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浩蕩大勢

大統王朝遭受海軍的侵擾,無力反抗。

這就與歷史上失去了海軍的晚清政府一樣,整個沿海等於是對列強不設防的,隨時都能從港口登陸,威脅大陸安全。

大統的王朝水師在面對大蒼海軍艦隊的時候,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在堅船利炮下,別說激烈交戰了,就是靠近都難,能在大蒼海軍手中逃生的大船,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青龍軍團、白虎軍團、朱雀軍團、玄武軍團、麒麟軍團這五個早期建立起來的軍團,則是從武北郡和魏北郡這兩個郡城,再往北進發,一直深入到大慶王朝內。

這就相當於,海軍拖住了大統王朝,然後騰出一隻手出來,專心對大慶王朝出手。

待到大慶王朝意識到大蒼軍隊的入侵,已經晚了。

五大軍團,將近兩百五十萬的軍隊,如同洪水一般壓上,在紅衣大炮和各種戰爭利器的攻擊下,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哪怕是大慶王朝早就有預料,特地加固的關隘,也變得十分的蒼白無力。

頓時間,整個大慶王朝都爲之震驚。

事實上,上一次大慶王朝大軍撤退回國,關於大蒼軍隊的特別之處就已經不是什麼秘聞了,但僅僅也就只是談資罷了,沒人相信大蒼王朝這個新興的王朝會在短短三年後,竟然會主動進攻大慶王朝。

簡直不可思議!

待到其強大的攻城拔寨能力展現,朝野更是爲之惶恐。

要是一直保持着這個速度,要滅掉大慶也不是什麼難事呀!

這幾年,雖然大慶王朝已經從前幾年的戰爭泥沼中拔了出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庫仍然有一定的虧虛,錢糧也不是很充足,所以相比較前幾年剛入侵大蒼王朝的時候,國力還是有所不足的。

再從兩個王朝的規模和體量上來看,其實大蒼王朝還要佔優勢一些,無論是人口還是地域,都比大慶王朝要厲害。

這就相當於,一個在國力和軍力都比大慶王朝要強大的國家,在向大慶王朝開戰。

雖然,大蒼王朝面臨的問題跟三年前差不多,後勤方面是一個問題,但是毫無疑問,在強大的推進能力上,這一點還真不算什麼,只要穩紮穩打,後勤方面大蒼的軍隊倒是沒有那麼焦慮,畢竟國內的水陸交通十分發達,無形之中要節約大部分的資源。

待到大慶王朝做出全方位的應對,已經是三個月後了。

也正是這三個月,大蒼軍隊的五大軍團已經站穩了根腳,並且開闢了一系列的後勤網絡,戈壁之上如火如荼地鋪設起了一條條鋼鐵高軌,盡最大可能的加強兩大王朝之間的聯繫。

這一切,都讓大慶王朝的高層如墜冰窟,只感覺到一種蕩蕩的大勢撲面而來,自身一點點的被侵蝕笑容。

唯一能夠得到安慰的就是,經過兩三個月的傳播,大慶王朝已經得知大蒼王朝在向自己開戰的同時,也在向大統王朝開戰,這就意味着大慶王朝不是孤立無援,大蒼王朝雖然暫時用一己之力挑戰兩大王朝,但時間一久,未必不會和三年前的兩大王朝一樣,陷入到泥沼當中,只能灰溜溜撤退。

但是,大慶王朝錯估了大蒼的戰略。

所謂對兩大王朝開戰,不過是一個假象而已,大統那邊僅僅是海軍牽制而已。

還有一點就是,目前大蒼軍隊所攻佔的,只是過去大宏王朝的一部分而已,在姬卿月這位大宏長公主的號召下,立即有一些不安分的人士響應起義,且不管這些人的真實目的怎麼樣,反正在民間造成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蒼軍隊能夠迅速站穩根腳,並且展開下一步的推進。

也正是這個時候,楊沐開始慶幸當年的佈局。

要不他目光長遠,將姬卿月收入後宮,那麼現在絕對要多一重非常大的阻力。

有了姬卿月的加持,大蒼王朝雖然沒有到佔據大義的地步,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比大慶和大統王朝更要得人心。

這並非是說,攝政長公主有多大的號召力,而是大宏的百姓被奴役得太久了,一直無法發泄出來,大蒼王朝的軍隊一來,便給了人改變命運的機會,而攝政長公主就算是一份香火情分,互相利用,僅此而已。

大慶王朝的軍隊源源不斷的集結,雙方展開幾**的會戰。

儘管規模宏大,但是也並沒有多少新意,總的來說就是大蒼王朝的軍隊憑藉裝備和將士素質,一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穩紮穩打,打得大慶軍隊節節敗退。

這並不是誇張,而是實實在在的碾壓。

到了什麼程度了呢?

大概就相當於,在整個一連串的大戰中,只要是兩軍對壘,蒼**隊就一定會勝利這樣子。

大慶的軍隊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只能夠勉強防守,切暫且退的樣子。

一次次會戰中,大慶軍隊沒有一次打贏。

可以說,是十分的艱難了。

如此大的差距,讓大慶的君臣心急如焚。

僅僅只是三年的功夫,大慶王朝就嚐到了大蒼王朝的恐怖,後悔當初與大統王朝選擇結束戰爭,要不然也不會給了蒼國喘息之機,從而飛速崛起。

另一邊,大統王朝傳來的消息也不容樂觀,整個王朝的水師基本上被大蒼海軍給覆滅了,也就是說漫長的海岸線上,成了一片片無設防的邊疆。

而大統王朝,始終對三支海軍艦隊無可奈何,只能是調派軍隊在沿海的一些重要城池駐紮,儘可能的防備海軍突襲,以圖在最短的時間做出反應。

局勢的嚴峻,不僅讓大統王朝的朝野如臨大敵,更是讓大慶王朝的君臣感覺到了一種有心無力。

從年初開戰,一直到七八月的秋收,整整半年的時間,大慶王朝昔日苦戰幾年侵佔的大宏王朝的疆域,基本上就淪陷了。

若非大蒼軍隊有心穩固基本盤和大後方,恐怕這個時候已經推進到了大慶王朝的本土。

c

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195章 逛青樓!第87章 小村莊的補貼第550章 筵席爭論第598章 打響第353章 阮採蕊第164章 造紙廠和印刷廠第615章 比照謀反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495章 獻降主使第59章 會面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240章 麻將第380章 動人心的提議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509章 圍困第338章 算計第193章 軟禁?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68章 補償第355章 敗露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345章 三種劍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97章 宮禁之變第99章 現身第374章 營中兵法第617章 降!第32章 魚得水第529章 鏖戰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601章 海軍較量第262章第15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436章 沉寂還是出擊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352章 設宴第37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570章 康國大勢已去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272章 亂局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156章 老嬤嬤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22章 巡視軍營第543章 神威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52章 罪俘第227章 拖油瓶第275章 摧枯拉朽第531章 魏軍氣惱第370章 閱兵進行時(二)第322章 重新出發第338章 算計第617章 降!第265章 平等的交易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248章 談判進行時第503章 戰書第34章 再次沸騰!第398章第70章 《周易》問世第492章 運兵船第613章 絕處逢生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255章 一羣女子第297章 兩位統帥第599章 舊戲重演第51章 奔襲糧草第50章 慰問傷兵第92章 妙曦第67章 太極第595章 阮貴妃第14章 第一道政令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174章 紡織機第485章 雲毅躊躇第283章 會盟之前的佈置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506章 激烈碰撞第145章 會見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95章 奪位陰謀第501章 將計就計第413章 嚴華的猜測第378章 機關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591章 海軍構想第114章 義軍第412章 女帝懷孕了第60章 陣法顯威第246章 壓力釋放第173章 醒來
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195章 逛青樓!第87章 小村莊的補貼第550章 筵席爭論第598章 打響第353章 阮採蕊第164章 造紙廠和印刷廠第615章 比照謀反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495章 獻降主使第59章 會面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240章 麻將第380章 動人心的提議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509章 圍困第338章 算計第193章 軟禁?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68章 補償第355章 敗露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345章 三種劍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97章 宮禁之變第99章 現身第374章 營中兵法第617章 降!第32章 魚得水第529章 鏖戰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601章 海軍較量第262章第15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436章 沉寂還是出擊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352章 設宴第37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570章 康國大勢已去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272章 亂局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156章 老嬤嬤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22章 巡視軍營第543章 神威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52章 罪俘第227章 拖油瓶第275章 摧枯拉朽第531章 魏軍氣惱第370章 閱兵進行時(二)第322章 重新出發第338章 算計第617章 降!第265章 平等的交易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248章 談判進行時第503章 戰書第34章 再次沸騰!第398章第70章 《周易》問世第492章 運兵船第613章 絕處逢生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255章 一羣女子第297章 兩位統帥第599章 舊戲重演第51章 奔襲糧草第50章 慰問傷兵第92章 妙曦第67章 太極第595章 阮貴妃第14章 第一道政令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174章 紡織機第485章 雲毅躊躇第283章 會盟之前的佈置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506章 激烈碰撞第145章 會見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95章 奪位陰謀第501章 將計就計第413章 嚴華的猜測第378章 機關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591章 海軍構想第114章 義軍第412章 女帝懷孕了第60章 陣法顯威第246章 壓力釋放第173章 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