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興,很多跟着李燁的老人都不高興,通過不同的辦法表達着自己的訴求,李燁知道自己周圍的人對於自己的政策抱有很大的牴觸情緒,最大的牴觸當然是李燁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爲什麼要讓別人來幫李燁管理,難道李燁信不過從一個村子裡走出來的老人嗎。
李燁一開始採取了迴避的態度,希望這件事情能慢慢的平息下去,讓他們知難而退。可是事與願違,李燁太一廂情願了,至從他們搬出李燁的母親後,李燁知道這件事情到了必須處理的時候了。
既然事情避無可避,李燁便邀請這些老人來龍山頭做客,看着滿屋子的老人,他們最年輕的也有四十多歲,老的已經快七十了,這在唐代已經是高壽了,見官都可以不拜,而且還有位子做。
李燁開門見山道:“歡迎各位來這裡做客,記得上次見到諸位還是兩年前的元日,一晃已經過去了兩年,今天邀請你們來,就是跟諸位嘮叨一下敘敘舊。離開東海縣到新城,諸位爺爺叔叔伯伯都是看着新城一天天建設起來的,沒有諸位就沒有新城的今天,諸位跟着李燁一起起早摸黑、一起走遍了新城的每一個地方,帶領流民開荒種地,建造房屋、修建道理、疏通河道,可以說新城的每一片土地上都流淌着諸位的汗水,新城百姓感謝諸位,李燁也感謝諸位的無私奉獻”。
一講起新城的****夜夜,會議室裡坐着的老人臉上都泛起了自豪和滿足,一些人更是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李燁沒有忘記自己。
李燁接着道:“後來諸位的兒女跟着某來到遼東半島創業,諸位也跟着一起到遼東半島,又帶着流民繼續在遼東半島開墾荒地、修建房屋……,其中一些人已經長眠在這片土地上,當年張家村的二百六十三人,如今只剩下不到二百人,遼東半島因爲諸位纔會變得強大富強,某代表遼東半島上所有的百姓感謝諸位”。
想起李燁當年剛來的遼東半島的情景,如今許多人還記憶留心,當年的遼東半島比新城還要荒涼,千里無人煙、豺狼遍地,夏天無數的蚊蠅鋪天蓋地,冬季大雪覆蓋的遼東半島,少吃少穿,除了鹹菜和稀飯,就只能打一些野味充飢,大連城是這樣,大行城、孤山城、大同江城和清川江城還是這樣。
三年的幸苦付出才換來今天的遼東半島,如果沒有這些老人,李燁真的不知道遼東半島的發展能不能這麼快,遼東半島的百姓感謝他們,李燁從心底裡也非常感激他們。
李燁沒有忘記了這些老人當年的付出,聽着李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講述,許多老人的眼眶都溼潤了:“當年大連城缺水,張伯帶領着十幾個鄉親在深山裡整整找了一個月,纔在十幾裡外找到了一處溪水,爲此張伯斷了兩根手指,這些事情李燁不敢忘,也不能忘,大連城如今十萬人的飲水問題都是張伯解決的,喝水不忘挖井人,忘了就是忘本……”。
許多老人聽着李燁的敘述,也清楚的回想起當年的往事,激動的手微微的顫抖起來,眼巴巴的望着李燁,知道李燁接下來一定還有話要說。
“某知道諸位還想爲遼東半島發揮一點餘熱,看着那些年輕人毛手毛腳的不放心,準備幫他們一把,也讓他們少犯一點錯誤,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們,某想了很久想出了一個辦法,說出來跟諸位商量一下”
老人們紛紛的表態道:“郡王殿下,你說,只要讓我們這些老骨頭還能發揮一點作用,我們做什麼都願意”。
“好!某準備成立一個巡查組,到各個地方監察地方官員的行政業績,諸位如果發現當地官員有什麼不妥之處,可以提出來,也可以寫信給某,這樣既可以監察各地的官員行政業績,又可以及時的發現地方上的問題,諸位看這麼樣”
老人們一聽,眼睛都亮了起來,這可是好事情,漢唐時期就有御史到各地監察百官的制度,自己這些老人豈不是都成爲了巡察遼東半島的御史了嗎?這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那裡有不同意的,至於叫什麼巡查組還不是一樣的嗎?要是地方那些年輕人敢胡作非爲,自己就可以彈劾他們,這可是既清貴有得民心的官職,李燁能想到給這些老人這樣的官職,自己還有什麼好奢求的。
老人們高高興興的離開了會議室,連李燁準備宴請他們都被推辭了,想着馬上回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家人。
看着老人們離開,敬翔坐在一旁無奈的搖了搖頭道:“郡王殿下,這樣不會出什麼事情吧,他們的歲數都不小了,現在遼東半島可不小,讓他們轉上一圈恐怕要一二年的時間,要是讓他們知道郡王殿下是在忽悠他們……”。
李燁端起一杯茶一飲而盡,剛纔講了許多話,嗓子都快冒煙了:“也不全是忽悠他們,這些老人還是能發揮一些餘熱的,他們幹了一輩子的話,現在生活好了點,不用事事親力親爲了,閒不住也是情理之中。他們雖然對經濟、行政懂得不多,但是對農業還是有發言權的,他們到各地去看看,某也放心。至於能起多大的作用,某也沒用什麼奢望,就全算是給他們一次外出遊玩散心的機會好了,等到他們回來以後,他們的熱情也降低了,正好在家中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敬翔閉着眼睛道:“是啊,現在的遼東半島跟以前大不一樣了,以前坐在官衙中喝喝茶,聽着下面人的彙報,交代一下怎麼做就可以了。現在呢?要是看不懂各種報表,不知道自己管轄的地方出產什麼,能種什麼,畝產多少,跟去年有什麼提高,還要分析原因,各種分析報告就能把許多人搞暈,某現在有點想往在蓬萊縣的日子了”。
對於敬翔的自嘲,李燁報以淡淡的一笑,“敬兄這是在發牢騷,還是表示不滿啊!那些大唐的官員有幾個知道自己管轄的地方一年能產多少糧食,一年能有多少稅收,他們只是到整天吟詩作賦,知道百姓家中吃些什麼嗎?知道百姓過一個冬天要準備些什麼嗎?他們不會管、也不想管,三年的父母官做完,地方的百姓可能還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官,這些父母官還不知道自己管轄的地方到底有多大,這樣的父母官在遼東半島能找到嗎”。
“你不要小看了這些老人,他們雖然看不懂那些報表,但是心裡裝着土地上的事情,當地的官員要想糊弄這些老人恐怕很難。在遼東半島做官跟大唐不一樣,按照遼東半島的考覈標準,大唐的官員至少有九成以上不合格,而遼東半島這些官員要是放到大唐去,保證各個都能獨當一面,敬兄你信不信”
“信,當然相信,某算是看出來了,郡王殿下這是徹底的把熟讀四書五經的舉子打入了十八層地獄,能寫一手好字、吟誦一首詩詞在遼東半島根本就沒有用,難道郡王殿下準備就這樣統治遼東半島嗎”
一開始敬翔還沒有察覺出來,當一批批學校畢業的學生走上地方上的管理位子,他們管理地方的辦法很簡單,就是看這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每年的糧食是不是增產了,每年的稅收是不是增加了,百姓的收入是不是提高了,教育、住房、商鋪的增減都是當地官吏考覈的指標,字寫的好不好看不重要,能不能吟詩作賦根本不管,因爲彙報上來的都是一張張乾澀難懂的數據表,這樣的官吏遼東半島每年都能批量生產出很多,完全顛覆了敬翔心目中官員的形象。
敬翔苦笑着翻越手中一張張去年遼東半島的財物報表和官員的年終工作總結,這就是李燁說的管理標準化,只要把官員到任時的數據和管理後的數據一對比,馬上就知道官員的工作能力。
大行城三年前人口才二萬,稅收也不過一百多緡,三年後,大行城的人口暴漲到三十四萬,稅收也暴漲到四萬一千緡,這些數據要是放到大唐,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大行城不僅做到了,而且明年的預計還要提高百分之三十,這種速度如果不是自己親眼看見,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敬翔自言自語道:“郡王殿下,難道大連城的高速發展能一直這樣持續下去”,敬翔在問李燁,也是在問自己,這種事情從來沒有見過,敬翔不知道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然不會”,李燁斬金截鐵道:“大連城的高速發展最多可以持續三年,三年之後一定會遇上發展的瓶頸,到時候發展的速度會很慢,甚至會倒退”。
敬翔驚訝的問道:“這些數據那豈不是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到時遼東半島應該如何考覈這些官員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