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焦芳入閣

正德十一年的七月,正是初秋時分,樹上的葉子還是綠油油的,但是正德卻已經急匆匆的讓江彬點齊外四家的四萬邊軍,另外還有五千人神機營,然後帶着這四萬五千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京城。另外周重這個趙王被加封爲監國,代他掌管大明的朝政。

對於正德這個任性的舉動,除了王瓊那些爲了反對而反對的傢伙選擇了支持外,其它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對態度,甚至皇宮裡的張太后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子跑去邊關,可惜正德想打仗已經快想瘋了,他已經對京城裡的遊戲感到無比的厭煩,所以無論是誰阻攔,他都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所以最後走的是義無反顧。

正德走的那天,周重前去相送,兄弟二人站在北京北門外的長亭裡說了許多話,當時亭子裡就只有他們兩人,就連谷大用也被遣到亭子外幾十米處,只能看到周重兩人坐在亭子裡,但卻不知道他們兄弟二人在談話些什麼,事後周重與正德也沒有向任何人透露這次的談話,直到千百年後,他們這次談話就成爲歷史上的一大謎團,雖然有不少人根據後來發生的事情還原了無數版本的此次談話,但卻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根本不足以服人。

周重送走了正德後,並沒有立刻接手朝政,而是把自己獨自關在王府裡數天時間,這幾天裡他不見任何外人,對於請求晉見的人也率擋了回去。唯一可以見到他的,除了王妃和幾個兒女外,就只有一個外人,這個人正是周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焦芳。

就像之前周重與正德的交談一樣,沒有人知道在這幾天裡,周重與焦芳談了些什麼,更不知道他們兩是否達成什麼樣的協議,不過就在幾天之後,周重忽然出現在大明的朝會上,雖然正德不在。但是周重被任命爲監國。所以在正德的龍椅旁邊,又加了一張椅子,這也就是日後周重上朝時坐的地方。

周重以前雖然是親王,而且正德也把一些政務交給他。但是周重卻沒有參加過朝會。因爲朝會是大明處理政務的核心會議。一般來說除了皇帝與太子外,其它皇族是不能參加的,所以周重之前爲了避嫌。也爲不引起那些文官們的反感,所以才一直沒有參加,直到成爲監國之後,他才第一次來到朝會之上。

對於周重的到來,朝堂上的大臣們也都早有心理準備,畢竟之前正德已經下過聖旨,而且周重無論是入京前還是入京後,做的都十分出色,特別是他之前還與李東陽、楊廷和達成協議,準備一起排擠江彬,雖然沒能成功,但這份情誼卻還在,因此對於周重這位監國,大臣們也都表現的十分恭敬。

周重在朝會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對於下面衆臣稟報的政務,能夠讓下面的人自己處理的,他就絕對不會插手,有些實在需要他做出決定的,他就會詢問以前沒有什麼先例,若是有的話,那就按照之前的先例辦,若是沒有,那就暫時放下,他會與內閣商議一個可行之策。

可以說周重在朝堂上的表現得到了所有朝臣們的一致讚揚,甚至不少人還在心中暗想,若是當年登上皇位的是眼前這位趙王而不是那位胡鬧的陛下,說不定大明早就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哪裡還會像幾年前那樣內外交困?

不過就在朝堂上所大臣都放鬆了對周重的戒心時,周重卻忽然露出了自己的獠牙,而這副獠牙就是正德留下的一道聖旨,當朝會的最後他讓人把聖旨宣讀出來後,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特別是楊廷和等幾個內閣大臣,更是有些無法相信,因爲聖旨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重新啓用焦芳,並且恢復了他內閣大學士的職位,也就是說,焦芳終於再次進入內閣之中。

對於這個任命,無論是以楊廷和爲首的南方官員集團,還是以王瓊爲首的北方官員集團,他們都沒有任何準備,甚至聽到這個任命時,都還感覺有些不敢相信,畢竟焦芳當初可是牽涉到劉謹的案子裡,雖然因爲他辭官早,所以受到的牽連很小,但以他當初與劉謹的作爲,再加上他今年都已經八十多歲了,怎麼可能再出仕?

也正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所以當聖旨宣讀完之後,整個朝堂上是一片寂靜,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對於朝堂上的反應,周重也早有預料,不過他根本不給大臣們的反應時間,在宣讀過正德的聖旨後,就立刻宣佈退朝,然後當天下午,焦芳就笑眯眯的穿着官服到文淵閣辦公了,雖然楊廷和等人對焦芳都不怎麼歡迎,但卻也沒有任何辦法,甚至他們想要反對都找不到人,因爲下聖旨的正德都已經跑到宣府了。

在正德朝之前,大明的內閣人數並不固定,有時三四人,有時五六人,在焦芳再次入閣之前,內閣共有四位大學士,分別是楊廷和、樑儲和劉忠,以及因爲之前支持正德出巡,最後終於得到入閣機會的兵部尚書王瓊,現在再加上焦芳,內閣就有了五個人。

說起來在這五個內閣大臣中,楊廷和和樑儲都是南方官員集團的代表,以前就與焦芳不對路,雙方的關係很疆,所以對於焦芳的東山再起,他們自然都很不高興。至於那位劉忠劉大人,他雖然是北方人,但一向與南方官員集團走的很近,以前也與焦芳發生過沖突,所以他對焦芳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最後一個的王瓊與焦芳同是北方官員集團的代表,不過卻是一前一後,王瓊本來已經頂替焦芳成爲北方官員之首,而且還成功入閣,日後若是能夠得到所有北方官員的支持,肯定可以在內閣中呼風喚雨,可惜他萬萬沒想到,都已經八十多歲的焦芳竟然再次入閣,這使得他的聲望一下被蓋了下去,結果這讓王瓊也對焦芳的到來有些不滿。

焦芳老於事故,自然明白現在自己的處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現在就是一個孤家寡人,特別是以前他的那些親信都被貶斥,剩下的北方官員雖然對他還有些香火情,但卻不會堅決的站在他的身邊,至於南方的官員更不用說了,這些人都恨不得往自己身上潑髒水,更不可能支持自己,所以他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當天辦完公後,焦芳就攔住了正在回家的王瓊,然後一笑道:“王大人,老夫今日重回內閣,有些事情不甚明瞭,所以想要向王大人請教一番,還望王大人千萬不要推辭纔是啊!”

對於焦芳,王瓊對他雖然不滿,但以前兩人同朝爲官時,因爲都是北方官員,所以彼此的交情還算不錯,再加上王瓊也知道,現在焦芳與監國的趙王交情深厚,這次焦芳能夠再次入閣,背後肯定有趙王在幫他,所以王瓊也不敢太過得罪焦芳,當下笑呵呵的道:“焦閣老有請,晚輩哪裡敢推辭?”

當下焦芳與王瓊來到北京城最近新開的一座酒樓,名字也叫望海閣,據說是雙嶼港那個望海閣的分店,背後自然也就是周重,不過別人不知道的是,焦芳在望海閣中也有少量的股份,畢竟他也有一大家子的人要養活,跟着周重做生意自然不用擔心賠錢。

當然了,京城的這座望海閣自然沒有海讓它望,不過和雙嶼港的望海閣一樣,這座望海閣的佔地面積也是極大,能夠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擁有這麼大的一塊地皮,本身就是實力的象徵,再加上做的飯菜也異常的別緻和美味,所以望海閣剛一開張,就被好事者稱爲京城第一酒樓。

焦芳與王瓊來到望海閣後,兩人找了個單獨的亭子坐下來,周圍都是空曠的草地,根本不用擔心談話被別人聽去,這也是焦芳把談話地點選在這裡的原因。

等到酒菜上來後,焦芳與王瓊兩人邊吃邊聊,不過這時他們兩人卻都是聊的一些閒話,或是什麼人文趣事,或是焦芳在南方的一些見聞,反正都是一些消磨時間的話題,誰也沒有主動談正事,這也是所有爲官者的臭毛病,無論談什麼事情,事先都要說一大堆的廢話打開話題,周重對此早就深惡痛絕,但卻無力改變。

灑過三巡後,焦芳這才笑呵呵的放下筷子道:“王大人,老夫此次能夠重回內閣,除了陛下的賞識外,最重要的還是有趙王殿下的照顧,否則我這把老骨頭就只能呆在老家等死了。”

“閣老言重了,您是我大明的重臣,之前受到小小的挫折,遲早還是會受到朝堂的重用,現在正是閣老一展抱負的時候啊!”王瓊的話雖然看起來是在誇獎焦芳,但其實暗中也有些埋怨焦芳都這麼大年紀,卻還到朝堂上分權的意思。

以焦芳的精明,自然聽的出王瓊的不滿,不過只見他卻是呵呵一笑,然後說出一句不相干的話,但正是這句話,卻是讓王瓊臉色大變。

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14章 買海蔘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381章 樸靈珠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55章 一個秘密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130章 送行(上)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70章 又是債務第428章 徐納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22章 西遊面世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43章 不告而別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381章 樸靈珠第330章 洛陽城下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17章 小狗狗和我一起嫁給哥哥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320章 造反?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69章 拐賣人口第90章 鬧鬼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539章 十年第173章 洞房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70章 又是債務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44章 花巷別院第258章 豆腐宴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269章 立威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268章 戴罪立功
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14章 買海蔘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381章 樸靈珠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55章 一個秘密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130章 送行(上)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70章 又是債務第428章 徐納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22章 西遊面世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43章 不告而別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381章 樸靈珠第330章 洛陽城下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17章 小狗狗和我一起嫁給哥哥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320章 造反?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69章 拐賣人口第90章 鬧鬼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539章 十年第173章 洞房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70章 又是債務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44章 花巷別院第258章 豆腐宴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269章 立威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268章 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