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評論》(五十七)

中卷:帝制時期"易學"評論

第五篇:宋代"易學"評論

第五章:評北宋圖式易說

第二節:太極圖與八卦圖

一、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與《太極圖》

我們上節說了北宋產生的易圖中的河圖洛書是個啥樣子,接下來看易圖中的"太極圖"又是個啥樣子。國人對"太極八卦圖"應核並不陌生,因現在一些公共場所,如廣場,醫院場所,某些旅遊勝地都搞有八卦圖的標置。

而《八卦圖》的前身是《太極圖》,太極圖北宋最早的說法與設計人是周敦頤。

現在對周敦頤的介紹是,周敦頤(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號濂溪,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

說他爲理學的鼻祖,可能就與他寫的《太極圖說》內容有主要的關係。被認爲他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等理學基本概念,爲後世的理學家所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才成爲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吧。

對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現在人們可能知道的不多,而對其《愛蓮說》可能知道的人就會多些,那篇文章就是出於周敦頤之手。因很多人都會說出"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

我們來看周敦頤寫的《太極圖說》說的啥?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

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因內容不多我們再通過譯文看看。

"宇宙最開始的時候而處於“無極”的狀態。太極運動時產生陽氣,當運動達到極限時進入相對靜止狀態;太極靜止時產生陰氣,當靜止達到極限時又進入運動狀態。動和靜這兩種狀態相互於根本並互相依存。同時也分出陰陽,確立了兩儀。陰陽變化融合,生出水火木金土。五行之氣按相生之序分佈,於是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五行源於陰陽,陰陽源於太極,而太極本是從無極那裡產生出來的。五行自產生時起,就有了各自的屬性。無極的真諦,陰陽五行的精妙,在於巧妙的交合與凝聚。故乾(天)道生男,坤(地)道生女。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無盡。

唯有人最得天地日月之精華,最爲靈慧。人的形體一旦產生,精神思維也有了。五行的屬性被人感知和認識,進而區分出善惡,就這樣好的壞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也出現了。這個時候,聖人定下中正仁義,又強調主靜無慾,以此確立做人的最高準則。所以聖人的德性與天地相符,明智與日月相合,行事的次序與四季的循環相協調,趨吉避凶,與鬼神的功能相一致。君子遵照修行則有所作爲,小人逆行就變兇了。所以說,確立天的準則叫陰與陽,確立地的準則叫柔與剛,確立人的準則叫仁與義。又說,從開始到結束無限循環,所以就會明白生和死的道理。正是偉大的《易》啊!說出了無以復加的道理。"

別看《太極圖說》的篇幅儘管很短,其所揭示的內涵也不能說有多深奧,其主要理論來源於《繫辭》,又從《老子》裡採摭"道"與"無"和“萬物負陰而抱陽”的思想。成爲現代人們認爲他所架構出的宇宙論的理論。

《太極圖說》由“圖”和“說”兩部分構成。《太極圖說》的全文不過二百多字,它由兩段意思構成,第一段,展示了宇宙原始反終的生成模式,即由太極、陰陽、五行、萬物的生化過程;以及萬物、五行、陰陽、太極復歸的循環摸式,也是所認爲的"天道"模式。第二段講“人道”,說明人應遵循天道而行仁義,才能趨吉避凶與明白生死的循環道理。

周敦頤無疑是受《老子》和《易傳》裡說法,產生他的《太極圖說》。

如《老子》裡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對八卦符號(一、一 一 、☰)的換一種說法而已。後來《繫辭傳》對《周易》所用的符號又變成了一個說法,"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均是古代由那套符號產生的神秘說法。

周敦頤取《老子》裡"道"、"無",轉述爲"無極",再把《易傳·繫辭》裡的太極與兩儀說,轉換出一篇《太極圖說》。

他無疑又是循環論說的鼻租。

他展示出整個宇宙原始反終的生成與復歸圖式,也就是“陰陽”循環。

如“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

這種說法既是陰陽互換,更從《太極圖》黑白代替陰陽交互的循環不及模式。由此也認爲社會就是這個模式。由《太極圖》到《陰陽八卦圖》,無疑表示的是個"循環論"。

什麼是"循環論"呢?

“《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內中有事物經過否定達到週期性變化的思想,但亦帶有循環論傾向。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關於火變爲萬物,萬物又復歸於火的思想,亦有濃厚循環論色彩。循環論的錯誤,在於只表面地看到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些特徵的重複現象,不懂得這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在對舊質“揚棄”的更高級基礎上的重複;不是單純的循環運動,而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前進發展過程。它否定了發展的前進性質,把發展變成了毫無實際內容的空洞過程。循環論用於社會歷史領域,就是“歷史循環論”。它反對社會革命,否定社會進步,把社會歷史發展看成是沒有質的差異的循環運動。我國戰國末期鄒衍的“五德始終”說,是這種歷史循環論的典型代表。循環論是沒落階級、復辟倒退勢力的思想理論工具。”(轉錄)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裡的“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陽變陰合”說法,無疑是原始反終的"循環論"學說。他的《太極圖》也就是《太極圖說》裡文字變成視覺圖畫。其《太極圖》組成,自然是最上端爲太極用一個大圓圈代表;第二層爲黑白圈代表陰陽互功;第三層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第四層還是用圓圈代表乾坤兩道成男成女;第五層爲最底還用一個大圓圈代表爲萬物化生。

周敦頤的太極圖還沒有演變成太極八卦圖,既沒有陰陽魚畫法,也沒有八卦符號圖案,但已構成太極與陰陽互動的圖案雛形,爲後來太極八卦圖打下了基礎。

對於周敦頤的《太極圖》是個什麼樣子,可從百度搜"周敦頤《太極圖》",就可看的明白。

雖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裡表述陰陽靜動互換,不可否認是種"循環論"。但並不否認他的陽陽二氣與天地生化思想模式(《太極圖》)對理學的影響。被後世認爲作爲理學開山祖的周敦頤,無疑是將他的易學研究引向理學的範疇。即使周敦頤的“無極、太極”之說,雖影響大,爭論也大。但還沒有淪落爲算卦上的標識。從這點上說,無疑又是進步的,與邵雍相比,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走向的是理學思想,而到邵雍的《八卦圖》卻走向的是算卦標識。

現在人們習慣把太極八卦圖,說成是一回事,實際歷史上是從圖案畫法上,也是個演變過程。如周敦頤的《太極圖》還不能說是《八卦圖》。而《太極圖》與《八卦圖》合繪一圖則是個演變過程。

現在我們常看到的太極陰陽八卦圖,即《八卦圖》裡的陰陽魚畫法,無疑是來自於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與《太極圖》裡陰陽動靜互根的說法和畫法的啓示。

接下來我們來看邵雍用於算卦之說上的《八卦方位圖》,又是個什麼樣子?

《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五)《“易學”評論》(七十二)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二)《周易大發現》(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八)《“易學”評論》(五十一)《“易學”評論》(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十)《周易》哲學解讀 目錄(二)《天下第一哲學》(六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八)《周易大發現》(六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五)《周易大發現》(五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易學”評論》(三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五)《周易大發現》(五十八)《“易學”評論》(六十三)《“易學”評論》(二十五)《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三)《周易大發現》(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一《周易大發現》(六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六)《天下第一哲學》(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六)《“易學”評論》(五十九)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一)《“易學”評論》(二十四)《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一)《“易學”評論》(六十七)《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一)《周易》詩性智慧解(二十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二)《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二)《八卦筮法源流考》(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二)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八)《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九)《“易學”評論》(三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三十一)《天下第一哲學》(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六)《周易大發現》(八十七)《“易學”評論》(四十六)《“易學”評論》(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二)《周易大發現)(八十二)《“易學”評論》(六十)《周易大發現》(四十三)《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九)《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二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九)《周易大發現》(三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三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九)
《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五)《“易學”評論》(七十二)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二)《周易大發現》(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二)《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八)《“易學”評論》(五十一)《“易學”評論》(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十)《周易》哲學解讀 目錄(二)《天下第一哲學》(六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八)《周易大發現》(六十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五)《周易大發現》(五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易學”評論》(三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十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五)《周易大發現》(五十八)《“易學”評論》(六十三)《“易學”評論》(二十五)《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三)《周易大發現》(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一《周易大發現》(六十八)《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六)《天下第一哲學》(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三《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六)《“易學”評論》(五十九)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一)《“易學”評論》(二十四)《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三篇(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一)《“易學”評論》(六十七)《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一)《周易》詩性智慧解(二十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二)《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二)《八卦筮法源流考》(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三)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二)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五十八)《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九)《“易學”評論》(三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三十一)《天下第一哲學》(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六)《周易大發現》(八十七)《“易學”評論》(四十六)《“易學”評論》(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二)《周易大發現)(八十二)《“易學”評論》(六十)《周易大發現》(四十三)《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九)《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二十五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九)《周易大發現》(三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三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