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

焦芳、王瓊、王守仁和張彩,他們就是周重推動改革的主要力量,現在都已經各自到位,只不過在如何改革這件事上,卻不是周重一個人說了算,畢竟他雖然明白大明的弊端,但是在如何改革的事情上,卻也沒有一個詳細的章程,這就需要大家羣策羣力,共同商量出一個具體的改革流程來。

趙王府的側殿之中,周重看了看坐在兩側的焦芳等人,率先開口道:“大明的形勢大家也都清楚,一是律法,二是吏治,這兩方面已經成爲大明身上的致命傷,想要讓大明這頭巨龍真正騰飛起來,就必須把這兩個致命傷給清除掉,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儘管大膽說出來,畢竟今天找大家過來就是商議這件事的,就算考慮的不完善,也可以藉助大家的力量補充一下。”

周重的話音剛落,就見王瓊立刻站起來道:“王爺,變法之事關係重大,特別是改革祖宗之法,更是難上加難,縱觀歷朝歷代的歷史,想要變法成功,第一要有上位者的支持,這點我們不用擔心,第二則是需要一批得力的變法者,僅僅只靠我們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批各方各面都能堅決執行變法的官員,所以想要變法,就必須要清吏治,安插一些得力的人手進入朝堂的各個部門,因此臣覺得,清吏治要放在變法之前!”

對於王瓊的話,周重也是暗中讚許。他之前也覺得想要改變大明的律法,就必須要有一批得力的人手。否則光靠他們這幾個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變法,甚至很可能會像歷史上的王安石一樣,因爲用人不力,結果使得利民之法變成害民之法。

王守仁等人也和周重一樣,對於王瓊的觀點也很贊同,不過年老的焦芳卻是提出自己的異議道:“王大人所言雖然不錯,但是卻有一點不妥!”

“哦?還請焦老大人指點!”王瓊心平氣和的笑道。雖然他本人的私德有污。喜歡向上鑽營,但卻不像張彩那樣是個十足的小人,反而在其它方面都表現的十分有風度,這也是他能夠成爲大明三重臣之一的原因。

“指點不敢,只是老夫覺得其中有些問題。”只見焦芳也是微笑着道,“對於把清吏治放在變法之前,老夫也覺得理應如此。只是王大人想過沒有,若是王爺主持清理吏治,以大明的現狀,絕對會得罪大部分的官員,雖然這些官員可能不敢明着表現出來,但若是日後變法之時。這些官員出工不出力,甚至是暗中搞鬼,豈不是會重蹈當年王安石變法之事?”

大明現在的官場現狀就是無官不貪,哪怕是那些剛剛進入官場,懷着滿腔抱負要做一個爲國爲民好官的年輕人。可是他們在官場這個大染缸裡呆過幾年後就會發現,在官場上若是不收那些俸祿之外的常例。那麼就會被所有官吏排斥,別說爲國爲民了,恐怕最後連官位都保不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都會選擇同流合污,比如周重面前的王瓊和焦芳等人,他們都是從那一步走過來,甚至現在他們每年也會收到一些冰炭孝敬之類的常例,這些已經成爲官場上的規則,任何人都要遵守。

對於焦芳提到的這個問題,周重之前也有過一個想法,只見他這時忽然開口道:“焦閣老,對於大明官場上的現狀,本王也知之甚清,不過本王認爲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貪錢,之所以造成現在無人不貪的現狀,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大明官員的俸祿太低,若是一個官員只靠俸祿生活,恐怕全家都得跟着捱餓,所以本王覺得是不是可以提高官員的俸祿,然後杜絕那些常例的收入,到時官員的合法收入並不會比以前少多少,就像之前本王在總督府施行的那樣,這樣就可以杜絕一大批官員貪墨。”

之前在建立總督府時,周重對手下的官員就十分優待,除了朝廷的俸祿外,總督府還有優厚的補貼,這些也算是官員的正當收入,而且俸祿與補貼統一發放,杜絕了官員的其它灰色收入。而且拿了補貼之後,就絕對不能再貪,否則就別怪周重不客氣了。這個辦法倒是起到不錯的作用,畢竟周重給的補貼並不比他們以前收的常例銀子少,有了這些合法收入,大部分官員也不會冒着危險去收那些灰色收入。

不過周重的這種辦法有兩個缺點,第一個就是費錢,之前四海總督府收入豐厚,所以倒是可以支撐,現在若是在整個大明都推行的話,會給國庫帶來不小的壓力,不過現在大明富足,倒也不是不可能實現。第二個也談不上什麼缺點,周重雖然杜絕官員暗中貪墨,但也不是沒有漏洞,比如張彩這個傢伙,他就指點自己的親人經營海貿,利用自己的職務掌握了不少信息,結果賺了不少的錢,這種事情在後世都沒辦法杜絕,周重對此也暫時沒辦法。

聽到周重提起之前在總督府施行的辦法,焦芳與王守仁都陷入到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這才見王守仁開口道:“王爺,提高官員的俸祿倒也是個辦法,但是總督府的官員比較少,可以統一發放俸祿,也便於監管,但是若在整個大明施行的話,別的不說,光是俸祿的統一發放就是個大問題,若由國庫裡出,那麼運輸就很不方便,若是由地方上出,就必須讓地方截流一部分稅收,如此一來,就十分方便當地官員對這些稅收的貪墨,所以不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想要提高俸祿就只能成爲空談!”

“這……”周重聽到這裡也不禁一陣頭痛,大明不是後世,沒有後世那麼方便的交通,再加上現在的貨幣又是銅錢和銀子,光是運輸就是個大問題,想要統一發放官員的俸祿都十分困難,若是不能統一發放,那麼監管起來就十分困難,這就會給官員的貪污帶來很大的方便,哪怕是強制推行,最後恐怕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後世是怎麼解決的這個問題?周重在心中暗自詢問,來到大明這麼多年,他對後世的記憶雖然還十分清晰,但卻越來越少的去回想了,甚至有時候他根本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個穿越的者的身份,而是把自己當做一個真正的大明人。

“銀行!”周重忽然開口道,經過在後世忘記裡的尋找,他終於想到了解決官員俸祿統一發放的辦法,那就是開辦銀行,確切的說是成立一座大明的中央銀行,然後利用中央銀行整合大明現有的錢莊,日後大明爲各地官員發放俸祿,只需要把錢打到相應的錢莊裡,然後這些錢莊自然會利用自己的渠道,發放到各地官員的手中。

想到這裡,周重也十分的興奮,大明的錢莊業務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比如北京、南京、杭州、廣州等各大城市中都有各個商家開辦的錢莊,不過北方普遍稱其爲銀號,而南方則稱其爲錢莊,實質上並沒有任何差別,經營的業務主要有存、放、匯、發行莊票和兌換,可以說已經形成後世銀行的雛形,唯一的差別就是沒有一個政府機構對其朝廷監管,導致錢莊之間的票務流通困難重重,各個錢莊彼此之間也缺少溝通,除了少數個別互相信任的錢莊可以相互兌換票務外,其它每個錢莊發行的票務就只能在同一錢莊內兌換。

另外銀行的作用還不止於此,隨着大明工商業的發展,貨幣流通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以前大明缺少銅,導致大明的銅錢不足,不過隨着周重佔據了南洋等地後,很快就發現了幾個大銅礦,其中光是呂宋那邊的銅礦,就足夠大明鑄錢之用了,再加上倭國石見銀礦的開採,使得大明做爲貨幣的銀與銅都不再缺少,只是這兩種金屬都很重,流通起來十分不方便,比如商人要去另外一地採購貨物,就需要帶上大量的銀子或銅錢,這樣做不但不方便,而且還十分不安全,但是有了銀行就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了。

當然上面僅僅只是普通銀行的功能,若是周重能夠成立大明的中央銀行,那麼就可以監管普通銀行的業務,使大明的錢莊或銀號都向正規的銀行轉變,另外大明也可以通過銀行動用一些金融手段,從而對國家的經濟進行宏觀的調控,這對於整個國家來說,絕對是一件意義非凡的重大事件。

想到這裡,周重立刻把自己對於中央銀行的構想講了出來,結果王瓊與焦芳等人聽完之後,一個個也都是目瞪口呆,雖然他們都覺得周重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但若是認真想一想,卻發現也許這個辦法的確可行,雖然他們不太理解這個中央銀行是如何調控大明的經濟的,但是至少在給官員統一發放俸祿上,卻完全可以做到。

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100章 流落荒島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483章 拖延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53章 留下吃飯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156章 劉謹倒臺的真正原因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5章 雪夜救治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34章 甕人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514章 京觀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381章 樸靈珠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32章 立功德碑第291章 張銳跳海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303章 偷襲(上)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270章 慢軍之罪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48章 形勢逆轉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102章 找水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163章 宣旨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234章 望遠鏡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375章 反悔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440章 周重做飯
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100章 流落荒島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483章 拖延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53章 留下吃飯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156章 劉謹倒臺的真正原因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5章 雪夜救治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34章 甕人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514章 京觀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381章 樸靈珠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32章 立功德碑第291章 張銳跳海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303章 偷襲(上)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270章 慢軍之罪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48章 形勢逆轉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102章 找水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163章 宣旨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234章 望遠鏡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375章 反悔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440章 周重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