來護兒領青州之兵北上,與相州總管李景共同威脅崔澈,不使他能夠干涉幷州戰局。

然而楊廣卻並不知道,對一個地方的控制,並不僅僅是總管、刺史、長史、司馬這些高官,那些軍隊的中低級軍官,政府部門的小吏,都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極大的重用。

當然,以楊廣的人生經歷來說,他忽視了這些人的力量,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楊廣起二十萬大軍進攻楊諒,當然不可能立即出兵,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戰爭準備,但楊諒已經打算先發制人。

原時空中,楊諒存在三條出兵方略。

其一是長驅直入,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京師。

其二是東出太行,奪取河北,再伺機南下,佔據北齊舊有疆域,成僵持之勢。

其三是兵分兩路,一路奪取河北,一路直撲京師。

當時的楊諒,就選擇了二者兼顧,既取河北,又奪京師。

但如今河北有了崔澈,楊諒不可能東出與他爭奪河北,就只剩了入關這一條路。

楊諒聽從總管府兵曹裴文安的建議,派遣老弱殘兵守衛險要,以裴文安爲先鋒率領精銳趨向蒲州。

裴文安並未強攻蒲州,而是精選騎兵數百,身着女裝,詐稱是漢王宮人,騙開蒲州大門。

蒲州刺史丘和沒有防備,居然被這數百騎兵奪取了蒲州,城池失陷,刺史丘和逃往大興。

裴文安得以佔據通往關中的戰略要道,蒲阪。

今天再請最後一天假,只有兩章,我重新理下思路

(本章完)

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43章 尉遲身死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366章 君臣訣別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95章 天子賜婚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141章 劉焯師徒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54章 再見德彝第26章 希望落空第33章 暗中投效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70章 擊鼓鳴冤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184章 不知前路新章節被屏蔽了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22章 求學之心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59章 爲友尚義第32章 天子禪位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3章 暗中投效第72章 誇大成果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8章 崔家兒拳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99章 放浪形骸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0章 摯友登門第9章 巡視田宅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6章 夜不能寐
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43章 尉遲身死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366章 君臣訣別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95章 天子賜婚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141章 劉焯師徒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54章 再見德彝第26章 希望落空第33章 暗中投效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70章 擊鼓鳴冤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184章 不知前路新章節被屏蔽了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22章 求學之心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59章 爲友尚義第32章 天子禪位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33章 暗中投效第72章 誇大成果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8章 崔家兒拳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99章 放浪形骸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0章 摯友登門第9章 巡視田宅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6章 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