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人間蒸發

論造艦速度中國雖然要比美國慢一些,不過中國戰艦的性能和實戰能力明顯不是美國可以相比的,要知道中國的第一級無畏艦蒙古號戰列艦就是直接採用蒸汽輪機做動力,而美國還是使用三漲機,兩者在無畏艦起跑線上便高下立判。更何況中國大力開拓世界海軍裝備市場,更是輕鬆的在市場份額上超過美國,出口戰艦口碑極佳。

相對於狂熱的威廉二世和已經被逼上梁山的英國,美國人對海軍競賽的狂熱並不高,只有少數像羅斯福總統這樣的美國人才意識到想要擴大國家影響力,一支強大的艦隊是必須的——美國和中國不同,中國的總體工業水平只是還處於起步階段,美國作爲一個工業化國家必須要尋找穩定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地,沒有一支強大的艦隊對美國來說,面對早已穩固的殖民地體系是極爲不利的。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就註定了爲了填滿自身的工業品市場,中國可以暫時不用考慮競爭的問題,只需要埋頭開工廠拼命生產工業品就可以,距離市場飽和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對於中國工業來說首要的是穩穩的佔領本國市場,將那些外來洋貨擠出去,而國際市場對他們來說還很遙遠。

在輿論的壓力下,羅斯福總統在八月末的國會演講上公開表示等中國總理在完成南美各國訪問行程抵達紐約後,中美兩國將會重新開啓太平洋海軍裝備限制性條約的談判。如果美國人肯有誠意的安心坐下來談判,並且野心並不大的話,一旦將美國的海軍裝備生產控制在一定程度,那確實是對中美兩國有很多好處,可是譚延闓卻在接到消息後直接發給正在前往巴西的沈靜,告誡他不用對此抱有太高的期望——羅斯福是絕對不會放棄讓美國成爲海軍強國的路線的,他的繼任者塔夫脫也不會,就是他們的政敵也很難放棄這種誘惑,唯一可以解釋的便是共和黨爲了明年的大選而做出的外交姿態以緩和不利的局面。

當然如果羅斯福在這個問題上飽受國人詬病,必然會影響到塔夫脫和共和黨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上的成績。在譚延闓看來如果民主黨上臺那美國的海軍開支必然是會削減的很厲害,海軍是一個昂貴的兵種,沒有國內強力人物來支持是發展不起來的——德國是威廉二世,美國是羅斯福,中國是譚延闓,至於作爲全球霸主的英國本身就是一個島國,它能夠成爲霸主靠的便是海軍,海軍之於英國的意義不言而喻。說起來如果真的影響到明年美國大選的結果,那後續發展下來譚延闓也是很難預料的。

與陷入麻煩中的羅斯福相比,沈靜的日子過得格外風光——沈靜的艦隊一路南下訪問南美洲各國,中俄戰爭的在外交上最直接的體現便在於中國已經開始爲世界所接受,這個古老的國家已經成爲新晉列強,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南美各國對沈靜的旗艦蒙古號戰列艦那敬畏的眼神,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比武力更具有說服力。

此時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做友好訪問的沈靜深刻的意識到譚延闓近乎偏執的發展海軍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國防需要,這是他第一次登上龐大的現代化戰列艦行駛在碧波萬頃的大洋之上,在蒙古號戰列艦龐大的身軀兩側依次排開的裝甲巡洋艦和驅逐艦,艦隊繞過了和恩角,在接連訪問阿根廷和巴西之後,艦隊劈開大西洋的波濤北上前往美國紐約,在那裡這支艦隊將會進入美國船塢接受檢修——在經過半個地球的航行之後,戰艦船底已經“住滿”了不速之客,戰艦的動力系統運轉非常良好,但是這些搭順風車的海洋生物已經開始影響到戰艦的航行速度了。

在這個時代,任何一艘戰艦在像沈靜艦隊這樣進行跨越半個地球的航行之後性能都會急劇下降,這支訪問艦隊雖然不是去執行什麼軍事任務,但是爲了保證下面的歐洲訪問,就必須要在紐約的船塢中接受簡單的維護清理。在這段時間沈靜會在美國的東海岸重要城市和美國政經要人進行會晤,等戰艦維護工作完成後,將會直接橫渡大西洋前往英國開始歐洲的訪問工作。

在紐約港,沈靜艦隊得到了美國方面隆重的迎接,美國海軍大艦隊出航迎接,同時這也是中國海軍專家近距離觀察美國軍艦的好機會——中國在美國安插的情報工作人員是不少,不過真正懂海軍的卻沒有幾個,對於美國戰列艦的性能認識僅限於一些書面文字報告。眼下在世界海軍裝備競賽的大背景下,中美作爲太平洋的兩個大國之間的海軍也是明裡暗裡的競爭關係,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美國的艦隊果然是有些摻假,這下你算是放心了吧?”譚延闓將一疊報告放在茶几上,他的對面坐着的便是中國海軍上將鄧世昌。

美國大艦隊在紐約港列隊迎接中國總理沈靜,其主力戰艦全部露面也給了情報人員一窺美國海軍虛實的機會,這份報告便是內務部在美國的情報工作人員用密碼發送回來的。其中重點反應了美國的兩艘前無畏時代的最後一級密西西比級的兩艘戰列艦密西西比號和愛達荷號存在嚴重的問題。目前美國雖然開工建造了兩級無畏艦,但是海軍主力還是前無畏級戰列艦,事實上對於美國的前無畏級戰列艦中國沒有什麼好畏懼的,尤其是這兩艘密西西比級戰列艦被情報人員毒辣的眼睛看穿其有嚴重的缺陷之後,譚延闓也有更好的理由來壓制海軍派在鼓動造艦問題上的聲音。

鄧世昌看完報告後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而譚延闓則說道:“我們要建設的是一支強有力的精幹海軍艦隊,這樣的艦隊絕對不會出現美國的密西西比級那樣分量不足的戰列艦,也許美國的特拉華級戰列艦是很強大,甚至連英國都有所顧忌,但是你也應該清楚就算特拉華級戰列艦服役美國海軍後,我們的西藏級戰列艦也有足夠的威懾力繼續壓制美國海軍!”

在美國建造密西西比級之前,美國建造了三艘極爲成功的康涅狄格級戰列艦,1903年的國會對它的性能十分滿意,決定再加造三艘,同時建造兩艘裝甲巡洋艦。此時美國海軍此時正在狂熱的擴充之中,美國海軍將領對戰列艦情有獨鍾,不滿意兩艘裝甲巡洋艦便向國會提出要求,而國會同意之後也附帶了一個條件——就是造艦經費不會增加。

這個世紀初正是美國海軍發展極爲快速的時候,海軍上將杜威於作爲一個非技術主義者,並不認爲海軍的超速發展有什麼理由,而且他傾向於更多的軍艦而不是軍艦的噸位。他的建議得到了另一位大人物,但當時還只是海軍上尉,海權論的作者馬漢的支持——馬漢作爲羅斯福的密友同時也是海軍專家,他的建議自然得到了羅斯福的重視,在羅斯福的干預下,國會通過了建造五艘戰列艦的決議。

密西西比級戰列艦就這樣被建造出來,不過一分錢一分貨,這樣的戰艦偷工減料是在所難免了。最爲致命的是沈靜在到達美國紐約的當天正好是一個大風天氣,這就讓密西西比級的缺點在中國海軍專家眼中暴露無遺——它們在海上搖晃的如此厲害,以至於副炮炮管因爲太容易灌進海水而幾乎不能使用,航程短,低航速,使它們根本跟不上艦隊的行動,過多的大炮,高大的籠格桅杆鬧的兩艘艦頭重腳輕,幾乎不能在風浪的天氣裡出海,當然也可以從它們的噸位和造價關係上推斷出其裝甲防護非常差勁。

在鄧世昌眼中,這樣的“僞劣”戰列艦不要說和中國同時期建造的北洋級戰列艦相比,就是出動兩艘天津級裝甲巡洋艦也可以吃死這兩艘戰列艦。不過美國艦隊摻水如此嚴重同樣也絕了中國海軍要求增加新戰艦的請求,以現在看來最多六個月中國將會服役最後一艘蒙古級戰列艦,要想再等新的主力戰艦服役,那只有期待船廠裡面那剛剛開始開工建造沒幾個月的西藏級戰列艦了,而一艘戰列艦的建造週期在三十個月上下,這長達快兩年的空白期將會逆轉中美海上力量的關鍵時刻。

“總統,現在世界範圍內的海軍裝備競賽比數年前還要厲害,在經過總參謀部的精確推算,我國在未來的五年內還需要至少有四艘以上的戰列艦服役纔可以保證在遠東的海面上有足夠的海防實力……另外便是海軍參謀部希望能夠建造更加適於現代作戰的中小型艦艇,以英國的無畏艦爲例,無畏號上雖然裝備了近三十門的七十六毫米炮,但實際上這對我們的雷擊艦的影響並不大,真正有威脅的是柏勒羅豐級的四寸炮——我們需要能夠頂住四寸火炮射擊的中小型戰艦,雖然根據在瀋陽號上的試驗表明這種佈設在主炮塔頂部的副炮在主炮射擊的時候很可能無法開炮……”鄧世昌極力爭取的說道。

鄧世昌是從北洋海軍時代走過來的,雖然他不認爲譚延闓會像清廷那樣的短視在取得遠東海域取得優勢之後便停止發展海軍,事實上中國從來都沒有停下追求更加強大的戰列艦的追求,只不過是在沒有非常明顯的戰爭威脅下限於國力不能像英美德那樣大規模建造這麼多的戰列艦而已。即便如此在外界眼中中國的無論在戰艦設計還是造艦能力上來看都是極爲恐怖的——中國目前在船塢裡面公開的和保密的都算上,可以同時開工建造七艘大型戰艦(三艘蒙古級戰列艦、兩艘戰列巡洋艦和兩艘西藏級戰列艦)。

顯然如果按照一個國家正常的軍費開支根本不能支持同時開工如此多的大型戰艦,更何況世界範圍內的各大軍事強國之間都瀰漫着一片海軍競賽的氣氛,中國的此種舉動更是令歐洲和美國所側目,更不要說隔海相望的日本已經不能用膽戰心驚來形容了。

與中國船塢中徹夜不停的“叮噹”造船聲不同,中國也在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鐵路、現代化工廠都迅速發展,這也是令其它國家對中國所不解的地方——中國從哪裡來的這麼龐大的資金支持兩線作戰,這確實是令外人所不解的地方。不過能夠左右這個世界發展的強權人物心中都知道,中國的國家財政確實是都放在國內建設上,海軍投入固然很多,但是相對於四五年前中國軍費與國家財政和海陸軍軍費配比來看,海軍軍費的撥款比重已經大幅下降——儘管開國前五年的中國海軍“狂熱階段”的海軍軍費具體數目並沒有對外公佈,但人們可以輕易的做出判斷。

中國之所以可以支撐同時七艘大型戰艦的建造,除了中國的海軍造艦體系發展的非常完善生產能力供應跟得上之外,便是中國工商銀行敢爲上海江南船廠提供風險投資——外界也許無法想象這種投資,但是對譚延闓來說這不過是左手幫右手的問題。

銀行和船廠都是譚延闓名下重要的核心資產,他有其它的產業做後盾,在快速發展中國工業和承擔造艦風險的選擇上,他自然爲了獲取最大的利益選擇了前者。國家基礎建設和戰列艦建造都是能夠有效拉動國民經濟促進就業的手段,在促進就業上像鐵路、公路等基礎建設固然穩佔頭籌,但論提高國家工業水平大型戰艦的效果最爲明顯,以中國目前的狀況,絕大多數人口還捆綁在土地上,工業人口就業壓力並不大,甚至還需要國家採取多重行政手段將農業人口從土地上鬆綁轉化成工業人口。

在這種大前提下,譚延闓自然會將資本投入到能夠有效拉動工業品的戰列艦建造上來,以達到提高國防實力、國家工業水平和消耗工業產品的目的——中國的鋼鐵隨着幾大鋼鐵廠再建或擴建已經足以滿足中國對鋼鐵的需要,而機械加工、蒸汽輪機制造、高端化工產品無一不是和海軍有着明確的供求關係。中國民間市場可以很快的接受紡織、印染、機械磨面等現代工業產品,但是高端工業品市場根本談不上發展——農業在中國數千年累積下來的分量和小農經濟使得中國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工業品市場,但卻有成爲最大工業品市場的潛力。

世界範圍內的海軍競賽使得中國可以通過外銷戰艦來達到拉動國內經濟和對外施加政治影響力的目的,中國戰艦製造在過去的三年中已經逐步打開局面。事實上中國船廠中在建的七艘大型戰艦隻有三艘是留給自己用的,而工商銀行的風險投資可以讓中國用最小的代價來盡力開拓海軍裝備市場,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譚延闓輕敲沙發的扶手微微笑道:“你可以現在就轉告海軍總參謀部的高參們,他們的預測非常準確,這是基於現實所做出的估算,事實上雖然我並不認爲我們要在未來的五年內服役四艘以上的主力戰列艦,但是我依然支持這個結果——我可以在這裡向你們保證,在未來五年中你們將會得到至少四艘以上的主力戰列艦,而且這些新服役的戰列艦性能絕對是世界最一流最強大的戰列艦!”

“可是,爲什麼東雲級戰列艦研製計劃忽然停頓了,天津船舶設計院已經封存了圖紙,而上海江南製造局也停止了十四寸主炮的深入研製,原本批准建造的第一批四座十四寸樣炮卻被撤銷只要求建造一門,而且後續建造火炮工作完全停頓……”鄧世昌皺着眉頭問道。

“呵呵,這本來應該通知你們的,計劃中的東雲級戰列艦是被我給終止了,不過這不是我不思進取,我是不會當當年翁同龢那個角色的,況且我們的政府也不是滿清政府那麼鼠目寸光……終止東雲級戰列艦的研製計劃是因爲它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同時也是處於節約海軍軍費成本的考慮。你是不是找過魏成勳總設計師?”譚延闓笑呵呵的問道。

鄧世昌點點頭說道:“我確實是找過魏總工程師,不過船舶設計院的人已經差不多快一個月都沒有見過他人了,似乎是請假回家省親去了,旅順設計院的魏瀚總工程師也沒有他的消息……”

譚延闓點點頭說道:“小魏總工程師人間蒸發是我要求內務部去做的,他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就在北京房山的一個西山國賓館的一個別墅中。停止東雲級戰列艦的研製工作是他向我建議的,因爲他預測未來的數年肯定會出現超十二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當然我們的東雲級戰列艦原本就是屬於這類超級戰列艦,但是這並不能讓我們保持絕對的海上優勢!我們要建立的是一支強大而精悍的海軍,這就註定要求你手中的海軍主力戰艦必須是世界最一流的戰列艦,是以他已經在內務部的安排下躲到國賓館去忙活這件事了,新東雲級戰列艦的研製標準是我親自提出的,他和你們海軍這麼熟悉,你們的要求他都心中有數,處於保密的需要就沒有徵求海軍的意見,等他有個初步的結果後我自然會給你們一個交代……”

第246章 弓弦第215章 憲政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226章 試探第229章 雄兵第308章 必勝第295章 國與家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3章 功課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197章 設障第270章 討價還價第281章 移民第171章 拉攏第197章 設障第102章 重臨第255章 陰雲第120章 未來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13章 擡槓第259章 寶庫第96章 剝皮第305章 轉機第91章 轉折第288章 先手第112章 重組第361章 轉折第296章 燈塔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263章 易幟第283章 契機第305章 轉機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175章 敲詐第116章 達潮第78章 燃燒第10章 武力第43章 顧盼第106章 公車第99章 壓力第一百零三章第96章 剝皮第191章 綁架第246章 弓弦第81章 戲園第143章 造艦第193章 庭辯第383章 控制第212章 對峙第331章 希望第235章 影子第2章 秀才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212章 對峙第306章 誘敵第28章 趣事第164章 擴散第334章 強權第156章 留學生第399章 退縮第41章 完婚第32章 調任第253章 轉折第228章 醜聞第280章 鑰匙第287章 分歧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67章 敲打第287章 分歧第38章 抵羊第102章 重臨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127章 鋪墊第227章 把戲第346章 離訊第251章 意志第79章 新居第189章 擊沉第23章 鄉試第287章 分歧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50章 苦戰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110章 狀元第64章 重逢第4章 幕僚第6章 賭局第386章 破交第9章 庶出第55章 現實第217章 從議第300章 外圍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28章 趣事第196章 拜神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279章 號角第306章 誘敵第139章 資源交換
第246章 弓弦第215章 憲政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226章 試探第229章 雄兵第308章 必勝第295章 國與家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3章 功課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197章 設障第270章 討價還價第281章 移民第171章 拉攏第197章 設障第102章 重臨第255章 陰雲第120章 未來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13章 擡槓第259章 寶庫第96章 剝皮第305章 轉機第91章 轉折第288章 先手第112章 重組第361章 轉折第296章 燈塔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263章 易幟第283章 契機第305章 轉機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175章 敲詐第116章 達潮第78章 燃燒第10章 武力第43章 顧盼第106章 公車第99章 壓力第一百零三章第96章 剝皮第191章 綁架第246章 弓弦第81章 戲園第143章 造艦第193章 庭辯第383章 控制第212章 對峙第331章 希望第235章 影子第2章 秀才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212章 對峙第306章 誘敵第28章 趣事第164章 擴散第334章 強權第156章 留學生第399章 退縮第41章 完婚第32章 調任第253章 轉折第228章 醜聞第280章 鑰匙第287章 分歧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67章 敲打第287章 分歧第38章 抵羊第102章 重臨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127章 鋪墊第227章 把戲第346章 離訊第251章 意志第79章 新居第189章 擊沉第23章 鄉試第287章 分歧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50章 苦戰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110章 狀元第64章 重逢第4章 幕僚第6章 賭局第386章 破交第9章 庶出第55章 現實第217章 從議第300章 外圍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28章 趣事第196章 拜神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279章 號角第306章 誘敵第139章 資源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