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楊堅建隋

第63章 楊堅建隋

人總是樂於結交重義之人,正如崔澈所言,楊廣看重的不只是聞喜裴氏的家世,更是裴秀甘冒風險爲崔澈奔走的義舉。

翌日當值,裴矩不出所料的就任相府主薄一職,期間楊廣也來找過崔澈,讓他下值以後帶上裴秀,自個兒也約了楊玄感、竇威一起吃酒。

夜色深沉,趙文爲二人打着燈籠,與崔澈一起扶着裴秀回府。

也許是因爲楊廣折節下交,裴秀受寵若驚,在席間喝高了。

回府之後又是一陣忙活,但與崔澈無關,滿院子的奴僕、婢女,哪能讓他去照顧裴秀。

除夕的前一日,黃昏後各處官署封門。

元日七天假期來臨,崔澈卻不想回府,可年節時候,也不方便投奔親友,只得硬着頭皮回去。

果然,崔澈在祠室裡,當着先祖牌位的面被崔昭容好一頓收拾。

元日的祭祖,一如崔澈在冬至對崔季舒的承諾,大魚大肉都招呼上,暗地裡分了點餐食給尉遲熾繁在屋裡偷偷祭拜家人。

崔澈也收到了祖母在博陵的來信,告知他家中一切安好,也對他救了崔達拏的性命而大加誇讚。

崔達拏被髮配邊遠之地,卻是去的幽州以北,途經河北時,多有故舊親朋前來探望,崔澈的義舉也爲更多人所知。

再怎麼說也是博陵三崔之一,崔暹之子,又做過北齊駙馬,崔達拏在關東經營數十年的人脈遠非崔澈能比。

而崔氏第三房經此一事,也將崔澈視爲一房領袖。

年後,崔昭容與裴秀既收拾行囊啓程東歸,崔澈送出城,崔昭容千叮萬囑,讓他安生在丞相府效力,莫要再整那些嚇唬人的事情。

崔澈連連稱是,得了潛邸之臣的身份,哪還用得着再去冒險搏個出身。

臨別之際,崔昭容熱淚盈眶,崔澈也是紅了眼睛。

姑侄都清楚,經此一別,再難相見,裴秀日後受到楊廣徵闢,自會回到長安,但崔昭容卻得留在聞喜照顧婆婆,至少在爲她養老送終前,是難有再見的機會。

結束了七天假期,回到丞相府的第一件事便是爲楊堅起草,更改封國名字。

西魏時期,楊堅之父楊忠領軍平定隨州等漢東之地,也就是後世的江漢平原,因功受封隨國公。

楊堅承襲父爵,封王時,自然便定了隨王。

但在楊堅看來,隨字有隨從、順從之意,無論西魏、北周,國祚都很短,若自己再定國號爲隨,豈不是說明也是個短命王朝,晦氣得很。

索性將隨(隨字繁體)去了走之底,成了一個隋字,這個字並非楊堅硬造,在此之前,便常常用做了隨字的簡寫。

因而,隨王也就成了隋王。

小皇帝下詔,改元大定,但這個年號註定長久不了,楊堅已經做好了篡國的準備。

二月初四,楊堅不僅是接受了此前拒絕的相國、百揆、九錫,又笑納建臺置官的封賞。

所謂建臺置官,即楊堅能在自己的隋國建立朝堂,封設百官。

同時,詔進王妃獨孤伽羅爲王后,世子楊勇爲太子。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大家也別忙活別的,都跟着勸進吧,澈哥兒也在茫茫表忠的人羣中。

開府儀同大將軍庾季纔好觀天象,以本月甲子大吉爲由,勸諫楊堅於當天受禪。

太傅李穆、開府儀同大將軍盧賁也隨之附和,楊堅於是將建國之日就定在了二月甲子。

甲子日當天,小皇帝受羣臣逼迫,下詔遜居別宮,把宮城給讓了出來,命太傅杞國公宇文椿捧冊,大宗伯奉皇帝璽紱,禪位於隋。

楊堅受冊、璽,改服紗帽、着黃袍,入御臨光殿,服兗冕,如元會之儀。

改元開皇,大赦天下,命有司奉春冊祀於南郊,隨即又命楊勇岳父元孝矩往洛陽與楊勇交接,崔澈年前就起草了文書送往洛陽,但楊勇總領北齊故地,不可能說走就走,安頓諸般事務便忙碌到了現在。

楊堅篡國後,廢除北周六官制度,恢復漢、魏舊制,設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

隋初五省,尚書省下轄六部,總領庶務,也就是具體幹事的。

內史省執掌機密,負責決策。

門下省具有審覈的職責。

至於秘書、內侍二省職權卻要輕了很多。

秘書省負責書籍校藏與管理,內侍省爲宦官機構,主要負責內廷的各類事務。

楊堅再建御史、都水二臺,太常等十一寺,左右衛等十二府,以分司統職。

又置上柱國至都督十一等勳官,以酬勤勞;特進至朝散大夫共七等散官,以加文武官員中有德聲之人。

門下高官官由侍中改爲納言。

楊堅既然已經篡國,昔日的丞相府,如今的相國府自該罷黜。

相府司馬高熲爲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府司錄虞慶則爲內史監,兼吏部尚書;不久又廢除內史監一職,讓虞慶則與相府內郎李德林共爲內史令,以內史令爲內史省主官。

而崔澈則與剛入幕府不久的裴矩一道進了內史省,爲內史舍人。

裴矩雖然頂着個主薄的名頭,但終究是錯過了楊堅初掌權的創業風口。

內史舍人爲內史省的屬官,包括崔澈、裴矩在內,共有八人,爲正六品上,相較於崔澈此前三命,即七品的記事參軍,無疑是大跳步,他攏共也才當值小半年,要不怎麼人人都想着勸進。

崔澈辛苦奮鬥,終於在十二歲時坐上了正六品上的官位,年俸1000石。

但也比不得楊廣會投胎,楊堅建國以後,即封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

崔澈對於自己的安排,自然是暗喜於心,他當初雖然沒有拜在李德林的門下,但這些年沒少與李德林來往,倒不是封德彝的關係。

李德林也是定州博陵安平人,與澈哥兒是同鄉,澈哥兒的堂伯,也就是崔達拏的親伯父崔諶,在李德林還未發跡前,便與他成了忘年交,當時正是博陵三崔風頭最盛的時候,崔諶卻一點也不顧及地位差距。

頂頭上司是世交長輩,往後的日子自然舒心。

但即將出牧幷州的楊廣卻以總管府長史一職邀他同行。

求收藏、推薦,下一章應該是第一卷的最後一章。

(本章完)

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20章 抵達長安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42章 行差踏錯第421章 先鋒襲城更新要晚一點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96章 名將殞命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363章 李密東奔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32章 天子禪位第17章 初至聞喜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78章 同姓聯結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43章 尉遲身死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69章 晉王設宴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31章 憾失姻緣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84章 涼亭桂樹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22章 求學之心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76章 突厥消息第42章 行差踏錯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91章 作戰計劃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96章 名將殞命第75章 雕版印刷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41章 吃瓜羣衆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70章 擊鼓鳴冤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367章 僞造書信
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20章 抵達長安第502章 進抵蒲州第42章 行差踏錯第421章 先鋒襲城更新要晚一點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96章 名將殞命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166章 千牛備身(第一更)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324章 書信往來第363章 李密東奔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32章 天子禪位第17章 初至聞喜第311章 香火兄弟第78章 同姓聯結第301章 杖斃名將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43章 尉遲身死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69章 晉王設宴第306章 雙喜臨門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31章 憾失姻緣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84章 涼亭桂樹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525章 分兵之議第22章 求學之心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76章 突厥消息第42章 行差踏錯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91章 作戰計劃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481章 歃血爲盟(4000)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96章 名將殞命第75章 雕版印刷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41章 吃瓜羣衆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70章 擊鼓鳴冤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380章 出城約戰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367章 僞造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