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誰也得不到

相對於無法控制的中國南北政治局勢來說,四川軍政兩界的一系列擴張動作,讓日本人無比的焦慮和憤怒。

蕭益民旗下的華西實業搶先一步收購馬鞍山鐵礦區時,自信而傲慢的日本駐華機構仍然被矇在鼓裡。

在日本人眼中,常年向日本企業提供低價優質鐵礦石的馬鞍山礦區,已經被正金銀行和八幡制鐵由官商兩面牢牢控制,從經濟和貿易上對蘊藏量極其豐富但還處於原始開採狀態的馬鞍山礦區完成了絕對的控制權。

日本人對馬鞍山礦區早就有了一系列侵佔計劃。

只需等到今年年底,日本八幡制鐵與那些愚蠢、膽怯卻又無比貪婪的中國礦主簽訂的五年期礦石購買合同一到期,日本政府和企業就會迅速採取措施,在政治和經濟上對北京政府和南京地方政府施加壓力,以屢試不爽的威逼利誘和暗中收買等方式,獲得中國相關官員的支持,迫使北京政府和南京地方政府將寬闊富饒的馬鞍山礦區收歸國有,然後再以抵押借款的方式,將整個馬鞍山礦區抵押給日本銀行,以換取緊缺的貸款或者武器彈藥。

這樣,日本人兵不血刃,就能達到完全佔有馬鞍山礦區的最終目的。

漢冶萍百分之四十八股權被中國華西實業集團收購的消息牽扯了所有人的眼球,等到日本政府和企業通過一系列運作,自信能夠獲得這場反收購戰的最終勝利,日本各駐華機構和每個月都從馬鞍山礦區運走七萬噸優質鐵礦的八幡制鐵把視線放到其他地方,這才驚訝地發現:五年前已經列入日本對華戰略計劃中的馬鞍山礦區已經換了主人,與野心勃勃並早早制定出併吞計劃的日本再也沒有任何關係。

令日本人惱羞成怒卻無處發泄的是:

馬鞍山礦區的新主人是蕭益民旗下的華西實業和美國西部鋼鐵公司,這兩尊大神各自擁有馬鞍山礦區和正在建設的馬鞍山鋼鐵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是日本人敢於輕易觸動的。

馬鞍山礦區被中美聯合企業收購之後的一系列跡象表明,美國西部鋼鐵公司身後的美國政府和跨國財團,已經趁着歐戰列強無暇分心他顧的良機,正式吹響了瓜分中國市場的號角。早就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工業大國美國,其政府和強大資本通過美國西部鋼鐵公司的介入行動,向全世界顯示其擴大在華利益和政治話語權的勃勃野心。

事到如今,無論日本人怎麼懊悔、怎麼彌補,都無法改變失去馬鞍山鐵礦區的現實,更無法因爲自己的憤怒和貪婪,去挑戰越來越強大的美國人——如今的美國,不僅是日本最大的債權國,同時還是日本最大的鋼鐵供應國和紡織品銷售市場,美國財團的任何一個報復,都有可能讓日本經濟發生劇烈動盪,造成的損失絕不低於一個馬鞍山礦區。

日本八幡制鐵、正金銀行和日本駐華機構的失敗,受到了日本工商界的普遍責難,而蕭益民的華西實業的一系列表現,仍在嚴重損害日本的在華利益,華西集團公司秘密收購漢冶萍公司並以第一大股東的名義宣佈召開董事會、謀求全額購買漢冶萍公司所有股權的強硬行爲,徹底踩破了日本人的底線,引發日本各界的一片聲討和報復。

然而,四川政府和軍隊的速度行動和果敢決心,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從川軍攻佔宜昌開始,到完成漢冶萍公司百分之四十八的股權收購,並以強硬的軍事介入爲後盾,從國際商約和民心上打破日本對漢冶萍的控制,再到最後以“解決罷工恢復生產”爲藉口,悍然出動一個團的兵力,佔領仍在爭議中的大冶鐵礦,整個過程令人眼花繚亂,手段極其強硬,根本沒有給日本人留下任何準備和阻止的機會。

就在日本駐華各機構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的時候,代表四川政府和軍隊的華西集團公司開始發動輿論的力量,成功地調動起中國民衆的自尊心和愛國熱情,並宣佈已經聘請上海的歐美各國律師和經濟專家,組成陣容強大的律師團和專家團,對漢冶萍公司債券、債務進行一次完全的清理和評估。

與此同時,華西集團公司以從未有過的忍耐和寬容,同意與罷工的大冶鐵礦兩萬礦工推選出的代表展開談判,認真傾聽工人們的呼聲,承諾將竭盡所能解決兩萬礦工的欠薪問題和如今的吃飯問題,並同意兩萬礦工組建自己的工會,再由工會與華西集團公司共同協商,組建護礦隊,以保護礦權和公司財產,進而取代臨時負責礦區安全保衛事務的“華西公司經濟衛隊”,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生產。

以上每一個消息,都引發全中國民衆的陣陣喝彩和支持,日本人爲此則頭疼不已,誰也沒想到,華西公司竟然全力以赴地把漢冶萍問題引向複雜化,誰也沒料到華西集團公司竟會採取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手段,致使漢冶萍最爲關鍵的鐵礦生產和運輸陷入困境。

以目前形勢來看,由於華西集團的步步退讓,被寵壞的兩萬礦工肯定會得寸進尺,提出他們早已經無數次想要獲取的要求和利益。

可是,正因爲華西公司的所作所爲,使得該公司聲譽高漲,強行佔領整個大冶礦區和碼頭的一個川軍團的存在再也沒人苛責,相反還突然變得很有必要也合情合理了。

面對嚴重損害日本利益的中國華西集團公司,無比憤恨的日本人卻不敢像對付中國沿海地區“敵對勢力”那樣,出動炮艦和軍隊進行肆無忌憚的打擊鎮壓。

目前,日本政府正在極力挑唆的中國南北戰爭耗費了極大精力和財力,東北、華北和東南地區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正等待日本各駐華機構去扶持和控制,如果因爲漢冶萍問題發生一場計劃外的戰爭,將會打亂日本政府苦心制定的龐大計劃。

從北京趕到上海蔘加特別會議的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以少有的嚴厲態度,代表日本內閣,做出如下指示:

“年輕的毫無政治經驗和外交素養的四川政府和軍隊,是個愚蠢野蠻的龐大軍事集團,他們的軍事力量僅次於目前尚未分裂的北洋政府,他們的統帥蕭益民是個瘋狗一樣的極端民族主義者,而且他們的大本營處在偏遠內陸的四川,我們的軍隊再怎麼強大,也無法打到四川去,因此也就無法對四川產生強大的威懾力,所以,任何的軍事威脅對於他們都沒有太大作用……

“在此之前,在西藏問題上受到挑戰的英國人,也曾對四川發起貿易制裁和軍事威脅,可是對自給自足、並且已經成功建立起自有工業體系的四川來說,貿易制裁和武器禁運沒有取得任何效果,野蠻的四川邊防軍反而以此爲藉口,加強了對西藏南部和緬甸、印度方向的軍事威脅,使得深陷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政府束手無策,不得不決定在近期內派出代表,與四川政府恢復談判…….

“所以,目前最好的對策是:利用軍艦威脅大冶鐵礦碼頭的同時,儘快與那個華西集團公司展開談判,如果可能,爭取以適當的價格,收購其手上的漢冶萍股權,雖然這麼做會給我們帶來金錢上的損失,但是在政治和整體戰略上的意義極爲重大,如果能徹底毀掉在中國人心目中佔有極其重要位置的漢陽鋼鐵廠,那就更好了……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完全壓制中國的工業發展,這十幾年來一直這麼做,成績非常巨大,但是世界大戰的爆發以及美國的崛起,打亂了我們的腳步,中國人也因此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會,特別是在關係到大日本帝國重要利益的紡織業和鋼鐵工業方面,中國人抓住了時機,快步發展......

“在鋼鐵工業方面,遠在四川內部的綦江鋼鐵廠我們無法控制,但是其產量極爲有限,不足爲患,中美合資興建的馬鞍山鋼鐵公司,至少要兩年時間才能建成投產,哪怕順利投產之後的產量,也不過是年產十幾萬噸,對我們大日本帝國暫時無法構成威脅,因此,短期內不能因爲馬鞍山問題觸怒美國人,但是我們要深刻記住馬鞍山的教訓…….

“抓緊時間全力以赴,八幡制鐵百分之八十的原料來自漢冶萍,目前八幡制鐵只剩下四個半月的原料庫存,所以我們必須儘快解決大冶鐵礦的生產問題,萍鄉的焦煤應放到第二位置,漢陽鋼鐵廠乾脆讓它在世間消失吧......

“諸君,爲了大日本帝國的明天,爲了天皇陛下,共同努力吧!”

八月十一日,正在爲雲南督軍唐繼堯的全國通電和湖南即將爆發的內戰召開緊急會議的蕭益民,接到了華西集團公司總裁羅德發從武漢發來的急電。

“哈哈,日本人退讓了,要求與我們舉行開誠佈公地談判。”

蕭益民話音落下,與會的十餘名將領高興地笑了。

這段時間,大家不但日夜關注湖南局勢,爲即將“出川援湘”進行戰爭準備,還要承受漢冶萍問題帶來的巨大壓力和隨時可能發生的對日作戰,要不是蕭益民自信滿滿地堅持下來,恐怕大部分將領都會對蕭益民的“經濟冒險”提出反對意見了。

孫兆鸞笑着說道:“這樣一來,兄弟們就能把全副精力轉到湘西了!”

“總司令,日本人會不會有陰謀?”王陵基鄭重地問道。

蕭益民擺了擺手:

“陰謀肯定是有,但是近期內日本人絕不敢對我們輕舉妄動......如今北京亂成一團,列強駐華使節雲集,都想樹立自己的代言人,英法意美等國的軍艦也紛紛開往天津,一場巨大的政治鬥爭已經展開,牽扯了列強的所有在華利益,這個利益遠比小小的漢冶萍要重要得多。

“其次,日本人通過黑.社會和民間機構扶持的南方革命政府已經面臨分裂,日本的政治重點不得不轉到廣州,加上全靠大冶鐵礦爲生的日本八幡制鐵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礦砂供應,要是目前大冶鐵礦的混亂狀況再繼續下去,八幡制鐵就要停產了,所以他們纔會這麼着急地請求談判!

“既然如此,那就談吧,我們得不到的東西,小日本也休想輕易得到,咱們趁機狠狠宰小日本一刀,撤回我們的弟兄,把所有長短槍和彈藥交給新組建的工人護礦隊,扔給小日本一個混亂無比的大冶鐵礦,至少讓小日本半年之內得不到一噸鐵礦砂!”

衆將恍然大悟,同時也對蕭益民的陰狠暗自嘆息。

縱觀全國,換了任何一個人,估計都不會做出蕭益民這種瘋狂陰損的舉動,但細細一想,又感覺非常的解氣和過癮。

ps:嗯,求下訂閱、推薦票和月票!

第35章 乾淨利落(上)第77章 掣肘(中)第37章 如約而至的德國人第126章 赤誠(二)第127章 播下一粒種子第59章 有而示之無(上)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36章 該死的體制改良第166章 試探還是蠶食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211章 威名日盛第93章 沒有王法第92章 理想與現實第159章 轉移視線第3章 破碎的憧憬第64章 風暴(二)第226章 魯南剿匪(下)第151章 艱難的改變第79章 川滇之戰(五)第166章 試探還是蠶食第13章 暗夜驚魂第169章 大戰來臨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下)第231章 取捨第45章 動盪中的選擇第135章 大勢所逼(下)第242章 蓄勢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上)第126章 赤誠(一)第207章 半壁江山第73章 能屈能伸第128章 乾坤初定(上)第222章 鞭策與激勵第33章 此時不幹更待何時第152章 求變第171章 旁敲側擊第137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第66章 致命的陰謀(下)第170章 故佈疑陣第79章 川滇之戰(三)第64章 風暴(四)第108章 妥協與堅持第152章 求變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上)第147章 漢冶萍的歸屬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178章 絕密任務第234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135章 大勢所逼(下)第76章 豈止是煽動仇恨第12章 惡從膽邊生第152章 求變第105章 開戰(四)第52章 獨闢蹊徑(上)第57章 送別(下)第111章 三喜臨門第39章 混亂的川軍第14章 日本人與革命黨第82章 天高皇帝遠第62章 亂象頻生第242章 蓄勢第77章 掣肘(下)第160章 亂象紛呈第63章 千鈞一髮第130章 步步蠶食第201章 此消彼長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122章 反攻倒算(上)第45章 動盪中的選擇第81章 打壓與籠絡第214章 共建模範省第58章 新鮮出爐的“振字營”第212章 高興的事第127章 播下一粒種子第25章 得意不可忘形第108章 妥協與堅持第63章 千鈞一髮第42章 心動了(上)第160章 亂象紛呈第127章 播下一粒種子第182章 組合拳第131章 西進序曲(下)第44章 收穫與汗水(上)第20章 淵源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89章 誘之以利求雙贏(上)第22章 草根的報仇第22章 草根的報仇第34章 靠山(下)第113章 誰更無恥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203章 圖窮匕首見第175章 賭一把(下)第192章 合圍之勢第126章 赤誠(一)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50章 一個比一個牛(下)第7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12章 縱橫捭闔(上)
第35章 乾淨利落(上)第77章 掣肘(中)第37章 如約而至的德國人第126章 赤誠(二)第127章 播下一粒種子第59章 有而示之無(上)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36章 該死的體制改良第166章 試探還是蠶食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211章 威名日盛第93章 沒有王法第92章 理想與現實第159章 轉移視線第3章 破碎的憧憬第64章 風暴(二)第226章 魯南剿匪(下)第151章 艱難的改變第79章 川滇之戰(五)第166章 試探還是蠶食第13章 暗夜驚魂第169章 大戰來臨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下)第231章 取捨第45章 動盪中的選擇第135章 大勢所逼(下)第242章 蓄勢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上)第126章 赤誠(一)第207章 半壁江山第73章 能屈能伸第128章 乾坤初定(上)第222章 鞭策與激勵第33章 此時不幹更待何時第152章 求變第171章 旁敲側擊第137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第66章 致命的陰謀(下)第170章 故佈疑陣第79章 川滇之戰(三)第64章 風暴(四)第108章 妥協與堅持第152章 求變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上)第147章 漢冶萍的歸屬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178章 絕密任務第234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135章 大勢所逼(下)第76章 豈止是煽動仇恨第12章 惡從膽邊生第152章 求變第105章 開戰(四)第52章 獨闢蹊徑(上)第57章 送別(下)第111章 三喜臨門第39章 混亂的川軍第14章 日本人與革命黨第82章 天高皇帝遠第62章 亂象頻生第242章 蓄勢第77章 掣肘(下)第160章 亂象紛呈第63章 千鈞一髮第130章 步步蠶食第201章 此消彼長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122章 反攻倒算(上)第45章 動盪中的選擇第81章 打壓與籠絡第214章 共建模範省第58章 新鮮出爐的“振字營”第212章 高興的事第127章 播下一粒種子第25章 得意不可忘形第108章 妥協與堅持第63章 千鈞一髮第42章 心動了(上)第160章 亂象紛呈第127章 播下一粒種子第182章 組合拳第131章 西進序曲(下)第44章 收穫與汗水(上)第20章 淵源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89章 誘之以利求雙贏(上)第22章 草根的報仇第22章 草根的報仇第34章 靠山(下)第113章 誰更無恥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203章 圖窮匕首見第175章 賭一把(下)第192章 合圍之勢第126章 赤誠(一)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50章 一個比一個牛(下)第7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12章 縱橫捭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