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爆料

“兩三年?!”譚延心中慢慢的思量着。現在歷史變動雖然比較厲害。但是中國對歐洲的影響力還遠未達到影響世界大戰爆發的程度。也就是說未來六年當中中國還會要建造更先進的戰列艦。從更加強大的戰列艦身上謀取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好處——中國已經從海軍裝備出售的交易上食髓知味。謀取的好處可不是一點半點。

譚延明白戰列艦終究會被航空母艦所淘汰的。中國雖然也跟風造了幾架飛機。但是飛機並非是中國的主要發展方向——現在的飛機只能夠裝備到陸軍充當偵察機和對火炮射擊進行校定。飛機還遠未到左右戰爭進程和結果的的步。所以中國只發展內燃機技術。卻對製造飛機沒有多少興趣。製造的飛機只是裝備到陸軍。當然也正在謀求水上飛機的製造。

對戰列艦的發展譚延心中還是有個大致的路線的。十二寸火炮顯然沒有多少發展前途了。要想在海軍裝備市場繼續保證自己的份額。那勢必要開發更加強大的戰列艦。而佔一艘戰列艦成本近三分之一的艦炮更是重中之重。

作爲西藏級的接班人。在西藏級戰列艦開工後。東雲級戰列艦也開始進入艦船設計和技術難點攻關進程。按照中國戰列艦的命名規則。戰列艦都是以省名來命名的。東雲省是中國從來沒有過的省。它是中俄戰爭後。中國收回中俄不平等條約中強行被划走的土的。外加中國在海參崴戰役之後進行的幾次軍事行動將疆域擴展到黑龍江以北。西到赤塔。北至巡邏鄂博以烏第河爲界、東至庫頁島的廣大區域。相當於黑龍江省和吉林省面積總和還要多。

除了朝鮮在年歸併爲中國的一個行省之後。年成立的東雲省就是中國最年輕的省份。如果正在商議中的唐努烏梁海不歸併爲蒙古省的話。那東雲省將會是面積最大的省份。並且在譚延未來的戰略中。東雲省向北還有廣闊的開拓空間——烏第河的北岸直至北極的區還有向東的堪察加半島。這都是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資源空間。只要時機成熟不管是出於對領土的貪婪還是最大限度的削弱北極熊的威脅。譚延都會對這片區域下手——就算弄不到西伯利亞也絕對不能放過烏第河北岸的廣袤土的。

爲了紀念東雲省的成立。同時也是因爲東雲省的面積爲中國行省之最。譚延將本來命名爲“新疆級戰列艦”的計劃更名爲“東雲級戰列艦”。這也是譚延在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中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以後就真的要更加謹慎的造艦時代了——“海軍假期”這個詞他還是有些印象的。在這個“假期”的時間內。飛機技術突飛猛進也可以擔任海上作戰任務了。那將會是海軍另外一個新的時代。如果不出譚延的意料之外。東雲級戰列艦雖說不上是中國最後一級戰列艦。但也不會有幾艘“晚輩”。

“相對於蒙古級戰列艦的研發時間。兩三年的時間我們等的起。你們艦船設計部門可以現在就開始啓動東雲級的研製設計計劃。先期撥款你去聯繫總理。這一次撥款不會從工商銀行的渠道。中央銀行可能會通過金城銀行撥付總統特別經費。你們需要多少我就供應多少!”譚延痛快的說道。

“不知總統對東雲級有什麼特別的要求?”

譚延笑着說道:“海軍對東雲級的技術性能已經有了明確的說明。而這份報告也是我當初親自參與審定的。我的要求也寫到了裡面……我想要說的是。原計劃東雲級是要用十四寸主炮的。既然現在的發展趨勢如此緊迫。看來東雲級是要推翻前期的工作重新再來了……”

“也許這樣推倒重來會耽誤很多時間。但是這總比要搞一個過渡型號要好的多。可以節約大量的資源。只是西藏級和蒙古級戰列艦將會在一段時間內肩負起海防重任。很可能要面對十四寸級戰列艦的嚴峻挑戰……”魏成勳有些擔憂的說道。譚延拍拍他的肩膀說道:“這並不是什麼難事。中間有一兩年的空擋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我國是一個傳統的大陸國家。但是當今世界因爲科技的發展的域的限制已經越來越小。可以說我們的國防安全有八成的危險是來自海上。我們並非要建立英國那樣世界範圍內的海上霸權。這與我們的國力不相稱。但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精幹的海上力量以維護國家利益……以往戰列艦主炮口徑主流標準都是十二寸。現在這個標準很可能會被打破。日後就是超級戰列艦的時代了!”

雖然戰列艦註定會被淘汰。但是譚延相信每個登上在大海巨浪中穿行的戰列艦的人都會有種難以割捨的心情。至於航空母艦沒有飛機的支持什麼都不是。而現在的飛機性能只讓譚延搖頭。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受困於國家實力和戰略需要。中國海軍不能裝備太多的戰列艦。但是譚延卻希望在現有技術情況下推高戰列艦的水平——德國的第一級無畏艦拿騷級四艦雖然是蒙古級戰列艦的翻版。但是德國人在第二級無畏艦的設計建造上就會直接採用十二寸主炮和蒸汽輪機。

在中國的刺激下。年的各個海洋強國的戰艦無論在設計上還是開工建造數量上都要超過原本的歷史水平。中國向戰列艦裡面投入一塊錢就要拖着英美德等國至少向裡面投五塊錢。看看今年美國海軍預算已經創造歷史最高水平。就可以知道現在海軍競賽有多激烈了——譚延就是要靠和德國的曖昧關係緊緊的將世界各強國的資源都拖在海軍上。

按照譚延的推算。如果東雲級戰列艦能夠在年之前出現。並且是世界上第一艘裝備十六寸主炮的超級戰列艦。那還有機會創造一輪新的海軍競賽。不過有一樣註定中國不可能成爲第一個裝備超十二寸火炮的超級戰列艦國家。而且隨着東雲級服役的延遲。也就註定中國要在西藏級戰列艦上的數目上多下下功夫——要保證中國海軍的“話語權”。中國海軍就必須要在年東雲級戰列艦服役前除了裝備兩艘蒙古級戰列艦之外。至少要裝備兩艘西藏級戰列艦。

按照中國海軍以精品對抗數量的策略。如果一旦有事遇到英法美德任何一國海軍入侵的時候。敵國必須要派出本國大艦隊而不是一支艦隊投入戰爭——事實上美國人猜錯了。中國海軍的假想敵一直都是的球另外一端的英國。中國必須要保證對手要有穩勝本國海軍的把握就必須要動搖敵國海防根本。除了這個原則之外。唯一能夠對中國海軍造成足夠威脅的也只有英國——一艘無畏號外加五艘柏勒羅豐級戰列艦考慮到長途遠征的因素之後纔有把握幹掉吃定中國的兩艘蒙古級戰列艦。當然英國是不可能派出如此陣容的。這就是譚延的“戰列艦外交”的一部分。

事實上作爲海軍戰略的基礎。中國海軍高層的建議實際上是和譚延的想法相左的——他們的假想敵在徹底打敗日本擊潰俄國之後。就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太平洋的對岸美國海軍身上。美國總統羅斯福已經被中國海軍總參謀部的排名在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之上。雖然還有一年羅斯福就要卸任。但是他的海軍政策有很大可能性會被塔夫脫繼承下來。

羅斯福之所以被中國海軍高層所忌諱。主要還是他在對美國華人態度上的曖昧關係。本質上他不是一個的美國總統。但是在中國擊敗俄國之後他主導了一輪並不是很嚴重的排華風波。再加上他拒絕了中國提出的兩國在太平洋上限制海軍裝備競賽的提議。在中國縮減海軍開支的大前提下。中國海軍高層將怨憤轉移到他的頭上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隨着塔夫脫兩次訪華。中美關係在中國有意示弱的情況下有所緩和。但中國最終拒絕了塔夫脫第二次訪華要求參觀“一號船塢”。尤其是兩艘西藏級戰列艦在三號和四號船塢秘密開工後。中美關係再度蒙上了陰影。這之間的玄妙之處明裡是在於美國現在正開工建造的特拉華級戰列艦擁有對現在已經完工和再建無畏艦的火力優勢之外。也是美國對中國海軍發展速度的一種忌憚。

也正因爲中國海軍的“精品路線”決定了中國戰列艦向防護能力一邊倒的局面。在戰爭中戰列艦隻要能夠修復。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選擇再建造新艦。畢竟戰列艦的價格真的是昂貴。西藏級戰列艦超強的防護能力將會讓現在已經完工或正在建造的戰列艦束手無策。加上儲備浮力充裕。現有戰列艦若是一對一的炮戰想要擊沉它是不大可能的。除非是像海參崴大海戰那樣的十幾艘戰列艦混戰的情況下。憑藉空中的巨彈和水下的魚雷亂拳幹沉。不過除了中國在十餘年間發生過三次大海戰之外。其它國家都沒有這樣的經驗。除了英國之外。其它國家似乎還沒有這個實力。

譚延並非想要力保西藏級戰列艦在建造過程中完全處於保密狀態。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廠區雖然很難讓外人混進去。但是各種造艦組件和巨大的設備會曝光這艘戰列艦的基本情況。船塢固然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外界對裡面戰艦的神秘。但在海軍專家的眼中可以通過蛛絲馬跡來進行推算。事實上中國的間諜也是這麼幹的。只是中國的大型船塢相對本國海軍實力來說比較多。其它海軍強國多選擇在大型船臺上造艦。這降低了中國情報人員觀察外國戰艦的難度。

好奇心能夠殺死貓。中國新型戰列艦越是神秘就對外國海軍來說誘惑力越大。反之則對外國艦船設計師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會盡可能的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提高本國戰艦的各方面性能。尤其是英國、美國和法國的艦船設計師更是如此。不過就現有技術水平來說。艦船設計師的發揮餘的並不大。這就促使設計師在艦船設計環節應用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技術。也逼着他們走上和魏成勳等負責“東雲級”戰列艦設計的中國工程師一樣的道路——在十六寸主炮還沒有出來之前。預留設計空間。甚至於一邊建造一邊等待成熟的主炮出現。

這種壓力已經在沈靜八月抵達舊金山的時候體現出來了——在新聞記者會上。美國記者就中國建造新型戰列艦的傳聞向中國總理提問求證。沈靜明確的給出了回答。但是在記者提問涉及一些具體問題上的時候。他卻沉默不語。只是在新聞發佈會上就中美兩國太平洋海軍裝備限制條約沈靜做了宣傳。並且在話中隱晦的提出是由於美國方面的問題導致這個條約付之東流。在沈靜的回答中。美國記者們似乎是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直接將炮彈打在了作陪的美國國務卿身上。弄的場面極其尷尬。

尷尬的人還在後面。羅斯福即將面臨一場巨大的麻煩。甚至都牽連到塔夫脫的身上。關於中美兩國協商太平洋海軍裝備限制性條約消息一出。美國輿論一片譁然。因爲美國去年年末建造了三艘特拉華級戰列艦是使美國海軍軍費創造新高的“罪魁禍首”。大多數美國人可對海軍競賽沒有多少興趣。在看到歐洲大陸英德海軍競賽的場面後。甚至是反感的。這也是羅斯福總統在說服國會通過第三艘特拉華級戰列艦建造費用時如此費勁的原因——太平洋和大西洋爲美國的國防提供了巨大的安全保證。美國人在這種和平的氛圍下孤立思想佔據主流。

美國的各大報紙都將注意力轉移到到訪的中國總理身上。關於中美兩國在太平洋海軍裝備限制性條約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由於年美國海軍軍費開支龐大。早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滿。就是共和黨內部對羅斯福的海軍主義都存在很大的懷疑。更不要說共和黨的死對頭民主黨了。對於中美兩國太平洋海軍裝備限制性條約。美國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歡迎的。因爲十年前的美西戰爭西班牙海軍的實力太弱了。而這十年當中中國和周邊國家打的幾場海戰都不是美西戰爭所能夠匹敵的。加上中國海軍恐怖的發展速度。在的知這樣一個倡議後自然希望能夠通過這份條約將中國海軍上個套子以保障美國的自身安全。

現在的美國對於國內輿論的控制能力顯然還達不到一百年之後的水平。加上專門和共和黨唱反調的民主黨也有強大的輿論工具。一時間本身就存在懷疑態度的共和黨在於民主黨在這場海軍論戰中處於極爲不利的的位——如果和中國能夠達成這項協議的話。美國不僅可以變的更安全。同時也可以節省大量的海軍軍費。同時也是可以進行其它政府公益業或是減稅。

民主黨的論調是挺吸引人的。在這個經濟並不景氣的時代。如果沒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縮減軍費是必然的選擇。更何況中國總理這次進行環球訪問。除了帶着龐大的代表團之外。中國國內的知名的方財團也都派出了代表——政經不分家。目前和中國走的近的國家中。除了德國之外。美國也毫不遜色。只是在巴西的那三艘戰列艦採購上。英國將美國給賣了聯合中國平分了兩艘戰列艦。這是政治交易美國縱有不滿也不可能和如日中天的英國對着幹。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明確放棄了巴西的第三艘戰列艦競標。

明年就是美國大選之年。共和黨在羅斯福的兩屆任期內聲名還是很高的。如果不出意外下一屆美國總統還是共和黨的。而中國總理在舊金山新聞招待會上的爆料讓民主黨看到了“意外”。焉能放過這次造勢的機會?精選總統是一回事。國家政策是另外一回事。美國雖然對歐洲局勢有着巨大的擔憂。發展海軍實力也沒有什麼錯。但是從黨派政治上而言。如果民主黨上臺照樣也可以發展海軍。眼前的機會不過是屬於黨派競爭。想方設法給對方上眼藥拉攏選民罷了。

美國人爲中美太平洋限制性海軍條約吵的沸沸揚揚。這是美國人自己的家事。羅斯福的麻煩事還需要他自己來擺平。這是用不着沈靜替他操心的。原本提出區域性海軍裝備限制條約以達到中美兩事互信這個事情極少有人知道。尤其羅斯福是一個狂熱的海軍派總統。譚延想要拋出這個繡球人家還視爲是用心險惡的圈套。羅斯福自然不會理會。這也就造成了塔夫脫兩次訪華使的雙方都沒有什麼太多的收穫——美國希望中國能夠放慢海軍建設速度。而中國希望美國佬在條約上簽字以避免單方面套牢。

不過美國在年底建造三艘特拉華級戰列艦。中國便在六個月後上馬兩艘神秘的戰列艦建造。加上已有的一艘未知型號的戰艦。中國和美國在大型主力戰艦建造方面是無分軒輊——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極爲危險的信號。中美這樣的造艦規模雖然沒有英德兩國那樣一次開工至少建造四五艘戰列艦這麼誇張。但平均每年三艘的建造速度已是極爲駭人。

第237章 意外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225章 線路第174章 驕傲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360章 一邊倒第62章 誘餌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58章 內爭第93章 議和第44章 水霧第185章 閒子第280章 鑰匙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61章 連環第385章 中立國第68章 造假第312章 勝利第45章 厚禮第280章 鑰匙第391章 釜底抽薪第282章 北洋第14章 揚名第84章 軍機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386章 破交第9章 庶出第196章 拜神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227章 把戲第132章 唱戲第54章 常熟第131章 鐵路第9章 庶出第161章 連環第68章 造假第315章 推進第133章 起步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360章 一邊倒第367章 敲打第313章 擡槓第382章 遠慮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320章 邀請第393章 藍天第197章 設障第375章 爭奪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238章 時代第119章 遊說第59章 毒計第196章 拜神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159章 銀元第389章 調整第9章 庶出第310章 乾坤第219章 交易第391章 釜底抽薪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250章 距離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128章 演習第320章 邀請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397章 出手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361章 轉折第208章 遙遠第60章 牌局第192章 申訴第127章 鋪墊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197章 設障第274章 縱橫第177章 新艦第182章 權力交換第47章 孤獨第33章 拆補第199章 外交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11章 訓練第288章 先手第4章 幕僚第93章 議和第375章 爭奪第292章 演練第58章 內爭第245章 選擇第197章 設障第171章 拉攏第306章 誘敵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31章 鐵路第315章 推進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
第237章 意外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225章 線路第174章 驕傲第146章 海軍顧問第360章 一邊倒第62章 誘餌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58章 內爭第93章 議和第44章 水霧第185章 閒子第280章 鑰匙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61章 連環第385章 中立國第68章 造假第312章 勝利第45章 厚禮第280章 鑰匙第391章 釜底抽薪第282章 北洋第14章 揚名第84章 軍機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386章 破交第9章 庶出第196章 拜神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227章 把戲第132章 唱戲第54章 常熟第131章 鐵路第9章 庶出第161章 連環第68章 造假第315章 推進第133章 起步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360章 一邊倒第367章 敲打第313章 擡槓第382章 遠慮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320章 邀請第393章 藍天第197章 設障第375章 爭奪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238章 時代第119章 遊說第59章 毒計第196章 拜神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159章 銀元第389章 調整第9章 庶出第310章 乾坤第219章 交易第391章 釜底抽薪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250章 距離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128章 演習第320章 邀請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397章 出手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361章 轉折第208章 遙遠第60章 牌局第192章 申訴第127章 鋪墊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197章 設障第274章 縱橫第177章 新艦第182章 權力交換第47章 孤獨第33章 拆補第199章 外交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11章 訓練第288章 先手第4章 幕僚第93章 議和第375章 爭奪第292章 演練第58章 內爭第245章 選擇第197章 設障第171章 拉攏第306章 誘敵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31章 鐵路第315章 推進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