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

王烈、邴原這兩位遷居遼東的賢才可謂交友甚廣,他們的名氣令各地向學之士聽見他們的名字都願意到他們面前來請教問題,或是不願數百里地前來拜訪,甚至通宵達旦地高談闊論。

邴原與王烈遷至襄平後就住在城外,燕北挑了一處沒多少人打攪又臨近城池的地方給他們搭建了木製的院落,二人的宅院中間甚至還隔着一條小河,看上去分外雅緻。

因爲住着兩名令他分外上心的治學賢者,所以那裡也成了燕北每日自襄平大營至城內的必經之路。

甚至有時燕北迴去的晚,打着火把策騎於路還能聽到邴原家中傳出的高談闊論,其中尤以一名叫做劉政的青州人聲音最爲豪亮,甚至通過傳出屋外的隻言片語知曉他通曉發生在北方的許多兵事秘聞。燕北很喜歡那樣有膽氣的豪勇氣概之士,只是一直沒機會結交。

這一次邴原介紹給他這個名叫太史慈的青州人,無論如何他都不能推辭,畢竟他還想借助邴原認識那個劉政呢。

儘管燕北很佩服也很親待邴原這樣能夠幫沮授分擔遼東內政的人才,但他如今鉚足了力氣打算和冀州的黑山賊真刀真槍地打上一場硬仗,他更希望與劉政那般知曉兵事的英傑交往。

先前沮授一直作爲他的帳下幕僚,如今沮授貴爲遼東太守主一方大政,就算州府真指派他前往冀州平叛,沮授也不可能跟在他身邊……一想到再入冀州平叛身邊便會少了這麼個人問計,燕北總覺得心裡有些空落。

燕北帶着幾名騎從沿着小路自襄平大營一路踱馬至邴原家,走到院外便聽到屋裡有人說話,便翻身下馬將坐騎交由騎從拴在樹旁,對院中的童子說道:“勞煩通報邴先生,就說燕北來了。”

邴原家裡人丁並不興旺,大概是因爲早年家貧而後雖然光有名聲卻不擅積攢家財的原因,如今年有四旬卻尚未生子,近年才於鬱州山中一戶人家結親,家中不過夫妻二人與兩個小學童,學童心思靈活聽過燕北的名字,當即行禮後便撒着腳丫往屋裡跑,“啊!燕將軍來了,主人,主人,將軍來了!”

燕北這個名字最早撞入天下人的耳朵裡,想來便是叛將燕北侵奪冀州郡縣時的事了,再後來到遼東,又是叛將燕北連敗孟益與公孫瓚,他麾下將士也都稱他爲將軍。自那時起,燕將軍的名號便隨着麾下兵馬散入各縣而在遼東傳開。

再說如今,幽州近幾年的事情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三個名字的,劉虞、公孫瓚、燕北。

燕北即便被朝廷表了護烏桓校尉的官職,人們卻還是習慣稱他爲燕將軍。不過這樣也好,燕北也喜歡人們這樣稱呼他……這個名號能給他一種力量感,時時刻刻告訴他也告訴所有人,遼東郡在他的統治之下。

聽到童子的呼喚,邴原引着一人把臂自室內走出,對燕北攏着鬍鬚笑道:“真沒想到將軍上午便過來了,在下本以爲會在下午忙完事務纔會過來。子義,老夫這便爲你引薦,這便是威震遼東的燕將軍,將軍,這是青州東萊黃縣人士太史子義。”

說話間,燕北見到邴原引薦的人眼睛便是一亮,太史慈與他身高年歲相仿,二十三四的模樣,頜下蓄着精心修過的美鬚髯,估摸有七尺七八的身高着青色半袖腳下踩着草鞋,看上去有些受資財所迫的落拓,半袖衫露出健美的猿臂拱手拜道:“在下東萊太史慈,見過燕校尉。”

接着拱手的當口,燕北沒注意便發現太史慈指腹有一層老繭,這是常使弓箭纔會留下的痕跡,況且他的右手拇指上還帶着一枚骨韘,光澤鮮亮看着也是有年頭的東西。再加上筋肉墳起的手臂與身條,只一眼燕北便斷定這個太史慈是有好武藝在身的人。

“子義不必多禮,既然是根矩先生的好友便不必對燕某見外。”

邴原將二人相互介紹之後,這才引着燕北入內說道:“將軍與子義快進來吧,我們可閒談一會,子義來的路上順手射到一頭麋,已讓童子拆解,只等着將軍下午過來便可燉上,卻不想將軍竟是來早了。”

“哈哈,有勞子義了,亦謝過先生記掛着燕某貪嘴。”燕北笑着便跟隨邴原入室,同席而坐這才朗聲道:“燕某能與二位同席而食已心感有榮,又怎會因旁事推辭。只是怕您嫌燕北見識淺陋,恨不能與您通宵達旦地暢談大事啊!”

邴原聽燕北這話連忙說道:“閣下言重了,在下決不會認爲將軍見識淺陋,只是將軍肩負重任近日又整軍操練忙於事務,又哪裡有時間來這裡終日聽我們幾個閒人清談呢?”

他本以爲燕北也就是一句玩笑話,豈料燕北卻十分認真地說道:“郡中無事,烏桓亦往來通信不敢作亂,燕某還能有什麼事呢?實在是郡學要等十月纔可開館,否則燕某現在便已經是你的座下門生了……我說真的,這些年機緣得了幾卷書,卻無人教導許多道理晦澀難懂,等郡學開館即便有再多事務,燕某每旬也要去聽上一日,請先生爲燕某解惑纔是正理。”

“將軍向學自是好事,只是真叫人有些意外。”邴原擺手向燕北展示室內擺放的書案道:“將軍若想要書卷,室內書卷大可取走觀讀,只是真想不到將軍竟是如此好學之人。”

“那便多謝先生了。”燕北拱着手道謝,這才頗有幾分感慨之意對邴原道:“書卷在燕某心中勝過百萬大錢,實不相瞞,認識先生後燕某對士有了更多的瞭解。”

“哦?將軍以爲什麼是士呢?”邴原輕輕點頭,道:“願聞其詳。”

燕北抿嘴擰眉片刻,細細思索,這才緩緩說道:“士人,有學識與才能,能做到旁人做不到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是要尊敬的,即便有傲氣看人不起,卻也無傷大雅。可燕某在你身上完全看不見士人的傲氣,沮君卻說你是天下有名的大儒,這是爲什麼呢?”

邴原輕聲笑了,認真地對燕北說道:“你說是士人而並非士,或者說那只是這些人中的一小部分。因爲士人中也並非每個都能達到士的標準。有人的父親是士人,所以生下的孩子也是士人,可不修道德操行又怎麼算得上被人稱作士呢?子貢曾向孔子,怎樣做才能算是士,孔子回答他說:要做不令自己蒙羞的事,並且不辱沒君主交給你的使命,就可以說自己是士了。”

“後來子路也問孔子,怎樣纔算是士人。孔子這一次卻說,待朋友兄弟都要和氣和睦,就算是士了。而曾子又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邴原說着,看着有些迷茫的燕北帶着柔和的笑容解答道:“將軍是在想,一樣是士,爲何孔子對子貢與子路的回答便有所不同,而曾子說出的士又不一樣吧?”

燕北點頭,吸了口氣問道:“這是爲何,還請先生解惑。”

“這是因爲子貢會處理政務爲國君驅馳,而子路誌氣剛強便容易盛氣凌人。而曾子說的其實和孔子也是一個意思……士啊,是引導人們的行爲準則,要人們修習道德與才能、擁有遠大志向、遵從禮義德行。”邴原撫着鬍鬚嚴肅地說道:“世人看到的士人的田產土地官職,實際上都只是表象,卻並未觀察到士人是如何擁有這些的。而將軍所問的士,便是指導人們如何成爲士人的途經。”

燕北沉沉地點頭,臉上還有幾分茫然,但不可否認,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對經學感興趣。長久以來他只重術而不重道,認爲只有那些兵書、史書才能讓他學到更多,今天卻驚覺從前他瞟一眼便拋棄在一旁的經學書籍中竟然藏着成爲士人的階梯。

“其實將軍不必想得太多,眼下在陋室之中便有三位士。”

燕北看着邴原,又轉頭看看跪坐身側的太史慈,最後擡起手指着自己問道:“這屋裡沒有別人了,你的意思是我也算士?”

“老夫一世處處以禮法德行約束己身,一心向學教授門徒,自認算一名士。”邴原點頭算是回答燕北,接着對太史慈說道:“子義爲郡太守劫州章,不惜埋名遼東,此等忠義之舉亦爲士。至於將軍,難道認爲不是士人出身便不是士了嗎?在下亦非士人出身,爲何別人卻將在下稱作士呢?將軍在冀州單騎北上爲救張純,後不惜於遼東戰孟中郎與公孫將軍,如今歸附州府約束士卒不犯百姓……難道這不是以上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利天下之舉,自然可擔當爲士!”

“哈哈,燕某也是士!”燕北開心笑着,這是他第一次聽別人稱他爲士,而且還是邴原這樣令沮授都佩服的賢人口中,當即鼓掌大悅,隨後他纔想起邴原剛纔的話,對太史慈問道:“我聽先生說子義兄爲郡太守劫州章,因此才避禍遼東,是怎麼回事呢?”吞精百發女優也失敗!上原亞衣挑戰...!!微信公衆:meinvgan123(長按三秒複製)你懂我也懂!

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一百零六章 姜晉在此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可有頭緒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百八十四章 跳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師西走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
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一百零六章 姜晉在此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二十四章 改變天下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可有頭緒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百八十四章 跳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師西走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