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

琿春城第四師兵營,做爲中國現代陸軍資格最老的一批的新式陸軍,第四師在完成了建國初期的“圈地運動”之後,便於1902年進入東北,轉年便駐紮在琿春城——除了琿春之外,璦琿比琿春更誇張,對岸便是已經被更名爲布喇郭威什臣斯克的海蘭泡,不過相對於海參崴,海蘭泡駐紮了俄軍差不多一萬四千人左右的軍隊。

事實上琿春城附近不僅有第四師,還有京畿衛戍師一個營來專門當土匪保衛魯田村潛艇出發基地,第四師的編制也比較特殊——一個正規中國陸軍師擁有六個炮兵連三十六門七十五毫米火炮,但是第四師不僅有八個炮兵連,琿春城內還有兩門一百零五毫米的重炮;其他陸軍師的迫擊炮是九十毫米迫擊炮屬於營團級,六十毫米迫擊炮是連排級,在第四師每一個步兵排就擁有兩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一個連有兩門九十毫米迫擊炮,整個第四師的人數也要比其他陸軍師多出一千多人……

第四師駐紮的琿春城是中國距離俄國遠東大本營海參崴最近的城市,除了在早期楊超的一個混成協防衛龐大的黑龍江省而承受的壓力最大之外,這幾年第四師遠比駐守在璦琿的第二十混成旅壓力要大得多。正是因爲如此,第四師纔會擁有除了第十八師之外都沒有的一百零五毫米重炮,不過這兩門重炮是不能移動的,至少不是隨意可以移動,出了城這裡周遭的交通狀況也絕對不會允許第四師的火炮出行。

儘管璦琿是距離海參崴最近的中國城市,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並不是經過這裡抵達海參崴,而是從海蘭河屯分出一條支線修築到延吉岡——那裡將會有一個分叉,一條是通往琿春和魯田村的潛艇基地,另外一個方向是通往朝鮮的東海岸鏡城,不過這個方向的鐵路還在規劃當中,並沒有着手開工興建。

中國陸軍在吉林省的北線從最東邊的琿春沿着鐵路支線和西伯利亞大鐵路在吉林省內的部分,在吉延岡、噶哈哩、寧古塔、海蘭河屯、薩庫裡、阿勒楚喀、到最西邊的呼蘭依次擺開了五個正規師,作爲整個基點的寧古塔和近在咫尺的海蘭河屯還駐守着同樣是老北洋時代的第二師和第十一師的一個混成協。作爲另外一個系統的京畿衛戍師則是被留德士官系戲稱爲“曹長腿”——京畿衛戍師大部分被部署在黑龍江省,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在吉林活動,像琿春魯田村潛艇基地就是京畿衛戍師的一個營。

本來鐵路支線原定是在寧古塔分支的,但是寧古塔是陸軍安放主力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軍需供應中心——從1904年下半年開始,以呼蘭爲分界點的“西線鐵路”連通之後,中國陸軍主力師進駐,寧古塔的倉庫就開始接受囤積陸軍炮彈的任務,目前這裡囤積了八萬餘發的炮彈,隨着戰爭進入倒計時,寧古塔的倉庫接收的炮彈數量還會以更快的速度遞增。

“伯毓兄,部隊的新式裝備已經到了,車站那邊已經來電話,列車已經進站,因爲是一個師的裝備,車站那邊人手不夠需要調一個連過去臨時幫忙……”李俊翰放下電話對剛剛走進門來的參謀長說道。

第四師參謀長宋兵策是天津人,原本是北洋武備學堂第九二屆,和一般的武備學堂不同,宋兵策是從小就被挑選出來的“軍事幼童”,北洋武備學堂對“幼童班”的期待很高,不過譚延闓在接手北洋武備學堂之後,年僅二十歲的宋兵策因爲成績優異被挑選出來進入了直隸總督侍衛隊,隨後在九六年被送往德國深造學習三年。九九年回國之後先後在直隸督標新軍、第一師服務,零零年建國的時候他是第四師的上校團長,後來便一直待在第四師直到去年年初被任命爲第四師參謀長。

像宋兵策這樣的年輕軍人能夠獲得如此高位,在這個時代很平常,尤其是陸軍尤甚,其實以宋兵策的資歷來論,他升遷的速度還算是慢得,他的履歷中唯一的差錯便是在於他是北洋武備學堂出身,雖然去德國留學只比李俊翰晚了一年,但前者如果不是因爲琿春的敏感早就成爲劉禹那樣的軍長了,不過即便如此李俊翰還曾經短暫的執掌浙江軍政府省長一職。

像李俊翰那樣最早是總督府侍衛隊的那批人和宋兵策這樣的“北洋”出身就差出這麼多來,這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李俊翰遲早都會離開第四師,他年紀雖比宋兵策大兩歲,但卻是中國陸軍最早的那批中將,就算從政一個省長對他也不是什麼太高的難度。宋兵策跟李俊翰這些出身侍衛隊時代的留德士官系巨頭相比機遇是不算好,但是在這個時代中,他的升遷速度已經算是極快的了,基本上在建國以前便帶兵的軍官哪怕當時是個排長,如果在四五年的時間中要是升不到營團一級,那隻能說自己的問題,而不能說機遇不好。

宋兵策和其他出身北洋武備學堂的同學,絕大多數都走上了旅團級參謀的崗位,像他這樣能夠成爲師級單位參謀的不算多,而他則是最優秀的——能夠在北洋時代那幾支王牌部隊中當軍官,這本身就是實力的體現。宋兵策爲人勤勉踏實,也許這輩子當將軍是無望,但成爲一個好參謀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至少李俊翰對宋兵策的工作非常滿意,同時他們在德國唸的是同一所軍校,相差只有一屆,相處關係自然要融洽一些。

“師長,是些什麼裝備,需要這麼多人?”宋兵策問道。

“也沒有什麼,是士兵單兵防護裝備,在戰鬥中戴在頭上以保護頭部不被流彈或是彈片所傷,就是參謀部上個月來電所說的‘頭盔’……”李俊翰笑着說道。

宋兵策叫來傳令兵安排好去車站接貨的任務後,轉身將辦公室的房門關上,走到李俊翰的辦公桌前說道:“師長,城內的彈藥庫已經修好,這幾天不斷的接收各種物資,倉庫已經用去五分之三,如果還要照這個速度接收各種物資的話,那……”

李俊翰簽署了一份文件後說道:“這件事你不用擔心,參謀部那邊會有個算計,中央黨部特派員辛向陽已經籌備開始在黑頂子修建一個碼頭和臨時倉庫,同時對琿春城的軍需倉庫擴容……這是剛發過來的電報,上午你去第三團那邊還沒收到這個消息……”

“黑頂子?!”宋兵策接過電報紙看了一眼隨後走到地圖前找到了黑頂子的所在。黑頂子也是圖們江江邊上的一個鎮子,不過在魯田村的上游,本來黑頂子是秘密潛艇前進基地的選址,不過當時中國的潛艇技術還不過關,再加上考慮圖們江的航程,所以最終定在了與俄國軍隊駐地非常接近的魯田村。

中央黨部特派員辛向陽是今年年初的時候到的琿春,在這裡他的職責是進行反特反偵查,並且協調琿春附近一切物資轉運和後勤相關設施建設。俄國人雖然對邊界那邊的中國異動有些察覺,不過除了在防備的同時,他們並沒有放在心上,畢竟俄國遠東陸軍自己的麻煩也不少,這牽扯了俄國遠東陸海軍最高軍事主官很大的精力。

黨部和軍部是兩個有一定交集的部門,因爲是軍政時代,黨部的權力等同於政府的權力,擁有對地方保安團的調動能力,也有對正規軍隊的部分調動能力,只是視其級別不同調動軍隊的規模不同罷了。不過軍部和地方軍隊是無權干涉黨部行動的,對於黨部的需要軍隊要儘可能的給予一定的配合。因爲黨部和軍部的職能和主官不同,黨部也許手中沒有多少實權,但是卻在名義上穩壓軍部一頭,所以軍部對於黨部說不上多討厭,但黨部的人在軍部絕對不是受歡迎的那一羣。

譚延闓和沈靜心中很明白,黨部的存在只是暫時的,也許十年,也許會更長的時間,這完全取決於軍政時代會持續多長的時間,以譚延闓如此年輕的年齡而算,基本上老北洋出身的人都希望軍政時代的時間越長越好,這在憲法起草委員會內部也做了相對的平衡——如果臨時憲法失效啓用正式憲法,中國總統的任期最長可以達到四期二十年,如果國家處在戰爭階段,則總統任期延長。

爲了調和黨部和軍部之間的關係,譚延闓將保障東北軍隊後勤和基地建設,在東北向辛向陽這樣的“中央黨部特派員”一共有一百多位,分成軍隊、地方、區域協調數個層次,實際上他們擔負起了軍隊後勤的一大半職責——陸軍部的工作重點是訓練新軍,後勤保障向來都是後孃養的。此時中國的交通和中國陸軍裝備的需要相差太遠,陸軍炮兵連的主戰裝備是法國的七十五“小姐”和其仿造品,重量不過是一噸多一些,但即便如此不要說第十八師那樣裝備了近三百門火炮的炮兵師,就是普通的正規師的炮兵部隊也會因爲交通原因而受罪。

中央黨部特派員在地方上擁有很大的權力,可以代表政府召集夫子來當軍隊的“清道夫”,在沒有鐵路或是需要大量人力運輸的情況下,黨部特派員對軍隊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只要軍隊軍事主官將自己的意思明確的傳達給特派員,那剩下來的工作就是特派員的事情,這樣可以讓軍隊更加關注軍事方面的事務,而不用操心這些令人頭痛的雜事。

正是因爲黨部特派員在後勤方面給軍隊解決了很多麻煩事,在軍隊裡面特派員的形象纔會顯得“可愛”一些——黨部特派員都身穿黑色的唐裝,因爲譚延闓自從建國後就穿上了一種非常特別的服裝,除了這種樣式的服裝之外,他只穿軍裝,而沈靜除了在家穿長袍之外,其餘公開露面都是和譚延闓的裝束一樣。在沈靜和譚延闓的影響下,從國務院開始往下政府工作人員一律都是這身服裝,而這種服裝也成了致公黨中高級黨員的“制服”,特派員的服裝自然也是如此。

“師長,從這裡距離海參崴至少有三百公里以上的直線距離……”宋兵策立刻意識到自己的聲音有些大了點便壓低聲音說道:“難不成我們要靠兩條腿走到海參崴,那部隊的重裝備該怎麼辦?尤其是火炮,海參崴我是沒有去過,但是那些照片和反饋回來的情報記錄你也看過,俄國佬雖說並沒有近全力,防衛力量距離旅順差了八條街,但是那些地雷陣、鐵絲網、要塞炮……漫說七十五毫米炮對野戰工事的威力不足,但好歹也可以給咱們掃個雷清理進攻通道什麼的……”

“我的參謀長!”李俊翰站起來將宋兵策按到沙發上說道:“對俄作戰計劃海陸兩軍尚存在很大的分歧,海軍那邊我不知道,北京總統那邊的態度連咱們陸軍總參謀部的頭頭腦腦們都感到非常迷惑——總統對對俄作戰肯定有想法,但是這種想法並不是海陸軍部所能夠揣測的……我和總統相處多年,這麼多年別的不說,他的心思還是能夠猜出一二的,現在參謀部其實已經給我們提出暗示了,這種暗示多半是總統……嗨,咱們就趕快制訂作戰計劃,到時候上面要的時候直接拿出來就是,免得總統輕看咱們第四師,這樣對老弟未來也不是什麼好事……”

“要想達到戰役的突然性並不難,海參崴也不是光有海軍就能夠拿下的,如果海軍的支持力度夠大,海陸聯合進攻想要拿下海參崴,這樣的演習我們的老兵非常熟悉,進入東北的各個成建制的師級部隊也都在旅順和威海衛至少進行過一次要塞模擬攻防戰……在黑頂子建碼頭和倉庫,最重要的是航行里程的水文情況,這關係到我的重裝備能不能按照我們的需要儘快的運送到指定地點……”宋兵策說道。

宋兵策站起來對着地圖說道:“如果運輸船隊能夠運送火炮等重裝備,那我們的目的地就很好辦了,無非是土拉子、蒙武河、柳樹營、二道溝,如果再往北那船隊的安全就很難說,除非海軍能夠在戰役打響的第一天第一時間將俄國佬的遠東艦隊封鎖到海參崴裡面出不來,不然對方派出幾條佈雷艦咱們就不能動彈……”

李俊翰笑着說道:“這就對了!我不能確定上面給咱們的真實意圖,但是可以確定家門口的這條江適不適合同行,至少運送幾十門大炮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是特派員辛向陽提供的圖們江水文資料,這份資料並不科學,不要太過輕信了,畢竟這些資料不是經過專門測量的,只是通過圖們江的老漁夫介紹總結而來,不過至少保障我們的行動是沒有問題的……”

宋兵策從李俊翰手中接過檔案袋,將裡面的文件草草的看了一遍說道:“這樣的東西滿足我們是足夠了,但是絕對不能昂總參謀部滿意……師長你看,我們這裡是鐵路支線的端點,魯田村進出潛艇海軍方面已經做過相關實驗了,而我們的目標黑頂子在魯田村的上游,這段距離按理說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不過我有種預感,黑頂子或是魯田村在戰爭爆發之後,不僅是我們第四師的出發點,同樣也是後面吉林南部、盛京、甚至是朝鮮駐軍進入海參崴戰場的出發點……”

李俊翰笑着點點頭說道:“這個黑頂子臨時港口多半是用來運送後勤補給用的,未必其他軍隊也要乘船從這裡進入戰場,你看看海參崴的地圖……”

宋兵策立刻將另外一幅海參崴的地圖掛上來,李俊翰指着海參崴所在的半島說道:“從綏芬河入海口的東側至半島西側的這片海域是漁民用的港口,軍港在半島的東南點,也就是海參崴城的正東,如果海軍能夠保證控制這片海域,那我們的運輸艦不管是運送人員還是物資,從黑頂子出發就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了,至於魯田村那距離俄軍的守衛營太緊,端掉它不算難事,困難的是我們這裡一進行建設,那邊未免會心生疑慮……從參謀部電報的措辭來看,這裡倒是給海軍運送補給的好地方,至於陸軍的補給最方便的方法還是走西伯利亞鐵路……”

第199章 外交第192章 申訴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98章 盛宴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64章 重逢第53章 權力第217章 從議第34章 會面第50章 苦戰第214章 莊家第251章 意志第174章 驕傲第31章 丟車保帥第89章 石遺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119章 遊說第294章 東風第343章 市場第136章 漫雪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207章 底線第76章 心遠第345章 投子第249章 遭遇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78章 燃燒第76章 心遠第210章 真假第33章 拆補第221章 猙獰第187章 武力第331章 希望第90章 成交第83章 章京第352章 爆料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200章 協議第194章 廷議第17章 排場第42章 風起第188章 開戰第211章 逝去第66章 不易第19章 老丈人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66章 不易第102章 重臨第344章 南洋第122章 養狗第8章 賭徒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118章 暗流第336章 先發制人第158章 人才第80章 危局第8章 賭徒第68章 造假第87章 震懾第134章 留學生第97章 枯棋第97章 枯棋第249章 遭遇第171章 拉攏第194章 廷議第58章 內爭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184章 扶植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295章 國與家第330章 崩潰第375章 爭奪第19章 老丈人第360章 一邊倒第51章 絕望第15章 婚事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288章 先手第118章 暗流第33章 拆補第315章 推進第98章 機鋒第221章 猙獰第179章 變故第169章 風起第306章 誘敵第143章 造艦第335章 發難第44章 水霧第278章 未來第108章 會試第64章 重逢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48章 遇敵第123章 把柄第308章 必勝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202章 借貸
第199章 外交第192章 申訴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98章 盛宴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64章 重逢第53章 權力第217章 從議第34章 會面第50章 苦戰第214章 莊家第251章 意志第174章 驕傲第31章 丟車保帥第89章 石遺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119章 遊說第294章 東風第343章 市場第136章 漫雪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207章 底線第76章 心遠第345章 投子第249章 遭遇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78章 燃燒第76章 心遠第210章 真假第33章 拆補第221章 猙獰第187章 武力第331章 希望第90章 成交第83章 章京第352章 爆料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200章 協議第194章 廷議第17章 排場第42章 風起第188章 開戰第211章 逝去第66章 不易第19章 老丈人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66章 不易第102章 重臨第344章 南洋第122章 養狗第8章 賭徒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118章 暗流第336章 先發制人第158章 人才第80章 危局第8章 賭徒第68章 造假第87章 震懾第134章 留學生第97章 枯棋第97章 枯棋第249章 遭遇第171章 拉攏第194章 廷議第58章 內爭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184章 扶植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295章 國與家第330章 崩潰第375章 爭奪第19章 老丈人第360章 一邊倒第51章 絕望第15章 婚事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288章 先手第118章 暗流第33章 拆補第315章 推進第98章 機鋒第221章 猙獰第179章 變故第169章 風起第306章 誘敵第143章 造艦第335章 發難第44章 水霧第278章 未來第108章 會試第64章 重逢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48章 遇敵第123章 把柄第308章 必勝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202章 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