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

洛陽,天下皇都。

洛陽,兵荒馬亂。

自去歲涼州兵開進洛陽,皇都便亂套一般,蠻夷胡兵橫行街市,**擄掠無惡不作,吏民敢怒而不敢言。至今年,元月起河內太守王匡閉鎖旋門關,關中的消息出不去,關東的消息進不來,更是一片大亂。

接着到二月,鄉閭傳聞關東各路諸侯結盟起兵,相聚與陳留,兵力之盛可達二十萬。

一時間,朝野震動。

義兵,是士大夫的義兵,但他們絕不是百姓的義兵也不會是朝廷的義兵。在朝廷與百姓看來,他們亂臣賊子,是叛黨。

在洛陽百姓眼中看來,他們與其說是討董聯盟,倒不如說是反董聯盟。只不過是不承認中原王朝的地位,紛紛於關東屯兵割據罷了。這樣的兵馬,又怎能讓人放心呢?

兼之遷都傳聞已被證實,洛陽人心浮動,百姓紛紛遷居。或渡過黃河一路北上,或南入秦嶺逃向益州。

“這,董公傳信了!”

治書御史司馬防府上的涼州兵方纔離去,司馬防便癱坐於榻上,大口喘着粗氣,汗水浸溼了身上大氅,開着的門吹進涼風,讓他感到徹骨的寒意。

董卓有命,遷都洛陽,治書御史司馬防應一同西遷至長安。這種多事之秋,傻子纔想要一同遷往長安!

可是車駕就在府外,董卓的口信已傳至此處,他還能怎麼辦呢?

危及之中,司馬防只得一面命家中僕從收整行裝準備隨車駕前往長安,另一面招來長子司馬朗,讓他帶着還在洛陽的家小回還河內郡的老家溫縣。

總不能連累兒子跟着自己一同受罪。

可惜,他司馬防生了太多兒子,家小逃出洛陽沒多遠,便被人知曉從而高發。領頭的長子司馬朗被涼州兵將抓住,押着去見董卓。

董卓在洛陽北營駐軍視察營寨。他已經知道關東諸侯起兵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打算遷都長安。如今小皇帝已經被車駕送往長安的路上,聽說司馬防的兒子帶着家小逃出洛陽,令他感到自己受了欺騙與背叛,因而一見到司馬朗便怒火中燒。

“你與我失去的兒子一樣的年歲,難道董某對你沒有恩義嗎?”董卓皺着塌鼻子,對司馬朗喝問道:“爲何要背叛董某!”

在洛陽的這段時間,令原本粗獷豪邁的涼州豪傑變得敏感而多疑。人們親近他,他卻不知曉那些人究竟是攀附權貴還是蓄意謀反,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舉薦袁紹、劉岱等人出任太守的周毖、伍瓊被董卓異心所殺,殺了之後他又感到後悔。而袁隗等人,面上好似支持自己,實際上他媽的子侄在外頭起兵造反,令人厭惡。

董卓雖然是在喝罵司馬朗,心裡卻不禁回憶其涼州的大漠草原……那時候縱馬馳射的日子,可真好啊。

好過了現在權傾天下,好過了如今威服四海。

司馬朗面對董卓卻並不感到畏懼,他只是拱手行禮後很隨意地說道:“明公多慮了。”

“多慮?”董卓瞪着一雙大眼,下頜的肥肉緩緩抽動着,這些日子他時常露出這般兇惡的神情,似乎在暗潮洶涌的皇都只有這樣的表情才能給他些許安心的感覺,他眯起眼睛,緩緩坐下,口氣已溫和了些許,問道:“如何多慮,你且說來。”

“在下的確想要逃離洛陽,但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司馬朗似乎並沒有生死之間的膽怯或豪壯,彷彿面前坐着的不是惡名遠播的董卓而是鄰家長者一般,端正地跪坐下去拱手長揖道:“明公有舉世無雙的德行,在天下大亂中輔佐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穢亂又舉薦許多賢士,這的確是虛心深慮,是夠成復興社稷的肱骨之臣。”

董卓嘴角勾起笑容,這豎子……說的好像確有幾分道理啊!不過面上還是佯怒道:“你這豎子莫要花言巧語晦騙於我。”

他本以爲司馬朗會做出膽戰心驚之狀。怎料接着,司馬朗便話鋒一轉道:“但是隨着威德愈加隆重,功業愈加著大。兵災戰亂卻日漸嚴重,地方州郡像有大鼎煮沸一般,就連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樂業,因爲戰亂要拋棄住家田產,四處流亡躲竄。雖然明公在四方關口設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殺戮處罰,卻不能阻止逃亡的風潮。這就是我爲什麼會想回故鄉的原因。希望明公有所借鑑,若能稍加反省深思,那麼名聲就可像日月一般的榮耀,就是伊尹和周公也不能比擬了。”

說罷,司馬朗再度長揖行禮,目光不閃不避地看着董卓。

“嗯……”董卓鼻子裡深深應出一聲,目光有些迷濛地看着司馬朗半晌,目光閃到木屏後面的身影,過了良久才長嘆了口氣,對司馬朗說道:“你這小子啊,起來吧。你說的很有道理,董某覺得也是這樣。以後再有什麼事情直接來找董某說便是,不必帶着家小逃跑,你回去吧,跟着兵馬去追上你父親的隊伍侍奉陛下。”

司馬朗拱手告退,在大營裡自有一隊騎兵等着他朝西遷的方向奔走。

等司馬朗出了中軍帳,董卓這才把着頭看看外頭,見司馬朗走遠,朝木屏之後舔着嘴脣喊道:“李文優給我出來……你給老夫好好說說,剛纔那小子說的是什麼意思,什麼伊尹周公的,老夫沒明白!”

……

董老二的疑惑暫且不提,別看司馬朗在帥帳中煞有介事,出了大帳受春風一吹被汗溼的後背透骨發涼。

說到底,司馬朗纔不過是弱冠孩子,還差着一年才能加冠,對上董卓這般的凶神惡煞,又哪裡不會感到害怕呢?不過是強裝鎮定罷了。

尾隨着騎手一路與司馬氏家小匯合,司馬朗的二弟,不過才十一歲的司馬懿被涼州騎手擒在馬上東張西望着,眼見到司馬朗回來,連忙喊道:“兄長!”

司馬朗應了一聲,臉上強打起笑容,看着披着毛皮大襖騎長毛野馬的羌人武士,在心底裡嘆息。

這便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刀槍攥在別人手裡,哪裡還會有我說話的份呢?

這個世道已經變了,就不能抱着守成的固有思想活下去。就像父親說的,要帶着家小離開庇護天下的朝廷,回到小小的河內溫縣去。

可是溫縣難道就安全嗎?離洛陽不過區區隔着一條黃河,關東聯軍若殺過來,涼州兵若殺進去……無論怎麼看都是首當其衝。

汶縣也不能久留。

司馬朗自涼州羌騎座上抱下二弟司馬懿,坐在牛車上聽着吱吱呀呀踏上向西的路。

“大兄,你在憂愁什麼?”

聽到年幼二弟的話,司馬朗環顧着牛車上母親與幾名弟弟,小心地看向周圍的涼州羌騎,抱着二弟輕聲說道:“仲達啊,爲兄再想如何才能讓這些羌騎放了我們,讓我們回到溫縣。”

“兄長讓他們送我們去溫縣吧,就說去接上家小一起去……他們要把我們帶到哪兒啊?”司馬懿人小鬼大,擡着手指自顧自地點頭道:“對嗷,他們要帶我們去長安侍奉皇帝,就說父親讓兄長回鄉帶上親族一起,躲避戰亂。否則我們去長安,家裡人會被戰亂所禍……兄長,是戰亂吧?戰亂,會打到溫縣。”

“會是會,可到了溫縣。”司馬朗有些不放心,不過還是對司馬懿誇獎道:“仲達很聰慧,但到了溫縣又該怎麼辦呢?咱們在溫縣的家兵恐怕也不是這些涼州兵的對手。”

司馬懿隨着牛車顛簸,翹着腳一晃一晃,臉上卻滿是茫然。他不過十一歲的孩子,就算聰慧也有限度,又哪裡知曉應當如何呢?

不過司馬朗看着涼州騎兵的背影,心裡已經有了打算。

他發現這些普通騎卒與他們的隊率衣着都很破舊,想來是比較貧窮的吧?父親臨行前讓他們攜帶的財物不多,卻也不少。想來賄賂這隊騎兵的主官應是足夠了。

這亂世每天都有人丟失,就算是朝廷前往西遷的隊列,還會有官吏走失,何況他們這些無傷大雅的老弱婦孺呢?

這應當行得通!

想到就做,眼看着離洛陽大營已經有一段路,司馬朗叫停了隊列,請騎兵首領隨他到偏僻些的地方密談片刻。不過片刻,他便以隨行所攜帶的財物賄賂了這名下級武吏,讓其答應了送他們渡河前往溫縣。

有這些涼州騎兵沿途護送,渡河自是暢通無阻,不過僅僅一日便到達了溫縣。

司馬朗回到宗族,勸說鄉里鄉鄰遷居別處,但鄉人大多不願離開,只有與司馬氏世代姻親的趙諮願意帶着宗族隨同離開。而他們想要遷居的地方,是黎陽縣。

司馬朗模糊地意識到,天下的局勢在今後的幾年裡將會更加動盪不安,身處這樣的亂世至少要有足夠護衛自己的力量,而黎陽,有能夠讓他們護衛自己的力量。

黎陽有營兵,便是燕北麾下的黎陽營。營中的監營謁者,名叫趙威孫,是司馬朗的姑父。

黎陽營在司馬朗的印象中,就是一支爭鬥不足,守族有餘的兵馬,足夠護衛司馬氏在黎陽安家的周全。

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二百二十三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二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個第二十二章 尊漢攘夷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三十二章 搭建浮橋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一百六十三章 陣前邀戰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
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二百二十三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二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個第二十二章 尊漢攘夷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三十二章 搭建浮橋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三百零六章 母女平安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封戰報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一百六十三章 陣前邀戰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