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鈍刀

譚延在接手京師防務之後,慈禧太后也給予了相應的官職——京師步兵統領,這曾是榮祿從西北返回京師之後的職位,這個職位因爲護衛京師防務所以從來就沒有授予過漢人,除此之外除山東巡撫職加兵部尚書,這也是榮祿曾經的職位。此番倉促授職,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譚鍾麟上書保舉沈靜爲山東巡撫——這是譚氏父子幕僚中第二個走上一省巡撫之職的幕僚,雖然比不上當年曾國藩和李鴻章幕府中走出的封疆大吏數量,但這也很容易讓人將譚氏父子聯想到曾李二人。

因爲武衛軍除了譚延的右軍兩鎮又一混成旅和京師禁衛軍在關內之外,聶士成、董祥福等人的武衛軍全部在關外受東北三省總督劉銘傳所調遣,是以譚延雖然接手榮祿的舊職,論職權範圍卻比以前有所縮水。不過譚延兵部看重聶士成和董祥福兩部,這些舊式軍隊在他眼中除了會使喚大煙槍之外,就剩下人頭多,戰鬥力根本無法和他麾下已經武裝到牙齒的北洋新軍相提並論。

六月初四,譚延上書朝廷希望能夠在以前京師禁衛軍的基礎上編練一鎮完全由滿人組成的新式軍隊,由此來增強京師護衛力量。這本奏摺由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所應允,由譚延的推薦這一鎮滿人新軍的鎮統爲長麟——長麟當年曾經和譚延一般,是朝廷軍務處協辦,不過因爲前年得罪了慈禧太后而被罷斥,和榮祿差不多也是個將門之家,背景深厚爲光緒皇帝所用。

看得出來就像譚延入京一般,光緒皇帝相應譚延任命長麟爲滿族鎮軍鎮統。可見這個小皇帝也不是全無心機,畢竟是帝王家長大的。而譚延也想要看看小皇帝是不是想要走軍事道路來穩固自己的權力,很有可能是對自己進京態度的不滿,但一時又擺脫不了對自己的依賴所致。

譚延進京出任兵部尚書兼步軍統領最大的好處便是帝黨牢牢控制地戶部開始對他鬆動,對北洋的海6兩軍撥款開始恢復到兩年前的水平。這比譚延心中預想的效果要稍微好些,至少旅順造船所的造艦經費得到很大的緩解,龍旗號同級戰列艦開始正式提上建造日程。只是依據英國的戰列艦設計圖紙,還有最新地造艦動態,旅順造船所的戰艦設計師們要對原有圖紙進行改進,使之更加適合於遠東洋麪作戰。

旅順造船所拿出了兩種不同的改進設計方案,譚延看過之後也是難以取捨,便主張設計師們同時細化這兩個造艦方案,先完成兩種龍旗號戰列艦變種戰艦的設計工作,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來取決最終建造哪種戰列艦。之所以出現兩種設計方案還是因爲上海江南製造局在大口徑艦炮製造技術上再次取得了突破,結合從法國和德國購買的艦炮專利。已經可以生產四十倍徑的十二寸、十一寸艦炮,加上漢陽鋼鐵廠引進了德國的炮鋼冶煉技術,大大提高了艦炮的壽命和性能。

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成功建造不僅增強了北洋海軍地實力,更從戰艦設計上使旅順造船所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世界各國海軍列強國家的戰艦設計從來沒有像旅順造船所那樣這麼大膽,積極使用尚未經過驗證的戰艦設計方案。如果說飛剪用在龍威級巡洋艦上還不會有太大的爭議,而像靖海級裝甲巡洋艦這樣的萬噸級巡洋艦使用飛剪還是創,至於揹負式炮塔,一級艦炮配置等方面無一不是大膽採用。

旅順造船所的設計團體已經開始在譚延的影響下慢慢的向歷史上無畏級戰列艦地設計思路靠攏,儘管譚延在海戰理論上還算不錯。在戰艦設計上肚子裡面的那點貨已經全部貢獻出去了。正是因爲龍威級和靖海級巡洋艦的實踐,加上龍旗號戰列艦的圖紙,旅順造船所設計團體打算採用上海江南製造局的新式大口徑艦炮來設計一款全新的戰列艦——四座雙連裝十一寸戰列艦,四十倍徑的十一寸主炮加上採用全新高爆炸藥製造的彈頭,其威力足夠敲開目前世界上任何一艘戰列艦的裝甲。

另外一種設計方案則是在龍旗號戰列艦上做進一步的完善,屬於中規中矩地路線。正是因爲難以取捨,譚延才比較爲難,遂決定讓旅順造船所設計團隊一分爲二齊頭並進來做兩種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事實上譚延更傾向於十一寸主炮的設計方案,因爲目前不僅是上海江南製造局,就是英德法等工業達的列強國家在射炮的製造技術上都卡在了十一寸這條線上。

爲了敲碎日本戰列艦的烏龜殼。譚延一邊對上海江南製造局的科技團隊開下了豐厚的報酬,另外一邊也是積極從英德法等國引進技術來提高上海江南製造局地水平。在法國的高爆彈藥得手之後,配上了新型十一寸射炮,譚延手中終於有了可以滿足戰術需要的國產大口徑艦炮,至於傳統型的戰列艦上搭載的十二寸艦炮方案是中規中矩,但在以現有技術還無法保證射擊命中率地情況下,十一寸火炮地戰列艦設計方案無疑有着巨大的誘惑。

自從上次和唐博文在天津“遠洋航運”一會之後,戰列艦地影子在譚延的心中怎麼也無法抹去。一個是中國歷史上自甲午海戰之後海軍凋零百年總是受外人的壓迫。他氣憤不過;另外一個則是日本的現實威脅,逼得他不得不大力展海軍——他可以百分百的肯定,日後有朝一日他奪取政權推翻滿清的時候,別的列強國家也許會受到歐洲形勢的惡化最多威脅兩句,但是日本是絕對不會放棄中國內亂的時機來趁機舉起屠刀。

眼下譚延已經接管了京師防務。加上北洋6軍的實力。這都是曾國藩和李鴻章原來想都不敢想地實力,憑藉手中的實力。他已經完全擁有武力左右中國政局的能力,當個曹操來場廢立遊戲也不在話下。走到這一步他就必須要考慮一旦局勢需要,他要推翻滿清政府所要承擔的後果問題,說到底面臨的威脅第一個就是日本,排名第二的自然是貪婪的北極熊——就算譚氏父子地不合作態度,至多是放緩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度,但是它還在每天修建着。遲早有一天會貫通通車。

京師的局勢因爲譚延攜帶重兵駐紮維持而很快的變得平靜起來,街上全副武裝巡邏的士兵一方面提示十幾天前生在禮賢莊的刺殺八大臣的惡*件,另外也告訴京師的居民,有如此武裝的新軍可以爲京師提供足夠地保護。至少新軍的到來讓老百姓的生活又迴歸到正常的水平,達官貴人們也不會因爲“搶購”保鏢擠破鏢局的大門——什麼保鏢也不如多拍譚延的馬屁管用,有能夠擊敗德國6軍的北洋軍在京師,幾個安置炸彈的蟊賊算什麼?!

不過譚延卻顧不得聽這些人的馬屁,他還要緊巴巴地趕到已經返回頤和園居住的慈禧太后拍她老人家的馬屁——譚延這次弄到手的禮物是氫氣球。十幾年前在天津,當時的李鴻章就放飛過載人氫氣球。當時在天津引起了轟動,外國報館爭相報道,而天津市民也踊躍圍觀。

氫氣球在天津很是熱鬧了一陣,隨後封藏起來,數年後慈禧太后也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消息,想要乘坐氫氣球登高望遠。可是北洋的氫氣球數年未用,絲綢製作的氫氣球早已朽爛不堪,這樣的氫氣球一旦放飛,誰也不敢保證上面的人能夠安全。是以李鴻章回復朝廷地奏摺如數說明,慈禧太后想要乘坐氫氣球的願望也就落了空。

“聖母皇太后,這氫氣球雖然是全新的,不過終究是飛到高空有一定的危險,臣以爲最好先遣人試飛一次來驗證其是否完好,太后再決定是否程氣球上空……”譚延有些獻媚的說道。

慈禧太后不比榮祿,是否能夠將這個老太太哄得開心,這關係到自己在帝國政壇上的地位。當然現在譚延的翅膀夠硬,也越來越有能力擺脫傳統官員拍慈禧太后馬屁,只是他爲人謹小慎微。不到有絕對把握的時候絕對不會撕下自己僞裝地面孔。眼下第四批新建6軍正在訓練當中,這一批新軍數量由原本定下的兩鎮擴充到三鎮又一混成協,使得原本快要結束的新軍訓練時間又要往後推移數個月。

譚延現在也正眼巴巴的瞪着這批新建6軍趕快訓練成軍,這樣手中的新軍數量就可以達到一個令人可畏地,同時他地地位也將會更加穩固。他還想着徹底完成直隸、河南、山東的巡防營舊式軍隊地整編,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討好慈禧太后這就成了中間最關鍵的步驟。

在一個寬闊的院落中,一隻紅色的大氣球漂浮着。這便是充氣後的氫氣球,在沙袋和吊籃的拉力下它現在還沒法升空。譚延無法想象十幾年前北洋李鴻章手中的那個氫氣球的安全性如何,至少在他的腦海中,氫氣球無論如何也和絲綢掛不上鉤,所以這個氫氣球是從國外訂購用橡膠製作的氫氣球。

看到慈禧太后臉上的滿是褶皺的笑容。譚延心中也是暗自舒了一口氣。慈禧太后雖然熱衷於權力,到底還是重於享受。只要自己不是威脅到她,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自己進京之後立刻拿着氫氣球來討好慈禧太后,這一步算是走對了。不過這也使他看到慈禧太后天性涼薄,和她有着如此深厚關係的榮祿被人炸死,到現在居然還有心思享樂,可見這個老太婆實在是靠不住。

其實譚延也倒是冤枉了慈禧太后,她並不是不追查榮祿等八大臣的死因,只是譚延在天津搞的一連串冤案鐵證如山,連人帶炸藥全部抓了個現行。儘管有順昌號老闆與榮祿之間的關係有些讓人懷疑,但是在報紙統一口徑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三人成虎由不得外人不信,縱有疑問卻也無法翻案。更不會想到這次天大的謀殺案是譚延來主使地。慈禧太后雖然不喜歡洋人,但是對洋人的報紙卻看得非常重,有一個擁有幾十人精通各國文字的翻譯團隊專門爲她一個人服務,以便觀察形勢,而洋人的報紙除了對譚延能夠火破案讚賞有加之外,舊式對於榮祿等八大臣未能出洋使中國早日實現憲政而感到惋惜。

“好!好!”慈禧太后還是頭一次見到能夠將人帶上天的玩意,自然是心中見喜。樂不開支:“哀家早年就聽說過這玩意能夠將人帶上天,狀元郎孝心有加算是圓了哀家的一個心思……”

譚延立刻說道:“老佛爺的心思就是微臣地心思,能夠替老佛爺辦一件舒心事是微臣最大的心願……老佛爺,這氫氣球能夠帶人飛上天不假,只是飛得高度有限,微臣這裡還準備瞭望遠鏡,可以看到更遠的景緻,待會讓人試過之後老佛爺就可以讓氣球帶上天去,從空中來欣賞這三海無邊勝景!”

在李蓮英等衆多太監的忙碌下。氫氣球總算是準備完畢,兩個小太監懷着激動的心情戰戰兢兢的進入氫氣球的吊籃中,在旁邊衆多人的幫助下,卸掉沙袋,緩緩的放鬆麻繩,氣球帶着吊籃裡地人緩緩的升起,等升到十來米高的位置時,才停下來。衆人仰望空中的氫氣球,李蓮英更是扯起了公鴨嗓子詢問上面的小太監情況如何。兩個小太監大呼小叫的告訴下面的人從空中來看頤和園果然是不同尋常……

譚延聽後也是微微一笑,到現在他還都沒有坐過氫氣球嚐嚐飛天的滋味,倒是便宜了這兩個小太監。不過折騰氫氣球也並不是完全爲了討好慈禧太后,在沒有飛機的時代,氫氣球或是熱氣球在軍事上都有着很重要地地位,雖然有些不保險但若用得得當那將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譚延可是知道一戰中,德國人的齊柏林飛艇還飛過海峽對倫敦進行戰略轟炸呢,效果未必有多好,但是政治上的意義遠大過其軍事意義。而北洋內部也有人提出使用熱氣球或是足夠大的氫氣球來吊裝海防炮,將海防炮拆分成數個部分分批空運到山勢比較陡峭的戰略要地。然後在山頂炮臺進行組裝。這個想法確實是非常有誘惑力,旅順口、威海衛兩大海軍基地還有正在建設中的膠州灣海軍基地都有這樣地勢險峻的地方,如果能夠在這些地方架設炮臺,那海軍基地的防衛能力將會再上一個新臺階。對此譚延已經批覆研究人員對其可行性進行研究,一旦可以做到那就立刻應用到海防要塞炮的佈設上去。

慈禧太后在李蓮英地陪同下也登上了氫氣球升空,手中拿着譚延敬獻的望遠鏡在空中欣賞頤和園的風光。頤和園就是再漂亮,對於慈禧太后這樣整日都生活在其中的人來說也會有乏味的時候,從空中用望遠鏡來眺望。雖說不能將頤和園盡收眼底,但也別有一番風味。在老太太的熱切要求下,空中不時傳來李蓮英那公鴨般的嗓子:“在升高點!”

站在下面看着一羣熱鬧的人們,再看看半空中地熱氣球和吊籃中隱約的慈禧太后與李蓮英的身影,譚延心中不禁生出一個想法:“如果這個時候要有挺馬可沁機槍的話該多好。我絕對不打吊籃。要打就打氫氣球,讓他們嚐嚐烤鴨的味道。這就是所謂要解心頭狠,鈍刀斬仇人”

這個想法也不過是在譚延地腦海中一閃而過而已,也許是他太過小心,這個時候他地實力還沒有展到令他非常滿意的地步,慈禧太后對他來說還有很大地用處。譚延還需要藉助慈禧太后的力量來展自己的實力,並且還需要老太婆來壓制由榮祿掀起的愈來愈高漲的排漢風潮。再說就這麼讓老太婆死了,譚延心中也不會解氣的,這太便宜老太婆了……

第183章 回報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45章 厚禮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83章 契機第52章 生路第205章 挖角第54章 常熟第140章 陰影第33章 拆補第205章 挖角第35章 肥羊第238章 時代第69章 籌款第226章 試探第204章 起步第71章 貪吃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6章 賭局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67章 詫異第236章 戶口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222章 坐莊第143章 造艦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160章 割肉者第213章 皇權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168章 升官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43章 顧盼第198章 陷害第375章 爭奪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25章 垮塌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83章 契機第38章 抵羊第200章 協議第184章 扶植第318章 南下第212章 對峙第38章 抵羊第199章 外交第160章 割肉者第171章 拉攏第25章 求去第105章 北上第354章 威懾第297章 得手第188章 開戰第184章 扶植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382章 遠慮第214章 莊家第116章 達潮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57章 互惠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315章 推進第215章 憲政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43章 市場第136章 漫雪第168章 升官第328章 施壓第10章 武力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94章 惡魔第278章 未來第54章 常熟第16章 計較第53章 權力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261章 說客第334章 強權第172章 推銷第31章 丟車保帥第123章 把柄第119章 遊說第293章 據點第78章 燃燒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354章 威懾第264章 外交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122章 養狗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131章 鐵路第179章 變故第231章 玄機第157章 互惠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76章 中德走向
第183章 回報第273章 項莊舞劍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45章 厚禮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83章 契機第52章 生路第205章 挖角第54章 常熟第140章 陰影第33章 拆補第205章 挖角第35章 肥羊第238章 時代第69章 籌款第226章 試探第204章 起步第71章 貪吃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6章 賭局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67章 詫異第236章 戶口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222章 坐莊第143章 造艦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160章 割肉者第213章 皇權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168章 升官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43章 顧盼第198章 陷害第375章 爭奪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25章 垮塌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83章 契機第38章 抵羊第200章 協議第184章 扶植第318章 南下第212章 對峙第38章 抵羊第199章 外交第160章 割肉者第171章 拉攏第25章 求去第105章 北上第354章 威懾第297章 得手第188章 開戰第184章 扶植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382章 遠慮第214章 莊家第116章 達潮第36章 籌謀實業第157章 互惠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315章 推進第215章 憲政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343章 市場第136章 漫雪第168章 升官第328章 施壓第10章 武力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94章 惡魔第278章 未來第54章 常熟第16章 計較第53章 權力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261章 說客第334章 強權第172章 推銷第31章 丟車保帥第123章 把柄第119章 遊說第293章 據點第78章 燃燒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354章 威懾第264章 外交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122章 養狗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131章 鐵路第179章 變故第231章 玄機第157章 互惠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76章 中德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