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申正時分,會寧閣裡外已經簇擁滿了伺候的人。

宮中尚書內省的正五品林尚儀,帶着司贊、司賓兩位女史早就等候在階下,不慌不忙地看着旁邊一臉焦躁的周尚服。

周尚服嘴裡前兩天已經燎了兩個大泡,這時候更是疼得厲害。申時不到,她就和禮部的官員、入內內侍省的西頭供奉官一起等在閣外了。那邊的吳王早就穿戴好祭服了。這邊的燕王竟然還在沐浴!

這會寧閣的司設和司飾都當的什麼差!真是皇子不急,急死女史!竟然由得燕王殿下自己沐浴,還已經好些年了!敢情這位王司正身爲司寢女官,只是口頭說說就算當好差了?被她腹謗不已的王司正,在一側垂首斂目肅立着,大氣也不敢喘一聲。

周尚服忍不住提裙走上兩層臺階。王司正畢竟是她一手帶出來的徒弟,實在也不忍心多加斥責。分在燕王殿下這裡的人,眼裡只有燕王的話纔是宮規。整個皇城誰都知道這個不能明說的規矩。

她輕輕嘆了口氣,這燕王殿下怕是早就知了人事,面子薄,不好意思給女史內侍們知曉才這麼彆扭的。魯王十四歲時,吳賢妃就奏請聖人,賜了侍寢宮人。去年夏天,太后娘娘親自選了四位侍寢宮人賜給了吳王。這皇子們通曉人事,乃人倫天理,有什麼好彆扭和好害臊的!

只有這位燕王殿下啊!年初聖人親自過問,特地選了四位侍寢宮人,豐滿者有之,纖瘦者有之,豔麗的有,清秀的也有。可陳婕妤卻說不急,過幾年再說,硬是回絕了聖人的好意。那原本被選中的四個宮人別提多失望多傷心了。過幾年?還過幾年再說?過幾年有兩個都該到了出宮的年紀了。

周尚服忍不住朝會寧閣緊閉的大門多張望了幾眼。這樣的才華,這樣的容貌,若不是這樣的脾氣,年輕點的女官哪裡把持得住!想到這件事以後,燕王殿下甚至去聖人那裡,把會寧閣裡稍微有些姿色的女史和宮女都換成了內侍。難怪李尚宮都擔憂燕王殿下由於過於美貌有那個傾向了。真是可惜啊!

終於,會寧閣的門大開。兩個內侍奔了出來:“王司正!殿下好了,快請進來。”

林尚儀的眼風跟刀子一樣划過去。兩個內侍立刻肅容斂目,垂首靜立不語。

周尚服來不及理會這些細枝末節,匆匆帶着王司正進去監督宮人們爲燕王穿着祭服了。

會寧閣裡的趙栩自己沐浴完,身着白羅中單,頭髮也已經由宮女薰幹束起。正堂之上,林尚儀親自引導他焚香。焚香完畢後,周尚服指導宮人們趕緊給他穿上繡着山、龍、 雉、火、虎蜼五章圖案的青衣,前三幅後四幅,親自上前爲他仔細整理好。再着緋色繡了藻、粉米、黼、黻四章的六幅羅裳,宮女將羅裳下襬小心翼翼地對齊,讓之垂落下來。周尚服接過緋色繡山、火二章的蔽膝,替他繫好。王司正趕緊爲他束上緋白羅大帶,謹記千萬千萬不能碰到燕王殿下的身子!又繫上以金塗銀的革帶,佩戴上玉佩和錦綬、青絲網雙玉環,還有玉裝劍。再穿好緋羅襪,套上黑色鑲硃色滾條的木底高靴。

最後趙栩坐正了,由周尚服親自爲他戴上塗了金銀花額的九旒冕,插上犀、玳瑁簪導。

周尚服退後兩步,仔細打量過以後,行禮道:“祭服已經穿着好了,請殿下移駕。”

衆人見趙栩身穿祭服,那不似世中人的姿容,軒軒如朝霞舉,不由得紛紛五體投地,心悅誠服。這樣的絕世風姿,才配代官家前往太廟告禰啊!

太廟門口早早被禁軍團團圍住,各色旗幟招展,庶民士子皆遠遠避讓。

蘇瞻身穿朱衣朱裳的祭服,戴貂蟬冠,佩瑞草地毬路文芳團帶,系金魚袋,穿黑色鑲硃色滾條的木底高靴,手捧牙笏,站在衆臣的最前方,身後是一片身穿緋服的重臣們,靜待吉時。

吉時一到,贊禮唱:“有司謹具!請行事!”

太祝穿祭服沿街而上,開始迎神。他身後跟着祠部的十二位祭師扛着特牲往太廟中敬獻。再有十二位身着褐色祭服的旗手,高舉五方旗肅然跟隨。二十位手持竹帛,身穿硃色祭服的國子監上舍學子依次上前,立於兩側。

太樂一百三十位樂工,奏吹起各自的樂器。另有一百三十人隨着太祝高唱迎神樂曲《靜安》:“鍾石既作,俎豆在前。雲旗飛揚,神光肅然……”鼓樂聲恢弘,歌聲傳出極遠。

六皇子燕王趙栩,一步一步登上高階。

太祝取玉幣放到篚中,將玉帛交給趙栩。趙栩躬身接過玉帛,高舉於頭頂。

趙栩轉身面對階下衆人,朗聲高誦:“桓桓勖軍旅,將將御英豪。神武誠無敵,天威詎可逃。王師宣利澤,霈若沃春膏……”。

趙栩讀完祝文,將出徵一事敬告祖先,行大禮。在場衆人全都隨着贊禮高喊“拜——興——拜——興——平身!”行跪拜大禮。

趙栩上香進酒,焚祝文,最後接過贊禮手中的祭酒,一飲而盡。他轉過身來,睥睨階下衆人。九旒冕下的少年面容,燦若朝霞,意氣風發。

蘇瞻垂目,率衆臣再行大禮。心道難怪張子厚和老定王,都主張擁立燕王。比起魯王或吳王,他的確有王者之氣,奈何太過棱角分明,爲人君,恐日後很難君臣相得。大趙出過兩位過於霸氣的官家,結局都很悲劇,幾乎是國家的災難啊。如今官家身體正在好轉,更爲信重自己,疏遠了蔡佑,如果官家提出要立燕王爲皇太子,自己該如何說服官家呢。

禮畢,衆臣簇擁着趙栩出太廟,往宣德樓去會合陳青和吳王。

***

這日早間,孟府的牛車駛往族學的路上,平日熙熙攘攘的觀音廟前,卻攤販稀少。九娘掀開車簾,凌娘子夫婦的餛飩攤竟然也沒有擺出來。四個小娘子面面相覷,嘆了口氣。想來明日陳青率軍出征,民衆們恐怕大多都去旗纛街等着看今日陳青和皇子們祭旗的典禮了。

到了學裡,請假多日的張蕊珠倒是早早來了,正在和甲班的其他幾位小娘子在議論今日的幾大祭禮。見孟家四姐妹到了,衆人紛紛問安,又說起年底的考覈來。這一年裡,張蕊珠和六孃的幾次考覈都不分上下,眼看可以雙雙進宮做公主侍讀。

七娘被程氏指點明白後,也不屑於參加她們的議論,心裡又十分苦惱。想着六娘既然已經是太后娘娘看中要入宮的人,爲何不能將這個考覈名額讓給自己呢。她看看九娘,覺得只有讓九娘去說服六娘,自己纔能有入宮的機會。

不一會兒,尚儀先生孫娘子笑着進來說:“汴京城幾十年沒有行過軍禮,正好丙班魏先生家的包子鋪就在旗纛街上,今日也不開張。館長說讓我們甲班的小娘子們都去魏先生家中,看一看禡祭。免得每次說到五禮,你們也只能靠自己想。”

不少小娘子就歡呼起來。九娘心中卻暗歎,這兵禍之苦,不在自己身上,百姓哪裡能夠感同身受。兩浙路的事,似乎離汴京城還有千里之遠。她們所高興的是能夠看見陳太尉和兩位親王各位宰執重臣,是能夠親眼目睹難得一見的禡祭。哪裡想到今日出徵去的軍士有多少人會戰死沙場,又有多少人埋骨他鄉。六娘拍拍九孃的手,也嘆了口氣。但是看,還是都要去看的。

女學的幾輛牛車載着甲班的小娘子們,往城西的旗纛街而去。

***

御街兩側的步道上,黑壓壓同樣擠滿了百姓。

宣德樓前,一千身穿黑漆瀕順水山字鐵甲的京畿禁軍騎兵,陣列在場。後面還有一千身穿步人甲的步軍精兵。旌旗蔽空,兵刃寒光使觀者遍體生涼。

一身金甲的陳青跪在高太后身前。

高太后將金印、虎符、持節、斧鉞一一鄭重地授給陳青。陳青一一接過。

高太后殷殷相托:“就仰仗太尉剿滅反賊了!他日凱旋。官家必會城外親迎!”

陳青跪拜於地,薄脣微啓:“臣當不辱使命!”

他霍然站起身來,紅色盔纓和頸中的硃色領巾揚起,金甲脆響。身邊的令官接過他手中之物。陳青飛身上馬,調轉馬頭,朝着兩千精兵凝眸片刻。忽地拔出佩劍,直指上天,大聲道:“我大趙太平日久,現有房氏反賊,佔我城廓!毀我桑田!戮我同袍!兩浙百姓,受兵刀之禍,流離顛沛者衆!今日諸將士隨陳某南下討伐反賊,要還兩浙一個清明,還百姓一個太平,你們可願意!!”陳青大喝一聲:“可願隨陳某同赴生死!???”

兩千將士慷慨激昂高聲應道:“誓隨將軍共生死!!!共生死!!!”其聲如雷,氣勢如虹。

陳青高舉佩劍:“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陳某必與衆將士生死不離!!!”

“生死不離!生死不離!生死不離!!!”衆將士羣情激昂,高舉兵器,大聲呼喊。整個開封城似乎都在這兩千人的呼喊中震動起來。御街兩邊的百姓們也紛紛呼喊起來。那兩千兒郎裡,也有他們的兒子、兄弟、丈夫啊。不少人已拭起淚來,卻依然高喊着生死不離四個字。

趙棣心裡一陣發毛,他第一次領會到陳青爲何號稱大趙第一勇將,更體會到太后娘娘對陳青的顧忌是多麼明智。這樣能令將士奮不顧身一呼百應的人,一旦黃袍加身,誰能擋得住他?

趙栩胸口禁不住的起伏,眼中更是酸澀無比,對着陽光,他眯起眼,又是高興又是擔憂。他自然盼望舅舅得勝,平安歸來,天下太平。可也擔心舅舅得勝後,太后娘娘更加猜忌他,只能期望用人不疑的爹爹身子快些好起來。

隨軍鼓管大樂奏起。殿帥黃旗高高擎起,諸軍再次朝宣德樓呼拜“陛下萬歲!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陳青舉起手來,中軍鳴角。步軍轉身成爲前軍,向御街而行,直向南薰門而去。今晚將在城外六十里處會合兩千弓-弩精兵、三千輜重兵力,紮營安寨,明日大軍正式出征。

陳青向高太后行禮告別,帶着趙栩趙棣、各宰執以及兵部禮部、太常寺衆官員,緩緩跟着騎兵而行。到西門大街後,衆人和騎兵將士們暫別,轉往旗纛街祭旗。

旗纛街兩側早已被內城禁軍站滿,禁軍身後的百姓遠遠看見衆騎緩緩而來,頓時歡聲雷動。喚面涅將軍的有,喚太尉的有,喚陳將軍的也有。

正靠着旗纛廟的魏氏包子鋪,二樓窗口,孟氏女學的一班小娘子們也紛紛抻長了脖子,興高采烈起來。

六娘九娘和四娘七娘在兩扇窗前,默默看着衆騎越來越近。

陳青依然是冰山似的俊臉,毫無表情,他一手持繮繩,一手壓在身側佩劍的劍柄之上。雖然只是騎在馬上,圍觀者卻有被泰山壓頂的感受。

陳青身後是一樣毫無表情的趙栩。兩舅甥面容肖似,引來更多百姓的歡呼。再後面是吳王趙棣,還有蘇瞻蔡佑帶着諸重臣。旗纛街上各種呼喊“燕王殿下”、“吳王殿下”、“太尉”、“蘇相” 的聲音此起彼伏起來。蔡佑在馬上酸溜溜地想,不就是長得好看嘛!不就是年紀輕嘛!真是!東京城的百姓們果然膚淺,只看臉啊!

臨近廟門口,趙栩忽然聽見有清脆的聲音喊道:“燕王殿下——!”卻是個小娘子的聲音。跟着就有不少小娘子笑着也大喊起來:“燕王殿下燕王殿下!——”

趙栩心中一動,側頭望去,卻見寬闊的街對面二樓有扇窗口站着四個小娘子,隔得這麼遠,他也看得清楚。是阿妧啊!

六娘和九娘瞠目結舌地看着裝作什麼也沒發生的七娘。魏先生卻哈哈笑着拍着七娘的肩膀也大喊了聲:“太尉!——陳太尉!”

包子鋪二樓炸了鍋,平日溫文爾雅守禮的小娘子們紛紛喊了起來。就連張蕊珠也朝着吳王矚目,暗暗喊了一聲殿下。孫尚儀嘆了口氣,世風日下啊,好好的軍禮,這汴京百姓竟然追逐起兩代美男子起來!

原來阿妧也來看禡祭啊,或者,是來看自己的吧。這軍禮有什麼可看的。趙栩想着,看着九娘所在的方向,禁不住露出一絲笑意來,心裡高興得很。

江漢春風起,冰霜剎那除。他這略一展顏,明明剛入秋,卻似春風一般不知道發了多少人心頭的枝上花。

九娘不敢多看,默默轉開眼,卻發現後面的蘇瞻遠遠看上去似乎比起四年前開寶寺時消瘦了許多,身姿依舊如鬆,氣韻依舊似玉,恐怕是操心國事太甚了。九娘就想起來還沒問過阿昉,明年他會不會下場參加大比,殿試後會不會入仕。如果她還在,肯定是不贊成的,阿昉明年才十六歲,正是該天南海北遊歷考察拜師交友的年齡,三年後十九歲,大比以後,才合適成親生子,外放爲官,有了對民情的瞭解,也才適合做一方父母官。只是,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替他細細計劃,也不知道阿昉在國子監上舍,如今是不是排在最前面幾位會被直接授官。可是她做孃的,私心裡卻不那麼希望阿昉爲官,只可惜蘇家、蘇瞻怎麼也不可能允許他去做一個書院的院長。

陳青衆人,在太常寺官員引導下,迎神,三獻禮,飲福、徹豆、送神、望燎。祭祀過蚩尤戰神和旗頭大將、六纛大將、五方旗神、金鼓角之神、弓-弩飛槍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祗五昌神衆。圍觀者鴉雀無聲,誠心誠意禱祝陳青馬到成功早日凱旋。

女學衆人一邊聽着孫尚儀的細細講解,一邊默記着祭祀的各項細節。九娘遠遠看着陳青等人的身影,想起前不久還在州西瓦子裡對自己親切笑談的他,明日就將奔赴沙場,血戰他鄉。她兩世來都活在太平年代,此刻不由得黯然失神。

待禮畢,今日各大祭祀纔算全部結束了。衆人紛紛向陳青道別後,鬆了一口氣,各自返回衙門。一名年輕的武將給陳青牽過馬來,在一聲聲百姓歡呼的“太尉”聲,他忍不住笑了起來:“要是魏娘子在,恐怕喊得最是響亮!”

陳青脣角微勾,手中馬鞭輕輕抽在他屁股上:“多嘴!”

章叔夜咧開嘴笑得更歡了,飛身上馬,朝趙栩等人一拱手,持繮跟着陳青緩慢而行。

看到此人陽光下的笑容,六娘纔想起,這個一身甲冑頭戴黑盔頸系紅巾的小將,就是那天福田院用劍鞘扶住自己的年輕人。

原來一個人可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大笑啊,還不難看。六娘默默祝禱他能平安歸來,莫讓他的弟弟傷了心。

作者有話要說:

注:

1、尚儀、尚服,是北宋後宮女子官職,都屬於尚書內省。這個級別的包括了專門侍奉皇后的尚宮(不同於唐代,宋代的尚宮只服務於皇后。)、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這些職位都是正五品。

2、司設屬於尚寢管理,掌帷帳褥枕蓆、灑掃鋪設之事,下面還有典設、掌設各二人。

3、司飾屬於尚服管理,掌膏沐巾櫛服玩之事。以上官職出自《宋會要輯稿》四。

4、祭服:顧名思義,是祭祀所穿的服裝。宋代的祭服也是改了又改,改了又改。到了朱明土鱉時代呢,元朝的禮儀都不用了,全部根據唐宋的重修,有所簡化過。本文六郎所穿祭服,出自《宋史》志104 輿服3。蘇瞻所穿祭服出自《宋史》志104 輿服4。

5、旗纛(讀道字音):.飾以鳥羽的大旗。開封的旗纛街至今還在。宋朝時建了節堂在這裡,還有旗纛廟,供奉姜子牙和名將們。大軍出征前的禡祭,要祭旗,先秦都是在大軍到達的地方祭旗。宋元都是在旗纛廟祭旗。古人的儀式感是相當強悍的。電視劇上那將軍直接一揮手,就上馬率軍出發。呵呵呵。古代凡大將出徵或皇帝親征,都需提前祭祀。兵部要造旗,禮部要先圈養祭祀用的牲畜,太廟祭祀用太牢,大活動用特牲,就是一隻牛。其次有少牢,用羊、豬,沒有牛哦。參與祭祀的部門極多,任務很繁瑣。本文中的古禮,參考唐書和宋史。由於資料實在不多,大部分靠作者自己想象。營造陳青出征的氛圍。還請考據黨見諒。

6、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出自唐朝柳宗元長詩《韋道安》。這也是我超級喜歡的長詩。最後一句“我歌非悼死,所悼時世情。”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7、篚(讀匪字音):竹器,長方形。

8、勖(讀旭字音):勉勵的意思。本章太祝迎神曲和六郎祝文,取自《宋史-志89樂》的不同章節。

311.第三百一十一章第113章第273章第113章第137章第188章第129章第232章第二百九十三章第140章第132章第三百三十三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49章第207章第318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230章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五章第189章第69章第204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194章第三百三十章第二百八十二章第48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41章第26章第104章第3章第212章第209章第三百七十一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7章第182章第124章第8章第209章第99章第三百零六章第22章第279章第97章第三百七十二章第42章第174章第三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61章第13章第三百二十四章第202章第112章第135章第121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215章第203章第237章第107章第219章第98章第247章第115章第64章第242章第207章第34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98章第56章第53章第二百九十七章第147章第三百六十一章第49章172 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52章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第13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七十四章第32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第27章第185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17章第32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77章
311.第三百一十一章第113章第273章第113章第137章第188章第129章第232章第二百九十三章第140章第132章第三百三十三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49章第207章第318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230章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五章第189章第69章第204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194章第三百三十章第二百八十二章第48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41章第26章第104章第3章第212章第209章第三百七十一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7章第182章第124章第8章第209章第99章第三百零六章第22章第279章第97章第三百七十二章第42章第174章第三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61章第13章第三百二十四章第202章第112章第135章第121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215章第203章第237章第107章第219章第98章第247章第115章第64章第242章第207章第34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98章第56章第53章第二百九十七章第147章第三百六十一章第49章172 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52章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第13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七十四章第32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第27章第185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17章第32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7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