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吞武裡之戰(十三)

披耶素裡阿派的選擇不可謂不精明,唐軍從別處抽調兵力支援西門,必然使得其他地方防守的強度減弱。城牆缺口處雖然被修補,但相對另外幾門來說,攀爬也容易一些。可當披耶素裡阿派帶着最後的一點兵力,準備對此處發動最後的猛攻時,披耶素裡阿派得知了一個情報。

後方暹羅軍大營譁變了。

拉瑪一世孤注一擲,必要奪取吞武裡,謀求對唐人作戰的有利形勢,而兩次吞武裡攻防戰,暹羅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即便拉瑪一世和披耶素裡阿派用出了各種威逼利誘的方法,宗教精神上將唐人描繪成佛敵,同時還大肆宣傳唐人的可惡,另一方面還許諾給參戰士兵,如果他們成功奪取吞武裡,就給他們提升地位,成爲貴族,分配更多的食田。拉瑪一世還斬了兩個主和的貴族,並奪取了他們的兵權,這才最終使得暹羅軍方面能夠統一起來,對吞武裡發動攻勢。

披耶素裡阿派求拉瑪一世繼續發兵支援,拉瑪一世在考慮之後,還是決定再給自己的侄子一點支持。可是在這個時候,拉瑪一世的將領們卻不願意了。之前他們就苦於鄭信喜怒無常,多疑嗜殺,換了拉瑪一世之後,本以爲能夠平息下來。可是新的這位大王,不斷地要派貴族將領們帶兵去受死,又是沒有人可以接受的了。

大唐軍情處已經私下裡接觸了幾個暹羅比較有實力的貴族領主,對他們進行了一翻保證和煽動,再加上與唐軍作戰的損失實在太過巨大,讓一些貴族領主還是膽怯了。在拉瑪一世的營帳中,一名貴族當即提出對出兵的反對,在拉瑪一世呼喚護衛要將他拖出去斬首的時候,這名貴族早已埋伏好的士兵殺進帳來,一些貴族也在觀望狀態,最後拉瑪一世被這名作亂的貴族用長矛戳破了肚皮,腸子灑了一地,命喪當場。

拉瑪一世的死亡,使得直屬於拉瑪一世的部衆極爲憤怒,開始對那些貴族們動手,貴族們不得已只能與其對拼,這場仗極爲混亂,在營地裡雙方都不知道各自誰是敵人,誰是友軍,打到最後,不得不就此停手各自散去了。

而最苦逼的莫過於前方的披耶素裡阿派,他直面唐軍的防守,雖然他用各種方法用人命堆出來了些許戰果,但他並不比他的叔叔幸運多少。因爲當他帶兵向前,準備成敗在此一舉的時候,被一顆大唐海軍戰艦射來的,根本就沒有準頭的炮彈炸飛了,連全屍都找不回來了。

主將身死,再加上戰事本來就不利,暹羅人死傷巨大,最後這場第二次吞武裡攻城戰,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對於大唐軍隊來說,雖然正常戰役他們的損失都不能稱得上是顯著,但是暹羅人的表現還是讓他們極爲詫異的。在正常的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一般軍隊有百分之十的戰損,就很容易崩潰了。可是暹羅人卻拼着一半到七八成的戰損,仍舊能夠向前衝,這讓很多大唐軍人乃至軍事學者都想不通。

甚至在此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唐的軍事學界一直嘗試瞭解吞武裡之戰前到底發生了什麼,會使得一支封建軍隊能夠容忍這樣的一個戰損,前仆後繼地攻打唐軍。前後兩次吞武裡之戰外加外圍的一些碰撞,唐軍總共殲滅暹羅軍達兩萬人之衆。即便是唐軍自己,都很坦承地認爲,在面對如此損失的時候,沒怎麼經歷過挫折的唐軍不一定能夠撐下來。

當然在大唐的軍事思想中,也絕對不存在利用人命爲代價,去拼一個並不重要的勝利。

在很久以後,大唐軍事學界對這場戰爭中,暹羅人悍不畏死的主流觀點是,一方面暹羅人在民族性格里就有好狠鬥勇,很多暹羅人看上去是溫順的,但是這溫順下面卻藏着極爲狠辣的的因子,看泰拳這種格鬥就能明白,一個如果中正平和的人,打得應該是太極,而只有本身就暴烈兇狠的人,才能創得出泰拳這樣的技巧。另一方面,學界還普遍認爲,唐軍貿然介入暹羅的局勢,並且之前海軍對吞武裡的炮擊,使得暹羅人積攢了大量的怒氣值,同時拉瑪一世還利用跟自己比較配合的佛教宗教勢力,對士兵們進行洗腦,使很多士兵堅信他們即便身死戰場也會往生極樂,是護衛佛壇的聖者,這也導致了很多被洗腦的暹羅人義無反顧地送死。

再者,暹羅人知道唐軍數量很少,而且包括城牆缺口在內的諸多有利之處,都給他們帶來的虛假的希望,使得他們認爲只要越過了這個坎兒,就能夠打贏。這種希望是最傷人的。

總之,不論如何,兩次吞武裡之戰是唐軍進入中南半島之後,打過得最棘手的戰役之一。唐軍憑藉不到一千的守備兵力,透支了陸戰隊員們幾乎所有的精力,最終完成了這場守城作戰。很多陸戰隊員在之後回憶,認爲自己面對那些悍不畏死的暹羅兵,隨時都可能崩潰,當你的敵人不怕死,就輪到你害怕了。

特別是一度暹羅人攻上了西門的城牆,雖然最終登上城牆的暹羅人可能不足百人,但是那一刻,很少跟敵人近身戰的陸戰隊員們,還是有些緊張的情緒。自然,唐軍的士兵平均水準上要比暹羅兵優秀很多,當他們的勇氣被激發之後,暹羅人很快就被擊敗,趕下了城頭。畢竟城頭的陸戰隊可是普遍裝備了自動武器的。

有些人也曾指責常斌選擇奪取吞武裡,並據城而守,是極爲不智的。他應該等待着大和兵團的抵達,再展開對暹羅人的大規模作戰。不過作爲獨當一面的指揮官,他的選擇也不能算是有多少錯誤。雖然打得艱難,唐軍的損失也不大,就是彈藥消耗很是顯著。同時,暹羅軍也因兩次吞武裡之戰,徹底失去了大軍團作戰的能力,拉瑪一世和披耶素裡阿派這兩名堅決地反唐者也死了,唐人制霸暹羅的路變得更爲平坦。

756 五國之議631 善後419 種子(上)763 調派279 戰事總結215 輿情(上)450 推翻012 盛宴926 決戰日德蘭(一)366 婆羅洲戰爭(中)620 扣留658 三八大遊行760 亂來423 一七八八(中)010 晚會籌備145 接近紐約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087 候鳥計劃完結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927 決戰日德蘭(二)056 創業的夢想749 波斯722 秩序制定(上)301 形勢671 小打932 決戰日德蘭(七)157 去珈州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220 老艦重登847 新移民潮709 華沙會戰(七):誘敵深入146 多舛艦長的初戰421 六海外領334 遣唐使(上)346 江南(八)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674 初戰英吉利(下)923 海外領之助215 輿情(上)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876 地面壓迫939 大空襲伊始270 皇帝落誰家338 知識158 坤甸新顏843 表現曖昧802 認可027 新內閣123 瓦胡的野心461 西海岸戰區(中)707 華沙會戰(五):焦灼093 毒蛇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322 拆遷800 就職255 武衛軍174 東南三州892 新坦克(上)211 北海道675 擴大化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595 沒有後臺的革命(上)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676 愛爾蘭926 決戰日德蘭(一)154 商貿擴大569 萊比錫戰役(一)533 票選286 守關不出067 候鳥起航之前952 法國戰役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277 直布羅陀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155 山口洋030 出使365 婆羅洲戰爭(上)683 再戰英吉利(上)041 土包子115 人非658 三八大遊行650 炮兵指揮官115 人非270 皇帝落誰家498 報應不爽(上)564 隱藏的爆炸850 工業帶013 印第安政策570 萊比錫戰役(二)933 決戰日德蘭(八)545林子平827 新聞輸出377 中華特區的一年(上)644 恐懼與機會757 英法聯軍063 舊金山建市846 Z計劃792 報應不爽069 農祿神
756 五國之議631 善後419 種子(上)763 調派279 戰事總結215 輿情(上)450 推翻012 盛宴926 決戰日德蘭(一)366 婆羅洲戰爭(中)620 扣留658 三八大遊行760 亂來423 一七八八(中)010 晚會籌備145 接近紐約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087 候鳥計劃完結378 中華特區的一年(中)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927 決戰日德蘭(二)056 創業的夢想749 波斯722 秩序制定(上)301 形勢671 小打932 決戰日德蘭(七)157 去珈州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220 老艦重登847 新移民潮709 華沙會戰(七):誘敵深入146 多舛艦長的初戰421 六海外領334 遣唐使(上)346 江南(八)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674 初戰英吉利(下)923 海外領之助215 輿情(上)937 決戰日德蘭(十二)876 地面壓迫939 大空襲伊始270 皇帝落誰家338 知識158 坤甸新顏843 表現曖昧802 認可027 新內閣123 瓦胡的野心461 西海岸戰區(中)707 華沙會戰(五):焦灼093 毒蛇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322 拆遷800 就職255 武衛軍174 東南三州892 新坦克(上)211 北海道675 擴大化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595 沒有後臺的革命(上)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676 愛爾蘭926 決戰日德蘭(一)154 商貿擴大569 萊比錫戰役(一)533 票選286 守關不出067 候鳥起航之前952 法國戰役127 關於一夫多妻和生育的歪理277 直布羅陀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155 山口洋030 出使365 婆羅洲戰爭(上)683 再戰英吉利(上)041 土包子115 人非658 三八大遊行650 炮兵指揮官115 人非270 皇帝落誰家498 報應不爽(上)564 隱藏的爆炸850 工業帶013 印第安政策570 萊比錫戰役(二)933 決戰日德蘭(八)545林子平827 新聞輸出377 中華特區的一年(上)644 恐懼與機會757 英法聯軍063 舊金山建市846 Z計劃792 報應不爽069 農祿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