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

聽到楊一清提到武將也同樣會反對軍校的建立,正德等人先是一愣,緊接着就反應過來,大明的武將職位也是世襲的,若是軍校建立,那麼日後這些培訓出來的武將肯定會與舊式的武將搶奪職位,甚至將那些舊式武將完全從軍中排擠出去,這自然會引起那些武將的不滿,所以楊一清纔會說武將們也會反對軍校。

“陛下,這件事倒不難解決,末將也有幾個兒子,其中大兒子已經成年,現在就在軍中任職,而且乾的十分不錯,現在已經升爲千戶,日後恐怕不會接我的班,剩下的三個兒子都還沒有成年,末將覺得可以把他們都送進軍校,等日後誰幹的最出色,誰就能繼承末將的職位,剩下的就算再怎麼不成器,恐怕日後也能在軍中自食其力!”這時仇鉞笑着說道,他也是武將,自然明白武將的心理,而且軍校僅僅是爲軍隊培養將官之用,並沒有限制進入的學員身份,他們這些武將自然可以第一時間把自己家的子嗣送進去,這樣就不必擔心被別人搶了自己的職位。

對於仇鉞的話,張永也是大笑着開口道:“不錯不錯,仇將軍的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反正軍校培養的是將官,招收的人自然要優先照顧軍中的將領,不過那些將領既然敢把兒孫們送進軍校,就要做好讓兒孫們吃苦的準備,軍校是培養帝國未來將軍的地方,可不是他們走馬鬥狗的地方,所以對於管理一定要嚴抓,任何敢於違反軍校規定的學生,無論他是什麼來頭,絕對不能輕易放過!”

張永以前就是做監軍的,管的就是那些將軍和士兵的軍紀,所以他對紀律這方面有着很深的體會。雖然大部分監軍都只管收錢,然後對軍隊裡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張永卻與別的太監不同,他做監軍時向來都是狠抓軍紀,比如當初平安安化王叛亂時,楊一清的大軍開進寧夏後。就是因爲張永的約束,這纔沒有給當地的百姓造成太大損失。

“哈哈哈~,看到大家爲了軍校之事羣策羣力,使得軍校的構想越來越完善,相信等到日後軍校開始真正的建造之時,遇到的問題也就會少許多,這讓朕也是甚爲欣慰啊!”正德看到張永和楊一清三人都開始爲軍校的事情開動腦筋,這讓他也是十分的興奮,相信有了楊一清這個能臣主持,再加上張永和仇鉞在一旁輔助。最關鍵的是有自己這個皇帝在背後支持,相信整個大明將再也沒有人可以阻撓軍校的開辦。

就在正德爲了軍校的事情而召集衆人商議之時,之前已經看過周重那份奏摺的李東陽也在爲這件事煩惱,不過他與楊一清的態度完全不同,因爲李東陽是堅決反對開辦軍校這件事的。而內閣的另外一個重要成員,也就是他做爲首輔接班人培養的楊廷和也是持相同的態度。

“李公,周重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竟然提出開辦軍校這麼荒誕不經的事,不過以陛下的脾氣,這個提議恐怕會很對陛下的胃口,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陛下肯定會同意,若是我們再不想辦法阻止的話,恐怕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軍校開辦起來了!”李東陽的府邸書房內,楊廷和一邊在書房裡來回走動,一邊十分焦急的開口道。

“嗯,自從周重做了官後。的確越來越放肆了,這次竟然想出來軍校的這樣的事來取悅陛下,簡直是拿朝廷大事當做兒戲,看來我們之前對周重還是太過寬容了!”年老的李東陽也是撫着白鬚開口道。

李東陽和楊廷和之所以反對建立軍校,並不僅僅是因爲擔心武將們再次團結起來。從而威脅到文官集團的利益,另外他們也有自己堅持的理由。

李東陽和楊廷和都是純粹的文臣,這點他們與楊一清不同,至少楊一清在西北擔任官職多年,而且還親自帶過兵打過仗,對於大明的軍備情況有着清醒的認識,這點李東陽兩人就無法與楊一清相比,至少他們就一直堅定的認爲,武將絕對不能擁有與文官相等的地位,否則大明遲早都會被這些武將搞的一團糟,當初大唐就是因爲重武輕文,雖然可以強盛一時,但卻給後來埋下了內亂的禍根。

雖然李東陽和楊廷和的職位要比楊一清高,但是對於大明的武備情況,他們卻沒有楊一清看的清楚,而且他們重文輕武的觀念早已經根深蒂固,哪怕是別人把事實擺放在他們面前,恐怕也不容易說服他們,這就是理念上的差別,根本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

“李公,現在周重的奏摺已經送到宮裡,陛下肯定已經看到了,而且我剛剛接到消息,正在兵部辦公的應寧兄忽然接到陛下的召見,現在人已經進宮了,另外一同進宮的還有統領三千營的咸寧候仇鉞,聽說連宮的張永也去了豹房,這三人都是知兵之人,卻在這個關鍵時刻被陛下召集到豹房,您看他們會不會被陛下召集過去商議軍校的事情了?”楊廷和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並且將自己剛纔接到的消息講了出來。

李東陽聽到楊一清竟然也被召入宮中,當時也是臉色一變,沉吟了片刻終於開口道:“陛下把一個將軍和一個兵部尚書召入宮中,而且還有一個做過監軍的張永,恰巧又是在周重的奏摺剛剛送入宮中,看來十有八九是商議軍校的事了,其中張永和仇鉞也就罷了,我擔心應寧他……”

李東陽說到最後時,整個人站在那裡沉吟不決,楊廷和看到這裡則有些奇怪的道:“怎麼,李公是擔心應寧兄當着陛下的面反對軍校的事,從而與陛下起衝突嗎?”

楊廷和雖然與楊一清同朝爲官,但他與楊一清僅僅只是熟識,算不得什麼深交,對於楊一清也不是特別的瞭解,只是他站在自己的位置,想當然的認爲楊一清會站在文官的一方,而且楊一清性格倔強,說不定會因爲堅持反對軍校而與皇帝陛下起衝突。

不過李東陽聽到這裡卻是苦笑一聲道:“介夫啊,你對應寧這個人還是瞭解的不夠,雖然應寧他也是進士出身,但是從二十歲時就一直在西北任職,甚至親自帶過兵,從骨子裡來說,他像個武將多過像文臣,而且他一直覺得大明的軍制有問題,曾經多次和商議過改革大明的軍制,可惜他自己也拿不出一個完整的章程,現在軍校這個新事物的出現,我擔心應寧會覺得這是一個改革大明軍制的良機,從而做出什麼不明智的決定。”

不得不說,李東陽不愧是與楊一清相交多年的老友,對於楊一清的心中所想也十分清楚,一下子就猜到了楊一清可能會選擇支持開辦軍校,若真的如此的話,那麼楊一清就是背叛了整個文官集團,做爲文官集團的首領,李東陽很苦惱日後該怎麼與楊一清相處?

“不會吧,若是應寧選擇支持軍校,那他可就得罪了所有的文臣,日後就別想在朝堂上立足了,難道他就真的沒有絲毫的顧忌?”楊廷和聽到李東陽的話後,也是驚訝的大叫一聲道,他實在沒有想到身爲文官的楊一清會支持開辦軍校。

“唉,介夫你對應寧不太瞭解,我雖然與他相交多年,但是在政見上卻有一些分歧,比如對於大明的軍制,他就一直覺得十分不滿意,甚至認爲再這樣下去的話,恐怕日後大明會有亡國之禍,所以一直想要對大明軍制朝廷改革,我雖然勸說過他許多次,但卻都沒能說服他改變看法,幸好他一直沒能找到改革軍隊的辦法,這才一直沒有動手,現在有了軍校這個契機,恐怕他會不顧一切的支持軍校,哪怕爲此落的身敗名裂也在所不惜!”

李東陽這時再次嘆了口氣道,剛纔他還有些不太確定,不過現在經過自己的分析,這使得李東陽已經可以肯定,楊一清這次入宮之後,恐怕再次出來時,會與朝堂上的衆臣走上一條完全對方的道路,雖然這條路很苦很孤獨,但他卻會一直堅持的走下去,而且絕對不會後悔,因爲他是楊一清。

“怎麼會這樣?”楊廷和再次有些不可思議的道,他顯然無法理解楊一清的想法,畢竟他們本來在思想上就有本質的差別,特別是在對待大明的軍制上,楊廷和雖然也知道大明的軍制有一定的問題,但他並不認爲這些問題是文官壓制武將太過厲害引起的,反而是覺得那些武將們桀驁不馴,不配合文官們的指揮才造成軍隊的混亂。

“李公,若是應寧兄真的選擇支持軍校的建造,那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畢竟他身爲兵部尚書,軍校正是應該屬於他們兵部的事,到時我們又該如何阻止這件事的發生?”楊廷和這時再次開口問道。

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214章 買海蔘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436章 要動手了楔子第502章 夜襲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205章 瓦倫船第182章 去京城?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260章 黑牛寨第38章 無罪有功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26章 謝靈芸來訪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53章 石嘴崖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97章 甲板突變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172章 成婚第112章 錦衣衛?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80章 出貨榜第213章 威海衛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50章 金瓶梅第63章 鄭氏一家第253章 石嘴崖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80章 出貨榜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181章 主動退出雙嶼港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42章 暴打兇徒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222章 寧王朱宸濠(上)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54章 巧合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173章 洞房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17章 小狗狗和我一起嫁給哥哥第436章 要動手了楔子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245章 家人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444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
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214章 買海蔘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436章 要動手了楔子第502章 夜襲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205章 瓦倫船第182章 去京城?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260章 黑牛寨第38章 無罪有功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26章 謝靈芸來訪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53章 石嘴崖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97章 甲板突變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172章 成婚第112章 錦衣衛?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80章 出貨榜第213章 威海衛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50章 金瓶梅第63章 鄭氏一家第253章 石嘴崖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80章 出貨榜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181章 主動退出雙嶼港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42章 暴打兇徒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222章 寧王朱宸濠(上)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54章 巧合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173章 洞房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17章 小狗狗和我一起嫁給哥哥第436章 要動手了楔子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245章 家人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444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