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迷霧重重

三百六十六章

可以說在拋開槍炮等熱武器之外,荷蘭部署在印尼的殖民軍顯然戰鬥力基本上可以說是全無,優裕的殖民地生活將這些人養成了大爺,看到他們就知道十幾年前滿清政權時期滿街遛鳥的八旗兵是個什麼樣子。這些殖民軍欺負一下土著或是手無寸鐵的華人還可以耀武揚威一下,但是上了戰場之後就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泗水城外有兩道防線,獨立軍的二十四門速射炮射的炮彈落到他們頭上的時候,整個防線都扎窩了,逃跑的逃跑,豎白旗的豎白旗,只有零星的槍響但立刻被後續跟進的迫擊炮彈給端掉了。

中國政府否認了和南洋華人獨立軍的關係,而中國海軍艦隊之所以還停留在泗水港外,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給出的解釋是保證當地華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受侵犯,任何有損華人利益,危及其生命的行爲都會被視作對中國政府的武力挑釁,中國有權力在第一時間予以反擊。

泗水城內基本上看不到華人的身影了,往日熱鬧非凡商業達的泗水城現在如同一座死城一般,街頭上也同樣看不到趾高氣昂的殖民警司,更看不到帶着椰皮帽嘴裡嚼着檳榔的土著。離開了華人,這座繁榮的南洋城市立刻陷入一片死寂,沒有華人這裡的商業架構立刻崩塌,先前在這裡採購木材、香料的外國商人也都在中國出兵婆羅洲之後捲起鋪蓋走人中國海軍對泗水港並沒有完全封鎖,不過各地的客商爲了爭搶離開的客輪愣是將往常低廉的船票炒高了十倍,在中國艦隊炮擊泗水港之後,外國商人更是走得一個不剩。

歐洲殖民包括剛剛佔據菲律賓的後進美國在東南亞不管是時間長短,在這個位子上總是不得安寧,早期的時候各種起義如同家常便飯,就是現在美國佔據菲律賓也是走得這條路。這裡面除了殖民採取的殘酷鎮壓和壓榨之外,還和東南亞複雜的地理條件、人文環境,尤其是宗教信仰有很大的關係譚延闓不願意在東南亞太過深入就是他很清楚這些還停留在巴冷刀水平上的土著,在宗教信仰的籠罩下會是多麼的瘋狂。

在這個時代,譚延闓不介意使用武力工具來解決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問題,事實上在新疆、蒙古、青海、陝西等地,在他的暗中授意下,軍隊內部有專門的部門來做這些事情。前世譚延闓不過是一介書生,對於這類在他看來只是處於傳說中的事情根本就是虛無縹緲,只能用來做爲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但是現在他牢牢的控制着遠遠超過前世中國所能擁有的國家強力機關,在處理涉及國家分裂勢力的事務上,真的是用實際行動來爲“屠夫”這個陰暗的詞彙做出了豐富的註解。

從滿清時代開始,中國邊疆不寧就成了老大難,有清一代幾乎從來就沒有說牢牢控制邊疆的時候,這從清朝皇帝對西藏和班禪的待遇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越是隆重尊重,其背後就越顯得內心的顧忌。說實話譚延闓到現在也不能說對西藏達到控制,畢竟中央在西藏的駐軍還不超過一個師的編制,在中國政壇表現一向極爲強勢的致公黨在西藏也僅僅有一個“省黨部”掛銜。

不過在這個國際關係尚處於叢林法則的時代,中國本身的強勢就意味着任何國家想要在中國邊疆問題上做手腳都要想想要承擔的代價中國邊疆問題無非是英俄爲主導,法國爲二流。自從中國的第二代無畏艦命名爲“西藏號”之後,聯想到中國在香港問題上不惜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大英帝國在戰爭的邊緣上走鋼絲,包括英國在內在處理中國邊疆事務時候更多的謹慎,而譚延闓也打算在一戰之前將中國的邊界與英法俄三國列強進行談判國際形勢越緊張,對中國確定邊疆談判也就越有利,尤其是像東雲省這樣從來沒有出現在中國邊疆的省份,更是要與俄國人敲定下來,這也算是蠶食俄國的一部分,當然至少那個後世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是絕對不會出現了。

事實上中國海軍主力戰列艦的級別名稱除了有譚延闓的影響之外,也是希望藉此隱晦的向列強強調中國的領土不可侵犯的味道,蒙古級戰列艦是中俄戰後對俄國的示威,西藏級戰列艦是敲打英國人,而後續的東雲級戰列艦則是強調“東雲省”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國民族這麼多,領土地形如此複雜,人文差別更大,譚延闓目前也只是做到了震懾歐洲列強對中國領土的貪慾,在對付地區民族矛盾的問題上尚爲有什麼好的方法這些也是列強自鴉片戰爭之後不斷對中國邊疆滲透所遺留下來的一份“遺產”。

除了以強硬的軍事手段鎮壓之外,譚延闓也繼承了其父譚鍾麟對少數民族的平等政策

鍾麟二十四年前出任陝甘總督時候。嚴令漢民不得仇7除嚴禁回民出城地禁令等等措施。使得回民感動地痛哭流涕誓永不犯法……譚鍾麟地做法是典型地懷柔手段。在建國後譚鍾麟也是回過一次陝西並且受到了當地回民地夾道歡迎。算是暫時緩和了中部地區地民族矛盾就和中國地整體地形一樣。中國政府地民族政策越往西就越是嚴厲。除非鐵路通行後當地駐軍和移民達到一定程度。否則武力鎮壓永遠超過懷柔手段。

重病需要下重藥。就算譚延闓本意上更願意採取懷柔地手段。但是邊疆不靖是他最難以忍受地。而且那些部落也好、教派也罷。他們地背後一旦被內務部查出有外國列強地身影。等待他們地多半是冷森森地槍口僅過去地1908年一年。在新疆、蒙古被譚延闓親手從地圖上抹去人口超兩百人地村落就超過八十七個。編制極爲特殊地“重勞改教導營”數量增加十五個。“政策換”移民數量高達一百三十萬之多……。從這些數據上來看。也許在中國沿海地區一個兩百人地村子算是“小不點”。但是在西北邊疆那就是一個比較大地村落了。列強也明白在邊疆問題上根本沒法和中國坐在談判桌上公平地較量。而中國自然也明白不動用武力威懾也很難讓列強坐在談判桌上。

造成目前這樣地狀況。譚延闓是難辭其咎地。不過在他看來他寧可做手上沾滿鮮血地屠夫。也要在他這一代人徹底將邊疆分裂勢力予以沉重地打擊。一直以來他可都是以溫文儒雅地形象展示在外界。但是深知內情地周邊人。就是總理沈靜等人在看譚延闓地時候難免眼神怪怪地。

南洋子弟兵迅速地佔領了泗水城。並且於同日宣佈建立南華共和國。成立軍政府。中國雖然沒有對“南華共和國”地合法地位予以承認。但是泗水港外地那支艦隊地態度明顯就是這個“南華共和國”地保鏢在南洋包括英國人在內還沒有任何一支海軍力量是這支艦隊地對手。不過中國政府倒是將三個師地力量投放在婆羅洲之後。便開始和英國展開接觸婆羅洲也不是荷蘭一家說了算。當初這裡是荷蘭和英國地一個妥協地分界嶺。英國人在婆羅洲地東北部還是有權力地。從而演變成馬來西亞地一部分。

按照中國政府出地聲音。中國政府將會購買婆羅洲地英國領地以達到完全將婆羅洲加裡曼丹島歸入中國領土地目地婆羅洲譚延闓是絕對不會交給南洋華人地。就算這裡距離本土比較遠一些。但是地處南洋腹地。依據周圍地環境而言只要有上四五艘裝甲巡洋艦就可以完全控制南洋。南洋華人可以算是譚延闓心底一根隱性地刺。使得他不會採取一邊倒地措施譚延闓承認“原則政治”。但是“利益政治”幾乎是國與國政治交往地主題。華人一旦建國那就意味着有遊離本土政權控制之外地危險。就如同歐洲和美國地關係差不多。

在婆羅洲地問題上。英國人似乎並不想給中國設置障礙。英國國內雖有一些爭論。但是主導方向還是傾向對中國有利地一面。這也是英國想要從經濟衰退地泥潭中走出來地緣故。當然德國人地配合是少不了地德國政府繼續保持緊跟英國地政策。在下一年度批准建造四艘戰列艦計劃。這幾乎讓英國猶如一隻被踩了尾巴地貓。加上摩洛哥問題一隻留着尾巴。歐洲大有一觸即地味道。

從1900年中國開始建國一來,所有|國的貿易待遇最好,尤其是中國收回關稅自主權之後,這種差距簡直就是天壤之別,要不然中英貿易在中國外貿比例由當之無愧的老大迅速跌落到二流陣營。當然由於德國和中國特殊的關係,德國在外貿上更勝美國一籌,尤其是中德專利技術交易和大型海軍裝備交易捆綁後,有很多交易都是秘密的,若是算上這些雖不至於說現在的中德貿易份額取代了幾十年前的中英貿易地位,但是現在中國貿易總量巨大,中德雙邊貿易額一年就可以超過中英貿易數年累積總和。

德國可以從中國跨越式展中分享一大塊蛋糕,而英國卻因爲糾纏於鴉片、關稅和香港問題錯失良機。德國可以從中德貿易中獲得巨大的好處,並且用其中產生的效益反過來促進其軍備建設,尤其是海軍建設,但是英國失去中國市場後,在經過布爾戰爭之後元氣大傷,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浪潮中,英德之間的實力差距又進一步縮小。

現在中英關係雖然因爲沒有嚴重的衝突而迅速恢復雙邊貿易,但是德國已經佔領了中國市場,英國貨想要擠進來就沒有這麼容易了。英國對南洋事件袖手旁觀的最大緣由也是希望中國能夠在婆羅洲收購問題上做出

並且對英國貨進入中國市場予以傾斜中國政府現)E了相對比較完備的政府採購機制,只要中國政府在大宗政府採購問題上稍微擡擡手,對於提高中英貿易來說就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最重要的便是出售婆羅洲的英國領地可以讓英國政府立刻獲得一筆可觀的資金,讓原本繃緊的英國財政稍微喘口氣去年英國一口氣建造了包括戰列巡洋艦在內八艘大型戰艦,這對還沒有走出經濟低迷的英國財政來說是一項極大的負擔,只要中國能夠拿得出足夠令英國心動的價錢,對於婆羅洲島上的那片不大的領地,英國還是可以出售的。

況且英國已經感覺到就算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但要是和中國做鄰居怎麼也不是一個安全的選擇,那個喜歡體驗戰爭感覺的年輕總統,也許會千方百計的找事來讓英國退出婆羅洲。

當然英國和中國關於婆羅洲的領地交易問題一切都還處於初步階段,並且對外是極爲秘密的,中國外交部長已經結束了在土耳其的訪問,正在前往英國的途中,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筆交易基本上可以達成。到時候中國將會坐擁婆羅洲,在南洋釘下一顆釘子,這樣一來也可以算是控制了馬六甲這個咽喉要道。

一直以來譚延闓心中都存有很大的顧慮,因爲日本還沒有竄起便被自己給打趴下了,一戰當中日本是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爲的,但是二戰日本可是肆虐東亞、東南亞,美國佬甚至還吃了日本的大虧。可是現在歷史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不僅中國的歷史被改變了,譚延闓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東南亞的歷史是絕對會有變動的問題是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體系會不會因爲自己的插手而在戰後保留下來呢?!

在佔領婆羅洲之後,譚延闓這種擔心也就沒有了南洋子弟兵在中國的保護下是不可能在軍事上失敗的,除非他們內部出了問題,那曇花一現也就怪不得別人了。想着以後南洋華人肯定會被鼓動起來,也許英國殖民地內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但荷蘭佔領的印度尼西亞就足夠目前折騰幾年了,以後還會有土著的民族覺醒等等,只是中國在南洋這塊地盤上無論如何都會佔據一個先手。

現在看來由於南洋子弟兵都是“師出同門”,先天上就有團結的優勢他們這批最早接受軍事訓練的南洋子弟大都是基於華人不受欺負的理想而走在一起的,就算他們再不團結也是打得荷蘭殖民軍沒脾氣的時候纔會窩裡反。按照譚延闓的經驗,他們的團結態勢至少可以維持十年以上,從國內“留德士官系”的狀態上來說,國內軍事領域也有不少派系存在,但留德士官系始終都是緊緊抱成一團的,其中楊超、劉禹等那六個領袖人物確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留德士官系”固然是譚延闓手中包打天下的利劍,但他也沒有虧待了以曹爲的前清將領系,當然能夠入曹這個圈子的基本上都是以前在滿清時代還算過硬的將領,還包括一部分從保定軍校出來的士官生。表面上看留德士官系在中國陸軍基本上是一家獨大,但是譚延闓將全國九大軍區中最爲顯赫的北京軍區始終都是放在曹這個派系手中。

這並不是偏袒,曹軍事才能自然比不上留德士官系,但是在譚延闓手中這顆棋子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用途,現在不過是處於預備階段而已按照他的授意,國防部已經制訂了下個五年計劃,其中北京軍區轄下四個三萬人大編制陸軍師一個炮兵師會在未來的五年當中一直擴編,目標是擴編到十個大編制陸軍師三個炮兵師,還有一個神秘的實驗師的空頭編制。

對於這份計劃國防部和中國陸軍高層將領心中都很清楚,北京軍區將會成爲中國展速度最快,裝備最爲精良的陸軍部隊除了敏感地區之外,九大軍區基本上是不可能被擴編一倍以上的!對此留德士官系意見比較大,但也服從了譚延闓的意志楊超成爲第一任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劉禹爲國防部第一副部長,李俊翰爲陸軍總參謀長,至於國防部長依舊是一個文人出任。

在軍事人事任命上,外界多猜測譚延闓延續了歷史上獨裁們的制衡的通用手法,不過只有牽扯其中的重要人物才明白這絕非是制衡,而是有着特殊的用意。至於總理沈靜等重要的政府部門高官雖然也有一點明白,但是更多的是疑惑,好在譚延闓在國務院等政府部門沒有搞這一套令人難以猜測的手法,不然沈靜可就真的要抓狂了。

最近因爲私事出遠門,今天剛趕回來寫出一章,明天就要去河北上班了,真是對不起。

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39章 棋子第303章 意外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107章 前途第186章 收買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154章 奧運會第199章 外交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25章 求去第187章 武力第20章 生死一發第118章 暗流第45章 厚禮第118章 暗流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340章 貪污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349章 移民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57章 入幕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51章 鬧劇第324章 猛藥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143章 造艦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159章 銀元第281章 移民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328章 施壓第5章 戒毒第213章 皇權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4章 幕僚第100章 夥伴第56章 邀請第113章 內外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154章 奧運會第114章 清洗第47章 孤獨第174章 驕傲第144章 演習第71章 貪吃第326章 資本第352章 爆料第69章 籌款第60章 牌局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264章 外交第314章 熱火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121章 小站第233章 接風第318章 南下第85章 出山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244章 導火索第64章 重逢第378章 范蠡第349章 移民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363章 警報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172章 推銷第112章 重組第259章 寶庫第91章 轉折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121章 小站第228章 醜聞第80章 危局第186章 收買第102章 重臨第14章 揚名第56章 邀請第236章 戶口第171章 拉攏第28章 趣事第82章 火中取栗第61章 熱鬧第33章 拆補第247章 下注第34章 會面第385章 中立國第331章 希望第42章 風起第30章 告密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132章 唱戲第168章 升官
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39章 棋子第303章 意外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107章 前途第186章 收買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154章 奧運會第199章 外交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25章 求去第187章 武力第20章 生死一發第118章 暗流第45章 厚禮第118章 暗流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340章 貪污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349章 移民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57章 入幕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51章 鬧劇第324章 猛藥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143章 造艦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159章 銀元第281章 移民第126章 金屋藏嬌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328章 施壓第5章 戒毒第213章 皇權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4章 幕僚第100章 夥伴第56章 邀請第113章 內外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154章 奧運會第114章 清洗第47章 孤獨第174章 驕傲第144章 演習第71章 貪吃第326章 資本第352章 爆料第69章 籌款第60章 牌局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264章 外交第314章 熱火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388章 真假難辨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121章 小站第233章 接風第318章 南下第85章 出山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244章 導火索第64章 重逢第378章 范蠡第349章 移民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363章 警報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172章 推銷第112章 重組第259章 寶庫第91章 轉折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121章 小站第228章 醜聞第80章 危局第186章 收買第102章 重臨第14章 揚名第56章 邀請第236章 戶口第171章 拉攏第28章 趣事第82章 火中取栗第61章 熱鬧第33章 拆補第247章 下注第34章 會面第385章 中立國第331章 希望第42章 風起第30章 告密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132章 唱戲第168章 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