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

毫無疑問,譚延和他的北洋在這次事先沒有任何徵兆的軍事政變中將所有的人都給打蒙了,就連譚延的父親譚鍾麟在這次政變之中也成了“俘虜”,當然沒有人敢拿譚鍾麟怎麼樣,只是根據譚延的要求,將譚鍾麟的府邸團團圍住——老爺子對起義的態度不明,也許是支持,他可能會誤以爲譚延來當皇帝,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反對,中國傳統讀書人對於正統情結的力量是很難想象的,哪怕這個王朝已經徹底無可救藥……爲了防止譚鍾麟做出譚延不願看到的舉動,乾脆變相的軟禁譚鍾麟——他不是第一個,幾乎所有的滿清權貴都“享受”到了這一待遇。

譚延不願意搞種族清算,最主要的考量還是來自於中國脆弱的基礎,儘管重兵在手,對付已經沒落到底的八旗兵根本不在話下,但放眼中國巨大的疆域和衆多的民族構成,他不願意將自己的資源耗費到中國內鬥中去。

北洋造反是非常突然的,從李韜配合先遣部隊奪取京師防禦開始,不到一個小時便徹底宣告這次政變的結局,等譚延帶着第二鎮和直隸督標新軍到來的時候,只是加強鞏固了這一效果,徹底斷絕了翻盤的可能性。

至於慈禧太后在北洋軍衝進頤和園的時候,她老人家還因爲昨天看戲熬的太晚沉睡不醒,結果被闖入的北洋軍士兵從牀上抓了起來。原本她還像保持一下這個國家實際統治者的威儀,但面對北洋士兵的槍口,她明智的選擇了配合,但要求穿戴整齊,不過李韜當面拒絕了他,只是讓士兵遞給宮女一件普通的外套——九月地氣溫並不是很涼。

這倒不是李韜故意羞辱慈禧太后。而是譚延三令五申告誡起義軍將領,一定要注意保護皇家園林尤其是裡面收藏的各種古玩珍寶,將所有的太監宮女集中看管也是防止他們夾帶這些珍玩趁亂出宮。

北洋的人都知道譚延是個非常“讓人生畏”地收藏家——他不僅富有,更因爲北洋而有着讓人生畏的權力。在他的“手腕”下,不要說天津那些與外國有很深聯繫地古董商人聞風喪膽,就是中國古董交易的中心琉璃廠的古董店老闆們也是忌憚不已。如果是正常的古董商人。譚延自然會公平買賣,但那些被他知道的走私古董大戶,在他們的眼中,譚延已經不是單純強買強賣的“惡客”那麼簡單了,一旦被盯住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家產連根拔起,自己和家人只有在牢房和各種工程中耗盡自己最後一點氣力。

可以說譚延在接手北洋勢力的那一天開始,倒在他手上地古董商人已經不下百人,就是琉璃廠的古董商人在這兩年,尤其是他第一次帶兵進入北京之後那短暫的時間裡。琉璃廠如同被蝗蟲過境一般,一大半的古董商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最近這段時間是李韜接手京師治安,他則成爲譚延的化身,繼續成爲琉璃廠古董商人的噩夢。

譚延沒有什麼特殊的嗜好,在周圍人的眼中,除了對名菜、名茶、名酒、雪茄、咖啡等有些偏好之外,剩下來最爲凸出地便是收藏古董了。不過他們都不明白譚延還真地對古董看不上眼,他收藏古董無非是防止這些國寶在此亂世永遠的離開中國而已,說實在的。這些珍玩對譚延而言並非意味着國家過去的榮光。相反是巨大的恥辱——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會像中國這樣,數千年下來數不清的珍玩古物,這些東西大多每一件都可以讓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一夜之間變成小富翁,也就是說數千年來這些珍玩意味着一個個王朝地更易,統治者地窮奢極欲。

庚子事變沒有發生,天津和京師的文物古蹟保存地非常好,譚延希望至少在自己控制的區域內。不要爆發太大規模激烈的軍事衝突。要打也要放在城外打,像京師的房屋結構大多都是木質。不要說炮彈落下來會怎麼樣,就是一把大火對還沒有現代消防系統的京師而言那搞不好就是一場災難——曹錕他們在刺殺奕的時候,搞的那點動靜就讓方家園的部分房屋被焚燬,可見火災對京師的影響有多大。

這次起義的突然性已經發揮到非常理想的地步,京師內部基本上都沒有爆發多大的戰鬥,只是在開始階段有零星的槍響。絕大多數京師市民還不知道凌晨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早上一開門便看到了全副武裝的北洋士兵和警察在街道上巡邏,對於這個景象他們並不陌生,北洋負責京師防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不過所有的居民都發現這支還算熟悉曾經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軍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他們都沒有辮子!

在將慈禧太后送到紫禁城之後,在譚延的安排下,北洋士兵將全城大小街道的顯眼處都貼上了安民告示——北洋起義推翻滿清王朝,現在清政府的從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以下到王公大臣全部一網成擒,清王朝已經不復存在了!

這則消息成爲今天所有京師居民裡最大的新聞,譚延雖然軟禁了所有的王公大臣,但是卻沒有對街上的居民怎麼樣,只是在晚上九點之後會施行宵禁。老百姓是不會有多大的反抗力量,他們還要生活,這王朝更易的事情最多在他們的口中不過是茶餘飯後的閒談而已,他們還沒有爲這個王朝殉葬的覺悟。譚延不想爲了推翻清王朝而奪了普通百姓的飯碗,他們也不可能形成有組織有規模的反抗力量,在面對荷槍實彈的北洋戰鬥機器的時候,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也正是基於於此,譚延不想自己落下這個臭名。

天色一亮,直隸三省的百姓首先知道了自己頭頂上的天空居然變了個顏色,以往趾高氣揚地八旗老爺們居然都成了階下囚。剩下來的那些欺壓百姓的惡霸也惶惶不可終日——爲了取得地方百姓的支持,譚延在起義便成立了政府,直隸三省地府衙全部予以保留,而京師因爲情況特殊成立了軍政府。以後在全國各地北洋所能夠直接佔領的地區都要成立軍政府,軍政府除了維持地方日常政務處理之外,還有一項重要職能。接受當地百姓的控訴,以往仗着滿人權勢欺壓百姓者全部都列爲第一優先打擊地對象,只要被查證屬實則立刻被關押,財產優先補償受害者,根據罪行大小來決定是殺頭還是被判服苦役。

直隸三省所有的報紙都推翻了昨天的已經印出的報紙,全部重新刊印新的報紙,當然報紙的頭條新聞便是北洋起義推翻清政府,而中國的其他地方都接到了譚延的起義電文,規勸所有的地方政府歸降新政權。同時也好不避諱地提出如果負隅頑抗的話必然會遭到北洋的打擊。駐天津和京師的各國駐華公使和不同級別的外交人員也都接到了譚延的請帖,希望他們能夠前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駐地來商談中國新政權和各國之間未來的關係。

慈禧太后在見到神情有些恍惚的光緒皇帝之後,立刻和他抱頭痛哭,大罵譚延不是東西,忘恩負義,而一旁一直都和慈禧太后不對盤地珍妃也在這個時候放棄了以往地成見,哭成一團。

“你罵得不錯,我是忘恩負義!不過太后可曾想過你老人家對這個國家是不是忘恩負義呢?這個國家給你吃的、穿的、用的,這些都是民脂民膏。太后可曾想過您五十大壽碰上了中法戰爭。六十大壽又碰上了中日戰爭,太后你又曾做過什麼呢?昆明湖換了渤海,這句話沒有什麼錯吧?!”譚延從外面走進來,他的身後是一羣北洋軍官。

慈禧太后聽後立刻停止了哭泣,站起身來用手指着譚延說道:“這天下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譚延懶洋洋的擺擺手說道:“太后,你就省省這些力氣吧!如果每個人都按照這套東西來辦地話。那還有造反這個詞麼?中國幾千年地歷史豈不是應該一個朝代便是千秋萬代?!這個天下不是你愛新覺羅一家的。如果這個家族只能想着自己不管百姓死活,不管國家興衰。那有人造反奪你家天下又有何妨?!……今天我譚延是反了,也是我不能容忍你們再這麼胡作非爲下去,將這國家最後一點元氣敗盡……”

“哼!說得比唱得好聽,哀家就不信你譚延能夠治好這個國家?就算你能治好,你地子子孫孫中就個個賢明?古往今來王朝更替,不都是敗在了不肖子孫的手裡?!”慈禧太后冷笑的說道,還看看正趴在珍妃懷中的光緒皇帝,心中更加怒火中燒,用腳踹了光緒皇帝一下恨鐵不成鋼的說道:“愛新覺羅家的天下都敗在你手上了!”

譚延聽後笑着說道:“太后,對您老人家,譚延還是非常佩服的,不過你還是想錯了,這個天下也不姓譚,我譚延也不是不想當皇帝,可正如你說的那樣,我也不能保證我的子孫就是個個賢明的皇帝,所以我壓根就沒有想當皇帝。今後的中國也再也不會出現皇帝,我今天反了你們,日後也不想別人來反我,反我的子孫,我們北洋將會建立一個類似美國那樣沒有皇帝的國家,天下的百姓將會自己來決定自己的命運……當然一下子自然是無法辦到的,你可以認爲我譚延人面獸心想做個太上皇,事實上這也沒有多少錯,這個國家還需要一個人來主事,至少一二十年內這種情況是不會有什麼變化的,但是這只是暫時的,等百姓有這個能力的時候,我自然不會賴在這個位置上!”

“皇帝,這是我最後一次叫你皇帝,你的本名是載吧?這個名字可能連你自己都快忘了……你四歲登基到現在,可以說你這個皇帝在位這麼長時間無非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雖有些權力但不過還是受太后所把持,一個皇帝活到你這個份上,也算是夠窩囊了。不過以後你可以解脫了,你心中也不用自責敗了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就算不在你手上亡國,也會在其他愛新覺羅家的人手上亡掉……也許你會不以爲然。認爲自己是個好皇帝,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六年前當你還只有十六七歲的老婆就敢賣四川總督的官銜。她是不是比當年的太后還要厲害呢?!”譚延看着光緒皇帝,用手指了指珍妃慢慢地說道。

譚延拍拍手說道:“好了!時間也差不多了,趕快把他們送走吧!”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等人一聽到這話後,心中立刻咯噔一下,看着走過來的士兵厲聲說道:“譚延,難道你敢弒君?我就是做鬼也不放過你!”

譚延扭過頭來對慈禧太后微微一笑說道:“我這個人一向都很好說話,不過殺起人來我決不手軟……太后莫非是懷疑我不敢殺了你們麼?不過不用擔心,我是不會殺你們的,我要讓你們活着看着這個國家在我的手中逐漸強盛起來。當然,你們也不會再享受到半點皇族待遇,你們會有飯吃,但是需要自己地勞動,爲了防止你們被一些頭腦發熱的人利用,你們剩下的日子只能在監獄中渡過……”

說完譚延便轉身走了,他實在沒有這麼多時間和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磨蹭。殺掉這些滿族權貴是最傻青地事情,這樣做除了讓自己出一口惡氣之外,什麼好處都沒有。再者他們的死會讓外國銀行高興的跳到房樑上去跳舞。譚延是不會做這麼沒有意義的事情。

“高才,據說慈禧太后在頤和園有一個藏寶密室,這個密室只有李蓮英等和她非常親近的太監才知道具體位置,你回頭仔細拷問一下李蓮英等人詢問這個密室的具體位置,這是未來的國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還有慈禧太后的陵墓,裡面珍奇異寶無數,現在哪裡還沒有處於我們地控制之中。要迅速派遣可靠部隊前去接管那裡……另外像李蓮英、恭王奕的後人、那桐等人都是一個個會走動的寶庫。這些人萬萬不可放過,李蓮英等人還好對付。像那桐等人他們會將自己的財產放到外國銀行,這方面看看他們配不配合,如果能夠順利起出那倒還好,若是外國銀行從中阻撓,我還要想想別的法子……”譚延對李韜說道。

京師作爲整個中國的中心,裡面的達官貴人比比皆是,作爲中國首屈一指的富人“集中營”,譚延是不會放過沒收他們的非法所得地。擺在明面上地珍奇異寶就夠晃花普通老百姓的雙眼了,但是他們通過各種手段藏匿起來的財富更是驚人,現在慈禧太后還沒有死,譚延也不用像歷史上的軍閥孫殿英那樣借軍事演戲之名去炸開慈禧太后的陵墓,直接將其財富起出即可。

李韜站直身體肅然說道:“請先生放心,屬下這就去辦好,保證不會少了半錢銀子……”

譚延轉過身對他說道:“這不是讓我放心,這次我們造反必然會抄了很多蛀蟲的老窩,裡面的財富多得將會讓人難以想象,我們現在所做地就是歷史,我要求負責進行這項工作地人能夠將之詳細造冊,然後讓當事人簽字畫押……這些都是無恥之人盤剝所得,我們雖然取得光明正大,但如果你我的後人數十年後問起來地時候,我希望我們能夠給他們一個非常明確的交代——所有一切的財富都進入了國庫,而不是落到了某人的腰包中!”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不是京師,是上海和天津,但是如果說哪個城市的富人最多,哪個城市聚集的財富最多,那毫無疑問是京師。這裡是中國最有能力籌集白銀的地方,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有“藏金”的習慣,如果能夠將這些藏金髮掘出來,那數額將會超過所有人幻象的極限,而譚延此時最感興趣的便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內的藏金到底有多少?據說慈禧太后爲了會見一個外交官的妻子,從自己陵墓的陪葬品中拿出一串手珠,當即晃花了那個外交官妻子的眼睛……

第320章 邀請第362章 矛盾第368章 散財第323章 讓步第247章 下注第78章 燃燒第222章 坐莊第46章 出兵朝鮮第380章 開戰第380章 開戰第183章 回報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264章 外交第188章 開戰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10章 武力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31章 丟車保帥第316章 依託第312章 勝利第78章 燃燒第348章 項莊舞劍第389章 調整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5章 肥羊第205章 挖角第298章 盛宴第295章 國與家第191章 綁架第84章 軍機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371章 東雲第173章 巡洋艦第360章 一邊倒第361章 轉折第367章 敲打第82章 火中取栗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386章 破交第369章 分化第220章 刺殺第293章 據點第125章 彩雲第399章 退縮第132章 唱戲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242章 罷免第337章 監察第340章 貪污第247章 下注第100章 夥伴第253章 轉折第83章 章京第225章 線路第296章 燈塔第198章 陷害第148章 起義第344章 南洋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187章 武力第343章 市場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328章 施壓第237章 意外第33章 拆補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119章 遊說第48章 遇敵第61章 熱鬧第222章 坐莊第343章 市場第233章 接風第184章 扶植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271章 交易第312章 勝利第259章 寶庫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93章 議和第385章 中立國第241章 權力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章 秀才第20章 生死一發第123章 把柄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63章 宣戰第365章 一變再變第160章 割肉者第85章 出山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60章 牌局第313章 擡槓第121章 小站第37章 洋務過往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60章 牌局第185章 閒子
第320章 邀請第362章 矛盾第368章 散財第323章 讓步第247章 下注第78章 燃燒第222章 坐莊第46章 出兵朝鮮第380章 開戰第380章 開戰第183章 回報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264章 外交第188章 開戰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10章 武力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31章 丟車保帥第316章 依託第312章 勝利第78章 燃燒第348章 項莊舞劍第389章 調整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5章 肥羊第205章 挖角第298章 盛宴第295章 國與家第191章 綁架第84章 軍機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371章 東雲第173章 巡洋艦第360章 一邊倒第361章 轉折第367章 敲打第82章 火中取栗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386章 破交第369章 分化第220章 刺殺第293章 據點第125章 彩雲第399章 退縮第132章 唱戲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242章 罷免第337章 監察第340章 貪污第247章 下注第100章 夥伴第253章 轉折第83章 章京第225章 線路第296章 燈塔第198章 陷害第148章 起義第344章 南洋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187章 武力第343章 市場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328章 施壓第237章 意外第33章 拆補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119章 遊說第48章 遇敵第61章 熱鬧第222章 坐莊第343章 市場第233章 接風第184章 扶植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271章 交易第312章 勝利第259章 寶庫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93章 議和第385章 中立國第241章 權力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章 秀才第20章 生死一發第123章 把柄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63章 宣戰第365章 一變再變第160章 割肉者第85章 出山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60章 牌局第313章 擡槓第121章 小站第37章 洋務過往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60章 牌局第185章 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