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南洋

海軍情報局立刻走訪京津兩地各所高校農業學校和研究所,好在中國是個傳統的以農業立國的大國,農學學科一直都是被重點發展的方向,海軍情報局很容易的便找到了他們想要的人,在得到資助後一隊掛着植物考察名頭的考察團在外交部鋪墊下前往巴西。除此之外由於鄧世昌代表海軍在南洋贏得了當地華人的好感,海軍情報局請外交部和海軍外事辦的人出馬前往南洋約見當地華人代表之機,向南洋華人諮詢有關西方列強在南洋的農業發展狀況。

巴西那邊還沒有什麼消息傳來,而南洋華人這邊卻傳來了確切消息----英國人已經在馬來西亞開墾了橡膠種植園,不過橡膠樹想要產膠還需要數年,馬來西亞的橡膠種植園想要產膠還需要兩三年,而且規模也不是很大。只是馬來西亞適於種植橡膠樹,那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南洋,以橡膠的高額利潤足以驅動南洋種植園的農場主們大力發展橡膠種植業,以南洋的條件而言,也許用不了六七年的時間,南洋橡膠將會使國際橡膠市場發生巨大變動,像巴西這樣以橡膠爲支柱的國家肯定會面臨難以想象的災難。

事實上像走私橡膠樹種對於有心的國家或是組織來說並不是難事,譚延也想在這上面做做文章----橡膠是重要的工業和軍事資源,隨着科學技術發展橡膠的用途將會越來越廣泛,別的不說,至少防毒面具可是橡膠製成的。譚延在化學武器應用到戰爭中去沒有多少心理障礙,只不過不願意擔上這個惡名而已,既然有化學武器就必須要有防護裝置,譚延甚至在想是不是自己也弄點橡膠樹種在國內栽種----中國南北跨幅巨大,幾乎全球所有地區的植物都可以在中國種植,像海南島這樣的地方種植橡膠樹絕對不會比南洋差,而且海南島不適於發展重工業。至少二三十年內不適合,那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發展熱帶作物種植業來發展當地經濟。

當然現在譚延可比英國人有更多的選擇----他不用辛辛苦苦的去巴西偷橡膠樹種,可以通過南洋當地華人的勢力來解決數種問題,而且還是經過英國人改良後適於在南洋地區種植的橡膠樹種。在海軍情報局送上來地相關報告後,譚延便開始聯絡共同投資夥伴----伍軒仁自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這次他將會代表譚延出使南洋聯絡南洋華人。共同出資在海南島建設種植園,種植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

可惜這個時代旅遊業還沒有發展起來,中國人也沒有旅行度假的傳統,不然以海南島得天獨厚的優勢,若是發展旅遊業豈不是賺翻天?譚延許給南洋華人衆多優惠條件,包括種植園十年內只需要交納政府規定的百分之十的農業稅,提供安全保障和土地,並且開闢海南島至南洋和到中國大陸地航線,提供優惠貸款等等;南洋華人要做的便是繼續注入剩餘資金缺口。在當地僱用海南島上的少數民族,若還有勞動力缺口可以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招募勞工,種植園所產出的經濟作物中央政府保留對橡膠這樣重要軍事資源的優先採購權。

這些條件對於南洋華人來說是極爲優惠了。而且在譚延的授意下,伍軒仁在拜會南洋華人領袖的同時,也倡議南洋華人每年都可以定期舉行一次南洋華商大會,如果南洋的西方殖民列強不同意,可以由國內中央政府來爲他們撐腰,也可以在海南島設立南洋華商總會駐地----譚延希望將南洋華人勢力整合起來形成一支統一的力量。

伍軒仁對於南洋地瞭解遠勝於譚延,他對譚延的設想不可置否,只是提醒譚延收攏南洋華人勢力非常困難----南洋華人真正的中堅力量是非常保守地,他們未必肯歸附中央爲中國所用。這也是因爲中國曆代統治者對於南洋華人的遭遇無動於衷任人欺凌的結果,數百年下來的淡漠和隔離哪裡是最近幾年便可以彌合的?!

對於伍軒仁的勸解譚延不是無動於衷,其實這樣的“命題”他見得太多了----當國家不需要科學家的時候,科學家還有必要爲祖國保持忠貞的信念麼?在原來地時空中,就算譚延前生對大事再漠不關心也很清楚中國始終無法整合所有中國人的力量一致對外的,在他留學的時候碰到的華人留學生不少,不要說那些海外華人不願意回國,就是中國自己送出來的留學生有幾個願意真心實意的回去爲國效力呢?

南洋華人只不過是這種思想的一個代表而已,就如同父母不管孩子死活。孩子還能否對父母一進孝道?這個例子是偏激了些,但確實這個時代海外華人對祖國的普遍看法,在一次次失望之後,他們在海外忍受難以言表地屈辱還要頑強的生存下去,只有在祖國面臨種族傳承絕境的時候他們纔會勉強伸手。譚延不指望南洋華人勢力立刻爲他所用,但是也不會放任這種事情繼續發生,只要有機會他就必須要儘自己一國總統的力量爲他們撐腰,時間長了自然會重建海外華人對祖國的向心力----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不爲孩子着想。以後怎麼能夠期待孩子對你的幫助呢?

南洋華人有錢----不是一般的有錢!說話不好聽。伍軒仁是頂着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海外華人招商引資全權負責人的名頭,私下裡到南洋爲譚延去扯皮條的。放在前清那就是放欽差大臣或是宣慰使去南洋籌餉地。前清地欽差大臣只需要放幾個四五品空銜便可以輕鬆的在南洋募集到五六十萬兩銀子,這還是欽差大臣不怎麼費心思,南洋那邊地華商組織對此早就輕車熟路雙手奉上----也就是說,這個欽差大臣可派可不派,隨便找個人拿着前清政府的公文和空銜到那裡便可以提出銀子來,五六十萬兩是不多,但一來二去話說不好聽就相當於打發要飯的。

南洋華人地富有不是前清政府所能夠理解地。滿口仁義道德也就在這個情況下用到了南洋華人身上。若是他們真地清楚南洋華人地實力。恐怕剩下來上場地就是滿肚子地男盜女娼了。前清政府不瞭解不要緊。重要地是譚延瞭解。伍氏家族曾經也是富甲天下世界首富。雖然已經是昨日黃花但瘦死地駱駝比馬大。就是伍氏家族對於南洋華人地力量也是不敢小覷。同爲海外華人他們中間自然有生意往來和一定地聯繫。只不過地域不同關係沒有這麼緊密罷了。

爲了讓伍軒仁下南洋更有面子。譚延爲他派出了剛剛服役海軍不到三個月地蒙古號戰列艦----與英國佬地無畏號戰列艦不同。蒙古號戰列艦可是實打實地從技術驗證到最後開工建造一步步走過來地。後期雖然也趕了趕施工進度有一些工作還沒有完成。但是在海試兩個月後進入船塢進行整修。剛出來便是伍軒仁地坐艦。蒙古號戰列艦連同一艘北洋級戰列艦和三艘天津級裝甲巡洋艦。還有那艘在中俄戰爭中被完整俘虜地俄國遠東艦隊旗艦皇太子號前往南洋。

這個氣派可以說是自從鄭和以後數百年來中國中央政權頭一次這麼正規地出海放南洋。這一切都是爲了收收海外華人地心。同時也是證明中央政權在必要時刻爲維護海外華人利益不惜出動國家武力而做出地姿態----現在中國已經具備了在遠東地區打一場規模不大地戰爭。而海軍已經有這個實力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在遠東動武而不懼怕其本土大艦隊跨過半個地球來報復。

事實上中國海軍將領是不怎麼看得上皇太子號地。尤其是更加強大地蒙古號戰列艦服役後更是如此。但是皇太子號作爲中國出海南洋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伍軒仁地第一站是荷蘭殖民地印尼地泗水。那裡是南洋華人勢力地聚集中心。而這個“泗水”則是華人起地名字。當地土著嘴中這座城市地名字是“蘇臘巴亞”。

三艘戰列艦和三艘裝甲巡洋艦對於荷蘭殖民者有着足夠地威懾能力。鄧世昌則作爲艦隊司令官以保鏢地身份護衛伍軒仁這次特殊地出訪行動----這並非是國與國地正常交往。而是總統特使與南洋華人地對話。鄧世昌得到了譚延地“在如有必要地情況下可以隨時開炮自衛”地授權。這個授權在以火藥來填裝大腦地鄧世昌眼中。就是隨時可以開炮進攻地授權----在前清時代他就曾多次外放南洋。南洋華人地情況他心中非常清楚。

鄧世昌地火藥味是擺在臉上地。在距離泗水不遠地海面上。他根本沒有通過外交途徑就直接清空火炮射界內海面上地船隻。蒙古號戰列艦在泗水港不遠地地方就這樣肆無忌憚地進行了一次實彈齊射。隆隆地炮聲整個泗水城都可以清晰地聽到。

鄧世昌不久前就曾經來過南洋一次,那次也是率艦隊而來但是也沒有這麼“囂張”,這次蒙古號戰列艦在泗水港外的齊射造成了嚴重的外交影響,外交部部長寇青在辦公室內接到電報後氣得破口大罵,這個鄧世昌說什麼也不能再放出去了,否則外交部就成了給他擦屁股地專屬部門了。寇青地怒火顯然沒有影響到譚延,在度過了這麼長時間夾着尾巴看人臉色過日子的時代後。譚延比任何人都相信火炮地語言高於一切真理的原則,對於荷蘭當局的抗議他連看都沒有看直接扔進廢紙簍裡。

鄧世昌在泗水港外開炮並不是沒有緣由的,就在出海前他就在臺灣鳳山基地接到電報,海軍捐建的南洋華人學校居然被荷蘭統治者給關閉了三家,其中還引起了一次小衝突,學校裡面的一個教師受了傷,這座學校就在泗水。本來這種事情是外交部的活,不過海軍情報局那邊對內務部的電報破譯也很感興趣,結果在南海巡弋的裝甲巡洋艦電臺監聽到南洋殖民地的電報後弄出的第一份結果便是這份電報。情報到了海軍參謀部自然會引起海軍的不滿。

譚延將蒙古號戰列艦派往南洋正好給了鄧世昌一個機會。就這樣在泗水城外進行一次齊射來表示不滿,希望荷蘭當局能夠給出一個解釋。伍軒仁對譚延瞭解很深。他知道就算炮彈打到泗水城裡那座荷蘭古堡上,譚延也不會真的放在心上,況且他很理解海外華人的難處。在這裡開炮示威遠比外交辭令更有說服力。寇青到譚延那裡告狀自然是沒有什麼結果的,反倒是鄧世昌地回電讓譚延將寇青狠狠的訓斥了一頓----在他看來這次學校關停事件完全是一個非常好的藉口,荷蘭實力這麼弱就算中國大動干戈荷蘭也不會怎麼樣,放着這麼一個軟柿子不捏實在是太可惜了!

這件事情其實也不能怪寇青,他的思維雖說還沒有停留在前清外交的水平上,但是這樣的小事他是沒有心思管得----外交部地任務主要是和英國進行對耗磨嘴皮子。駐爪哇的外交官並沒有將此事上報國內,所以外交部根本就不知道。在這件事上譚延的戰略意圖和外交部產生了脫節,這是雙方溝通的問題,也是外交部無法跟上譚延的腳步以及對以往事件處理上還遵循前清的一些規則。

正如譚延判斷的那樣,荷蘭殖民者只是抗議了一下,還是讓蒙古號戰列艦在內的六艘大型戰艦進入泗水港,畢竟這支艦隊代表的不是中國海軍而是中國對南洋華人地“宣慰大員”伍軒仁,不過鄧世昌只是讓皇太子號和廣州號帶着一艘裝甲巡洋艦進入港口,蒙古號和另外兩艘裝甲巡洋艦則停在炮臺射程範圍外以應對突發事件。

伍軒仁在軍艦上就已經知道鄧世昌爲什麼在泗水港外進行實彈齊射的原因。所以一踏上岸便對荷蘭總督抗議殖民當局侮辱了中國海軍軍旗的榮耀----華人學校是以中國海軍地名義來捐建的,殖民當局關停華人學校並且縱容當地土著衝擊學校造成教師受傷,這本身就是對中國海軍軍旗榮耀的挑釁。

當鄧世昌聽到伍軒仁用英語似模似樣的對前來迎接的荷蘭總督趾高氣揚的抗議時。心中早就笑破了肚皮----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伍軒仁的角色鄧世昌是非常清楚的,前幾年海軍的特別提款除了要經過總統夫人之外,還要經過伍軒仁地批覆,譚延先前曾經以軍旗的榮耀狠狠的砍了日本一刀,現在還鬧着對日本封鎖,現在伍軒仁又以同樣的理由來對付荷蘭殖民當局,這簡直是絕佳的理由。

心中滿是怒火的荷蘭總督面對看上去比他怒火還要高漲三分的伍軒仁一下子就氣短了半截---中日禮炮事件到現在都還沒有解決,中國爲了所謂的“軍旗的榮耀”毫不猶豫地幹掉了兩艘日本新銳裝甲巡洋艦。並且下了狠心封鎖日本到現在,這種“得理不饒人”的做法可謂是令西方老牌列強都感到汗顏。

荷蘭的爪哇總督一聽到這個“海軍軍旗的榮耀”詞彙心中就犯嘀咕,昔年風行海上的“馬車伕”現在已經失去了過去的豪情,對於爪哇這塊肥美的殖民地在中國衰弱到極點的時候荷蘭心中一直都是對西方同行們提防的。現在中國國力尤其是海軍實力正在強勁地上升,不要說以往過去荷蘭殖民者挑動當地土著壓迫華人,就是現在小小地一點摩擦搞不好都會給中國插手南洋事務的機會,到時候這片肥沃地殖民地最終歸屬如何,總督心中沒有任何奢望。

可惜的是譚延知道整個事件緣由的時間已經太晚了,而且他也還沒有做好全面插手南洋的準備。就算他知道也很難藉此機會來達到他心中的目的。如此一來也只有靠伍軒仁借這次蒙古號戰列艦港外實彈齊射事件來“自由發揮”,以此爭奪一定的利益,譚延給伍軒仁和鄧世昌各一份電報,要求伍軒仁來解決華校被當局關停和教師受傷事件,必須要“見血”----不管是幕後真正的主使者,還是從哪個犄角旮旯裡找個土著替罪羊;鄧世昌則必須要給伍軒仁的每一個外交交涉動作提供武力支持,要實實在在的武力支持----對於列強在外交交涉失敗後,要想實現自己的正當權益只有訴諸於武力。

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在南洋只要不是碰上英國人。譚延有足夠的機會來做藉口。荷蘭人挑動土著壓制華人,甚至對華人進行種族清洗。這種做法不是一天兩天,現在看到中國強大起來荷蘭人想要急轉彎,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在譚延在南洋問題上一邊籌謀做好準備,另外便是等待成熟的時機,對他而言機會只有一次便足夠了!

第136章 漫雪第141章 殺威棒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110章 狀元第82章 火中取栗第235章 影子第219章 交易第80章 危局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97章 枯棋第313章 擡槓第377章 開端第346章 離訊第54章 常熟第299章 炮擊第68章 造假第232章 力辭第42章 風起第360章 一邊倒第205章 挖角第193章 庭辯第110章 狀元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225章 線路第305章 轉機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94章 惡魔第16章 計較第274章 縱橫第227章 把戲第27章 鴻銘第140章 陰影第382章 遠慮第203章 潛艇第324章 猛藥第69章 籌款第264章 外交第171章 拉攏第286章 命運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69章 分化第360章 一邊倒第325章 垮塌第280章 鑰匙第160章 割肉者第13章 中體西用第42章 風起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27章 鴻銘第380章 開戰第389章 調整第339章 棋子第78章 燃燒第233章 接風第158章 人才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3章 功課第9章 庶出第55章 現實第233章 接風第123章 把柄第256章 態度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63章 宣戰第244章 導火索第326章 資本第181章 順風船第109章 會元第280章 鑰匙第338章 矛盾第325章 垮塌第109章 會元第41章 完婚第90章 成交第8章 賭徒第108章 會試第7章 賠罪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97章 枯棋第174章 驕傲第27章 鴻銘第80章 危局第394章 沙皇第319章 四十年第70章 危機第251章 意志第5章 戒毒第203章 潛艇第56章 邀請第219章 交易第60章 牌局第394章 沙皇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86章 破交第188章 開戰第46章 出兵朝鮮
第136章 漫雪第141章 殺威棒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110章 狀元第82章 火中取栗第235章 影子第219章 交易第80章 危局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97章 枯棋第313章 擡槓第377章 開端第346章 離訊第54章 常熟第299章 炮擊第68章 造假第232章 力辭第42章 風起第360章 一邊倒第205章 挖角第193章 庭辯第110章 狀元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225章 線路第305章 轉機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94章 惡魔第16章 計較第274章 縱橫第227章 把戲第27章 鴻銘第140章 陰影第382章 遠慮第203章 潛艇第324章 猛藥第69章 籌款第264章 外交第171章 拉攏第286章 命運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69章 分化第360章 一邊倒第325章 垮塌第280章 鑰匙第160章 割肉者第13章 中體西用第42章 風起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27章 鴻銘第380章 開戰第389章 調整第339章 棋子第78章 燃燒第233章 接風第158章 人才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3章 功課第9章 庶出第55章 現實第233章 接風第123章 把柄第256章 態度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63章 宣戰第244章 導火索第326章 資本第181章 順風船第109章 會元第280章 鑰匙第338章 矛盾第325章 垮塌第109章 會元第41章 完婚第90章 成交第8章 賭徒第108章 會試第7章 賠罪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97章 枯棋第174章 驕傲第27章 鴻銘第80章 危局第394章 沙皇第319章 四十年第70章 危機第251章 意志第5章 戒毒第203章 潛艇第56章 邀請第219章 交易第60章 牌局第394章 沙皇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86章 破交第188章 開戰第46章 出兵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