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

“《三國志》蜀書可看完了?”坐在乾清宮內,允熥掃視了自己的兒子們一圈,出言問道。

這是允熥教導自己兒子與親王世子的時間。如果不發生意外,這些孩子將來都會被分封到海外,雖然有父母之邦做後盾,但也要學習如何治國理政。允熥有了空閒時候,就將年紀稍微大一點兒(十二歲)的孩子都叫來親自教導一番。

而且今日還有兩個編外人員:朱褆與朱裪。他們入宮來見允熥時正好趕上他教導兒子們,就要退下;可允熥既然一向表示把他們兩個當做親侄兒,豈能讓他們就這麼走了?也就留下兩人各發了一本《三國志》坐在後面。

“看完了。”文垣等人與朱褆朱裪齊聲答應。

“《諸葛亮傳》可從頭到尾認真仔細看了一遍?”允熥又問道。

文垣、文圻、朱裪當然馬上又答應一聲,可有些幾個雖然也答應了,但聲音略微透出一股心虛來。至於朱褆,他進來時允熥留給兒子們讀書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理直氣壯的沒有出言,表示自己沒有讀完《諸葛亮傳》。

允熥看了他們一眼,繼續說道:“既然都已經十分仔細看過《諸葛亮傳》,那你們以爲,三顧茅廬武侯出山後,所犯下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爹,指的是內政、外交或是用兵打仗?”文垣問道。

“均算在內。”允熥解釋道:“凡是武侯做下之事。”

聽到這話,這些孩子都鬆了口氣。諸葛亮可是非常著名的人,不僅是因爲他本身就接近一個完人,中國歷史上最接近完人的政治家,更是因爲歷朝歷代的皇帝、文人吹捧,使得真真假假地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些,他們也都能分辨出那件是真的,大概說上一件事就能將這個問題對付過去。

不過這樣想的都是年紀還小的,年紀大些的纔不會這樣想,文垣等都開始認真琢磨起來,包括朱褆與朱裪。朱裪就不必說了,這麼愛讀書的人肯定會認真思索這個問題;朱褆雖然平日裡沒有世子的樣子,但也知道允熥這是在考教,皺着眉頭想了起來。

“爹,兒子以爲是在入蜀後未能妥善安排荊州之事。‘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這是武侯隆中對之時定下的策略,之後蜀漢也一直按照這個策略行事。”

“但兒子不知是武侯疏忽,亦或是也無好辦法,在入蜀後並未妥善安排荊州之事。若蜀漢跨有荊益,則蜀漢強而東吳弱,且若是蜀漢依照隆中對之策滅亡魏國,東吳也不能倖存;何況荊州位置十分重要,又與揚州水路相連能攻能守,東吳必定覬覦荊州。這樣一來,荊州兩面受敵,若想守住十分困難,關羽雖然對先主忠誠,但其才能不足以面對荊州如此險惡之情形,何況關羽爲人恃才傲物,並不適合駐守荊州。而一旦荊州丟失,則隆中對之策無法實行,蜀漢也無法一統天下。所以兒子以爲武侯最大的失誤是未能妥善安排荊州之事。”文垣首先說道。

允熥點點頭,沒有說話,只是又看向其他人。這時朱褆說道:“叔父,侄兒以爲是武侯事必躬親。武侯是全才,不論內政外交、用兵打仗都十分厲害,但也正因如此,也因先主託孤之恩深厚,所以武侯事必躬親,軍中二十棍以上之刑罰都要親自督導。這樣一來,雖然自從馬謖街亭之敗後再無疏漏之處,晉宣寧願着女衣亦不敢與武侯交戰,可武侯因太過忙碌致使身體損耗極重,年僅五十四歲既薨,無法繼續輔佐後主;而且身後之事也未能安排妥當,武侯才薨不久北伐將領即內訌,魏延、楊儀先後被殺,蔣琬接任也十分突兀,損害蜀漢國力。所以侄兒以爲是武侯事必躬親。”朱褆這番話對諸葛亮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了他事必躬親五十多歲就早死不能繼續輔佐後主,以及身後事安排的不妥當導致蜀漢國力削弱,與一般人的視覺不同。不過他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着重批評這兩點很正常。

“爹,兒子以爲,是街亭之戰任用馬謖。“文圻說道:“《三國志?馬謖傳》中寫道: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指明馬謖不可大用,而且當時馬謖素無戰績,蜀漢衆將皆不認爲應當以馬謖爲將,但武侯卻又派其駐守街亭;二來,一出岐山是蜀漢僅有擊敗魏國、據有雍涼之時機,卻因馬謖失街亭而不得不退兵,此後魏國對於防守關中日漸重視,以蜀漢之貧弱,再無機會。所以兒子以爲街亭之戰任用馬謖爲武侯最大的失誤。”

“叔父,侄兒以爲是冤殺常房之子。據《魏氏春秋》所載:常房聽說牂牁太守朱褒將有異志,逮捕他的主簿,審問後將其處死。朱褒聞迅大怒,率軍殺了常房,並誣其謀反。武侯當時留守成都,聽信了朱褒的話,將常房的幾個兒子悉數處死,還將常房的四弟流放到偏遠的越雋郡。”

“侄兒知曉此事當時的前因後果。當時蜀漢先主剛剛在夷陵戰敗不足半年,南中諸郡要麼公開反叛,要麼不聽號令,實質仍處於反叛中。蜀漢朝廷也無兵力平叛。這時益州從事常房忽然殺了牂牁太守朱褒的主簿,武侯若是追究牂牁太守朱褒,則他必定會造反。武侯確實只能忍下此事,承認朱褒所做不錯。”

“但又何必誅殺常房諸子?既然本來常房就是被冤殺,即使不得不安撫朱褒,也不能殺了常房諸子。常房雖然處死主簿作爲有些不妥,畢竟出於對蜀漢忠心,如此冤殺了他的諸子,豈不是會讓將士寒心?而且常房是益州人,先主、武侯所重用之大臣大多是先主舊部或荊州人,益州士族本就對蜀漢心存疑慮,好不容易有一個願意爲蜀漢盡忠之人還落得如此處境,益州士族豈不會對蜀漢離心?後來蜀漢在三國中最早覆滅,多半就有益州士族離心之緣故。所以侄兒認爲武侯冤殺常房之子是一大失誤。”朱裪說道。

允熥微微頷首,但仍然沒有發言,只是繼續四處看過去。這時其他孩子先後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文垠一直皺着眉頭沒有說話。

等到遼王世子發言完畢,只剩下文垠一人沒有說話,他才說道:“爹,兒子認爲,應當是承認孫權爲皇帝。魏國太和三年,蜀漢建興七年,孫權稱帝,年號黃龍,派使者出使蜀漢。蜀漢朝堂聞之駭然,有人隨即提議討伐東吳,至少將孫權之使者逐出成都。但武侯卻並未這樣做。不僅如此,武侯還上表後主,請後主承認東吳孫權爲皇帝,兩帝並尊。”

“兒子認爲此事極爲不妥。所謂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天底下只有一個皇帝,豈能兩帝並尊?何況蜀漢自稱爲兩漢正統延續,卻做出兩帝並尊之事,這樣一來,蜀漢完全失去了正統,也不會再有心向兩漢之人支持蜀漢,所以兒子認爲武侯不應當承認孫權爲帝。”

聽到文垠的這番話,允熥眼前一亮,但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又掃視一遍,見確實每個人都發言過了這才說道:“既然都已經說過了自己的想法,那吾就來點評一番。自然,人無完人,吾所說也未必毫無錯誤,若是覺得吾所言有不妥當之處,可以指出。”

“文垣所說不錯,以關羽之能,面對魏吳兩大強敵,手下的兵馬也不如呂蒙或曹仁,確實守不住荊州。但父親以爲,當時蜀漢也無更合適之人駐守荊州。首先,荊州士族出身之人不能留。荊州士族本就枝繁葉茂樹大根深,若是再以一荊州人駐守,就算名義上荊州仍然屬於蜀漢,但先主未必指揮得動;何況他們對蜀漢未必忠心,所以絕對不成。”

“益州人也不成。當時先主剛剛平定益州,又實行比劉焉劉璋父子更爲嚴苛的刑法,蜀中人心不向蜀漢,所以也不能用。這樣算來算去,只有先主舊部以及從中原南下寄居荊益之人可以鎮守荊州。但這樣的人中又有幾人比關羽更有才能?武侯要鎮守成都管理政事,法正協助先主謀奪漢中,張飛趙雲等才能還不如關羽。”

“父親以爲,武侯未必不知關羽不適合鎮守荊州,只是也無更好的人選。所以此事不能算作武侯的失誤。”

文垣點點頭,說道:“兒子受教了。”

“不過你能想到這點很好。不論是治國理政或是用兵打仗,派出合適之人做合適之事最要緊。當然,先下朝廷人才濟濟,不至發生蜀漢無人能駐守荊州之窘境。”允熥又道。

文垣又點頭答應。允熥開始點評朱褆的話。“武侯事必躬親,而且身後事安排的不算好,這確實是一大問題,但若說是武侯最大的失誤太過了。原本武侯也是打算放權的,可頭一次放權就遇到馬謖兵敗街亭,之後更加謹慎也情有可原。”

“而且,你小子提出這點是站在後主的角度,想着若是屬下有一類似武侯之大臣偷懶吧。”允熥又笑罵一句:“作爲國君不必凡事都親自處置,但可不能如同後主一般。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你豈能知曉手下得用的大臣是武侯是王莽?萬萬不能學蜀後主。”

朱褆也表示受教。允熥又繼續點評文圻的話。“文圻,你的想法也不算錯,但父親認爲屬於細枝末節。當時武侯要提拔培養人才,首當其衝就是馬謖。即使街亭之戰武侯沒有任用馬謖,之後多半也會任用,總不能指望馬謖首戰僥倖取勝。而且提拔培養人才並無錯誤,馬謖名聲顯赫,提拔培養他更不算錯,所以父親以爲這不算大過失。”

“元正,你的想法讓叔父大開眼界。叔父知曉益州士人與蜀漢離心離德是蜀漢覆亡最要緊的緣故之一,但卻沒想到冤殺常房之子惡果這樣大。無論何時人心向背,尤其是讀書人與士紳與朝廷的人心向背最要緊,所以說此事是武侯最大的失誤也不算錯。”

“可叔父仍然認爲,益州士人是否忠於蜀漢不僅僅是這一件事,而是許多事情累計而成。這一件事對人心的影響不算十分大。自然,這許多抑制益州士人之事也能視作同一類事情,但終究不是一件事。”允熥說道。朱裪就這個問題與允熥又聊了幾句,最後表示了對他教誨自己的感謝。

允熥又一一點評了其他的意見,最後對文垠笑着說道:“文垠,你的想法,正是父親的想法。”

說完這句話,他換了口氣,對在場所有人說道:“適才吾點評元正所言時說過,人心向背非常要緊,而人心向背與大義名分也很有關係。武侯一出岐山,隴西三郡隨即叛魏,與蜀漢有正統之稱也有關係。等到後來蜀漢承認孫權爲帝后,蜀漢再無資格自稱正統,豈還有魏郡叛魏投蜀之事?”

“剩下吾要與你們說的話更加要緊。”允熥喝了口茶繼續說道:“正統之名也不是不能丟,若是即將傾危之際,或有極大的好處,正統之名也不必非要堅持。可蜀漢丟了正統之名,得到了何好處?不過是蜀吳兩國盟約更加緊密。但蜀吳兩國盟約再緊密,也絕無可能齊心協力北伐魏國;兩國關係再差,吳國也不會派出大軍攻打益州。所以蜀漢失去了正統名分卻可以說一無所得,所以吾說這是武侯最大的敗筆。你們以後就封后也要記住這一點,不能隨意丟掉大義名分。”

“兒子/侄兒受教。”在場衆人大多真心實意的答應一聲。

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466章 新任命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60章 祖陵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273章 正名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364章 逃亡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249章 烏龍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178章 祭祖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11章 文官反撲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231章 比武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733章 海盜們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372章 燕周浙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558章 增兵!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866章 捷報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777章 解惑(二)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761章 三元宮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374章 日心說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177章 演戲第166章 新一年第446章 說話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692章 尷尬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533章 府試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969章 計算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
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466章 新任命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60章 祖陵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273章 正名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364章 逃亡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249章 烏龍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178章 祭祖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11章 文官反撲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231章 比武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733章 海盜們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372章 燕周浙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558章 增兵!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866章 捷報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777章 解惑(二)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761章 三元宮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374章 日心說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177章 演戲第166章 新一年第446章 說話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692章 尷尬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533章 府試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969章 計算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