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

“子義子龍,你倆瞧出點什麼沒有?”顏良文丑走後,燕北將太史慈、趙雲招到身邊,“這個袁本初想用我的力量來打董卓……我猜,袁紹本人或者其下將,此時此刻應當也正在與伯圭密談。【】”

趙雲不解問道:“將軍此言何意,難道董卓竊據朝堂,不應討伐嗎?”

“討伐當然是該討伐,但這袁本初意欲不純啊!”燕北眼中意味深長,瞪眼看着外頭半晌才重重地嘆了口氣,狠狠地一拳擂在坐榻上,“這幫人都太聰明瞭!燕某都忍不住想要追隨他們!”

他說的是實話,四世三公門生,只要他隨袁紹在將來的討伐董卓中打出這一仗,那些魑魅魍魎今後誰還敢小覷他?只要跟着袁紹打了仗,趕走了董卓,他就兩隻腳都踏在士人門檻裡頭了。

今後別人提到他的名字,都會提起一句,袁氏的門生故吏。只要袁氏常在,天下間就不會還有多少人會因爲他的馬奴出身而詬病他。

一次對,就能抹消從前的一切惡。

“將軍的意思,是不打算跟隨他們?”太史慈抱着手臂暗皺眉頭,“將軍在遼東,中原乃至青州的百姓不惜背井離鄉乘船前往遼東避難,對董卓的禍患您應當是很清楚的,哪怕董卓尚未對百姓荼毒,卻已使百姓深受牽連……慈記得第一次見到將軍,您就曾對慈有言在先,認定中原這場討董之戰必定會爆發,還建議慈將母親宗族遷至遼東。”

太史慈感到胸口有些難過,道:“難道將軍忘記早先的志向了嗎?”

他很擔心,擔心燕北因爲如今朝廷掌握在董卓手裡,爲了加官進爵而倒想董卓。

趙雲也是一般神色,奇怪道:“將軍前番聯黑山進擊胡軫,屬下還能想明白,可算計完董卓的胡軫,又懷疑袁紹,將軍想要做什麼呢?”

“我沒忘記,我只是覺得這樣不妥。”燕北的臉上仍舊帶着遲疑,疑惑道:“你們難道沒看出,袁紹很急,他不在渤海募兵,把身邊的猛士發來無極,來拉攏燕某……在洛陽時他反對廢帝不惜與董卓拔刀相向,他出奔洛陽,袁氏家眷都還留在洛陽,袁隗甚至還在朝廷做三公,主持着董卓的廢帝儀式。他這麼着急是爲什麼?”

“如今董卓掌控洛陽以西半壁天下,涼並三輔盡在其手。而袁氏本初在冀,公路居南陽……我只是有些疑惑,這些人是爲了趕走董卓,還是爲了圖謀朝廷的權力。”燕北苦惱地說道:“如果燕某沒記錯的話,牽子經曾對燕某說過,當初勸說大將軍徵召外將,就是袁本初獨自主張的。現在他又在張羅着如燕某這般的外將攻擊董卓。”

“天下局勢被他越弄越亂了。”燕北面色深沉地說道:“難道趕走了董仲穎,不會出現袁仲穎嗎?”

太史慈與趙雲被燕北說的啞口無言,燕北沉着臉說道:“這件事燕某做不了主,等南邊張燕與胡軫打出結果,我等還軍幽州自當上報劉公。就算燕某再大,劉公受降燕某的恩德不能忘!”

袁氏想借燕北爲助力討伐董卓,此事可以再議。但若想借着恩義讓燕北改換門庭……哼,這事沒得商量。

同樣是恩義,劉伯安找上燕北時,是他蓬頭垢面賊子之身,全天下的人對他避之不及時,劉虞對他張開雙臂,用仁德來感化他歸附。

這種恩情,是燕北一輩子都不能忘記的。

董卓是野心之徒不錯的,可難道袁紹就不是野心之徒了嗎?

今朝改換門庭,他們看重的是燕北的兵勢……明日亂事一定,誰又有容忍燕北的氣量?

唯有劉公!

……

顏良文丑在中山國募兵十餘日,僅募到三百餘人。他們看出來了,冀州各地流民難民都不算少,但在燕北治下,他們募不到兵員,於是便向燕北告辭,連西面的常山郡都沒去,便直接帶着兵馬向渤海而還。

此時燕北手中已有不少功勳,擊退常山於毒、擊破陶升、打殘五鹿,隨着顏良文丑到訪手中又多了個郭大賢的首級。

喜事一個接一個地傳來,這十餘日裡張頜算是撿到天大的功勞,因爲他數次阻敵,使得河間丈八在亂軍中聲威大降,麾下兵馬內訌,丈八被部下所殺,首級被探馬送到駐守安國的張儁義手裡,餘者希望能憑藉這顆頭顱回到黑山。

對於此類要求,燕北自是應允,至此常山、中山、河間三國完全平定。

接着,便是籌備黑山張燕而做的調兵遣將。

麴義、張頜,紛紛向南進兵。麴義駐高邑,威嚇鉅鹿郡西北;張頜南進安平國堂陽,威脅鉅鹿郡北部。燕北則督率兵馬一路南下,連奪鉅鹿北下曲陽、阜城、鄔縣、楊氏、癭陶,接連與五鹿在鉅鹿郡北部佈下的重兵交戰,連戰連捷,打得五鹿兵將節節敗退。

到後面的楊氏城、癭陶下,守軍望風而逃,根本不必發生戰事便已夾尾南奔。

終於,兵臨大陸澤。

時隔經年,再度看着這片浩瀚而長滿蘆葦的湖澤,燕北內心沒有複雜,只有一些驕傲與左右爲難。

他拿不拿這些兵甲?

眼下他的軍士用不到這些東西,是把它們運回遼東封存,還是繼續埋在這個沒多少人知曉的地方?

駐紮在大陸澤沿岸,燕北總是望着周圍的羣山發呆,他清楚地記得兵甲被藏在那座被巨石封死的山洞裡,那是能快速武裝起萬餘兵馬數千精兵的鎧甲兵裝。

如果現在他取走,水陸有袁本初在渤海,是走不得了。如果陸路,會不會使幽州牧劉公忌憚?

該死的陶升!

如果沒有他禍亂中山逼死甄儼,燕北也不會對進過無極的黑山賊如此憤恨,一場肆意的大火使得他與劉虞本有所改善的默契全部推倒……這時候他若運回大批兵甲,定然會使劉虞對他的感官壞到無以復加。

別的不說,可能回到幽州的第一日州府便會命他精簡人馬,燕北一直擔憂劉虞把這件事說出口。

因爲如果劉虞說出口,便沒有迴轉的餘地了。

他的一切勢力都建立在兵革之上,如果燕將軍沒了兵馬,也就不再是燕將軍了。

他大可拒絕,但拒絕之後,無論他再做什麼,劉虞都只會對他忌憚,絕不會再有絲毫好感。

這不是燕北想要的結果。

這個時代對飄零的他來說,太難遇到一個能真正被他認可的主君了。就像他追隨太平道造反卻不信太平道教義;在王政手下卻認爲這個軍侯目光短淺;跟張舉造反最終又殺了張舉;張純的知遇之恩勉強讓他認爲算是他的主君,但也僅僅是算半個,他在心底還是看不起張純。

看不起他的籌劃部署、看不起他的用人之道,看不起的太多太多。

只有劉虞,德行仁義讓他打心底裡折服,在世人均避之不及,在他孤立無援的時候爲他上表,認他做幽州的護烏桓校尉。

男兒大丈夫,便是取他性命也僅僅是手起刀落,可就算丟了性命燕北也不願與劉虞決裂。

這些兵甲,不取了!

等待下個好時機。

好時機未到,南邊的魏郡卻傳來好消息。

“將軍,探馬回報,黑山張燕大破胡軫於鄴城之下,在鉅鹿南的五鹿帶兵南下與張燕會盟!”

燕北等的就是這個消息,什麼兵甲什麼東西,他統統都不在乎,他等的就是這個消息!

召集衆將,帳下議事。燕北探着身子對斥候探馬問道:“你且說來,戰事如何,張燕如何擊破胡軫五千涼州兵?”

“黑山張燕的兵馬渡過大河與胡軫交戰,爲胡軫所敗,隨後一路潰敗至鄴城。胡軫領兵冒進,於鄴城下營寨都尚未紮下,張燕三路兵馬齊出將大營攻下,追擊二十里,俘冀州牧韓馥,大勝而還。”

“俘冀州牧韓馥……那胡軫呢?”

“張燕在大河設兵斷橋,被胡軫潰卒衝散,一路逃入河內!”

胡軫,逃了嗎?

燕北微微搖頭,但轉而便以拳錘案几道:“這也足夠了,傳我之令,命麴校尉兵進趙國,駐邯鄲;張司馬南下魏郡斥丘,威懾黑山。焦司馬、趙司馬爲我部兩翼,峭王領烏桓騎保護沿線糧道,三路齊下鄴城!”

董卓可以掌控朝廷,可是封官拜將。

燕北沒有這個本事。

但他可以通過操控旁人,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次平定黑山,他將創造出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功勳!

他的謀劃就快要成功了,燕北清楚地知道,只要他將書信與幾部黑山賊首的首級傳送洛陽,董卓便會爲他表功。

因爲燕北推給董卓一個他無法拒絕的大禮……董公憑藉威望便安撫了誰都無法平定的黑山之亂,接着,董公又可以依靠威望赦免幾十萬黑山百姓。這會給董卓創造出他的威望天下無匹的假象。

董卓不能在這種時候否定燕北,即便他可以否定一個朝廷的皇帝不是正統,他都不能否定燕北。

因爲否定燕北,便是否定他自己的威望。

南下的燕北跨坐馬上,臉上沒有絲毫笑意。

他說涼州的董卓是野心之徒,董卓的確是野心之徒。

他說渤海的袁紹是野心之徒,袁紹或許是野心之徒。

難道來自遼東的燕某人,就不是野心之徒了嗎?

不,他從頭至尾,到處都寫滿了野心!

趙雲說燕北的眼中沒有天下只有蒼生,他說錯了,燕北的眼中一直都有天下的存在。

燕某人政令所行之地,難道不盡是天下嗎?。

a

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二十五章 託付甄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八十七章 四海爲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八章 張頜休走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
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二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二十五章 託付甄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五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八十七章 四海爲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八章 張頜休走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