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二)

第十二篇《否》文今譯與解讀

(原文)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包羞。有命,無咎,疇離祉。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傾否,先否,後喜。”

(譯文)

“十二、正道閉塞,不正道的人得勢,是不利君子的前景,這正是有大到小,有強到弱的轉化表現。

拔茅草,應把連結在一起的根結全部拔掉,結果是吉利與亨通。閉塞了進言的渠道,對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麼壞處,可對管理百姓的大人來說,就不是亨通的事情。矇蔽視聽,只會帶來恥辱。遵循規律辦事,沒有災禍;誰又能分離這福祉呢?只要停止了閉塞不通的局面,對大人就是吉祥的現象。警惕啊!警惕!要把前途命運維繫在牢固的基礎之上。打破閉塞不通的局面,先前不通的局面消除了,後面順暢通達的局面就來到了。”

(解說)

“否”之意,是指閉塞不通。本篇的題目內容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這就是本篇的命題,而本篇的內容就是圍繞着這一命題展開的論述。論述因“否”而造成的“大往小來”的道理。“大往小來”是比喻,用“大”與“小”來比喻事物有盛向衰,或有強向弱方向的轉化。正如“泰”篇裡所講的是通泰的事情,是事物有小到大的發展現象。“泰”文是論述事物向好的一面發展的因素。而“否”篇則正是與“泰”相對的一面。即不利事物發展的因素。

“否”裡的“大往小來”與“泰”裡的“小往大來”,都屬直觀形象的用語,用大與小對比說明事物好與壞的轉變現象,這還屬於形象思維。是思維方式決定着這種表述。

“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茅”:茅草。“茹”:根部。“匯”:根部相連結。

本段與“泰”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一樣,是個比喻。這是比喻應掃除不利於事物發展的有害因素,那麼事物後果自然是好的結果了。也就是用“貞,吉,亨”來表述。《周易》裡凡是正面的闡述事理,就用“吉”,“利”,“亨”這種判詞;相反則出現的是“兇”,“咎”,“不利”的字眼出現。不論正反判詞,都是根據所論述事情的情節輕重的不同來選定判詞的使用。

“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本段是乘上段的內容,而從相反的一面來論述事理。“包”:包裹。“承”:用手捧着進獻的東西。“包承”:意思是進言被遮蔽了起來。這是指閉塞了進言的渠道。進言的渠道不通了,那麼對統治者(大人)來說就不是好事情。這就叫“大人否亨”。而對百姓來說無關什麼害處(小人吉)。閉塞,就是不能明辨是非,真的東西被遮蔽起來,而聽到的,看到的是虛假的東西。這樣對統治者來說,其結果就不是好事情。作者強調的是,不能閉塞視聽,若閉塞視聽就是“由大向小”的開始轉化。

“包羞”。這是承上段之意的進一步論述閉塞不通會導致的後果。“包”:矇蔽視聽。“羞”:恥辱。“包羞”:之意是“矇蔽了視聽,只會帶來恥辱。”

“有命,無咎,疇離祉。”

“命”:喻規律。“疇”:田疇,同類,誰也。

本段是真對上面所述不利後果的出現,如何扼制“大往小來”這種不利局面的發生,或改變這種不好的發展趨勢。作者提出了措施,即堅定一種正確的方法。這裡的“命”是指“天命”思想呢?還是指什麼呢?“西周文”裡有不少反映天命思想的文章。而《周易》裡沒有出現“天命”二字。這裡的“有命”顯然不是指“天命”,而是指一種規律。本段的含義是:遵循規律辦事,沒有害處,誰又能分離這福祉呢。

“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本段還是強調改變閉塞不通的局面,事情就轉向好的一面。“休”:停止。“休否”;停止了閉塞不通的局面。

“其亡其亡”:警惕啊!警惕!隨時可能滅亡。“苞桑”:叢生桑樹,喻堅固。

“其亡其亡,繫於苞桑。”這是比喻,是體現了一種憂患意識。只有停止閉塞不通的局面,才能把國家的前途命運維繫着牢固的基礎之上。

“傾否,先否,後喜。”這最後還是講“只有打破閉塞不通的局面,先前的不通的局面消除了,而順暢通達的局面就出現了。這裡的“傾”是指打破的意思。只有打破閉塞不通的局面,那就不是“大往小來”的局面了,而是一番新景象。“先否後喜”是指先前的不好的局面消除了,而後來好的局面就出現了。這就是“先否”“後喜”轉化過程,而不是“先否後泰”。

《周易》裡的“泰”與“否”是講事物向好與壞兩個方面轉化的道理。“泰”是講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的道理;而“否”是講事物向害的方面發展道理。怎樣導致“泰”與“否”,《周易》作者講述了這些道理。讓君子明確的認識這種轉化之間的因果道理。“否”是指閉塞不通,這寓意到政治上,表現在是否廣開言路,是否按客觀規律辦事等。若不能廣開言路,就不能聽到真實的東西,就是閉塞不通。如水渠若給堵塞了,就是決堤的危險。《周易》一書裡的文章,多是用比喻象徵的手法。

《周易》裡的“泰”與“否”講述了事物發展上利與害兩個方面上的關係。而後封建社會裡,卻訓釋出“泰極否來”,“否極泰來”的庸俗循環論。認爲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是這種循環不已,如環無端的那樣,這是後封建社會裡的世界觀與方**。也正是後封建社會裡的天道陰陽循環學說抑制着了人的創新思維。後封建社會的興亡與不斷的更替,被認爲是天道循環體現,也正是“泰極否來”,“否極泰來”的形象詮釋。認爲一個王朝達到興盛時期,就必然開始走向衰退與滅亡,這就是後封建社會裡的循環認識論。無論朝代如何更替,而社會並沒有進步。真如同從自然裡觀察出的“天道”觀那樣,從四季不斷交替中,就比類推理出“天不變,道亦不變”的理論來。所以兩千多年的帝王制度始終沒有變,農耕的自然經濟模式也沒有變。這正是後封建社會裡的哲學沒有突破,自然那種文化與體制也不可能突破。而《周易》裡的“泰”與“否”兩篇文章與後封建社會時期裡總結出的“泰極否來”,“否極生泰”,是不同的思想內涵。正如本篇所講“大往小來”的道理,通篇顯現着哲學思辨。哲學就是表現在明確自覺的辯證觀上。只有明辨是非,所認識事物符合其規律性,說理符合其邏輯性,纔能有效地指導社會與人生。

《周易》裡講述的道理是明白易懂,使人看了這些論述,就能牢記這些道理。既不神秘,也非深奧難懂。

《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二)《“易學”評論》(六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周易大發現》(八十三)《“易學”評論》(五十四)《天下第一哲學》(五十六)《“易學”評論》(六十五)《天下第一哲學》(十九)《左傳》與《周易》(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周易大發現》(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四)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八)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六)《“易學”評論》(五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六)《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五)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四)《“易學”評論》(六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五)《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九)《"易學”評論》(七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八)《“易學”評論》(七十七)《周易大發現》(六十五)《周易大發現》(二)《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三)《周易大發現》(二十九)附錄三:今本《周易》文本(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十一)《左傳》與《周易》(八)《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四)《“易學”評論》(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六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二)《“易學”評論》(三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七)《“易學”評論》(十)《周易大發現》(四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五)《周易大發現》(四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一篇(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七)《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六)《周易大發現》(三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十一)《周易大發現》(六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九)《天下第一哲學》(九)《“易學”評論》(二十八)《周易大發現》(五十七)《“易學”評論》(七十九)《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四)《“易學”評論》(六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九)《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三)《“易學”評論》(二十六)《周易大發現》(八十四)《周易大發現》(十一)《“易學”評論》(六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七)《“易學”評論》(四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五)《周易大發現》(四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寫作後記
《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二)《“易學”評論》(六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周易大發現》(八十三)《“易學”評論》(五十四)《天下第一哲學》(五十六)《“易學”評論》(六十五)《天下第一哲學》(十九)《左傳》與《周易》(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周易大發現》(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四)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八)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六)《“易學”評論》(五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六)《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五)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四)《“易學”評論》(六十四)《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五)《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九)《"易學”評論》(七十五)《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八)《“易學”評論》(七十七)《周易大發現》(六十五)《周易大發現》(二)《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三)《周易大發現》(二十九)附錄三:今本《周易》文本(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五十一)《左傳》與《周易》(八)《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四)《“易學”評論》(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六十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二)《“易學”評論》(三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七)《“易學”評論》(十)《周易大發現》(四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五)《周易大發現》(四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一篇(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七)《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六)《周易大發現》(三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十一)《周易大發現》(六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九)《天下第一哲學》(九)《“易學”評論》(二十八)《周易大發現》(五十七)《“易學”評論》(七十九)《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四)《“易學”評論》(六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九)《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三)《“易學”評論》(二十六)《周易大發現》(八十四)《周易大發現》(十一)《“易學”評論》(六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七)《“易學”評論》(四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五)《周易大發現》(四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寫作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