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晉商(中)

武城也就是後世的張家口,這裡是個十分特殊的地方,它是大明對蒙古草原的關口之一,大部分都屬於京師的管轄範圍,但是最西邊卻又是山西大同府的管轄範圍,而且這還僅僅是行政上的劃分,若是從軍事上來劃分,張家口卻又屬於萬全都司,也就是宣府的管轄範圍內。

本來像武城這種邊關,一般都是比較荒涼,特別是大明實行對草原的封鎖,按律法來說,這裡是不允許商人靠近的,更別說通過這裡與蒙古人朝廷交易了。

不過大明的律法雖然嚴苛,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這個世上總不會缺少那些膽大之人。和大明的海禁政策一樣,邊關的封鎖在剛開始時也極爲嚴厲,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大明的海禁早已經名存實亡,邊關的封鎖自然也同樣如此,特別是武城一帶,更是大明與蒙古交易的必經之路,所以也就導致了武城從一座軍事堡壘,變成了商業繁華的城鎮。

現在的武城守備名叫張珍,這個人雖然沒什麼太大的本事,甚至打仗也不是很出色,但他卻像江彬這些人一樣,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主要利益於在幾年後,張珍在武城的北城牆上開了一個小城門,用來方便邊關走私的商隊,因爲這個小城門其小如口,又是由張珍修建的,所以就被人稱爲張家口,後來這個名字就成爲武城的代稱,到了後世更是徹底的取代了武城原來的名字。

武城扼守在大明與蒙古之間的交通要道上,每天都可以見到大批的商隊經過這裡在大量民蒙古之間穿梭,其中大明的茶葉、鹽巴、布匹等商品,都需要從這裡經過,另外蒙古草原上的牛羊皮、馬匹等也會從這裡運到大明,特別是西北所產的鹼面,大都需要從武城這裡轉運到大明,後來有了張家口這個名字後。中原的鹼面也被稱爲口鹼。

隨着前段時間的羊毛紡織技術以及罐頭製作技術的泄露,大明的商人看到其中的商機後,紛紛涌入大明的邊關去投資辦作坊,武城本來就是大明最爲繁華的邊關城市之一,這裡自然也有不少的商人投資辦作坊,而且個個都有深厚的背景,否則也不會這麼快就得到了兩種新技術。這些人的到來,也給武城更來更大的人氣,特別是那些作坊開始四處招工之後,周圍的一些窮苦百姓紛紛擁進武城城中找活幹。

不過那些在武城開辦羊毛紡織和罐頭作坊大都集中在城南,極少有人會把作坊建在城北,因爲城北那裡是盤踞着武城當地的地頭蛇。也就是原來依靠走私發家的當地商人,那些作坊背後雖然都有人撐腰,但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所以那些作坊背後的人也不想太過招惹那些原來的走私商人。

武城這裡大部分雖然都屬於京師的管轄,但是盤踞在這裡的走私商人卻大都是山西晉商,這些晉商依靠多年來把持走私生意,積累了大批的財富。而且這些財富大都被他們用來買地或窖藏起來,比如武城這裡,整個北城幾乎都被這些晉商買下來建造宅院,所以這裡可謂是豪宅如雲,每座都佔據着相當大的面積,算是武城的富人區。

另外據說這些晉商在老家修建的宅院比這裡還要豪華,雖然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居住在這裡,但老家那裡卻是他們的臉面。所以自然也不能馬虎。也正是晉商們都聚居在城北,所以城北的地價極高,這也是那些新開辦的作坊不願意去城北的原因之一。

北城區最中心的一片區域,這裡建造着一座城中最大最精美的豪宅,佔地之大幾乎可以與北京城周重的趙王府相比,甚至論起豪華程度,也要在趙王府之上。要知道周重的趙王府以前可是劉謹的私宅,號稱九千歲府,修建之豪華比之紫禁城也不呈多讓,可是在武城這裡。竟然還有比趙王府更加豪華的府邸,由此可知這座豪宅主人的實力。

這座巨大豪華的宅院正門上高懸着一面匾額,上書兩個巨大的字——範府,但凡對武城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這座範府的主人名叫範永鬥,祖籍山西介休,介休範氏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與其它七大晉商家族把持着對草原上的鹽巴、茶葉等貿易,可以說是富可敵國,而且他們不但有錢,同樣也有人,八大晉商本來就擁有龐大的族羣,再加上招募的漢蒙武士做護院打手,可以說是西北之地的土皇帝。

不過相比以前的風光,現在範氏和其它七大晉商卻面臨着巨大的困境,以前他們之所以能夠把持着大明與蒙古之間的貿易,最主要的就是因爲大明對草原的貿易封鎖,但是範氏等人卻用錢買通了邊關的將領,使得他們的商隊可以順利的進出草原,其它的商隊卻被朝廷的封鎖令擋在外面,於是在這種壟斷之下,範氏等人自然賺取了鉅額的財富,稱其爲富可敵國的確是一點沒錯。

只是隨着羊毛紡織和罐頭製作技術的傳播,使得周重說服內閣廢除了對蒙古的貿易禁令,結果這樣一來,所有商隊都可以自由的進入草原,雖說這些商隊大部分都是衝着羊毛和肉類去的,但他們用來交易的東西卻是草原上急需的鹽巴和茶葉,結果這樣一來,晉商手中鹽巴和茶葉就賣不出去了,畢竟草原上對商品的消化能力有限,別人多賣出去一斤鹽,那就相當於晉商手中就多積壓了一斤鹽。

範氏豪宅的大廳之內,八個人圍着一張桌子相對而坐,其中範氏的家人範永鬥坐在主位上,兩邊的則是與他並列爲八大晉商的另外七家商人,今日他們之所以齊聚一堂,爲的就是商議一下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

“各位,朝廷已經放開了貿易禁令,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帶着貨物進出草原,我們手中的鹽巴和茶葉在草原上已經不再是獨門生意了,而且那些牧民也更願意用不值錢的羊毛和羊肉換取鹽巴和茶葉,這個月我們範家的交易量足足下降了一半,估計下個月還會下降的更多,若是再不想辦法的話,恐怕再過幾個月,咱們八大晉商就只能回老家種地了!”範永鬥掃了一下眼前的七人,一臉深沉的開口道。

範永鬥今年剛剛四十歲,方面大耳吊梢眉,一雙小眼睛,任何時候看起來都像是在笑,但是當他生氣時,這張天生的笑臉卻會變成一種陰笑,讓人一見就心生寒意。

“範爺,你家的生意才縮水一半,這還算是好的,像王某的生意都是和那些距離大明比較近的部落做交易,結果現在那些新來的一窩蜂的涌入草原,最先攻陷的就是和我交易的那些部落,結果這個月我們王家的生意是一落千丈,所有鹽巴和茶葉都積壓在倉庫裡,再賣不出去的話,恐怕只能賠本了!”這時坐在範永鬥右手邊的那個中年胖子也開口訴苦道,這個胖子姓王,名叫王登庫,是八大晉商中的二號人物,不過因爲他家的商隊走的不是很遠,所以這次受到的衝擊也最大。

“王二,你也別訴苦,咱們幾家這次都是虧慘了,今天範爺把大家叫來,就是爲了商量出一個對策,光哭窮有個屁用?”這時坐在王登庫對面的一個油頭粉面的年輕人忽然滿是不屑的開口道,看向王登庫的目光中也滿是鄙夷之色。

王登庫在家行二,小名就叫王二,上面還有個大哥,不過據說他用不太光明的手段把他大哥幹掉了,所以才能坐上王家家主的位置,而且王登庫本人對這段不光明的歷史十分忌諱,甚至還自欺欺人的告訴別人自己沒有大哥,他一直是家中的老大,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他最恨別人叫他王二。

“呯!王小娘,老子哭窮關你屁事,別以爲你娶了樑家的女兒就可以不把老子放在眼裡,告訴你,就算是你和樑家捆在一起,老子也照樣把你們給幹翻了!”王登庫被這個年輕人戳到痛處,立刻拍着桌子指着對方大罵道,一副紅着眼睛想要拼命的樣子。

對面這個年輕人也姓王,名叫王大宇,同樣是八大晉商之一,因爲如此像女人那樣塗脂抹粉,所以被人稱爲王小娘,兩家在生意上經常發生爭鬥,所以兩人平時只要見到對方,總免不了吵上幾句。

“哎呦!王兄好大的火氣,小婿只不過說了幾句實話,你怎麼把我們樑家也給罵上了?”王登庫的話音剛落,坐在王大宇旁邊的一箇中年男子立刻不陰不陽的開口幫腔道,這個名叫樑家賓,是王大宇的岳父,他們樑家與王登庫同樣有生意上的爭鬥,兩家的仇怨也很深,所以他們樑家與王大宇家族聯姻後,實力上已經比王登庫略強一些,因此並不怕對方。

ps:八大晉商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而且名字也是真實的,只不過是幾十年後的人物,而且也是引清軍入關的大漢奸,可以說大明的滅亡與他們有着脫不開的關係,特別是範永鬥,爲滿清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武器鎧甲,後來滿清建立,他們八家被封爲皇商,與滿清的國運休慼與共,直到滿清滅亡後,這八家的勢力才慢慢的衰落,爲了讓大家記住這八個漢奸,老魚把他們提前到正德年間出現,特此說明。

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490章 晉商(中)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491章 晉商(下)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305章 敗局已定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27章 談生意第91章 花園捉鬼第173章 洞房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214章 買海蔘第90章 鬧鬼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489章 晉商(上)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131章 送行(下)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130章 送行(上)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299章 馬六甲城
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490章 晉商(中)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491章 晉商(下)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305章 敗局已定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27章 談生意第91章 花園捉鬼第173章 洞房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214章 買海蔘第90章 鬧鬼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489章 晉商(上)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131章 送行(下)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130章 送行(上)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299章 馬六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