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

汶縣海岸,寒冷的天氣讓海上飄着一層濃濃的霧氣,空氣中都帶着鹹味。

靠近海岸的汶縣城,很潮。

水寨在汶縣西南三十里岸邊,依靠兩處間隔數十里的海崖絕壁而建,納鹽池、船港、水寨於一處。水寨正東七裡地勢較高,被修成出一條堤道,連接由汶縣至此的官道。

燕北跨馬立於堤道之上,揚鞭望着西面寬廣而一覽無餘好似海城的水寨,不由得對孫輕讚歎道:“這座水寨修得好,這堤道亦修得好,這難道能說你孫輕沒有才能嗎!”

遼東這個地方窮困,窮困的原因就是沒有道路,先朝最能修路的時代大約便是嚴苛暴政的老秦,可秦人的的馳道連接天下,卻並未連接到遼東來。

而到有漢一朝,真正能在遼東郡修出的道路,基本都是調集本地民夫,修出那麼個僅能容兩馬並行的小路,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是靠百姓自己踩出來的道路,一兩年時間不經修繕便長出人高的野草。整個遼東,稱得上寬廣大路的只有三條,皆由襄平而發。一條西向通遼西的青石橋,一條北通玄菟高句麗城,再一條便是南通沓氐再東至西安平縣的沿海道。

只不過如今遼東南的道路已經荒廢,長了荒草不說,有些地段甚至生出巨木阻塞道路。

是以在遼東南打仗時,大軍穿行林間,莫要說是輜重運輸,就連軍隊行走都要穿越林地屢犯兵家大忌。

而這條汶縣至水寨的堤道,全長九里,可容四騎並行寬闊無阻,自汶縣官道一轉彎便直通海岸,燕北怎能不誇讚孫輕的好本事!

卻見得了燕北讚許的孫輕有些不好意思地垂頭,看了沮授一眼纔對燕北拱手道:“這倒是將軍錯愛,實不相瞞汶縣設水寨之時屬下對運送物資至此束手無策,多虧了沮君爲屬下相處辦法,徵發民夫先將地上清乾淨,隨後便每日派遣兩曲騎兵在這條路跑上兩趟,如此四月有餘,纔將這堤道踏平。”

當時孫輕可是被遼東郡的破路愁得險些花白了頭髮,冀州生人的他見慣了四通八達的道路,在冀州就算是山上都能開出寬闊的道路,哪裡像遼東這個鬼地方,就是平地上都能爲林木所阻。落成水寨非一朝一夕之功,海岸邊上生長的樹木又都不適合造船與搭築營寨,將他急的像火上螞蟻。

全賴有沮授想出辦法,徵發民夫再輔以各地調來的田卒一奮力,這纔在這窮鄉僻壤開出一條長達九里的道路連接官道,使得遼東南的巨木能夠運送過來,搭成水寨之餘亦可讓調集來的船匠製作船隻。

燕北對沮授點了點頭,沮授能想出這辦法燕北一點都不奇怪,隨後纔對孫輕說道:“公與想出辦法,你能做好事情便是。水寨如今有兵幾何,又有多少船隻?”

“將軍且隨屬下入寨一看便知,屬下自當一一爲諸君介紹,水寨、船港、鹽場,咱們先去哪個?”

燕北兵革出身,對水寨極爲看重,自然要先去探查水寨,孫輕當即領路,衆人向水寨走去。

“將軍請看,遠處一左一右兩座大寨便是遼東的汶縣水寨,一南一北合稱二營,各駐一曲水軍每日操練。不過屬下不精水戰,水上二營亦不曾與人作戰,如今的操練也僅僅是出海行些漁獵,往來於青州東萊接引難民倒是他們的水練。”孫輕笑笑,對這種操練看上去極爲不屑,旋即指着營寨以東的大片屋舍說道:“那是水卒與船匠、鹽工的家眷住地,有民兩千餘戶,亦有商市。不過最多的還是依靠汶縣向這邊輸送,有兩個鄉,水營鄉、船匠鄉。”

燕北點頭,看着營寨以東分出兩個鄉,往來婦女孩童人丁倒是興旺,只是屋舍皆以蘆草或細木搭建,看上去不夠穩固。苦於這邊一切草創,卻也沒什麼辦法。他只是驚訝地對沮授說道:“我倒是沒想過水寨中竟有如此多的事務,想來他即管汶縣數千戶,再管這邊自是有力不逮只是田國讓一個人卻要管轄水寨、鄉民、船匠、鹽工這繁雜事務,行得通嗎?”

“正因這事務繁雜,在下才推舉國讓。國讓雖然年少,卻曾歷兵事亦任萬戶大縣襄平令,將縣中事務處理地井井有條,是確有本事的。不單單他,甄三郎的友人牽子經,亦有本事,其實有兵略亦通政事,無論是參軍事還是任縣令,都可做好。”

“牽子經麼?嗯,他曾在大將軍幕僚大儒門下學習,自然是要有幾分真才實學的。”燕北點點頭,旋即對沮授問道:“公與只提牽子經與田國讓,怎麼,甄三郎的本事,不行嗎?”

沮授停頓了一下,提起甄堯臉上含笑,完全不似說起田豫、牽招時的平輩之態,倒像是長輩在提攜後輩般說道:“甄三郎生性跳脫,但歷經宗族大變後性情穩妥堅毅,只是爲人悟性稍低,喜好交友智則稍遲不過擔當本郡計吏足矣。”

計吏是專事與州中甚至朝廷打交道的官職,是郡中極爲重要的官吏。

只是沮授這麼一說,燕北便知曉沮授這是拐彎抹角地說甄堯不堪大用。

計吏重要,那是別郡的計吏都重要,可遼東的計吏,那不就是個吉祥物麼?遼東郡與州中有約在先,州中財物皆不下發,全靠自給,計吏還有什麼用?

每三月象徵性地往薊縣跑一趟,聽聽別的郡如何彙報情況,自己這邊是好是壞其實都與郡中待遇沒太大關係。

反正本來就什麼都沒有。

燕北嘆了口氣,他能說什麼?就算他是沮授的主公,但到底沮公與纔是遼東太守,郡中如何用人難道他還要指手畫腳嗎?

他只能對沮授說道:“他不會可以學嘛,畢竟從前甄氏仲兄尚在,家中一切也不必他過問,到底讀過許多年書,公與你便多教教他,燕某相信將來三郎是可堪大用的。”

沮授自是點頭,張頜在旁笑道:“將軍就放心吧,你要做他的姐夫,郡中誰敢虧待他?”

此言引得衆人大笑,燕北卻只是扯着嘴角笑了一下,旋即說道:“甄氏兄長與我有恩,我曾許諾燕某在一日,便保甄氏周全。我能興兵鬧得幽冀雞犬不寧,能區區三月便解了黑山叛亂,卻無能護得甄兄周全甄氏就剩這麼一個男丁,我若還不能讓他將來有治州郡之才,百年之後得見甄兄,是要捱罵的。”

燕北會這麼說,沮授並不意外,實際上如果不是在意燕北的想法,依甄堯的本領根本無法在郡中任職,就算任縣吏都已是擡舉了。

“我與甄兄俱爲家中仲子,又都有一個送去讀書的三郎。我視三郎遠勝己命,長兄過世我便要如父親一般待他。甄兄若還活着,料想應如是。”燕北的神色有些深沉,緩緩說道:“我視甄兄如兄長,甄兄不在,我便是甄三郎的兄長諸君皆爲我手足,若有一日燕某命喪黃泉,留下三郎一人,也願諸君能代我看護他,不求富貴,但求無災無厄。”

孫輕本對甄堯無甚好感,百無聊賴地望向水寨,此時聽到燕北這麼說,連忙轉身拱手道:“將軍這是哪裡的話,只要我等還有命在,便絕不會讓將軍身陷險境的,否則要吾等何用?”

“眼下天下越來越混亂,何人不是朝不保夕呢?”燕北見衆人都想說什麼,連忙搶先走進水寨,看着營房與正在訓練弓弩的水卒對孫輕問道:“那些弩卒,手裡拿的是什麼?”

聞言諸將都不禁望向弩手們,卻見他們在弩臂上竟還撐着一根小棍,皆將疑惑的目光看向孫輕,便聽他說道:“哦,將軍說的那個木棒啊,那是壓箭用的,在船上不比地上,弓手因顛簸難以瞄準,弩手容易瞄準箭矢卻也會因顛簸抖落弩矢,便用木棍壓着箭矢,這就是讓弩手熟悉木棒,再上船練習,否則他們無法把箭矢壓住不說,反倒會因爲木棍而端不穩弩弓抖落箭矢。”

燕北聽孫輕這麼一說便來了精神,笑着自一旁的弩卒手中取過弩弓,用弩矢壓着箭試射,卻因沒掌握好木棍而卡住弩弦,箭矢僅僅蹦出兩步便落在地上引得衆將紛紛大笑。

孫輕接過弩弓對燕北示範木棍如何使用,只見他將弩弓拉開負矢其上,以木棍壓着弩矢向下射去,‘哚’地一聲弩箭釘進土地三寸有餘,對燕北笑着說道:“這中方法熟悉後不但能在水戰中壓穩箭矢,更能在高地以弩射擊地低的敵人,這是弓弩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

燕北嘖嘖稱奇,對着弓弩與木棍看了又看,說道:“我剛學弩時便總無法放穩箭矢,以至於發三矢也只能射出一矢,若當時有這東西便不必受那般罪了,誒,等等這樣雖然能壓穩箭矢,爲何我們不直接在弩臂上便做出能夠壓箭的東西,如此一來無論何時何地,不論高射低射,哪怕是豎射都能達成,上弦之後便不必再多操心弩矢穩定,豈不快哉!”

想到這裡,燕北不禁大悅,對孫輕說道:“誰想出的壓箭之法,當賞啊!明日,你帶着幾個熟悉弓弩的士卒與想出此法之人與我一道回襄平,我們去鐵鄔與匠人商議這件事!改良弓弩!”

b

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六十一章 守備軍都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十三章 燒船奪旗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點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
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六十一章 守備軍都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十三章 燒船奪旗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點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