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士族來投

第371章 士族來投

崔澈清楚,光有大義還不夠,他又一次散盡了家中餘財。

當然了,單憑家中浮財,根本就不夠這十一萬步騎來分,崔澈又私自打開薊縣大倉,取出其中物資,自己分文不取,盡數分給了麾下將士。

過去,楊堅爲了支持崔澈討伐高句麗,特意在幽州開設大倉。

在奪取遼東後,崔澈也幾乎將薊縣大倉的物資消耗殆盡。

偏偏在收復遼東後,楊堅不願激起崔澈叛亂,選擇將其誘騙入朝的做法,於是假裝支持他繼續征討高句麗,又往幽州調運來了大量的物資,再度填滿了薊縣大倉。

今日,崔澈才能夠慷他人之慨。

反正秋收已過,馬上就是徵稅的時候,哪怕是天塌下來,該繳的稅,一分也不能少。

崔澈掌控燕地這麼多年,如今他響應楊諒爲楊堅復仇的旗號而舉兵,並不會破壞當地的秩序。

畢竟在此之前,燕地就已經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官吏之中,真正忠於朝廷的,早就在崔澈與朝廷關係惡劣以後,要麼主動辭官走人,要麼也被迫被崔澈驅逐。

如今幽、易、平、玄、燕、恆六州官吏,盡爲崔澈爪牙。

將士們受了重賞,得到實利,全場歡聲雷動,都在感激崔澈的恩義。

也就是楊堅未死,若還活着,只怕衆人也會跟着崔澈提刀上洛,與他痛陳利害。

而在同一天,幷州總管兼刺史,漢王楊諒打起了爲楊堅復仇的旗號,發佈檄文,公佈楊廣罪惡,在晉陽起兵。

定州總管兼刺史劉方立即舉定、冀、瀛三州之地響應楊諒、崔澈。

冀、瀛二州原本忠於朝廷的刺史,一如幽州官吏,早就在察覺時局不對的情況下逃之夭夭。

冀州如今由裴秀主政,瀛洲由房彥謙主持,都沒有朝廷的任命,但二人的政令卻在當地通行無阻。

崔澈在舉兵以後,立即調兵遣將,他先派程咬金率領三千騎兵,護衛房玄齡前往范陽,爭取范陽盧氏的支持。

路途上,程咬金問房玄齡道:

“房長史,若是范陽盧氏執迷不悟,不願順從燕公,又該如何?”

房玄齡笑道:

“范陽盧氏曾與清河崔氏並尊,爲天下甲門,但自從盧賁被除名爲民,終先帝一朝,族人始終不能得志,全族上下,對朝廷怨恨已久。

“況且燕公出自山東名門,手握重兵,這般領袖人物舉起義旗,其實無需你我費力跑這一趟,盧氏自會來投。”

程咬金聞言恍然大悟,難怪房玄齡一路上神態輕鬆。

房玄齡輔佐崔澈治理幽州多年,自然清楚在其治下的范陽盧氏對待朝廷的態度。

實際上,這些年范陽盧氏確實落魄了,要不是崔澈提前除掉燕榮,又當了幽州總管,只怕盧氏子弟還得被燕榮捉去充當小兵小吏,作爲羞辱。

事實也正如房玄齡的預料,大軍抵達范陽縣城,無需房玄齡勸說,范陽盧氏、范陽祖氏不僅捐獻物資,更是派遣族內傑出子弟參與其中。

其中,范陽盧氏之人以盧明月爲首,而范陽祖氏之人則以祖君彥馬首是瞻。

要論起對朝廷的怨恨,祖君彥遠勝在場衆人。

他出身士族,博聞強記,才思敏捷,但年過四旬,卻在北齊滅亡後,隱於鄉里。

★ T Tκan★ co

倒不是祖君彥心懷故國,不願出仕,而是楊堅不肯用他。

曾有好友向楊堅舉薦祖君彥,但楊堅聽說他是北齊尚書左僕射祖珽之子,厭惡道:

‘他就是殺害斛律明月之人的兒子?這種人,朕不會用!’

北齊名將斛律光就是被祖君彥的父親祖珽構陷,而被高緯滅了滿門。

祖君彥受父親的牽連,仕途無望,不僅如此,也許子子孫孫,在隋朝都難以出頭,畢竟楊堅都放出了話,他不會去用祖珽的後人。

其實祖珽在關東的名聲並不差,在他當政期間,官人稱職,內外稱美。

他唯一做錯的事情,就只是爲了爭權,而構陷斛律光。

基於舊怨,祖君彥最爲積極響應,他甚至將家中餘財盡數捐作軍用。

崔澈名義上打着爲楊堅復仇的旗號,但也就只能愚弄百姓,真正的聰明人,誰又不知道他內心的盤算。

但恰好,向范陽盧氏、范陽祖氏這些懷念過往在北魏、東魏、北齊三代的光輝,對比如今的落魄,他們也紛紛摩拳擦掌,參與其中。

當房玄齡率領着盧氏、祖氏一衆人返回薊縣,崔澈大悅,他當即命祖君彥爲自己起草檄文。

這位兄臺他可太清楚了,《爲李密與袁子幹書》、《爲李密與李淵書》都是出自他手,另有一篇《爲李密檄洛州文》,更是千古名篇。

祖君彥也沒有推辭,他應下此事,只是一晚上的時間,第二天就帶了一篇《爲崔澈討楊廣檄》呈給崔澈。

崔澈讀罷,大爲滿意,看來祖君彥是將多年來的不得志,全都發泄在了這篇檄文之中,完全是一篇不輸《爲李密檄洛州文》的駢文。

他將檄文遞給房玄齡看,笑道:

“有如此人才不用,這是朝廷的過失。”

房玄齡看罷,同樣爲之嘆服。

崔澈於是徵召祖君彥爲記室參軍,替他代筆書信。

隨即派人向各地發佈檄文,這篇《爲崔澈討楊廣檄》與此前漢王楊諒所傳播的檄文,無疑引得天下震動,輿論譁然。

只是輿論還未發酵,早已做好了戰爭準備的崔澈,當然不會沉浸在嘴炮之中。

崔澈在獲取范陽盧氏、祖氏的支持之後,親領五萬漢軍與三萬契丹軍,共計八萬人南下定州。

留十三歲的嫡次子崔彥卿領三萬漢軍守衛燕地,但崔彥卿只是名義上的留守,軍政大事盡數交由房玄齡代爲處置。

臨別之時,崔澈又一次與房玄齡兩手相握:

“留守後方,非玄齡,無人能當此重任,此去,諸事便都託付給玄齡了。”

隨即又將崔彥卿喚到跟前,叮囑道:

“你需事事請示房長史,萬不可自作主張,侍奉房長史,要像侍奉爲父一般。”

還有三章,寫完再睡

(本章完)

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194章 親友重逢請假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388章 棄軍而走今晚沒有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123章 巡視灘田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99章 放浪形骸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33章 暗中投效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17章 初至聞喜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60章 孝子賢孫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2章 時來運轉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23章 北齊舊人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5章 闔家再聚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44章 提攜後進第70章 擊鼓鳴冤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99章 放浪形骸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255章 減免賦稅今晚沒有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43章 尉遲身死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552章 水淹陽平
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194章 親友重逢請假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388章 棄軍而走今晚沒有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123章 巡視灘田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421章 先鋒襲城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140章 選送貢士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99章 放浪形骸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33章 暗中投效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17章 初至聞喜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60章 孝子賢孫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213章 安排諸事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2章 時來運轉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23章 北齊舊人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351章 漢王來使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5章 闔家再聚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414章 聯姻薛氏第236章 平定叛亂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44章 提攜後進第70章 擊鼓鳴冤第89章 有子名樂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99章 放浪形骸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255章 減免賦稅今晚沒有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43章 尉遲身死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552章 水淹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