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沐也正是明白這一點,才提議城內的所有民居和官署。
在和平時期,火災可能僅僅是大火本身,一旦遭遇了戰事,就可能整座城池都被燒燬,讓敵軍輕而易舉的攻破城池。
就比如後世,那些紅磚建造的房子,都是電器起火爲主,很少聽說過有點根火柴之類的,就把整座樓都給燒了的。
“敢問陛下,皇宮的話……也是用紅磚築造嗎?”孔尚賢提出來一點。
“這個……你覺得呢?”
“……”
孔尚賢很尷尬,瞬間覺得自己很白癡。
這還用說嗎?
當然得用紅磚!
不過,卻不能是一般的紅磚,外表肯定比內在是要好的。
比如雕花、楠木、紫檀木這些,必定是最基本的東西,就算是楊沐不交待,也應該要辦得妥妥貼貼,一目瞭然,不該存在任何的懸疑。
“此事容後再談吧,接下里的一段時間事有點多,你們要多擔待一二,再過些天會有各國的使隊陸續抵達,此次會盟與上一次不一樣,是一次展示我大蒼實力的一個大好機會,也希望能促成我大蒼的商務部,與各國之間有更多的合作,爲我大蒼今後的發展,添加更大的助力。”
兩位丞相也深以爲然,又探討了一下如何接待各國皇帝的事宜。
之後,孔尚賢問道:“陛下,會盟在即,我大蒼作爲此次伐晉之戰中最大的功臣,對瓜分晉國一事,不知道有何策略?”
“不好說,晉國這一次只是元氣大傷而已,遠遠沒有到滅亡的地步,諸國不可能逼之太緊,我聯軍所侵佔之地也好商量……最緊要之處,無非就是王畿了。”
楊沐剛巧也對這件事頭疼,不管如何,在會盟之前,蒼國的內部肯定要是要商定一套策略的,雖然在這件事上皇帝能夠獨裁,但是畢竟是爲了將蒼國的利益最大化,楊沐也怕自己心裡的計劃不夠周詳。
如何吞下戰果,是一件非常需要政治智慧的事。
自大禮王朝衰落以來,一直有一個傳統。
但凡實力大國,在諸國衝突中總要多方斡旋和折衝,使戰事結局最終能爲各大國所接受。
就比如這次瓜分晉國,沒有各方實力大國的協商密謀,一國要將之吞併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連徹國,都不太可能。
在此會盟之際,需要考慮的更加的多。
晉國背棄諸國而設下計謀,私自吞下了王畿之地,結局便是被千夫所指,被諸國共乏。
蒼國正是明確了諸國之利害,才促成了合盟攻晉。
伐晉之大戰,除了吳國在戰端剛開始的時候退出,其餘的參戰諸國都是出了大力的,就連曹、蘭這兩個國家,都有將近一半的兵力損失,到了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蒼國如果吃相太難看,肯定會引起諸國共憤。
在蒼國考慮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還要考慮的就是雲國。
儘管民間有傳聞,說是雲國發兵伐晉,是因爲愚忠天子,也爲自己的擴張正名,或者是因爲想成爲蒼國的血盟這個說法,楊沐一直都是嗤之以鼻的。
作爲一個當了七八年皇帝的人來說,對那種戲文裡追崇的大義之說,向來是從心底裡藐視的,邦國利害豈能決以如此荒唐的說法?
雲國把大軍交給蒼國統領,這不僅僅是斷定伐晉之戰能成氣候,而且還斷定了伐晉之戰,無法滅了晉國的道理。
若不然的話,雲國豈不是助漲了蒼國?
終究,雲國若是想要發展壯大,在地理上距離蒼國不是十分的遙遠,晉國覆滅的話,對於雲國這個尚在發展中的國家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雲國出兵便是斷定了兩點。
其一,諸國動盪,未必能撐持到底。
其二,晉國能夠將諸國聯軍抵擋在本土之外,聯軍未必有能力接連挫敗晉軍。
惟其如此,纔會有這種不動聲色的方略——既維護與周邊大國的盟友之情,又能讓諸國兩敗俱傷,而云國只不過是付出了微小的二十萬兵力而已,糧草等都不需要操心,便能夠給聯軍強大的信心,與晉國鬥個你死我活。
這其中的關竅,自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但是大抵的意思,也不過如此。
蘭國與曹國,也該是這個意思。
甚至包括吳國,可能一開始就期望看到這個結局,最後看到家門口有便利可佔,便先對邵國用兵了,隨後又坑了楚國一把,本來按照形勢的發展這場大戰幾乎就能結束了,伐晉之戰中最獲利的應該是鞏固了霸主地位的晉國和奪佔了邵國大部分領土後坑害了楚國的吳國。
只是沒想到,蒼國異軍突起,一舉從北境挫敗了晉軍,長驅直入,攻下了晉城……
總之,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如今王畿掌握在蒼國與楚國的手中,晉國的東部大片地區,被蒼國、楚國、雲國所佔領,甚至是出兵了的康國,在後期也奪佔了少量的城池。
會盟商談時,肯定不能按照此種軍隊佈局來劃分利益的。
最明顯的,就是王畿之地,那魏國、阮國、曹國、蘭國肯定是想要摻和上一腳,就算是曹國與蘭國無法直接佔領土地,肯定也會採取與阮國置換城池的方式,奪得一些利益。
“兩位愛卿以爲,此次會盟我蒼國該持何種態度?”楊沐頗爲頭疼,直接問兩位丞相。
略爲思考之後,範宏濟說話了,道:“老臣這輩子也沒出過蒼國,所以對軍事有些不知,並且也不建議陛下采納我等文臣的言論,該佔得什麼土地,還是得要問前線的將士纔可。”
孔尚賢也在一旁附和,道:“誠如右相大人所言,王畿之地是我大蒼日後西出之要地,攻守便利如何,是首要堪慮之處,同時日後若是遷都,肯定也要考量如何控制,臣懇請陛下,派出一些工部與兵部的官吏,前去勘察地形,同時召回一些前線將領,詢問劃地之法。”
“也對,這一點倒是朕忽視了,你們所說的的確有這個必要,如果是劃分了一些被山川阻隔之地,管控起來也十分不利,如雞肋一般,反而勞神。”
楊沐很贊同這個觀點,於是立即下詔,按照兩位丞相說的辦,同時也將此方法推及到了其餘各軍,一一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