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項莊舞劍

大部分的中國人都並不清楚如果按照計劃到三年後中國將會擁有怎樣實力的海軍所代表的意義,至少譚延非常清楚,他必須要將所有的列強國家的戰艦從中國的領土上驅逐出去,中國的港口上只能夠停泊中國海軍自己的戰艦——中國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外國的大兵!

沈靜所說的徐徐漸進的方式也是譚延所贊同的,不過俄國人的現實威脅更加實際,爲了應對這種挑戰,他不得不加大向中國海軍的注資。現在中國擁有一支十二艘大型作戰艦船,而西伯利亞大鐵路開通之前,中國的主力戰艦數量將會提高到二十七艘,這是一個龐大的海軍計劃,相對於歐洲列強的擴軍計劃而言,中國海軍計劃一點也不遜色於歐洲,甚至還尤有過之——所有的中國戰艦全部都是按照馬漢海權學說來建造的,大量應用了最新的科學技術,除非歷史上的無畏級戰列艦出現,否則中國海軍戰艦的技術先進水平應該是世界一流的。

中國海軍在這不到十年當中經歷了兩次大規模海戰,而且都是以蒸汽動力鐵甲艦爲核心的大海戰,這極大的鍛鍊提高了中國海軍的素質,相對於歐洲列強數十年來沒有爆發過大規模海戰,像俄國海軍那樣訓練都非常鬆懈,沒有理由在未來戰爭中中國海軍會輸掉戰爭。對於中國海軍發展的一切情況,譚延算是躊躇滿志,他相信俄國人必然會像德國人那樣,乖乖的跳進自己給它們準備的大坑中好好反思一番。

六月第八、九、十、十一鎮完成訓練,按照中國陸軍的改革,所有鎮級陸軍都改編成師。相應的所有級別軍隊都會進行更改。按照中國陸軍改革方案,中國一個陸軍師完整編制爲一萬五千人,京畿衛戍師作爲一個特殊地存在編制爲兩萬兩千人。

京畿衛戍師繼續在譚延的親自監督下進行訓練,訓練的嚴格程度遠超當初他在小站時練兵的水準,而曹錕作爲師長也繼續對京畿衛戍師上下進行洗腦。譚延對此視而不見——他需要自己身邊有一支完全服從自己命令的軍隊,而這支軍隊地武裝力量和戰鬥水平冠蓋中國。在全師精選出來的優秀戰士當中,譚延特別挑選了一百二十人進行更深一步的針對性訓練——這個時代是絕對沒有特種兵地。譚延在前生記憶中也沒有見過,不過相關的影視劇倒是有不少,他打算照葫蘆畫瓢培養一支超級士兵所組成的精悍作戰小分隊。

按照西方的軍隊訓練標準,一支新軍訓練時間至少應該達到三年的時間才能算是優秀的士兵,譚延顯然不能讓自己所有的軍隊都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唯一能夠做到的便是採取比西方軍隊更大地訓練量,更加嚴酷的軍紀,更加接近實戰的軍事演習和參與真刀真槍的剿匪行動來提高軍隊素質。

也許剿匪是中**隊唯一在訓練方面強過西方軍隊的“訓練方式”。晚清**的政治外加沉重的賦稅水平和貪官污吏的巧取豪奪,使得民不聊生,這也促進了土匪這一行業的興盛。有些土匪團體固然是迫於無奈,不過他們的兇殘程度不亞於貪官污吏帶給普通百姓地災難,比如河南、山西、陝西、察哈爾、熱河、甚至是東三省都是盜匪橫行地地區。

自從第一批北洋軍訓練成軍完成後,便開赴河南剿匪開始,幾乎每一批的北洋軍在必要的軍事調動之前,無不處於剿匪狀態,就是這樣才保證了直隸三省內部土匪禁絕。林雷當然這除了北洋軍的武力威脅之外,地方政務在譚延的帶領下大爲好轉。釐卡撤除。官府賦稅壓力大爲降低所致,可以說只有軍事威脅和政治清廉纔可以讓老百姓活下去,而像山西、陝西、熱河等地就沒有北洋軍這麼強力的控制能力,而官面上的控制能力更加薄弱。

土匪地戰鬥力很弱,武器大多還處在大刀長矛地層次上,僅有的熱武器不過是鳥銃,和北洋軍地武器不在一個層次上。所依仗的不過是對地利的熟悉。在譚延看來自己的正規軍和土匪作戰。除了保境安民穩定社會形勢之外,最大的作用不過是讓這些新兵蛋子見血。對自己的職業有所認識——等到了真正的戰場上,敵人不會給你機會,而剿匪可以讓正規軍儘快的進入自己的角色。

新訓練出來的這四個師只是完成了基本的軍事訓練,而譚延則需要他們擔負起更多的任務,以讓自己的北洋老兵解放出來對那些對自己並不服氣的地方勢力好好上課,以便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也不是他們隨意可以糊弄的——現在的政令很難在全國通行,譚延雖然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是在自己北方的地盤上,顯然地方勢力還拿他不當一回事。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對於這些不識時務的傢伙,譚延的選擇便是將他們連根拔起。

第八師將會派往山西、第九師進入熱河、第十師前往察哈爾,第十一師進駐吉林府,這四個師是鞏固加強新政府對北方省份的控制,同時他們面臨的考驗便是在老兵的指導下進剿當地的土匪組織——對於新兵來幹這樣的活,傷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對於提高戰鬥力卻是非常有效的。相對於這四個師未來自愛剿匪戰鬥中可能會遇到的麻煩,他們的前輩所吃的苦頭要大多了,只是現在老部隊對於剿匪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派出一定的參謀軍官來輔助,加上他們原先部隊的軍官多半也都幹過類似的工作,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不光是直隸三省在訓練新兵,清朝的舊式軍隊也被新政府所繼承下來,不過經過裁汰之後,根據譚延的意見對於舊式軍隊進行大規模整編——進行嚴格的統計,軍餉由陸軍部後勤處統一核發;年齡超過三十歲者一律裁汰。家中可以補充一人適齡男子繼續參軍;年齡超過三十歲低於五十歲者會被安排到鐵道兵和農墾兵中分置……

根據不完全統計,經過種種途徑分流之後,新政府直接控制管轄的區域,正等待整編和正在整編地軍隊數量達到近四十萬之多,像雲南、江西、廣西、甘肅和貴州等控制力弱甚至是沒有控制力可言的省份。則還沒有計算到其中。根據陸軍部的估算,全國陸軍如果依次整編的話,總數將會達到六十萬。這個數量正好和譚延所需要的中國陸軍數量總數相接近,這些軍隊配合國內交通網地建設應該足以滿足中國的國防需要。

沈靜等譚延所熟知的幕僚都持這一觀點,就連留德士官系和陸軍參謀部也是如此看法,只是甚至世界大戰嚴重性地譚延卻覺得即便自己真的有六十萬大軍在手,爲了謀求更大的利益,也稍顯不足。不過世界大戰距離現在還有十幾年的功夫,隨着國力的增強等十幾年後中國養得起百萬雄兵自然也不在話下。不過譚延心中卻很清楚在面對俄國人的時候,陸軍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再提。

在長辛店、小站、威海衛、膠州灣這是全國正規軍的“誕生地”。長辛店成爲訓練營地時間並不長,但是經過幾個月擴充改建之後也成爲一個規模龐大的新兵訓練營。按照陸軍參謀部的計劃,所有舊式軍隊整編計劃都在這四座軍營中進行,整編一支開走一支,等待整編的則先在原駐地進行基礎體能訓練。軍隊的番號繼續沿用北洋的番號一個個疊加下去——一切都是草創階段,什麼事情都需要摸着石頭過河,標準不標準什麼的,還需要看以後的演變。

作爲中國第一武力的京畿衛戍師到現在算是完成了基本的軍事技能訓練,他們地訓練難度遠比其他整編軍隊要高得多,按照譚延定下地淘汰制度。同事訓練的四個師最優秀的士兵將會補充到京畿衛戍師當中。今後在四大練兵場接受整編的軍隊也會延續這一傳統。最優秀的士兵將會經歷嚴格的考覈進入京畿衛戍師,也就是說在京畿衛戍師至少兩年的訓練過程中,它地內部構成將會是中國最充滿競爭氣氛地地方,能夠留下來的無不是所屬兵種中最優秀地士兵。

六月德國亨利親王乘船在天津上岸,譚延和總理沈靜親自到碼頭迎接,隨後雙方在北京展開了一系列的會談,在亨利親王訪華的一個月當中。雙方達成了衆多政治、經濟和軍事協議。譚延異常重視與德國的交往。在他看來這個時代固然是靠強橫的實力才能夠達成一定的目的,但是通過外交手段一樣可以謀求很多利益。尤其是處於中國現在這種狀態。德國方面顯然也想從中國身上得到某種利益,當然作爲他們的老對手,德國人很清楚在這位年輕總統身上想要佔到一些非份的便宜是不大可能的。

亨利親王和譚延算是非常熟悉的,威廉二世能夠派他來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也預示着想要通過相對和平和公平的方法來達成協議。與威廉二世一樣,譚延同樣想在德國人身上撈取一定的好處,嚴格意義上說,德國和美國在承認中國政府合法權的問題上是推了中國一把的,正是因爲它們的率先承認才讓中國譚延的政權打開了外交的新局面。

與美國不同,德國的國際地位比美國要高得多,而且譚延在經營中美關係上用心遠比德國要深的多——在他看來美國是長期投資,而德國是短線投資。不過在中國新政權剛剛建立之初,德國便很快的予以承認,這實在是出乎譚延的預料之外,當然德國的舉動固然有它的政治利益,但是這種支持對他而言是非常寶貴的。

譚延滿足了亨利親王對無線電電報技術專利的要求,德國則在化工、電氣技術上進行專利轉讓。現代艦船技術綜合性越來越強,電氣技術在其應用上直接反映到戰艦的火力系統上——電動炮塔和供彈系統都極大的依賴於電氣系統的先進與否,德國西門子公司在這方面擁有極爲先進的技術,北洋地造艦工業系統在這方面起步非常晚,對進口的依賴程度極高。這項交易的達成也意味着北洋造艦系統在國產化方面又邁進了一步。

亨利親王的這次來訪,中德兩國之間達成的最大一項交易便是針對俄國威脅地秘密條約——《中德北京密約》。俄國在譚延而言是心腹大患,而德國承受的壓力遠比中國要大得多,不過威廉二世領導的德國只是在政治和外交上和俄國隱約對峙,而譚延則是要挽起袖子要和俄國人大幹一場。

《中德密約》達成地過程遠比亨利親王想象中的要快。密約中涉及到雙方海陸軍軍事交往、武器裝備交易等一系列針對俄國的條約。對於德國收穫最大的便是德國可以向中國派遣一支精幹的常駐遠東艦隊,中國方面爲其提供膠州灣爲常駐軍港——這是威廉二世數年前想要通過武力謀求而落空的設想。

不過德國可以獲得膠州灣的使用權,這是付出了經濟代價的。每年租金十二萬英鎊,煤水等其它費用另算。事實上威廉二世當年謀取膠州灣是爲一支還並不存在地艦隊在遠東找一個海軍基地,但譚延並不認爲德國能夠擁有這個海軍實力。法國和俄國也曾達成過類似的協議,俄國可以使用法國在地中海的軍港,而譚延認爲即便德國和中國也達成了類似的條約,從戰略上和實用性上來說,對威廉二世的吸引力是強大的,但是對德國而言卻並非如此。

德國使用膠州灣軍港的租金並不貴。摺合白銀一年不過八十多萬兩,這種交易更多的是照顧到德皇的面子問題,譚延則將其歸爲“帶有一定軍事色彩的商業交易”,並非是將膠州灣賣個德國人當成海軍基地。

“德皇威廉二世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是一個好大喜功地人,德國人爲了彰顯其國力,他肯定會派出一支在德國看來非常不錯地小型艦隊……”譚延笑着對沈靜說道。

沈靜則似乎有些擔憂的說道:“憑藉我們的實力,只要有個兩三年的太平時間,鞏固國內政局同時發展軍事,應對俄國的威脅似乎應該不成問題……將德國人引進來到時候你怎麼把他們再送出去?這恐怕又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譚延搖搖頭笑着說道:“如果爲了應付俄國人,我們大可不必借用德國人的力量。就算德國人到時候真地願意履行密約條款。恐怕多半是政治上地而非實質上的軍事幫助……”

“那你這麼做是爲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不是長遠打算,而是向英國人施壓……我們需要英國放棄對我國海關地控制,而當德國人的遠東艦隊真的駐紮在膠州灣這樣敏感的地區的時候,就該輪到英國人着急了……”譚延冷冷的笑道。

“這麼做代價時不時太高了些?寇青他們正在和各國公使團進行相關談判,想來問題應該不大……”

“關鍵在於我不想付出英國佬開出的價錢,我們雖然苦心經營發展起了一批重型工業企業,能夠實現自己建造的戰艦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產化。但是這些工業並不能夠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也不能讓農業人口占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國變成工業化國家。英國人想要在中國開建大型工礦企業,它是在做夢!”譚延不屑的說道。

“可是憑藉我們的實力。想要將中國從農業國完成向工業國的轉變,單靠自己的力量是絕對不夠的……”“這不過是時間問題,本質上而言想要完成這種轉變,沒個四五十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們中間可以憑藉某種機會來走捷徑,外國人在中國建幾個百十人或是上千人的工廠這問題並不大,不過他們瞄準的是中國的礦產資源,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中國在工商業方面是肯定要開放的,但是這個開放的時間表卻必須要由我們自己說了算才行,不是赫德、金登幹之流來作主……”

總算趕在十二點之前完成,戒念在努力,只是時間上無法確定,真是麻煩我的書友了……

第383章 控制第352章 爆料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377章 開端第202章 借貸第197章 設障第228章 醜聞第170章 嚴幾道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136章 漫雪第113章 內外第397章 出手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270章 討價還價第1章 少年第308章 必勝第235章 影子第319章 四十年第286章 命運第71章 貪吃第一百零三章第232章 力辭第259章 寶庫第106章 公車第161章 連環第382章 遠慮第226章 試探第83章 章京第110章 狀元第371章 東雲第221章 猙獰第143章 造艦第13章 中體西用第259章 寶庫第31章 丟車保帥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20章 生死一發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96章 剝皮第122章 養狗第79章 新居第229章 雄兵第259章 寶庫第106章 公車第224章 朦朧第362章 矛盾第281章 移民第293章 據點第179章 變故第129章 矛盾第378章 范蠡第285章 劍拔弩張第292章 演練第14章 揚名第179章 變故第297章 得手第230章 麻煩第71章 貪吃第112章 重組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225章 線路第185章 閒子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84章 軍機第66章 不易第236章 戶口第214章 莊家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54章 常熟第132章 唱戲第80章 危局第102章 重臨第28章 趣事第312章 勝利第91章 轉折第54章 常熟第368章 散財第179章 變故第292章 演練第236章 戶口第313章 擡槓第288章 先手第171章 拉攏第184章 扶植第251章 意志第58章 內爭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84章 軍機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202章 借貸第127章 鋪墊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174章 驕傲第100章 夥伴第39章 國貨第257章 時代
第383章 控制第352章 爆料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377章 開端第202章 借貸第197章 設障第228章 醜聞第170章 嚴幾道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136章 漫雪第113章 內外第397章 出手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270章 討價還價第1章 少年第308章 必勝第235章 影子第319章 四十年第286章 命運第71章 貪吃第一百零三章第232章 力辭第259章 寶庫第106章 公車第161章 連環第382章 遠慮第226章 試探第83章 章京第110章 狀元第371章 東雲第221章 猙獰第143章 造艦第13章 中體西用第259章 寶庫第31章 丟車保帥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20章 生死一發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96章 剝皮第122章 養狗第79章 新居第229章 雄兵第259章 寶庫第106章 公車第224章 朦朧第362章 矛盾第281章 移民第293章 據點第179章 變故第129章 矛盾第378章 范蠡第285章 劍拔弩張第292章 演練第14章 揚名第179章 變故第297章 得手第230章 麻煩第71章 貪吃第112章 重組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225章 線路第185章 閒子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84章 軍機第66章 不易第236章 戶口第214章 莊家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54章 常熟第132章 唱戲第80章 危局第102章 重臨第28章 趣事第312章 勝利第91章 轉折第54章 常熟第368章 散財第179章 變故第292章 演練第236章 戶口第313章 擡槓第288章 先手第171章 拉攏第184章 扶植第251章 意志第58章 內爭第374章 地獄來客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84章 軍機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202章 借貸第127章 鋪墊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174章 驕傲第100章 夥伴第39章 國貨第257章 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