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周易》哲學解讀
第一篇:《周易》是中國第一部政治哲學。
我們通過《周易》導讀和《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已知《周易》不僅不是占筮書,而且是一部哲學書,不但是中國最早一部哲學書,乃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哲學書。
一部《周易》正是體現在它的哲學思想上,纔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成爲儒家的經典(今本《周易》加《易傳》),在後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成爲思想上的統治地位,也正是在於對《周易》的思想發展。故《周易》是先秦文化的活水源頭,是古代哲學的基石。
《周易》是我國的第一部哲學書籍,這是有《周易》本身的內容所決定。現代學者多是步朱子後塵之說,把《周易》看成是筮卜之書,不承認《周易》是哲學,這種錯誤的認識應當糾正。講中國哲學史,不談《周易》,中國的哲學就成了無源之水。中國哲學史多從孔子談起,孔子的思想是從那裡來?孔子的思想,正是從《周易》哲學思想中來。《周易》是先秦哲學的源泉,有了《周易》才奠定了先秦哲學的根基。
講中國的古代哲學不能不先講《周易》,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裡沒有講《周易》。馮先生不涉及《周易》,也許是沒有把握《周易》一書的性質,纔有馮先生最後的遺言:“中國哲學的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學。”(見《千年書》)伍邵東等編華藝出版社2007版)
要注意《周易》哲學,也許是馮先生最後對中國哲學史認識上的飛躍,或許是馮先生一生的遺憾。也許馮先生沒能完成對《周易》哲學的研究,最後才說出那句告誡後輩哲學史研究者的話。
《周易》無疑是我國的第一部哲學。那麼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就不是從孔子開始,更不是從《老子》開始。而是從上溯幾百年前產生的《周易》開始。在人類哲學史的長河裡,《周易》也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哲學書,早於古希臘古典哲學幾百年。
人們稱蘇格拉底(希臘古典時期的哲學家)是第一個把哲學從天上請回人間的哲學家。因爲蘇格拉底和他以前的自然哲學家不一樣,蘇格拉底研究的重點是人的問題。蘇關注的哲學命題是“認識你自己”。同樣《周易》是一部“認識自己”的哲學。《周易》的作者堪稱是中國的蘇格拉底,真正的把哲學從天上請回人間的人類哲學史上第一位哲學家。我們知道《尚書》裡被認爲可信的“西周文”充塞着濃重的“天命”思想。雖有“德”的闡發,但那是“以德配天”的思想,是天人感應,天罰、天佑、的天命觀。《西周書》主導的是代天行事與占卜溝通的神學思想。《周易》與《周書》不同,《周易》已是系統化的論述社會及人與人的關係問題,沒有了神學與迷信,是理性的產物,是辯證的思想體系,《周易》爲先秦理性文化做了一個奠基。故《周易》是一部中國最早的哲學書,又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哲學書。
那麼《周易》又是一部什麼樣的哲學呢?我們通過對《周易》一書的譯文和解說,已知《周易》本身是一部哲學,若按近代以來的哲學範疇分類,應屬政治哲學。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學,不能說它是一部倫理哲學,或精神哲學,更不能說是一部自然哲學。一些人說《易經》是一部自然哲學,是把《易傳》混同於《周易》。並把《易傳》裡的有關“八卦”、“陰陽”之說,闡發爲宇宙生成論。但《易傳》不是《周易》的組成內容,《易傳》是解釋、闡發《周易》的,屬《周易》的學術東西。
《周易》一書裡沒有“陰陽”,“太極”,“五行”,“八卦”之說,《周易》不探討世界的起源問題,也不探討宗教及精神現象,沒有所謂的“物質”與“精神”的學說。
《周易》一書裡討論的是政治主張。即如何使“君子”修身,治國,安邦的政治主張,《周易》無疑是一部政治哲學,並且是一部憂患意識極深的一部政治哲學。我們從《周易》裡看到的是一付完整的治國政治畫卷,《周易》裡闡述了一套的治國道理。用樸素的辨證方法(即用成熟的經驗類比,歸納推理),給君子講述政治道理,即安邦治國的策略與主張。《周易》裡沒有神秘主義,也沒有神學思想,既沒有迷信占卜,也沒有專制思想。《周易》裡只有各種的愛民政治觀點與憂患意識。《周易》其宗旨是在於政治上尋找出一條理想和諧的治國之道,《周易》可稱爲東方的一部《理想國》。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學,而不涉及“宇宙”,“本體”問題。而一些學者把《易經》稱爲自然哲學,主要是從《易經》裡的《繫辭》中涉及到的“八卦”,“太極”,“陰陽”學說,而統稱爲《易經》的哲學思想。現在多數人又把《易經》之稱等同於《周易》之名稱。實際《易經》裡的《易傳》內容,與《周易》不相干。而現在多數人講《易經》的哲學只是針對《易傳》裡的東西而闡釋,並不涉及《周易》的哲學思想。因爲他們已把《易經》裡的包括的《周易》,即所謂的“六十四卦駁辭”看作是筮卜佔辭而排斥其所講的《易經》哲學之外。這是現代對所謂的《易經》哲學研究學術上的主流。那麼,這裡我們有必要對《易經》(即今本《周易》加《易傳》)中所謂的“八卦”哲學(即《繫辭傳》裡所闡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等的占筮理論以及神秘思想,被現代學者所詮釋爲“宇宙生成模式”),應與《周易》哲學區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