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

初平三年,有個好年景,卻並非好日頭。

這一年發生太多影響整個天下局勢的大事,不過燕北能看見的,目下還僅僅只是他又贏得了一場戰事。

麴義分兵撤回漁陽營,以度遼、黎陽二營合擊高句麗南路兵馬,自黎陽營寨一路東攻,高句麗兵將潰敗十五里,直被追殺至大梁水河岸,部下精銳皆奮勇殺敵,斬敵兩千餘衆,投河而死者不計其數,餘者紛紛跪地討饒,卻被解下兵器束於大梁水河岸。鋒銳環刀一排接一排斬下,人頭像冬瓜滾落。

麴義沒打算給入侵遼東的高句麗兵留下活口,不少屍首順着大梁水至飄到大梁水盡頭的千山谷裡……後來好幾年,仍有采藥人說山谷裡沉積的泥沙中枯骨數之不盡。

另一股高句麗軍隊也沒落到好處,兵馬追着漁陽營還沒到襄平城下便被麴義帶急行軍的先鋒追上,雙方搦戰近兩個時辰,若非後方軍隊與潰散的漁陽營合力……麴義恐怕就要栽了大跟頭。

燕北與田豫自海路於汶縣水寨靠岸時,襄平的騎手已經在岸上等了半日,一見到船隊靠岸連忙趕過來求見燕北。

“將軍,麴將軍擊潰兩部來犯之敵,正於襄平東率軍追擊四散而逃的潰軍。”

“伊尹漠呢,那個領兵來犯的高句麗世子,可死在亂軍中?”燕北纔開口問,一旁隱沒在迎接衆人中的張頜撥開人羣上前拱手道:“他跑不了,二騎營已經趕至邊境截斷退路,屬下本部於襄平近畿巡邏鄉里,高句麗人,哼,插翅難飛!”

張頜說完,報信的騎卒才說道:“玄菟郡的田郡丞領八百義從封鎖邊界,沮太守讓屬下前來問詢將軍,接下來做什麼?”

“不用急,我先回家看看……我聽人說麴義把人全殺了,告訴他,再抓住人留些活口,我有事要問。”

燕北交代完這些事情,便向田豫交代繼續操練水卒的事宜便要回去,這纔對張頜問道:“燕某的家眷,是在襄平城裡還是在城外?”

“在城裡,大夫人一直要搬回城外,不過大夥都覺得城外還不安全,就等將軍回來再拿主意。”聽張頜這麼說,燕北點頭,對張頜道:“你們做的對,走吧,先回城裡看看。”

其實這次西征他心裡也覺得有些冷落了甄姜,這才成婚沒仨月便出去打仗……要怪就怪這世道吧,誰不想安安穩穩呆在家裡,可總是有人不讓他燕北活啊!

船上暈船的人真像田豫說的,臨近靠岸便接二連三地恢復出活蹦亂跳的模樣。習慣了船身的顛簸,燕北的親衛都是些體格強悍精力旺盛的年輕兒郎,卻不過在海上身體正常了幾日,下船了都還頗有幾分意猶未盡的模樣。

有典韋領幾百親軍護着,燕北也就回絕了張頜要調派些人手策應的想法,一行人打出儀仗敲着軍樂鑼鼓喧天地朝襄平走去。

燕北的儀仗一路唱着戰歌開進襄平,在城門口燕氏一大幫家眷與迎接的文武官吏站了好幾排,再加上戰時遷入襄平城以求自保或是城中出來看熱鬧的黎民百姓,將城門洞都堵得嚴嚴實實。

遠遠地看着燕北的親衛儀仗舉着書燕字的大纛越來越近,城下的人們也越來越激動,甄姜在成婚後越發穩重,舉手投足之間隱隱有一股遼東夫人的架勢,甚至比燕北這遼東統治者更顯威勢。一旁抱着甄宓牽着甄榮的二妹甄脫仍舊是那副稍顯怯懦的模樣,倒是三妹甄道活潑地繞着甄姜走來走去,踮着腳望向威風凜凜的軍列,鼓着小嘴朝甄姜說道:“阿姐,姐夫可真想得開,老家都讓高句麗人發兵襲擊,幾萬百姓躲進城裡不敢出門,他還把軍樂唱得這麼響!”

“別瞎說!”甄姜瞪了生性跳脫的三妹一眼,垂眼看見腳下趴臥在地兩條腰身近二尺高的尖臉獵犬,口中喃喃道:“夫君在遼西是打了勝仗的,沒見城裡家家戶戶都掛着燈綵,夫君回來,饒不了高句麗人!”

甄姜對高句麗人可是一點好感都沒有。遼東郡是個神奇的地方,燕北給遼東帶來的改變也不是一絲一毫,讓她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來看燕北做的很多事情有好有壞,比方說與民爭利、勞民傷財;但另一方面開渠修路、造橋行商這些事,對遼東郡的士農工商來說好事壞事同時發生着。

但燕北有一點好,別人爲他做出多少事,他便能給別人多少。

這種遼東之主的做派,不單單被燕北奉行,也被身旁的人們所接受……高句麗發兵攻打遼東,撕了燕北的臉面,也打在這些追隨在燕北身後的人臉上。

誰能不恨?

黑山賊禍亂冀州改變了甄氏,也改變了甄姜的人生軌跡。

在那之前她是弓馬嫺熟卻不曾傷人的女子,在那之後她依然是她,卻更加堅強。這種堅強不單單體現在對她自己,也體現着對別人……她篤信,夫君會給那些興兵禍亂,擾得遼東數萬百姓被迫的避難的高句麗人應有的懲罰。

臨近襄平,騎在馬上的燕北聽着馬鑾鈴叮鈴作響,微微揚着下巴在人羣中搜尋着,不出意外見到自家女眷的身影,帶着笑意翻身下馬,先與沮授等人打過招呼,甄姜隨後上前低聲問道:“夫君,在遼西……”

“萬事無虞,倒是高句麗人讓阿淼受驚了。”燕北看着甄姜幾個妹妹,親暱地捏捏小宓兒的臉,剛想開口問,甄姜便已經點頭說道:“府中一切安好,夫君不必擔憂,與沮府君議事吧。”

甄姜是不用出現在城門口的,不過她還是來了,就爲讓燕北知道家中一切安好,好讓他放下心操勞郡中軍事。

嫁與燕北,總是逃不過要擔憂受怕的……甄儼在世時就不止一次告訴甄姜,希望她不要與燕北有太多瓜葛。男兒在世,有本事是好事,但有些時候本領通天,對家眷來說反倒未必是件好事。

甄儼對燕北的敬而遠之,從來都並非是瞧不起,反而是因爲在燕北僅爲叛軍軍侯時便太瞧得起,纔不敢與他走得太近。

只可惜直到甄儼萌生死志,才知曉事與願違。

燕北點頭,面上滿是滿意的輕笑,夫人曉得輕重在任何時候都是件好事。那些達官貴人不是總說什麼娶妻當娶賢,燕北從來沒拿自己當作什麼達官貴人,不過喜好弓馬的髮妻若能多明瞭些事理總是件好事。

如今多事之秋,他的確是沒有多餘精力能夠放在內宅家眷上。

正當他打算讓甄姜帶着妹妹們回府時,甄姜難得在臉上浮現些許扭捏神色,回頭看了一眼幾步之外的衆人,用細不可查好似蚊哼般的聲音低聲道:“夫君,你走後,有醫匠來過,妾身……有喜了。”

燕北招呼沮授的手都擡了起來,定在半空一時不知該置放何處,口中結巴道:“我,你,我是……”

口吃數句,這才帶着滿臉濃烈的喜色不可置信地問道:“我是要當阿翁了?”

看着甄姜咬着嘴脣滿臉煞紅地點頭,燕北只想在城門口高高跳起來,儘管遏住心頭這種怪異的衝動,他還是粗喘了兩口氣這才揮舞着手臂對沮授道:“公與,不去郡府了,去我府上議事!”

他不想再跑來跑去,嗯,就去家裡議事也沒什麼不好!

燕北大笑着比打了勝仗還要高興,張開手臂對衆人下令道:“進城!”

兵馬開赴城中,一隊隊親衛軍進入城中大營,典韋親率一隊武士沿途護衛燕北進入城中府邸,儘管壓着心頭喜意,燕北還是不可避免地在府上前廳召集沮授等人……郡中擠壓的事務很多,尤其對於高句麗的還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是要議一議的。

不過在議高句麗事宜之前,沮授拱手道:“主公,中原傳來新的消息,董卓死了。”

董卓,死了?

燕北皺起眉頭,關於高句麗的一切事宜都被他壓回肚子裡,連忙問道:“怎麼回事,什麼時候?”

“四月,天子病癒,董卓去朝拜的路上被近臣呂布與李肅刺殺,此事爲溫侯王允謀劃。”燕北的驚訝之色不出沮授所料,他知道消息時也愣了很久才緩過勁來,頓了頓接着說道:“事後王允錄尚書事,總朝政,遣張種爲使撫慰山東。隨後將溫侯封於呂布,任職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公掌朝政。此外王允還揚言要殺盡涼州人,隨後涼州人四散而逃……數十萬大軍,頃刻飛灰湮滅。”

“董仲穎就這麼死了?”燕北不知心中做何感想,沉吟良久才說出這麼一句,頗有幾分氣憤道:“狗屁的溫侯王允、溫侯呂布,呂奉先一介武夫耳根子軟,他王子師什麼東西!一介從事從郎受了董仲穎提拔,拜太僕,遷尚書令,進位司徒……現在他是大功臣了,唉,這話也輪不到燕某說,左右燕某看不起他!”

董卓該死,但不應該這樣死,更不該死在王允和呂布這兩個人手裡!

“將軍不必爲董仲穎鳴不平,嘿,十萬涼州軍。”坐在一旁的郭嘉緩緩搖頭,環顧左右,沒荀悅在他便口無遮攔起來,笑道“長安難保!”

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
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五十四章 好大喜功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九章 洶涌民心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一百一十四章 亮明心跡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十一章 東萊失守 國慶快樂!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