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

(上一章不僅是點評諸葛亮,更是體現衆人的想法,也算是後文的鋪墊)

“兒子/侄兒受教。”在場衆人大多真心實意、心存感激地答應一聲,尤其是兩個編外人員。允熥說的這些話也沒有藏着掖着,盡心對他們教導,他們也能感受的出來,當然願意真心實意的答話。

允熥點點頭,又與他們談論起一件朝政,仍然是讓他們各抒己見,自己最後點評。又議論了一會兒,允熥瞧着時候也不早了,對他們說道:“今日時候已經不早,就到這裡。”

“多謝叔叔/父親教誨。”在場衆人都站起來齊聲說了一句,隨後拿起自己的東西向外走去。允熥也不是頭一次這樣教導他們,大家都輕車熟路,既然允熥沒有特別的表示,按照過往的慣例做就是了。

但朱褆與朱裪二人是頭一次聆聽允熥的教誨,一時間楞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等到親王世子走光了,皇子們向允熥告別後正要結伴返回後宮,只有妙錦的兒子站在允熥身旁大約要和他一起返回時他們纔回過神來,上前行禮道:“叔父,厚伯/元正告退。”

“慢。”允熥卻笑着說道:“叔父有件事要與你們說。雖然時候已經不早了,但說一兩件事的時間還是有的。”

“敢問叔父何事?”朱褆問道。

“叔父聽說,前幾日走在路上,元正都在想叔父會回賜朝鮮何物,而且猜測是允許他去叔父的書房挑選幾本書,都已經開始琢磨到底要挑選什麼書了,叔父可有說錯?”允熥繼續笑着說話。

“叔父說的不錯。”朱裪臉微微泛紅,低聲說道。人家還沒說賞賜,自己就已經琢磨上了,確實有些不好意思。

朱褆則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叔父這樣說,難道侄兒與元正猜測有錯?”允熥既然提起回賜之事,現下又已是正月二十九,也確實該向他們交代這件事了。但允熥又這樣說話,莫非是元正猜錯了,自己開幾句玩笑降低元正的期望,之後說出真正的回賜?聽到朱褆的話,文垣等人也停下腳步,轉過身準備聽允熥倒地要回賜給朝鮮何物。

“元正,猜測也不算錯,十分靠近。因爲叔父要賞賜給朝鮮的不僅僅是幾本書。”說到這裡,允熥頓了頓,見朱裪眼睛裡閃爍起好奇與期冀的目光,又道:“叔父要賞賜給朝鮮的,是一整套書籍,《鑑文大典》。”

“叔父的意思是?“聽到允熥的話,朱裪當即愣住了,一時沒有說話;朱褆也愣了一下,隨即問道。

“叔父的意思很簡單,要賜給朝鮮《鑑文大典》。”允熥說道。

聽到這話,不僅朱裪仍處於呆滯狀態,朱褆和文垣等人也都愣住了。《鑑文大典》,這可是去年年初朝廷才編撰完畢的一部書集,全書數億字,就這樣賞賜給朝鮮?

見在場衆人都愣住了,允熥才笑了一聲,又道:“叔父不會今次就回賜朝鮮一整套書籍的。一來,以朝鮮此次進貢之物,就算叔父的回賜價值十倍與其,也遠遠及不上《鑑文大典》的價值;二來,儲存這一部書集也不容易,朝鮮之前並無準備,如何能夠將書籍儲存得好?還不都會被放壞了?這如何能成?”

聽到這番話,朱褆纔回過神來,笑着接口:“就算叔父真的將一部《鑑文大典》賞賜給我朝鮮,家父也不敢要。兩萬多卷的書集,我小小的朝鮮可儲存不起。”又道:“叔父之意,可是今次要賞賜朝鮮《鑑文大典》的部分?”

“確實如此。”允熥道:“叔父打算再印刷五百卷,作爲回賜朝鮮之物。這五百卷你與元正可以任意挑選哪五百卷。下午你們即可去保存《鑑文大典》的史館查看目錄,告訴史館的官員,他們就會印刷出來。”

“多謝叔父。”朱褆說了一句,正要再說什麼,忽然聽身旁傳來朱裪非常激動的聲音:“多謝陛下回賜!”而且聲音響亮,表情狂熱。

朱裪此時心中充滿了對允熥的感激與敬佩之情。他一向喜歡讀書,對於去年年初編纂完畢的《鑑文大典》十分嚮往,來到京城見到允熥後馬上請求允許他去史館看書,之後就沉浸在《鑑文大典》的海洋中,京城繁華富裕的街景也不看了,白日就窩在史館裡,晚上回去就想自己白天看了什麼,默寫下來,第二日早起再去史館。只有入宮拜見允熥時纔會停下這一循環。現在允熥的話等於告訴他:你不必爲了看書這麼辛苦了,可以帶回去看,而且想在上面寫什麼就能在上面寫什麼。他如何激動,如何不對允熥充滿感激與敬佩?

“多謝陛下回賜!”朱裪又說了一遍。

“何必稱呼吾爲陛下?”允熥道。

“還請叔父恕罪,元正一時激動,叔父的賞賜又是賞賜給朝鮮藩國,所以他口稱陛下,還請叔父恕罪。”朱褆忙道。

“這倒也不必恕罪,只是下次定要記得叫吾叔父。”允熥又道。

“是,叔父。”朱褆忙拉着朱裪答應一聲。

“而且剩下的兩萬多卷《鑑文大典》朝鮮若是想要,也可拿回去。之後這些年,叔父每年都回賜朝鮮部分《鑑文大典》罷了。”允熥又道。

朱褆與朱裪再次躬身感謝。這時文垣等人也回過神來,湊到他們兄弟身旁恭賀起來。朱褆和朱裪忙笑着接受他們的祝賀。但文垣與文圻或許沒有多想,可文垠卻心裡琢磨:‘父親忽然賞賜給朝鮮《鑑文大典》,到底是爲何?就算欣賞朱裪,也不至於要賞賜這麼貴重之物。’

‘但願,《鑑文大典》能夠得到長久保存,不至像前世的《永樂大典》一般。’允熥此時心想。

歷史上,華夏曆代政權編寫了無數書籍,可也有無數書籍毀於戰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永樂大典》了。《永樂大典》歷史上只抄寫了兩部,其中一部於明末亂局中焚燬,只剩下一部存於北平紫禁城,八國聯軍入京後散失大部,後來僅剩八百餘冊。

允熥雖然印刷了許多部,但若是發生大規模戰爭,或者天災人禍,印刷的這些部也未必能夠完整保存到後世;他雖然一直在努力進行改革,以使不發生大規模動盪就能過渡到資本主義(雖然目的是維持朱家的統治),但也沒有萬全的把握。而且這與普通的改朝換代還不同,是社會制度的變化,幾乎沒有國家能夠不打仗就過渡過去。

如果發生大規模戰亂,其他的事情他也沒法做什麼,但保存國內的重要書籍,使得在改朝換代時這些書籍不至於消失,他還是可以做些什麼的。而他要做的措施之一,是多多印刷幾部,而且分別保存在不同地方;其二,就是通過回賜的方式,將《鑑文大典》一點一點給各個藩國,包括朝鮮和扶桑。

賞賜給各個藩國就不必多說了,廣撒網的法子,祈求這麼多加封的藩國不至於都不能保存完整《鑑文大典》;至於賞賜給朝鮮與扶桑,則是因爲這兩國曆史上極少發生大規模戰亂,就算是他們口中的大規模戰亂與中原相比也是小孩子過家家,即使起傾國之兵征戰,對於中原王朝也就是一個軍區就能對付的事;所以他們即使打仗對於書籍的損害也較小,珍貴的書籍完整保存下來的可能性更高。

當然,允熥並不是就放棄了在中原保存完整書籍的想法,而是爲了儘可能增加《鑑文大典》保存完整的概率,將《鑑文大典》更加廣泛的散佈出去。

當然,朱褆和朱裪以及文垣等人都不可能想到允熥的目的,朱褆與朱裪繼續滿臉欣喜的接受文垣等人的恭賀,又躬身對允熥行禮。

“不必多禮。”允熥又道:“現下吾要以天子的身份對你們二人說:朕將這部書集賞賜給朝鮮,是要讓朝鮮士人開闊眼界增長見聞,尤其是汝等王子,更要勤於讀書,而非將之束之高閣。”

“臣必定聽從陛下教誨。”朱褆與朱裪又忙答應。

之後允熥又說了幾句話,大意也是囑咐他們千萬不要讓書籍蒙塵,也一定要認真保管,就讓他們退下了。朱褆與朱裪忙行禮退下。

“沒想到陛下的賞賜竟然如此豐厚!”離開乾清宮後,朱褆再次十分驚訝的說道。

“陛下真是心繫天下之皇帝!”朱裪更是由衷讚歎,馬上又道:“縱使只是五百卷,其價值也遠遠超過朝鮮進貢之物,陛下對朝鮮真是太厚待了。”

他們兄弟又讚頌幾句,朱褆道:“明日一早就去史館挑選書籍?”

“弟弟恨不得現在就去。弟弟要明日一早五更前就起牀吃飯穿衣,宵禁解除後馬上前往史館。”朱裪道。

“你去那麼早也沒有用處。”朱褆道:“要到辰時史館纔開門,你去早了不過是在門口等着,也看不得裡面的書。咱們就等着大約卯時正起牀,絕不至來不及。”

朱裪平抑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知道大哥說的不錯,只能答應。

“明日你打算挑選什麼書?”朱褆又問道。

“古籍。《鑑文大典》並未將所有的書籍全文錄入其中,部分書籍只是節選了最要緊的部分。但所有的先秦典籍例外,每一字都錄入其中。正好朝鮮國內的古籍不多,又都是高麗時代傳下來的書籍,無這次大明從民間發現的部分以爲已經失傳的古籍,弟弟正好帶走一份。”

“不過古籍字數也不算多,一百多卷綽綽有餘,剩下的就選歷代大儒的註解及史書。雖然陛下說要遵從孔聖本意,歷代大儒又或多或少曲解了孔聖人的本意,可既然他們能夠成爲大儒,對孔聖本意的理解必定比常人更好,多讀讀他們的話對理解孔聖本意也有好處,只是要注意分辨曲解之處。”

“至於史書,則是因史書可以爲治國提供借鑑,父王最喜歡的書籍即是史書,將歷代史書都帶回去。不過就是若將所有史書都帶回去,五百卷恐怕不夠。”朱裪說道這裡,忽然想起來歷代的史書衆多,不要說他還想帶古籍與大儒批註,就算只帶史書回去五百卷也不夠,只能開始琢磨捨棄哪些這次不帶回去。可他想了一會兒,他們已經走到了皇城內還因捨不得放棄任何一卷書無法下決定,嘆了一聲:“真盼望陛下儘早將整部《鑑文大典》賞賜給朝鮮。等返回國內後我要與父王說,請求父王明年增加對大明的朝貢之物,讓陛下多回賜朝鮮些書籍。”

“五百卷正好。”朱褆卻忽然說道:“若是再多,父王未必願意接受。父王雖欣賞愛讀書之人,可保存這麼多書籍增加耗費,其中又有一些書籍被父王看作無用之書,未必願意要。所以你也不要太貪心,今晚或明日將要選的書籍選好,回去慢慢看。若是看完了,可以向父王請求再次出使大明來京城看書。”

“不過這也說不好。父王這樣喜歡你,陛下對你也讚賞有加,父王或許就會願意多從大明接受一些書籍呢,”朱褆又笑道。

“大哥說笑了。”朱裪笑着說道。

“大哥可不是說笑。爲兄先後兩次出使大明,雖然陛下表現的對我也十分喜愛,也賞賜過東西,但從未因此改變過回賜之物!可這次你一來京城,就變了回賜,足以見得陛下對你十分喜愛,還在我之上。”朱褆隨口笑道。

朱褆只是隨口一說,但朱裪卻覺得這話不好,忙說了一句:“大哥說笑了”。之後忙岔開話題。朱褆也沒有再說什麼。

150章 挖坑第1469章 攤牌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267章 七月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1515章 目的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282章 年前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番外13:大辯論上第213章 發福利第532章 縣試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113章 出行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396章 濟、青第1273章 家話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479章 科舉(完)第699章 說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559章 入城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1685章 行刑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576章 封賞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157章 追與逃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720章 退休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474章 第三次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418章 蕭卓說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1012章 母女第208章 用方第149章 對話第617章 榮譽感第1713章 劍指……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1170章 調查第1519章 發現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557章 我來也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649章 糧典婿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264章 路遇
150章 挖坑第1469章 攤牌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267章 七月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1515章 目的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282章 年前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番外13:大辯論上第213章 發福利第532章 縣試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113章 出行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396章 濟、青第1273章 家話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479章 科舉(完)第699章 說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559章 入城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1685章 行刑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576章 封賞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157章 追與逃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720章 退休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474章 第三次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418章 蕭卓說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1012章 母女第208章 用方第149章 對話第617章 榮譽感第1713章 劍指……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1170章 調查第1519章 發現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557章 我來也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649章 糧典婿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264章 路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