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

“這不是瀛洲!”

孫策言之鑿鑿,張弓的手拉滿了弦。與他背靠背的周瑜提着八面漢劍嚴陣以待,對左右虎視眈眈,緩緩頷首道:“絕非瀛洲!”

五月下旬,孫氏船隊被田豫截擊於東海,六月初孫策引船隊逃至蟹島,隨後派出船隊向東南搜索,其餘人馬在島上準備食物、補充箭矢。誰也不敢想象等待他們的究竟是什麼,缺少工匠沒有鐵礦,他們新作的箭支不但沒有羽毛就連箭頭都只能用石頭代替,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們的軍隊就會變成一羣會開船的野人。

七月,從東北迴還的船隊帶回發現大島的消息,孫策部人心振奮,遂乘船出海。堪堪半月,他們在一片遠遠望去好似海中臥龍的大島登陸,而且還發現有人活動過的蹤跡,只是軍隊沿岸搜索近百里都未發現人煙。

沒人煙,孫策的兵也要吃飯,於是打漁、狩獵,不單單軍卒,就連孫策自己也加入這個愉快的活動中,提着張弓帶着周瑜與一行親兵摸進密林打獵。

接着就出現開始的那一幕,孫策持弓、周瑜持劍,在他二人左右十幾名親兵水卒持矛架弩……他們被包圍了。

林間人影綽綽,有張弓的聲音傳來,孫氏水卒喊話幾聲卻無人回答,接着箭雨便撲面而來,一陣叮叮噹噹的響聲,數十支箭雨射來,孫策身後傳出一聲慘叫,一個孫氏水卒的手被射中。孫策轉過頭去,部下手上赫然扎着一支木箭,拔出來沒有箭簇的那種。

這是啥?

孫策還想着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也會使用這種箭頭,接着便見到敵人用這種箭頭,野人?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木箭連皮甲都射不破。孫策當即一聲令下,十幾名部下引弓操弩,幾名步卒拔出刀來朝林間迎着箭矢殺了過去,戰鬥不過持續片刻,密林中的襲擊者留下三十多具屍首,餘者蹦蹦跳跳地跑遠,兩名從前在揚州做過斥候的水卒提刀跟上,消失在深林中。

準確地說,孫策等人才是入侵者。

“獸皮、藤衣、還有銅刀。”軍卒將屍首拉至空曠的地方,避開茂盛容易隱藏敵人的林地,遠處來自岸邊的部下正列隊集結奔來,周瑜看着屍首身上所攜的物件,拉着拾來的軟木弓對孫策搖頭道:“就是六百年前中原都不至如此,這是什麼地方?”

孫策同樣搖頭,在一個身着翎羽飾皮甲裙的屍首手中撿起一柄鏽跡斑駁的銅劍,對周瑜笑道:“還是有能用的東西,這劍看上去就不錯。”

劍身的鏽跡顯然經過良好的打磨,依然顯出清亮,不過初一入手便令孫策感到奇怪,這柄好似短劍的配重顯然不對,劍柄有些過於沉重了。接着他便仔細端詳劍格,便在劍刃尾端瞧見刻着的小字:七年,相邦呂不韋造,寺工告丞義工兢。

“公瑾,劍上銘文,何意?”

周瑜接過短劍嘖嘖稱奇,揚頭對孫策笑道:“這劍比我等十數人加起來還要再長些年歲,這是先秦時候的劍了。”

“相邦呂不韋造,是說國相呂不韋督造;《史記·呂不韋列傳》載: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爲王,尊呂不韋爲相國;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這是秦王七年的古物,真是精巧!”

周瑜說着,目光有些神迷地摸着劍身,幾百年前的秦劍,用到現在還沒損壞,這已經無比神奇了。到這個時候孫策也看出來,這劍並非配重不對,而是因執劍人不斷打磨而縮短,起初可能是接近四尺的長劍,不過到如今已經變成尚不及三尺的短劍了。

這把劍如何流落到這裡,孫策並不感興趣,即便周瑜猜測是秦滅六國時越國遺族逃進海上最終抵達這裡。不論如何,他們的人數不會太多,最終爲島上的野人所滅,否則也不至於讓這些人到現在還用破爛一樣的兵器穿着破舊的獸皮。

至於這裡不是瀛洲,孫策能百分百肯定。他們在船上時專門問過韓當高句麗的情況,既然高句麗王子伊尹漠逃到瀛洲,興許依靠他們較爲強勢的兵馬已經使瀛洲重歸一統,不應當顯現出如此弱兵。

重回岸邊的孫策等待不到半日,待到傍晚時便見先前的斥候亡命般地自林間竄出,連跑帶爬地奔至近前,水都顧不上飲上一口便像嚇傻了一般朝身後密林的方向指着道:“將,將軍,快走,快上船,島上有燕軍!”

燕軍?

孫策愣了一下,瞬間面上表情極爲精彩,瞪大了眼睛好似銅鈴,道:“燕軍,燕軍怎麼會在這?”

“不知道啊,他們跟野人是一夥的,野人回到部落沒多久便找來了燕軍,他們有騎兵,上百人!船停在北岸,岸邊有很多帳篷,大斗艦,許多艘!”

田豫居然追到這兒了,這可真是……跗骨之蛆!

孫策別無他選,他並沒有打算在這座不是瀛洲的大島上與燕軍拼個你死我活,再打下去孫氏便不剩分毫,這絕非他所希望瞧見的模樣。沒有辦法,他們只能原路登船待繞開此處後再靠岸收集食物,而後繼續向東北尋找傳說中的瀛洲。

走就走吧,反正這座大島看上去也不像富庶之地。

沒錯,這座名叫龍虯的羣島的確不是什麼富庶之地,甚至就連龍虯這名字都是田豫在自高句麗發兵襲袁紹時渡海順手撲滅伊尹漠在倭島上叛亂的戰事之後途經此地信手起的。島上土壤貧瘠,金銀銅鐵等金屬少到令人髮指,致使島上百姓連像樣的農具都沒有,不過雖然他們與中原語言不通,使用的文字卻是漢文。

六百年前的漢文,或許是應當叫秦文。

依靠猜測,他們學得很快,沒多久便能與田豫留下的兵馬用書寫來交談。這座島上雖然沒有很多有用的東西,但也出產屬於自己的特產,海螺殼、海龜殼、玳瑁、珍珠。

這些稀有物事對燕氏很有利……故而,孫策發現的並非是田豫,田豫如今早返回吳郡了。他們發現的,是一支燕氏留在這裡的船隊,專司從樂浪運籌糧食、農具,至龍虯交換珍品的商隊。

只不過這商隊裡都是武士罷了。

注:龍虯即琉球。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二十二章 尊漢攘夷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四章 張天子頭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九十一章 燕君救我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二十二章 尊漢攘夷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六十三章 借道鮮卑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四章 張天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