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薩非王朝衰落後,被打壓的紅帽子部落,及其它部落開始活躍起來。
這是一種秩序坍塌以後,所有部落自我生存與保護的一種方式。
如同熱帶雨林中的一顆大樹倒下以後,下面的植物開始瘋狂生長,直到某一顆大樹成功的遮蔽的大部分陽光,這樣的情況纔會停止下來。
一個王朝的衰落,意味着多種勢力都有獲得下一種秩序的統治權的機會,誰可以獲得統治權誰就有發展的機會。
波斯北部的一些紅帽軍部落支持了納迪爾,隨後在衆多的部落當中統一了波斯,成爲了成長起來的那顆大樹。
如何能夠讓統治變得長久和穩定,是不同於熱帶雨林中大樹的生長方式,是以武力、強人來維持統治地位,還是以制度來維持統治地位?
顯然納迪爾建立的阿夫沙爾王朝,是以武力和強人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這樣的統治方式,必然以出現另一個非統治階層的強人而被推翻。
在這樣的統治方式下,誰也不能夠保證納迪爾之後的繼任者個個都是強人,且王朝軍隊一直強悍。
薩非王朝的統治者在建立之初,就意識到部落軍事貴族的威脅。
在王權、教權、部落軍事貴族之間,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來應對部落軍事貴族的威脅,同時加強君主專制的方式進行中央集權的建設。
這一種嘗試沒有徹底的完成,但這種方式延續了薩非王朝的統治時間,而非像納迪爾建立的阿夫沙爾王朝,只一代人就衰落了。
這種不同就是統治方式的不同,也可以說是制度的不同。
這是由部落分封社會向君主專制社會轉變的一些嘗試,由社會形態轉變導致,改變的是分封部落建立起來的奴隸社會。
由分封部落奴隸社會,向君主專制的平民社會的轉變。
社會形態的轉變,必須以制度爲保障。
奴隸社會分封制,以貴族世代繼承財富和權力爲基礎,而平民社會則以貢獻來獲得財富和權力。
這種不同就是調動社會成員積極性的不同,奴隸社會下的分封貴族擁有土地及權力,而奴隸世代爲奴沒有翻身的機會;
平民社會分封貴族被剝奪土地及權力,平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土地及權力。
平民社會使底層的平民,能夠向上進行階層流動,加強了統治的合法性及長期性。
例如,在夏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那是奴隸社會的存在,春秋及戰國就是奴隸社會的崩潰時期。
在戰國時,一個西部邊陲的秦國,廢除了分封制貴族奴隸社會制度,建立起以中央集權郡縣制平民社會。
帶來權力結構的變化是,王權加強了控制,奴隸變成平民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和對國家的忠誠,而分封貴族徹底喪失了翻盤的機會。
土地和權力不再是分封貴族世代繼承,僅奴隸變成平民的這一措施,就使百萬人從六國走到了秦國。
秦國能夠獲勝,是以其先進的君主專制制度打敗了分封制度下的六國。
雖然在秦朝早已完成非人格化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但是彼時或者是18世紀的波斯,還處於分封部落國家時期。
而歐洲完成非人格化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則是在秦朝以後1800年才建立起來。
也就是以1789年法國大革命爲標誌,才建立起中央集權制,結束了分封制部落國家。
對薩非王朝和納迪爾建立的阿夫沙爾王朝進行對比,就可以看出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能夠使一個王朝延續時間的長短,一定是這個王朝制度建設的程度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薩非王朝衰落後,各部落爭奪波斯統治權。
可以理解爲熱帶雨林中一顆大樹的倒下,使大樹下其他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陽光。
當某一顆樹長成參天大樹,可以壟斷大部分陽光的時候,那麼這一競爭過程結束。
這是一個簡單的比喻,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適合基於部落生存的必然結果。
由社會行爲原則中的兩個自然來源,親戚選着和互惠利他的角度來看,這種部落行爲都是圍繞着這兩個原則來進行。
例如,在阿夫沙爾王朝後期,桑德部落和巴赫蒂亞里部落之間,基於共同的利益,合作爭奪波斯西部的霸權。
當成功的爭取到霸權後,面臨的誰該擁有這一霸權的統治權,由統治權問題導致了分道揚鑣、反目成仇。
這種合作由互惠利他社會行爲原則而展開,分裂由親戚選擇而展開。
基於單一部落實力不足以應付波斯西部的其它部落,這兩個部落形成了聯盟,共同對付波斯西部的其它部落;
基於親戚選擇要將權力傳承給下一代,促使就統治權問題兩個部落分裂反目。
最後以桑德部落打敗巴赫蒂亞里部落,獲得波斯西部霸權。
這兩種社會行爲原則存在於人類社會,同樣是基於對類人猿的觀察,而獲得的人類行爲原則的兩個自然來源。
也就是說在許多方面,類人猿同人類有着相同的行爲原則,雖然方式有些不同,但是本質是相同的。
生物學家理查德·蘭厄姆在自己的書中記載了,自己通過觀察獲得的真實事例。
處於羣居的大猩猩,雄性大猩猩會成羣結隊,去遠離自己領地範圍的其它羣居大猩猩領地內進行獵殺。
這些雄性大猩猩彼此合作,悄悄包圍跟蹤,並且先殺死落單的大猩猩,再逐一殺死另一羣居大猩猩內的其它雄性,然後捕捉雌性大猩猩,納入自己的羣居團體。
在現代人類社會中,一些由地理封閉而導致的氏族社會也是如此,例如在新幾內亞高地男人也就是這麼做的。
理查德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很少有動物生活在雄性組合的父系羣體。
羣體內的雌性爲了避免近親繁殖,經常去鄰區進行交配。
由雄性組成一個等級體系,對相鄰羣居大猩猩展開進攻,尋找弱勢的大猩猩羣體,對其進行攻擊和消滅。
能夠做出如此行爲的動物,已知道的只有兩種動物,即人和黑猩猩。
根據一位考古學家斯蒂芬·勒布朗的研究,“非複雜社會的人類戰爭,大部分與黑猩猩的戰爭相似。
在那個社會層次,人類大屠殺其實是罕見的。
由消耗戰而取得勝利是可行的戰略之一,另外還有緩衝區域、突襲、收納女俘、刑辱敵人。
黑猩猩和人類的行爲,幾乎是徹底平行的”。
由於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戰爭的方式以及武器更具殺傷力。
黑猩猩同人類一樣有保衛自己領地的意識,這同人類一樣。
在部落時期,一個部落就擁有自己的領地,保衛部落就成爲最主要的工作。
所不同的是黑猩猩不會組成家庭,來撫養自己的孩子,只是羣體內建立起各自的組織,這也是人類社會所經歷過的一段歷程。
桑德部落打敗了曾經合作的巴赫蒂亞里部落,完成了對波斯西部的軍事割據。
隨後,同紅帽軍部落卡扎爾人開戰,戰敗卡扎爾人,獲得了波斯大部分領土。
納迪爾建立的阿夫沙爾王朝,僅僅控制波斯呼羅珊地區,苟延殘喘。
桑德王朝的創始人卡里姆汗,同樣延續了納迪爾的武力和強人統治方式,沒有在制度上進行建設。
桑德部落打敗卡扎爾人紅帽軍部落後,把卡扎爾人部落重要人物都軟禁到設拉子這個地方。
這種軟禁的措施,就是基於防止卡扎爾人會進行反抗的考慮。
卡扎爾人紅帽軍部落,作爲薩非王朝時期的紅帽軍部落之一,是一個非常有名的部落。
納迪爾建立阿夫沙爾王朝後,卡扎爾部落分化了,分化出兩大支派和衆多小部族。
納迪爾統治時期,卡扎爾部落支持了納迪爾。
但在卡扎爾部落中,德弗盧部族首領穆罕默德·侯賽因,同納迪爾之子建立同盟。
德弗盧部族首領清除了傀儡塔赫馬斯普和其兒子們,在納迪爾後期,鼓動並實際支持了納迪爾之子對納迪爾的暗殺。
卡扎爾部落中的古雍魯部族與德弗盧部族是對立關係,雖然都歸屬於一個部落。
古雍魯部族與德弗盧部族和納迪爾決裂後,土庫曼部落支持古雍魯部落對兩方的戰爭,這場戰爭比較持久。
納迪爾死後,古雍魯部族佔領了波斯北部許多地方。
爭奪生存空間的戰爭中,古雍魯部族最後沒有競爭過桑德部落,許多部族中的重要人物都被軟禁起來。
在這些人質中,有一位古雍魯首領穆罕默德·哈桑汗的兒子阿迦·穆罕默德。
這位仁兄可謂命運坎坷,在阿夫沙爾王朝時期,被阿德爾沙俘虜後閹割,稱號阿迦,即大太監。
在桑德王朝時期,又被押到設拉子成爲人質,各種悲情。
桑德王朝的創始人卡里姆汗去世後,桑德王朝內部繼承人開始爭奪王位,這位阿迦·穆罕默德逃回了自己的部落。
在桑德王朝繼承人爭奪王位的過程中,這位誰都不會多看一眼的阿迦,通過一系列暴力和安撫手段,統一了卡扎爾部落的兩個支派。
阿迦·穆罕默德,以偷襲其它部落獲得財物的方式,使得他在部落中的威望獲得提升,並獲得更多部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