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震懾

不過令譚延闓感到比較欣慰的是目前中國更注重國內基礎建設,中國國內的地理條件在修路這樣的事情上能夠碰上一馬平川的機會並不多。以前在構建北方鐵路網的時候重點是東北,對於炸藥的需求還並不高,可以使炸藥生產部門集中在軍火生產上,而現在要在全國的範圍內進行考量,戰爭結束後以前擴建的天津機器局、新建的保定機器局和雷龍槍炮廠的炸藥部門生產工作並沒有停頓下來。

基礎建設所需和軍事部門的訓練需要,炸藥生產量一直都是逐年上升的,雖然這個數字並不高,但難的是在和平時期依舊保證工廠全力運轉。算算世界大戰爆發還有幾年,足夠譚延闓培養出足夠的軍火生產工人和工廠,再加上兩年的儲備時間,可以積累不少存貨,到時候應該可以應對戰爭爆發初期交戰國雙方對軍火的需求。

除了炸藥之外,還有很多軍需物資相關產業值得去提前做準備,同時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在未來的大戰中是一個重要的軍火出口國,相應的也會帶動遠洋運輸的繁榮——目前在中國能夠建造大型遠洋貨輪的船廠只有江南、大沽和黃浦三家,而江南造船廠已經將資源全部傾斜到大型戰艦的建造上,大沽和黃浦兩家船廠將會成爲中國遠洋貨輪的主要供應商。

由此推開與大型船舶建造相掛鉤的產業也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而中國工業將會由此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在這一場大戰結束後,中國成爲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工業國也說不定。只是譚延闓面臨的問題也不是一點半點——就如同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樣,現在戰爭還沒有開打,他沒有理由動員全國像一個戰爭國那樣將全國資源都集中到與軍事相關的工業生產上。

目前譚延闓也只能根據他對世界局勢的一些判斷來調整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尤其是軍事工業的規模——毫無疑問的,即便是所謂的“調整”,在任何一個數據面前都是飛速發展的,儘管這對於一個正常國家來說是非常“不正常”的。甚至於中國在軍事工業發展的速度上與歐洲的幾個重要強國沒有什麼兩樣,好像中國旁邊有一個勢均力敵的強國一樣,當然在遠東的地盤上因爲殖民地或是像日本那樣有英國暗地裡撐腰的因素,中國還遠稱不上是“擲地有聲”,但保證自己的國家利益不受損害還是綽綽有餘的。

中國正在瘋狂的開動它的戰爭機器,其軍事工業產能已經超越一個二流列強所能夠達到的極限,只是比英德法這樣的一流列強要弱一些,但是絕對可以超越大洋彼岸的美國。中國人一系列動作讓美國人感到非常的不安,當然比美國人更着急的還是英國人,因爲中國在1909年頭四個月表現出來的架勢很明顯的在對英國說“我非常不滿意!”

世界外交環境是非常敏感的,即便現在的交通和通訊與一百年之後根本沒法比,但是卻已經有着很明顯的“全球一體化”特徵——中國的船廠正在日以繼夜的建造新戰艦,而其艦船設計等相關部門也不會原地踏步走或是倒下來睡大覺,也肯定是在快馬加鞭的將各種新技術變成更加成熟的殺人武器,這些舉動自然會讓地球另外一端的國家感到不安,這些國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英國。

一九〇九年四月一日,中國政府宣佈鑑於上個月日本漁船與中國戰艦在日本海上發生相撞的事故達到了三起,爲了保證本國戰艦的行駛安全和國防需要,中國海軍將會在日本海、庫頁島南部以及琉球的西部、北部設立禁航海域,禁止日本一切船隻在這些海域行駛,一旦發現日本有“越線行爲”,中國海軍將視其爲戰爭……

這當然是赤裸裸的霸權,所謂“中國海軍艦艇和日本漁船相撞事故”不過都是中國內務部“指揮”中國海軍戰艦編隊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發生的“偶然性”事故而已,況且日本漁船中絕大部分都是木質的,在面對以動輒十英寸以上的裝甲鋼包裹起來的戰列艦的時候,肯定只有粉身碎骨一條路可走。即便日本漁船的船老大技術高超可以躲過撞擊,但戰艦上的內務部人員也會親自操刀用小口徑速射炮來完美的製造一起“事故”——內務部想要做的事情絕對不會留下任何活口或是把柄,三起“相撞事故”雖然只有一起是真正撞上了,但也只有一個日本漁民倖存者。

同日譚延闓致電德國威廉二世皇帝:“偉大的德國盟友在遠東擁有一個戰略支點的時刻到來了……作爲盟友,中國政府將會一如既往的站在朋友這一邊,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幫助……”

四月二日凌晨中德聯合太平洋艦隊降下了中國國旗,艦隊換上了德國軍旗,並且所有的中國官兵都在那霸港上岸脫離艦隊,隨後這支艦隊以新購入的皇太子號戰列巡洋艦爲旗艦,率領三艘大型裝甲巡洋艦離開那霸港北上前往日本——中德聯合太平洋艦隊徹底成爲歷史,中國對日本的進一步“絞殺”計劃開始進入實施階段,讓德國人在日本擁有一個海軍軍事基地。

儘管此時的日本經過中國十餘年的不斷打壓和封鎖,國內工業水平相對於1894年不僅沒有增長,還下降了不少。唯一能夠值得稱道的是日本在英國的支援下,有一支還算不錯的造艦隊伍,目前可以自行建造八千噸級的大型艦船,可惜日本國內資源有限,造艦體系殘缺不堪,炮管、裝甲鋼無法做到自產,而在動力方面還停留在三漲機時代的水平上——也就是說日本擁有造出大型巡洋艦的能力,但在覈心部件上必須依賴進口,而日本的經濟實力卻不足以支撐日本建造太多的巡洋艦,目前也只有三艘自造的巡洋艦而已。

根據中國海軍情報局的情報顯示,在“禮炮事件”之後,因爲害怕遇到中國有預謀的伏擊,日本海軍主力艦隊就已經很少出港,甚至連訓練都被耽擱下來。加上前期嚴厲的經濟封鎖,日本海軍軍費一直就處於非常窘困的地步,原本數月就要做一次的基本保養,現在一年到頭都未必能夠保養一次,海洋生物在其船底大量滋生,已經嚴重影響到其基本性能。

雖然德國在中國的海軍人員有限,不過卻已經勉強能夠達到四艘主力艦投入戰鬥的需要,成爲德國遠東海軍,而中國將會派出三艘北洋級戰列艦與三艘天津級裝甲巡洋艦組成的艦隊和德國遠東海軍艦隊對日本進行聯合行動,目標直至日本的軍港——中國第一目標是徹底殲滅日本海軍,而第二目標與德國一樣,在日本獲得一個軍港。

譚延闓對日本死纏爛打非要制其於死地不可的根本原因便是日本島嶼的戰略位置,目前日本主要是獲得英國的支持,而美國人出於對中國的顧忌心理也開始支持日本。儘管有這兩個強國的支持,要說譚延闓對此產生恐懼心理還不至於,但是他的“地盤”觀念很重——遠東是中國的遠東,日本就算是殘廢也不能爲其它強國所利用來制衡中國。

德國人的心理譚延闓很清楚,德國人嚴謹的品質值得他敬重,但是作爲統治者他不能將這種好感摻雜在國與國的交往當中,而且德國人在遠東謀求一塊立足之地也未必是出於好心——中國已經完全做到獨立,有能力來捍衛自己的權益,德國人當初在遠東謀求膠州灣的事情,作爲下圈套的策劃者和執行者他可不會忘記。

如果說十年前德國謀求膠州灣是和英國爭奪在華利益,而這十年來固然有譚延闓的某些因素在內,德國可以和中國組成太平洋聯合艦隊,但是德國人自己又何嘗不是想要在遠東真的謀求一塊戰略據點呢?英國人在遠東勢力已經收縮,德國人這種想法沒有任何消退的意思,反而積極響應譚延闓的策劃在日本謀求一個軍港,這本身就是對中國潛在的威脅——未來的戰爭中,不管是英國人勝利也好還是德國人勝利,歐洲的勝利者肯定在傷口癒合之後便開始利用日本製衡中國。

出於對國家安全利益的考量,日本必須要納入中國的體系,在譚延闓看來,不管是英國人、美國人還是德國人也罷,日本必須要由中國控制,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將德國人引入日本去和英國人抗衡,而中國取得一個控制日本的橋頭堡,等世界大戰一開便是中國控制日本開始!

當英國首相阿斯奎斯接到四月一日中國的聲明後,腦袋“嗡”的一下開始發麻,他立刻召開內閣會議,但是會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中德太平洋海軍就已經開始對日本下關岸防炮臺炮擊,準備進入東京灣了——這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主意,想要重演甲午戰爭三國干涉停戰的一幕,他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彰顯德國軍事力量的機會的,炮擊日本岸防炮臺直接將艦隊開進東京灣,以最直接的方式來逼迫日本放棄抵抗。

在四月一日中國政府的聲明發布後,日本就開始積極展開外交活動,尤其是希望英國能夠出面壓服中國迫使中國做出讓步,並且接洽中國駐日本公使,督促駐華日本公使林董來問詢中國政府,不過林董和日本外相都得到了中國政府外交部、國防部同樣的迴音——日本漁船涉嫌監視中國海軍活動,竊取中國海軍情報,中國海軍有權力對此做出反擊。

還沒有等駐華日本公使林董將電報發回日本,中德太平洋艦隊已經開始炮擊下關炮臺,並且迅速瓦解了日本岸防炮臺工事,打開了通往東京灣的大門。下關炮臺失守後,日本國內舉國譁然,而在譚延闓進行數年“仇日”宣傳的中國卻沒有半點反應,只是報攤茶館內多了一些談資。

當然中國國內也並不是沒有一點反對的聲音,一些地方性黨派認爲中國正走向“窮兵黷武”的道路,不過國防軍第一師已經在浙江登船前往日本,與之相對應的是楊超接替李俊翰成爲新的華南軍區司令員,第三、四、八師和首都衛戍軍的一個混成旅被調撥以軍事演習的名義進入華南軍區接受楊超的指揮——儘管譚延闓不喜歡使用武力來解決國內的問題,不過讓他比較煩悶的是對付國內反對聲音沒有比實實在在的刺刀和子彈更管用,這幾年來大大小小的軍事演習有三分之二是在長江以南,但是其中的十之八九就是針對南方的地方性黨派,每次軍演都可以讓他們閉嘴幾個月,且屢試不爽。

第一師離開浙江並非是秘密的,當朱爾典得知第一師已經乘船前往日本,他心中就知道中國總統的警告絕非是虛言恐嚇,而是切切實實的要付諸於行動——幫助德國在日本謀取一個海軍軍事基地,接下來恐怕就是以武力來奪取香港正式和英國攤牌了。一旦事情真的走到那一步,中國和英國之間恐怕除了打上一場戰爭之外不會有任何選擇,而中國人也看穿了英國的虛弱——英國已經大幅度的將力量回收本土,而國內的經濟危機與歐洲的緊張局勢會讓英國在戰爭和妥協之間猶豫不決。

僅僅倚靠佐世保的英國遠東海軍力量是無法與中國海軍相抵抗的,如果這一次英國再以犧牲日本而對中國妥協的話,英國人將會成爲日本最不受歡迎的“盟友”,而爲了日本與中國開戰則不附合英國的利益。最爲致命的並不是英日之間的同盟關係,這種關係是針對牽制中國的,能夠傍上英國人的大腿無非是日本人在做夢,在這個“同盟”關係中,日本註定是英國人在談判桌上任意犧牲的炮灰而已,相比之下中國和德國進一步的“合流”是最值得英國顧忌的。

朱爾典在沒有接到倫敦的許可之時,便緊急向佐世保的英國遠東海軍司令官威廉少將發電報,“鄭重告誡”他絕對不能和闖入東京灣的中德海軍相沖突,英國遠東海軍的重要使命是保持在遠東的存在,而不是爲日本做出無畏的犧牲……

對於遠東發生的事情,歐洲也是議論紛紛,而阿斯奎斯在內閣會議結束後,便立刻安排與到訪的中國總理進行緊急會談,不過沈靜已經應邀前往紐卡斯爾參觀去了,好在英國本土並不大,也有完善發達的交通網絡,轉天的時候沈靜就已經回到倫敦和阿斯奎斯面對面的坐下來談論遠東問題和中英關係的未來了。

沈靜的全球訪問從一開始便是被譚延闓定位爲對美國和英國的連消帶打的外交攻勢,國內將會最大限度的予以配合。通過電報沈靜已經知道了國內發生的事情,儘管他並不贊成採用如此激烈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不過他現在和譚延闓距離千山萬水,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他只能順着譚延闓的路線一條道走到黑。在對外口徑上他已經向譚延闓看齊,對於國內的行動予以堅決的支持——沈靜在面對阿斯奎斯的時候堅決將中日之間的衝突定位爲日本的挑釁,德國是中國的盟友根據兩國的相關條約而一起行動。

阿斯奎斯在面對一臉肅穆神情的沈靜的時候,心中總是不那麼痛快——英國慣用的外交恐嚇在這個中國人面前已經失去了效果,而且中國人似乎已經得到消息,中國隨行艦隊已經駛離紐卡斯爾,在北海中靜觀其變。中國和英國是目前唯一裝備無畏艦的國家,但是此時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已經在船塢中接受改造,根本指望不上,況且就算無畏號出馬也未必真的能夠吃定中國的蒙古級戰列艦,靠英國衆多的前無畏艦收拾掉中國艦隊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這種損失也會讓英國感到非常心痛。

“雖然半個多世紀以來,中英兩國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作爲這個世界上影響力比較大的國家,我們在建國後依舊很重視和貴國的外交往來……不過正如我國總統所主張的那樣,中國不是腐化的滿清政權時代了,任何外交往來都必須要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英國雖然是世界第一強國,但對於有損我國國家利益的事情,我們也不會後退半步……”沈靜坐在沙發上淡淡的說道。

阿斯奎斯眉頭一皺說道:“貴國對日本所採取的行動已經有失‘公平、公正’的原則了吧?”

“日本漁船窺伺我國海軍機密,這本身就是對我國的一種挑釁,相信如果有人用同樣的辦法來窺探英國海軍的秘密,不知道貴國該如何做呢?我們都不會忘記南非所發生的一切……”沈靜嘴角一翹微笑的說道。

“貴國的行動想要達到什麼程度呢?要知道我國與日本也有相應的條約,我國有必要知曉貴國的行動目的……”

沈靜說道:“這並不是什麼問題,我國的行動也需要貴國的支持……我國的行動目的就在於消滅日本海軍,對我國而言日本擁有海軍就是對我們的嚴重威脅,我國從上到下都一致認爲消滅日本的進攻力量是解決中日關係最核心的部分,這是中日之間兩次戰爭遺留下來的問題,作爲戰勝國我們有權利這麼做,但是當時因爲特殊原因我們沒有機會去做,現在不過是一種補救而已,只有如此,否則中國永遠都不會與日本形成正常的外交關係……”

第223章 鈍刀第380章 開戰第252章 猙獰第279章 號角第280章 鑰匙第77章 南大洋第22章 劫富第295章 國與家第59章 毒計第47章 孤獨第386章 破交第242章 罷免第2章 秀才第129章 矛盾第80章 危局第261章 說客第320章 邀請第219章 交易第47章 孤獨第278章 未來第237章 意外第115章 父子第343章 市場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210章 真假第389章 調整第383章 控制第177章 新艦第379章 焦點第377章 開端第49章 開炮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81章 移民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121章 小站第8章 賭徒第121章 小站第312章 勝利第340章 貪污第54章 常熟第188章 開戰第184章 扶植第70章 危機第207章 底線第173章 巡洋艦第261章 說客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54章 常熟第279章 號角第312章 勝利第209章 先兆第399章 退縮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197章 設障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369章 分化第188章 開戰第233章 接風第46章 出兵朝鮮第80章 危局第34章 會面第330章 崩潰第2章 秀才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93章 藍天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387章 對峙第77章 南大洋第344章 南洋第134章 留學生第390章 日蘭德第56章 邀請第36章 籌謀實業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8章 賭徒第279章 號角第12章 勸學第219章 交易第232章 力辭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263章 易幟第98章 機鋒第15章 婚事第316章 依託第21章 教官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3章 鄉試第28章 趣事第389章 調整第90章 成交第15章 婚事第83章 章京第223章 鈍刀第251章 意志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324章 猛藥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96章 燈塔
第223章 鈍刀第380章 開戰第252章 猙獰第279章 號角第280章 鑰匙第77章 南大洋第22章 劫富第295章 國與家第59章 毒計第47章 孤獨第386章 破交第242章 罷免第2章 秀才第129章 矛盾第80章 危局第261章 說客第320章 邀請第219章 交易第47章 孤獨第278章 未來第237章 意外第115章 父子第343章 市場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210章 真假第389章 調整第383章 控制第177章 新艦第379章 焦點第377章 開端第49章 開炮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81章 移民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121章 小站第8章 賭徒第121章 小站第312章 勝利第340章 貪污第54章 常熟第188章 開戰第184章 扶植第70章 危機第207章 底線第173章 巡洋艦第261章 說客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54章 常熟第279章 號角第312章 勝利第209章 先兆第399章 退縮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197章 設障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369章 分化第188章 開戰第233章 接風第46章 出兵朝鮮第80章 危局第34章 會面第330章 崩潰第2章 秀才第351章 流動的資本第393章 藍天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387章 對峙第77章 南大洋第344章 南洋第134章 留學生第390章 日蘭德第56章 邀請第36章 籌謀實業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8章 賭徒第279章 號角第12章 勸學第219章 交易第232章 力辭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263章 易幟第98章 機鋒第15章 婚事第316章 依託第21章 教官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3章 鄉試第28章 趣事第389章 調整第90章 成交第15章 婚事第83章 章京第223章 鈍刀第251章 意志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324章 猛藥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296章 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