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

麴義的想法落空了,燕北的的確確沒有派遣田豫前往青州戰場,甚至連管承管亥所率水卒步卒都調入守備魏郡的高覽麾下,以戰船巡視大河,並承擔由河內、魏郡向平原輸送糧草的任務。

王義在驪州的兵馬不多,而州中又需兵馬彈壓,田豫的戰船鎖住海面阻斷百姓逃往倭島,步卒則屯衛各處重鎮,鎮壓沒斷過的小股反叛,根本無法抽出力氣參與青州的戰爭。

燕北只是向青州派去一個人,以軍略謀算所著稱的徐庶。

徐庶先前在高覽部下任參軍,待燕北至趙國後,便以郭嘉、徐庶、田豐爲軍師,同時郭嘉兼領大司馬府長史、田豐兼領大司馬府西曹、徐庶兼領東曹,幕府召集了一些青年俊傑,來處理政務統籌天下大事。

濟南國的戰事僵持了近一月,雙方在泰山北部左右拉鋸,小仗不斷卻都沒能打出大的戰果。袁尚在於陵西郊藉助漫長的壕溝木壘阻止了麴部騎兵的快速突進,又保護了其後的石砲能夠在作戰中轟殺先鋒,讓麴義不敢東進硬拼。而麴義在土鼓的連營也沒遭到太多傷亡,到底麾下有強悍的兵將,徐晃紮下的營寨也極爲規整,不敢傾盡全力的袁軍亦難攻破。

這一個月,鄴都朝廷完全被架空,加大將軍、大司馬、總朝政於一身的燕北將除鄴城之外的所有行政放在都城邯鄲,所謂的鄴都朝廷能管控的只剩下區區一個鄴城令,其餘的政令根本出不得都城。

燕北有些分身乏術,對青州戰局並無太大要求。他沒感覺,徐庶卻將戰局放在心上,不過徐庶也知曉麴義是出了名的桀驁,不敢用軍師的身份通過趙王宮向他授計,便只好向燕北請命調至麴義部任參軍。

畢竟軍師與幕僚並非演義,世上更多計謀戰術由征戰的將軍提出並施行。而謀士在軍中的作用,並非決定性而是查漏補缺,通常情況只是看看不說話,只有纔有想法的時候纔會提出……不然大將軍何進匯聚了全天下的青年才俊進幕府,怎麼還是死了呢?

並且這一職能,是幾乎所有近臣都能做的。

徐庶不願去挑戰麴義在軍中權威,可即便如此,不請自來的徐庶仍舊讓驕傲敏感的麴義感覺受到了冒犯,甚至沒有一點迎接徐庶的意思。若是當年爲人報仇,白堊突面被髮而走的輕俠少年,怕是要拔劍而起,不過徐庶並沒有這樣做。

他只是穿着民服騎着快馬在遍地斥候的戰場上走了一圈,更遠遠地看着袁軍營壘,外出三日纔回到大營,剛一回來,便被麴義的傳令兵抓個正着,叫入中軍帳。

“徐元直,你來時麴某正處置軍務,後來聽說你騎着馬走了。”麴義仍舊沒什麼好臉色,擡眼問道:“去哪兒了?”

“回將軍,在下去看了敵軍的營壘。”

“喲!”麴義聽徐庶這麼說,滿面嚴肅心裡則盛滿了譏諷,道:“徐軍師可有破敵之策?麴某被袁氏小兒的壕溝不勝煩擾,只待軍師的破敵之策了!”

儘管極力掩飾,麴義的心口不一仍舊被徐庶洞若觀火,這麴將軍心中明顯對自己前來極爲不屑……其實也確實是這樣,儘管長久以來並無破敵之策,但目下的局勢顯然不論對燕北還是麴義,都不算壞事。

通常在戰爭中,人們最擔心便是持久的拖延與僵持,但這種情況顯然不會出現在麴義這。因爲不論燕氏還是袁氏,發生在濟南國的對峙都僅僅是決定青州歸屬戰爭的一場戰鬥,勝利與失敗,都不會影響冀州和徐州將會源源不斷地派來更多援軍。

如能取勝,平定幾個郡或是擊潰袁氏先鋒,這對麴義自然是好事;但即便沒有取勝,只要部下沒有繼續受到平原夜戰那樣的損失,對麴義來說就不是壞事。更何況直至現今,麴義仍舊佔據優勢……他已經把戰場從冀州推過黃河,打下平原與大半個冀南,推進至濟南、樂安、泰山交界。

這本身就是一場勝利!

所以徐庶在麴義眼中並不是一個解決麻煩的身份,而更像是來這裡輕飄飄地獻個計策,搶去功勞的身份。對這樣的人,麴義很難有好臉色。

徐庶並不見怪,麴義的性格在整個北方都不是秘密,來之前他早已做好受到刁難的準備,現在的麴義僅僅是冷嘲熱諷可以說已經是他意料之外的事了,思襯片刻旋即撩起衣襟對麴義拱手道:“麴將軍,在下的確無破敵之策,僅有些許微不足道的建議,興許能打破僵局,麴將軍可有興趣一聽?”

“速速說來妙計!”麴義沒別的想法,他並不信終日在高覽營中勞形案牘之事的參軍在兵事上能強於自己,接着便聽徐庶問道:“將軍,請問若您現在想要將兵向東,又要留麴校尉守備營地,會如何做呢?”

“將兵向東?”麴義自問一句,心中不免輕視,他也想過將兵向東,但若他與徐晃領兵向東,單憑麴演很難守住土鼓營地,反而會危及糧道,心中暗笑這軍師目光短淺,言語間也有更多的冷淡道:“自然是請徐將軍與匈奴兵掃盡近畿斥候,藏起金鼓趁夜東進……徐軍師,麴某領軍東進是毫無意義的,從樂安國繞行袁氏小兒腹背的確良謀,但兵少則難破敵軍管卡,若東進兵多則袁氏小兒必會襲擊大營,到時糧道斷絕更是自取滅亡!”

其實平心而論,哪怕麴義再不喜歡徐庶這個時候到大軍中做出這般吃相難堪的搶功之舉,心底裡到底還是幾分期望,期望趙王宮派來的軍師真能獻上破敵之計,哪怕真的分走些許功勞,他都認了!

“麴將軍說的是啊,袁尚必會趁將軍不在襲擊大營乃至奪回平原。故而……”徐庶坐得端正,轉頭向麴義望去,開口道:“只要將軍撤下中軍帳,讓麴校尉代您領兵東進樂安向南襲擾,徐將軍伏於東北三十里。”

“敵軍若信,則爲將軍所敗,倘若不信,則爲麴校尉襲擊腹背。”徐庶輕笑:“於閣下無害。”

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五十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七章 韜光養晦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二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個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一百零二章 臘月成婚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
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五十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七章 韜光養晦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二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個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九十三章 所圖也大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一百零二章 臘月成婚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六十一章 倒行逆施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