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

四十八、《周易集解》對今本《周易·井》卦內容的諸家易說

1、諸家易說

(巽下坎上)井:

鄭玄曰:《坎》,水也。《巽》,木,桔槔也。互體《離》、《兌》,《離》外堅中,虛瓶也,《兌》爲暗澤,泉口也。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井以汲人,水無空竭,猶人君以政教養天下,惠澤無窮也。

“改邑不改井,”

虞翻曰:泰初之五也。《坤》爲邑,《乾》初之五折《坤》。故“改邑”。初爲舊井,四應甃之,故“不改井”。

“無喪無得,往來井井。”

虞翻曰:無喪,《泰》初之五。《坤》象毀壞,故“無喪”。五來之初,失位無應,故“無得”。《坎》爲通,故“往來井井”。往謂之五,來謂之初也。

“汔至,亦未繘井,”

虞翻曰:《巽》繩,爲繘,汔,幾也。謂二也。幾至初改,未繘井,未有功也。

“羸其瓶,兇。”

虞翻曰:羸鉤羅也。《艮》爲手,《巽》爲繘,《離》爲瓶,手繘折其中,故“贏其瓶”。體《兌》毀缺,瓶缺漏,故“兇”矣。

幹寶曰:水,殷德也。木,周德也,夫井,德之地也。所以養民性命而清潔之主者也。自《震》化行,至於五世,改殷紂比屋之亂俗,而不易成湯昭假之法度也。故曰“改邑不改井”。二代之制,各因時宜,損益雖異,括囊則同,故曰“無喪無得,往來井井”也。當殷之末,井道之窮,故曰“汔至”。周德雖興,未及革正,故曰“亦未繘井”。井泥爲穢,百姓無聊,比者之間,交受塗炭,故曰“羸其瓶,兇”矣。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幹寶曰:在《井》之下體,本土爻,故曰“泥”也。井而爲泥,則不可食,故曰“不食”。此託紂之穢政不可以養民也。舊井,謂殷之未喪師也。亦皆清潔,無水禽之穢,又是況泥土乎!故“舊井無禽”矣。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虞翻曰:《巽》爲谷,爲鮒。小鮮也。《離》爲甕。甕瓶毀缺,羸其瓶兇,故“甕敝漏”也。

九三:井渫不食,爲我心惻。

荀爽曰:渫去穢濁,清潔之意也,三者得正,故曰“井渫”。不得據陰,喻不得用,故曰“不食”。道既不行,故“我心惻”。

“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荀爽曰:謂五可用汲三,則王道明而天下並受其福。

六四:井甃,無咎。

荀爽曰:《坎》性下降,嫌於從三。能自修正,以甃輔五。故“無咎”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

虞翻曰:泉自下出稱井。周七月,夏之五月,陰氣在下。二已變《坎》,十一月爲寒泉。初二已變,體《噬嗑》食。故“冽寒泉食”矣。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虞翻曰:幕,蓋也。收,謂以轆轤收繘也。《坎》爲車,應《巽》繩,爲繘。故“井收勿幕”。有孚謂五《坎》。《坎》爲孚,故“元吉”也。”

2、易說批判

《周易集解》對今本《周易·井》卦爻辭所編匯的註釋共有四家,依然彙編虞翻的註釋內容最多。

唐代李鼎祚撰的《周易集解》裡對《井》的註釋,多是引用虞翻的說法,虞翻是三國時期吳國人,是以"象數"註釋今本《周易》的代表人物。

《井》文本是一篇美文,又是一篇很好理解的文章,看被虞翻註釋的弄成了什麼樣了。

對《井》裡的所謂卦辭,而引幹寶的說法,聽起來倒是蠻有道理。把今本《周易·井》的卦符號裡的八卦取象,即《坎》水與《巽》木。以此把"水"比作"殷德也",把"木"比作"周德也",比喻兩朝代。而把《井》比作“德之地也。所以養民性命而清潔之主者也”,這一句的比喻說法倒也正確。但對所謂《井》卦卦辭總體比喻說法則是牽強附會的。如以下說法“自《震》化行,至於五世,改殷紂比屋之亂俗,而不易成湯昭假之法度也。故曰"改邑不改井"。二代之制,各因時宜,損益雖異,括囊則同,故曰"無喪無得,往來井井"也。當殷之末,井道之窮,故曰"汔至"。周德雖興,未及革正,故曰"亦未繘井"。井泥爲穢,百姓無聊,比者之間,交受塗炭,故曰"羸其瓶,兇"矣”。這是把所謂的《井》卦辭,解釋成商周歷史了。換言之,就是按商周歷史寫成的《井》卦卦辭。這東晉人幹寶,也是以八卦取象穿鑿附會而已。因八卦取象最早出現用於卜筮上,也晚於《周易》一書幾百年,如何能用八卦取象去穿鑿附會《周易》文辭呢?

《周易·井》篇從名稱到內容全部是隱喻。這是用“水井”來隱喻君主如何做到“養民”的道理。“養民”就是得民心,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用“水井”來隱喻治國的道理。

原創《周易》(沒篡改之前的文本)又是詩性思維下產生的屬人類文明史中最早的一部政治哲學。《周易》作者受其詩歌的影響,用詩歌的體裁,詩的語言,增加"吉、兇、吝、咎"等"判詞",變論說文章,開論文之先河,論述"君子"修身、齊家、治國的政治道理。

如《周易·井》文如詩的句子:

“改邑不改井

無喪無得

往來井井

汔至亦未潏井

羸其瓶

井泥不食

舊井無禽

井谷射鮒

甕敝漏

井渫不食

爲我心惻

可用汲王明

並受其福

井甃無咎

井冽寒泉

井收勿幕

有孚元吉”

這《井》文若去掉少量的“吉凶判詞”,就是一首優美的詩歌,又是多麼的詩情畫意,其意也不難理解,可漢唐時的“易學家們”真的看不懂嗎?爲何總要以八卦取象去穿鑿附會那些所謂的卦爻辭呢?

3、附錄:

(1)附錄《周易·井》歷史上的三種不同文本

①《周易·井》原創文本格式

(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

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兇。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井谷射鮒,甕敝漏。井渫不食,爲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井甃,無咎。井冽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②《周易·井》春秋文本格式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兇。

()需: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蹇:井谷射鮒,甕敝漏。

()坎:井渫不食,爲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大過:井甃,無咎。

()升:井冽寒泉,食。

()巽: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③今本《周易·井》內容格式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兇。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九三:井渫不食,爲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六四:井甃,無咎。

九五:井冽寒泉,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2)附錄《周易·井》原創文章譯解

(原文)

(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

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兇。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井谷射鮒,甕敝漏。井渫不食,爲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井甃,無咎。井冽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譯文)

四十八、封邑改變了,而水井沒變,一樣的爲人們所用,無失也無得。而往來水井的人取水不斷。

水井的水乾枯了,井上也沒有了汲水的繩索,又毀壞了汲水的器具,失去了水井的作用。水井裡淤滿了污泥,不能食用,陳舊失修的水井連鳥兒都不來光顧。井底能射到蛤蟆,汲水的水甕又敞開了泄漏。水井不淘去污泥而不能食用,爲此我感到難過。(水井)可用來取水了,是君王的英明,大家一起受到福祉。水井用磚重新修固,沒有過失。清涼甘甜可口的井水,又可以食用了。汲水後不要覆蓋井,有愛作爲根本的行爲準則,這個世界就無比的美好。

(解說)

“井”:水井。本篇是借水井來比喻養民,愛民的政治道理。本篇的題目是:“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改”:遷移,變更。“改邑”:封邑變更了。即換主人了。“無喪無得”:井水即無枯竭,也不滿盈。本句意思是“封邑更替了,而水井不變,照樣爲人們所利用,而往來取水的人不斷。”這是寓意着政治的道理。即寓意着封邑改變了,朝代更替了,而養民,愛民的原則不能變。相反則是政治失修,就會失去民心。本題目是借水井來比喻,即通過水井寓意養民的道理。也寓意君子當修養自身,惠及民衆。本篇就是圍繞着“水井”展開的論述,論述養民的道理。

“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兇。”

“汔”(qì):水涸。“潏”(yù):井上汲水用的繩索。“羸”(lěi):纏繞。此句的意思是:“水井裡的水乾涸了,井上也沒有了汲水的繩索,又毀壞了汲水的器具,失去了水井的作用。”這是比喻政治失修,失去了養民的基礎。

“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本段是通過對水井長期沒人修管,而荒廢了。井裡淤滿了污泥,再也不能食用,這荒廢失修的水井連鳥兒都不來光顧。以此比喻社會政治蕭條衰敗的局面,失去了養民,聚集民衆的基礎條件。通過“井”的描述象徵社會不是一派生機盎然,而是荒廢敗落的景象。

“井谷射鮒,甕敝漏。”

“井谷”:井底。“鮒”(fù):蝦蟆。“甕”:提水的工具。本段是通過對水井和汲水工具的描寫來比喻統治者失去了養民惠物的根本。本句的意思是“井底能射到蛤蟆,水甕又敞開了泄漏。”井底沒了水,能射到蛤蟆。沒了井水,沒有了養民的東西。提水的工具也壞了,即養民的條件也沒有了。

“井渫不食,爲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渫”(xiè):淘去污泥。“井渫不食”:指水井不淘去污泥,就不能食用。“惻”:傷心。本段是說水井不能食用,失去養民的條件。比喻政治上出現了錯誤,作者感到傷心難過。但終於這種局面被打破了。這是作者的希望。水井清去了污泥,可以用來取水了,這是君王的英明與偉大,大家一起受到了福氣。這是作者通過水井能夠取水,來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嚮往偉大君主的出現改變衰敗的社會局面。

“井甃,無咎。井冽寒泉,食。”

“甃”(zhoù):用磚修井。本段是說:“水井用磚修固,沒有過失。清涼甘甜可口的井水,又可以食用了。”這是來比喻國家衰敗的局面改變了,養民,惠民的政治局面又建立了起來。

“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幕”:井蓋。“井收勿幕”:指取水後不要蓋井蓋,大家都能得到井水。“有孚”:有了愛。

這最後是通過“井水勿幕”來比喻百姓都得到政治上的恩惠,這種恩惠是建立在君子(統治者)愛(有孚)小人(被統治者)的根本準則。

本篇是通過水井來象徵政治上的養民,愛民的道理。若政治上像水井那樣失修,就失去養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民心。這是宣揚“民本”思想。即王制裡的民本思想。這對後封建社會產生過深遠的影響。這養民,愛民,惠民思想奠定了儒學的根本。本篇以井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希望偉大英明君王的出現,來扭轉乾坤,使國家走向太平繁榮昌盛的局面,這偉大英明的君王就是給百姓修井的人。

《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一)《周易大發現》(四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五)《周易大發現》(二十四)《天下第一哲學》(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九)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四)《周易大發現》(十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二)《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八)《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六)《天下第一哲學》(九)《“易學”評論》(五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三)《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三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天下第一哲學》(六十四)《周易大發現》(十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一)《周易大發現》(四十四)《周易大發現》(六十七)《周易大發現》(二十五)《“易學”評論》(七十三)《周易大發現》(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三)《“易學”評論》(七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二十六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一)《周易大發現》(三十八)《“易學”評論》(二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易學”評論》(七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七)《周易大發現》(二十二)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三)《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一)《“易學”評論》(四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易學”評論》(十九)《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四篇(一)《周易大發現》(六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六)《“易學”評論》(二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六)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二)《周易》哲學解讀 目錄 (一)《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七)《左傳》與《周易》(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歸來一百零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二)《周易大發現》(五十)《周易》哲學解讀 序(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七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七)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九)《天下第一哲學》(八)
《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七)《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一)《周易大發現》(四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八卦筮法源流考》(五)《周易大發現》(二十四)《天下第一哲學》(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九)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九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四)《周易大發現》(十五)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二)《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八)《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七)《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六)《天下第一哲學》(九)《“易學”評論》(五十四)《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三)《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三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九)《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十七)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天下第一哲學》(六十四)《周易大發現》(十一)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二十一)《周易大發現》(四十四)《周易大發現》(六十七)《周易大發現》(二十五)《“易學”評論》(七十三)《周易大發現》(二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三)《“易學”評論》(七十七)《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二十六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一)《周易大發現》(三十八)《“易學”評論》(二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易學”評論》(七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九)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七)《周易大發現》(二十二)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三)《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一)《“易學”評論》(四十三)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易學”評論》(十九)《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四篇(一)《周易大發現》(六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六)《“易學”評論》(二十)《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六)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二)《周易》哲學解讀 目錄 (一)《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十七)《左傳》與《周易》(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五)《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歸來一百零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十二)《周易大發現》(五十)《周易》哲學解讀 序(一)《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四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八《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二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七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七)附錄一:《周易》原初文本(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九)《天下第一哲學》(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