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

伊尹漠倉皇東竄,沿着大梁水蜿蜒西走時他無比驕傲,心心念念着要爲祖先討取無人可比的功績。

轉眼間,樑水西岸一戰,精銳兵馬分兵而走,被漢將麴義逐個擊破,派去八千餘衆,不過短短兩日,只有兩千多人活着回來……轉眼間,他的大軍便只剩下三千餘衆。

儘管在樑水東岸試着組織兵馬據險地而守,擊退麴義渡河追擊的先驅兵馬,但伊尹漠心中卻無法感到一絲一毫的雀躍。

他敗了,前無進取之機,後路糧道還被不知道哪裡出現的山賊所斷……三千餘衆孤立無援,沒有再戰之力。

“早就該聽幕僚的,全師而還,全師而還。”大梁水河畔,伊尹漠眉眼都擠到一處,說不盡的苦澀望大河以西長吁短嘆,“哪裡還能……全師而還呢?”

兵敗歸兵敗,該撤還是要撤的,再不撤連剩下的三千多人也逃不回高句麗境內了。

僥倖逃生的三千餘衆拔營而起,帶着遺憾向東撤去。

“告訴戰船上的軍卒,讓他們把輜重運回紇升骨城,告知守軍派三千兵馬至邊境接應!”伊尹漠對灰頭土臉的將官下令,見他們各個面色頹唐心有不滿,怒道:“你們個個都耷拉着臉給誰看?紇升骨城仍有六千兵馬,算上咱們,未嘗沒有一拼之力!回去的路上多布陷坑,拖延漢軍的追擊!”

正如伊尹漠所想,高句麗雖然在大梁水西岸敗績一場,卻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在邊境上爲了圍堵潘棱,他還留下三千之衆,再加上紇升骨城的兵馬……他們的兵馬足夠,伊尹漠並不認爲是自己敗了,戰局失利也僅僅是因爲後方糧道被割斷,士卒缺少糧食士氣低迷罷了。

照伊尹漠看來,漢軍佔據地利,扼守河岸。句麗兵強渡樑水,死傷五千餘,但就算這樣,漢軍不也一樣被打沒了一個校尉部。若是退回高句麗境內,漢軍若敢追擊,照樣也要打他們個頭破血流!

不過伊尹漠這種想法,他麾下的將官卻並不認可。

高句麗兵與漢軍其實沒差什麼,即便有所不同也僅僅是差在遠程強弩稍差,但他們的檀弓同樣強勁。至於兵甲,也都是同樣的皮甲、鐵鎧,兵器也是一樣……但是此戰,的確是敗在了士氣上,卻並非單單因爲糧草不足。

戰事尚未開始,伊尹漠就在邊境殺死領三千之衆助戰的小加,士卒的士氣能高昂了纔怪!

再有後來將兵敗的責任歸結於士卒不敢死戰……原有的以多打少硬是分兵兩部,反倒爲漢將麴義蠶食,又如何能勝?

只是這話,沒人敢對伊尹漠說罷了。

離開大梁水沒多遠,在接近邊境七十里的位置,伊尹漠的潰軍被玄菟郡郡丞田疇率領的死士自林間伏擊,雙方各有死傷,搦戰片刻田疇率部撤入林間,高句麗潰軍接下來的道路更加難行。

至邊境近畿,伊尹漠如願以償地見到駐守在邊境守衛深林的‘三千之衆’。

“兵呢?兵呢!”

狂放的吼聲中,伊尹漠感到心口的血猛地涌上頭顱……上個月離開這裡,他分明是指派了整整三千軍隊留守此地,一來防備山中逃遁的那兩千多漢軍邊防,二來也爲週轉後方糧道,以備後患。

他不是沒想過,等他回來可能中間會發生戰鬥,但只要要留下兩千吧?

現在在他眼前的,只有寥寥可數的六百多人,而且還互不同屬,空蕩蕩的大營裡站的亂七八糟。

“就這點人,這有多少人?不到一千!”伊尹漠朝着留下的下級軍官模樣的將官罵道:“你們就是這麼約束士卒的嗎?”

“世,世子息怒……”

“我息什麼怒?你!”怒不可遏中,伊尹漠帶着暴喝便一劍刺入答話的軍官的胸口,接着抽出染血的鐵劍指着另一人問道:“人都去哪了,給我原原本本地說清楚!”

“回世子,回世子話,官道傳來消息,有山賊,山賊搶奪糧草,殺我民夫護軍……一曲前去平賊,便,便再也沒回來。”被問道的曲將低着頭不敢直視陷入瘋狂的伊尹漠,磕磕絆絆地說道:“後來,前方戰事失利的消息傳回來,每夜都有逃卒,逃卒。”

說到這,他不敢再說下去,縮着脖子只聽伊尹漠寒聲問道:“你的意思,有逃卒是因爲本世子在前方兵敗,所以這都怪我?”

“屬下不敢,屬下不敢。”

“不敢?”伊尹漠正要擡手將此人格殺,邊見自己的幕僚快步跑來高聲道:“世子,世子!”

幕僚穿着大氅,也顧不得地上灰塵,提着衣襟便快步跑了過來。伊尹漠如今已是驚弓之鳥,聞聲便嚇得手上一抖,對漢人更是深恨,咬牙切齒地問道:“慌什麼慌,出什麼事了?”

“漢軍,漢軍騎兵,不足十里!”幕僚臉色嚇得發白,十里對騎兵來說片刻可至,他們這些人在開闊的官道上就是找死!“世子快想辦法,後軍已經列陣迎敵了!”

“迎什麼敵!快讓士卒進入林中躲避,在官道上和騎兵接戰?”伊尹漠聽到這話不禁更急,狠狠地瞪了那將官一眼,轉折鐵劍寒聲道:“還愣着做什麼,還不快率領部下進入林中!傳令,軍士入林,以長弓還擊騎兵!”

轟踏的馬蹄聲,緊跟着傳來!

多虧了漢與高句麗邊境的官道旁多密林山坡,若是開闊的平地,只怕轉瞬就被漢軍騎兵趟平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官道上的高句麗兵也不好受……因爲追擊他們的並非僅僅是騎兵,而是擁有少量騎兵的麴義部!

無論度遼營還是黎陽營,都擁有少量馱馬劣馬代步,他們並不擅長騎戰,不過用於追擊卻是再好不過。

轟踏的馬蹄聲傳至近千,高句麗後軍上千人擠在官道與兩側的林中,以長矛長戈於道上結陣,長弓手隱入林間準備伏殺追擊的騎兵,但是……馬蹄聲停了。

麴義在軍陣最前追趕,眼看臨近高句麗人後陣,能夠望見矛戈如林的結陣,連忙下令道:“傳令,下馬結陣,強弩上弦!”

高句麗人的強弓普遍強於漢人的弓手,他們與樂浪郡的檀木弓擁有良好的射程,就算是在百三十步外仍舊能夠以平射殺傷只有布甲的步卒。

若是拋射,更是二三百步不在話下。

麴義可不願用士卒的性命去試探敵軍檀弓的射程,當即在遠超出敵軍射程的地方命士卒下馬結陣,扛着蒙皮大盾的士卒端着長矛向前,後方強弓勁弩在盾牌的庇護下跟隨軍陣緩步向前。

“輕兵入林,準備包抄敵軍兩翼!”

隨着麴義吼出命令,其後的傳令兵將指令傳達至陣線中的每一個角落……所謂輕兵,便是三營中膽識過人之輩,所披最厚者不過皮甲,身上除了兵刃無一鐵器,最爲輕便,擅長手格與白刃相接。

不過儘管攻勢已成,麴義也並未下令追擊,而是指揮士卒放棄坐騎後緩緩向前推進,蓄勢待發。

最近的步卒,現在還在五里開外,此時麴義身邊只有千餘軍士,無法與敵軍作戰。

隨着麴義的命令,左右各有二三百輕兵深入林間,向兩個方向快速移動,以接近敵軍弓手。而中軍始終距離緩緩後退的敵軍後部有四五百步的距離。

除開輕兵,麴義身旁只有四百餘張弓弩,現在不放箭,敵人還摸不清自己深淺,官道與兩旁的數目遮擋敵人的目光……可一旦放箭,讓敵軍知道己方兵力後只怕會引來高句麗軍的反攻。

麴義不向前衝,高句麗後軍雖然也是寥寥數百人,卻擁有沉舟一戰的勇氣,曲長率先嘶吼道:“拉弓,放箭!”

伴着發音不太好聽的漢話,數百張檀弓仰天拋射,數百支箭矢如雨,墜落於麴義部的頭頂。

高句麗軍的勇氣,是令麴義都未曾想到的,他以爲多少會嚇住對方一段時間,卻不想如此果斷……卻不知,在高句麗人看來,漢軍追趕而上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官道上,密林中,密集的箭矢勁射而出。

哚哚哚!

伴着箭矢墜於盾牌上發出的聲音,不時有未被阻擋的箭矢墜落於漢軍身上,登時一波箭雨便使得十數人被射翻。

“兒郎們,張開你的弓弩,還擊!”

既然戰鬥已經被迫開始,麴義也不再多想,高吼着命人放箭,“拉弓,上箭……二箭之地,射擊!”

漢軍的盾牌數目多與高句麗軍,麴義所領的這些三營精銳也有相當數量的皮甲,能夠抵禦百五十步之外襲來的箭雨。高句麗軍就不同了……他們多爲弓手,僅僅穿戴布鑲皮甲,甚至有人連頭盔皮弁都沒有。

遼東郡的制式強弓在這個距離能夠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強弩的射程也有所偏差,自麴義眼中能夠看出,這次箭襲也僅僅是能在對方士氣低迷的情況下造成些許混亂而已。

不過他的弓弩並非是真正的殺招,能夠造成混亂就已足夠,因爲……密林之中,攜帶小環刀短劍的輕兵發出嘶吼咆哮,短兵相接。

而在麴義的身後,傳來己方大部步卒列隊疾行的聲音!

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
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