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平陝

上海滬督府衙,一個文職軍官剛從外面回來,懷裡抱着一捆報紙,剛從大街上回來。這文職軍官長得倒是清秀,姓陳單名祖燾,正是陳其美的長兄--陳其業的長子陳祖燾,字果夫。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沒多久,陳其美那位素有大志但一事無成的兄長便將他的兩個兒子託付給了陳其美,而不是據說投效了袁世凱的陳其採。便是希望兩兄弟能夠秉承他未完成的志願,爲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一番貢獻來。兩兄弟中陳立夫尚且年幼,被叔父陳其美送去求學了,身邊只留下了陳祖燾也就是陳果夫給他做個貼身副官,尋常倒也對他十分照顧。

陳其美壞習慣沾了不少,不過好習慣也有一些。他知道要論才學什麼的,上海比他多才的海了去了,因此尋常養成了個看報的好習慣,無論申報還是民報等,國內的還是洋人的,他都讓下面去買一些來,時刻關注國內國外風雲變化,以便於掌握局勢。

陳果夫知道這段時間來叔父陳其美的心情一直不好,一個月前的刺陶案雖說在同盟會不少人的幫襯之下強壓了下去,不過不良影響至今都未去除。刺陶案鬧得的確太大了,以至於現在不但江浙兩省的黨人防他陳其美一手,連上海的不少黨人都不敢跟他過分走近,防他猶如防賊一般,惟恐什麼時候給他背後放了一槍。

南京那邊他花費了不少銀子才攀上了關係的一些‘朋友’,最近給他送來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他苦心謀劃了許久的浙江都督沒戲了,南京那邊看中了最近表現很不錯的朱瑞。他也是老革命了,早年加入光復會,又是同盟會成員。辛亥革命垣起義之夜,率部進城,攻佔軍械局,杭州光復後,任浙軍援蘇支隊司令,率部參加光復南京戰役。指揮浙軍奮力奪得南京城外製高點天堡城,建有功績。南京統一軍制後,先後任命他爲陸軍第六師師長。南京那邊有意緩和跟光復會之間的緊張局面,所以,這段時間聽說中山先生親自在會上提議任命他爲第五軍軍長。這可是要推他上位接任浙江都督的前兆,難怪這段時間陳其美動不動就發火,火氣越來越大了!

陳果夫還知道,最近叔父的煩心事還不止這一點呢。滬督雖然只管上海這麼一個小地方,但是上海經濟繁華,陳其美革命之夜夥同大清銀行的幾位幾乎搬空了大清銀行上海分部,得錢一說四百萬兩、一說有八百萬兩,反正絕不是個小數字。不但如此,在中山先生回國之後在上海短暫停留的一段時間內,他又說服了先生允許他以‘上海公債’的名義發行上海公債票,藉助着前段時間的泗水事件,一幫滯留上海的南洋商人足足購買了四五百萬公債,而他陳其美吞下了大半之後只扔給了南京少數,結果得罪了不少同盟會的大佬,鬧得先生那裡去了。最後,南京取消了他發行公債票的權力,雖說前後他也從中撈了幾百萬兩,但是,沒人會嫌錢多,以後再想這麼撈錢可就沒機會了!

陳果夫打開了新一期的上海報紙,頭版還是關注北邊的。也是,從上月末的最後一天北京鬧了軍變,到現在已經足足鬧騰了六天了,聽說是北洋軍第三鎮發生譁變,其直接起因是裁餉。據說那位袁大總統有解散北洋軍的意思,下面兵士以訛傳訛,遂造成兵變。這事聽說連京城的洋人都驚動了。袁大總統這幾天倒是連連向南京臨時政府作出解釋,“安撫”專使團,持袁世凱的輿論一時甚囂塵上,連南方各省也紛紛附和妥協,副總統黎元洪也通電全國表態:“舍南京不至亂,舍北京必至亡。”

僵滯了幾日之後,南京的黨人終於做出了妥協,今天的申報頭條便是南京從昨天下午一直持續到深夜的參議院會議上終於做出了表決,允許袁世凱在北方就職臨時大總統,並且,在新一期的瓦選國都投票之中,投票北京的依舊高達二十二票,甚至中山先生還因爲解職之後一再幹涉參議院決議,而被幾名江浙籍的議員質疑了一番,這些事也一併上了申報頭版了!

往報紙下面翻看了一下,陳果夫的臉上也跟着難看了起來,不少報紙都有提起昨晚的那場上海之亂。他一早便被叫道了叔父身邊,他曾聽他懷疑了幾人,不過能夠有實力一夜之間幾乎毀掉了整個湖州幫的,上海只有洋人跟青幫兩股,但是兩股顯然都不可能。青幫似乎知道些什麼,不過想看他陳其美笑話的人也不在少數。他也只是聽到叔父提起似乎是自己得罪了什麼人,至於是誰有這樣的實力,叔父沒回答,只是當時他鐵着臉陰沉的難看,面前擺着一把嶄新的步槍,據說是從打死的幾個刺客處得到的武器,他也是會玩槍的好手,不過也瞧了半天才認出來是國內少見的曼麗夏步槍。

還不止這些呢,更令陳果夫感覺到恐懼的是,那羣鬧出了這麼大事情的人,一大早又給陳其美金屋藏嬌的幾個小妾那裡各送了一包軍用炸彈,嚇得幾個女人哭哭悽悽的費了陳其美好大的功夫纔給壓了下去。幾個要出動軍隊全城戒嚴的手下都被陳其美髮火趕了出去,連他也被叔父找了藉口攆了出去,臨出門之前,他看到了陳其美他有些顫抖的身子。那絕不是煙癮犯了,分明是感覺到了恐懼!

自家叔父什麼性子他是知道的,一直天不怕地不怕的怎麼可能會怕了什麼人呢,興許只是理解錯誤了吧?

陳果夫到底年輕,還不知道這個世界的黑暗,抱着一紮報紙很快來到了陳其美的書房。

“叔父,是果夫,侄兒來給您送最新的報紙了!”

他敲了敲門,屋內安靜了許久,才傳來一個疲憊的答覆,“是果夫嗎,進來吧!”

“是!”

“難以置信,南京竟然真的選擇了退讓了!”

蔣方震坐在李漢的辦公室內,手上揮舞着一份報紙,臉上說不出的憤怒還是什麼表情,總之十分難看。

“北京兵變就是一場鬧劇,這天下稍微有點眼光的都能瞧出。難道南京城中的一羣都是酒囊飯袋之徒嗎?還有那參議院的議員,他們難道不知道袁大總統在北跟在南完全是兩個概念,荒唐...說什麼北京乃是古來帝都,京畿之地旗人經營多年,千年古都南京附近卻都是革命之地,風氣遠遠要跟頑固不化的北方不可同日而語,何來這種說辭?”

李漢手上也拿着一份漢口印刷的最新申報,軍政府的報紙還沒鋪到北京、天津那邊,因此要看北地的新聞,還要數申報等幾份報紙來的更加專業。

“革命功成、革命者亡。百里先生不必生氣,中山先生跟黃將軍都已經盡力了。只是人心思變,李某能夠用出的手段,北京的那位同樣也用的出。江浙黨人,說來可笑,閣下可看到最近一段時間一來江浙皖三省之局變,同盟會之成員多數已經被排擠出了省督之位,現任的便只有浙江尚且勉強在黨人的控制之中。只是這種控制力也已經十分衰弱,興許用不了多久,這三個黨人以之爲根本的省份也要盡數落入立憲派之手中。易之非是黨人,卻也瞧得清楚明白。這立憲派多數都跟舊時的朝廷有些聯繫,相比較革命黨執掌國政,他們反倒是更安心讓北邊那位曾經的內閣總理大臣來管,呵呵!”

李漢笑着安慰了一句,這段時間來的報紙他每日都要仔細查看。不僅如此,情報司在北京已經有了分部,通過他們甚至還有很多各大報紙記者都不知道的消息傳來。因爲事關重大,加上袁世凱手下的趙秉鈞跟陸建章極難對付,因此李漢也注意着保護北京分部,儘量不將通過其他途徑得到的內幕情報外泄。

前段時間北京的局勢連蔡元培也不免受到矇蔽,他於3月2日向南京政府電告:“培等睹此情形,集議以爲速建統一政府,爲今日最要問題,餘儘可遷就,以定大局,北京兵變,擾及津、保。連日袁君內撫各處軍民,外應各國駐使,恢復秩序,鎮定人心,其不能遽離北京,不特北聲呼籲,即南方聞之,亦當具有同情。”要求參議院迅即同意“確定臨時政府之地點爲北京”和“袁不必南行”之要求。

他這位光復會的組建者兼同盟會元老一開口,頓時南京僵滯的情勢急轉之下,連帶的一部分革命黨人也受到迷惑,他們本在孫黃的提示之下認爲北京之亂乃是袁世凱在背後指使。只是連蔡元培都改了口了,頓時又令他們變得難辨亂源起來,反而對孫中山迫袁南下的主張發生動搖,甚至認爲是他的失當。更有不少江浙籍立憲派出身的議員質疑他這個已經離職的大總統幾次對南京臨時施展影響,對於臨時政府來說是不是好事。處於被動的孫中山只得作出讓步。3月4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決議,允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就這樣,孫黃等人煞費苦心設計的緊箍咒,就這樣被袁世凱略施小計給解除了。

蔣方震聞言若有所思,良久嘆了口氣,告辭離去了!他是來跟李漢報告一下軍校軍官速成班的效果的,報告完了聊幾句天便要回去。軍校還在搭建之中,現在他每天的日子都很忙碌且充實,一分鐘都不能耽擱。

因爲李漢已經隱晦的告訴他,最遲一個月,軍政府可能將有兩場大仗要打,並且其中一場還是要跟洋人扶持的西藏藏兵交手。到時候只要要動用兩個師甚至三個師的軍隊。現在李漢已經將麾下幾鎮士兵的編練任務交給了他,他只是想詢問一下,到了指定的時間,他能不能完成軍隊的編練。南京給了他五個師的編制,不過李漢爭取來了兩個混成旅的編制,勉強算是六個師吧,已經足夠他維持川鄂兩省的安穩了。

不過蔣方震給他的答案讓他感覺到了自己的想法太過想當然了。按照蔣方震的計算,到三月末,軍政府至多隻能完成一個師加一個混成旅的整編,而卻根本達不到李漢的要求,只能說比現在要好許多。李漢的要求的確不低,至少要能達到北洋六鎮勁旅七成以上的戰鬥力。軍政府的軍隊從一月便開始進入了持久的訓練之中,蔣方震接手之後又仿照德國軍隊加強了體能跟射擊等訓練,後來又來李漢的提議下加入了武器日常維護的訓練,短時間之內只能讓這些士兵們掌握更多的戰鬥技能,至少可以保證在戰場上的生存機率比以前要高了五六成,不過他的要求至少要半年甚至一年的訓練之後才能達到。北洋六鎮勁旅可不是幾天便訓練成的。

還有軍官的培訓等問題,得到了李漢的全權授權之後,蔣方震大刀闊斧的在速成軍官之中推行德式戰術及參謀培訓,完全摒棄了清廷學自日本陸軍的教法。用蔣方震自己的說法是日本軍界自日俄戰爭之後便一成不變,軍事思想還停留在意志戰勝裝備跟戰術的年代。更諷刺說中國從日本學來的最壞的東西便是日本陸軍,這令下面的不少往日本留過學的軍官很是不滿,不過在他下令開除了幾人之後,總算是鎮住了一羣軍官,現在已經逐漸走上了正軌,預計到戰事開始時,他們保證能給李漢一個不小的震驚!

而李漢對此的確抱有不少的期待。

時間在中國大地上暫時出現的和平氣氛中過得飛快。這段時間的確是辛亥革命之後舉國難得的清靜時間段,上海那邊李漢吩咐送上炸彈威脅之後,陳其美頓時老實了下來。他手下所倚賴的湖州幫幾乎全軍覆滅,連把兄弟都因爲自己派人砸了人家的機器給炸死了。南方第一都督的霸道跟瘋狂令他感覺到了威脅。雖說上海跟湖北之間隔了幾千裡。可是他不敢保證再動了李漢的人,下一次會不會就是幾十艘兵船來到了上海,把他這個上海都督都給殺了。因此,上海的事情就此揭過,沒有人再想把事情鬧得更大。

江西,李漢派出的專員往江西見了剛上任的江西都督李烈鈞,不過在提到萍鄉安源煤礦的相關權利時卻幾次遭到拒絕。甚至駐地還遭到了江西派出的警員監視。就在不少人都認爲兩個同樣年輕的南方都督爲因此而鬧起來的時候,李漢下令派出人員迴歸,從此決口不再提萍鄉煤礦的事情。幾日後他同日本代表達成協議,李漢將盛宣懷跟日人所借的千萬債務中的近八百萬兩推給了萍鄉煤礦,事實上98年開建的萍鄉煤礦的確基本上都是盛宣懷花的日本人的錢。日人當然不可能就此應允的,卻給他扔出了武昌至大冶的一百三十多公里的鐵路修築法案之後,日本這才改口應允了下來。非但如此,李漢還毫不客氣的以這條鐵路的未來三十年的民務運營權,從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又榨出來四百二十五萬日元,約摺合三百萬兩白銀。

這一條鐵路李漢規劃許久了,從武昌出發,直達湖北最大的資源基地--大冶縣,因爲沿着長江建設,鐵路一旦建成之後,運力將能達到長江河運的七成,但是速度卻快了接近一倍,日後定然是一條黃金鐵路。並且李漢還保留了軍用權力,大冶也是湖北的最主要的黃金、白銀產地,李漢已經先期調撥了四個步兵營加一個炮兵營往大冶駐守,日後至少有一個混編旅放在那裡。

跟歷史上一樣,1912年的3月10日,袁世凱終於正式就職中華民國的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不過與中山先生在任上時候不同,這次改爲責任內閣制。內閣制,是黨人所能想到的對袁世凱牽制的三把鎖之一,袁世凱定都北京之後,一把鎖已經失去了效應,現在便只剩下這個內閣制跟同一天尚在南京的參議院通過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了!

內閣總理不是旁人,正是早前清廷委任同南方黨人談判的全權代表--唐紹儀,他在就任內閣總理的同時也宣佈加入了同盟會。眼看着當初被認爲委託了重任的兩位大臣袁世凱跟唐紹儀一個任了總統,一個當了總理,這剛剛失去了政權的一幫滿清遺老重臣們個個背地裡不知道紮了多少小人。甚至,還沒沉寂多久的一羣旗人貴族們也藉着這一陣的不滿之聲重新聚集到了一起。自打良弼死後倒下了許久的宗社黨的大旗終於又被豎起來了!

唐紹儀就任內閣總理,這個任命,也算南北雙方皆大歡喜。內閣的席位,也在袁世凱和同盟會之間分配了。但是要害部門,全部都掌握在袁世凱手中,而同盟會只拿到了教育、司法、農林、工商四個無所事事的冷衙門。陳其美也得到了一個,不過黎元洪的下場讓他深深明白了武力的重要性,更加不敢離開自己的地盤了,於是隨便找了個藉口沒有到職,堅持留在上海繼續做他的滬軍都督,至於是不是還對浙江都督心存幻想,這就沒人知道了。

放眼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都在辦理軍隊復員,收束地方軍政措施。3月21日黃興被袁世凱任命爲南京留守。說是統轄南方軍事,實際上卻暗示他儘快南京一地番號雜亂的十數萬軍隊的裁撤遣散事宜。這可是個得罪人的活兒,袁世凱先後提議了幾人都給他們推辭掉了,最後反倒是扔給了黃興之後,他接了過來。

第二日,南京臨時大總統府邸摘牌。這座作爲最高統治者官邸在存在了三個月之後宣佈它的任務已經完成,中山先生也在同一日,將南京巧匠雕刻的大總統印上交參議院。南北權力交接,自此告一段落。

而已經短暫被所有人遺忘了的‘新聞都督’李漢,卻在這安靜的一個月中默默的往湖北鄖陽府、四川巴州、四川雅州先後調集了十九個新兵營、四個炮兵營以及兩萬四千噸物資,枕兵而寢,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兩場戰事的到來。

李漢自打來到這個年代之後對這段歷史造成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河南沒有落入袁世凱領導的北洋系之手,並且因爲被他送往河南的民軍先後有數千可戰之兵,不但因此壯大了河南黨人的勢力,也分散了豫督唐犧支的注意力。即便是他強大之後想對湖北有什麼想法,也要說服蔣翊武、蔡濟民等一衆黨人。

山西王閻錫山被趕出了山西,狼狽跑到陝西去投靠了曾經同在日本留學的同學張鳳翽。而北洋軍也因爲他的參戰跟直隸之亂,導致北洋軍佔領了山西之後已經無力再往陝西派兵。結果,歷史上本該在三月末就要接近尾聲的陝西戰事,到現在卻是升允曾率舊部,經數十戰,攻克十餘城,若不是因爲清帝清帝遜政之詔被頒下,他只怕已經攻陷了大半的陝西。不過饒是現在甘軍中的漢軍士兵拒絕繼續戰鬥,他卻招來河州馬家軍的回族士兵,重用隨西軍統領馬安良。並將他所舉薦的馬家兄弟馬麒、馬麟任命爲左右衛護國將軍,招募一萬三千悍不畏死之徒,一路自甘肅殺往陝西,燒殺掠奪無惡不作,動不動便是屠鎮、屠城,先後俘虜數百民軍戰士都被他們殘忍分屍殺死,手段歹毒異常。

遍觀整個陝西除了李漢控制的靠近西南跟東南的數十縣鎮暫時之前未受到升允大軍的騷擾外,幾乎除了西安以及少數幾個城高牆厚的縣城,都被升允攻陷。卻是妄圖攻下西安,迎奉退位清帝--溥儀建立偏安西域的小王朝。

二月末堅守乾州的陝西革命軍兵馬都督張雲山派行營執事官雷恆焱爲代表,赴乾州十八里鋪面見升允,告知南北和議成功,要求雙方停戰。升允不僅不聽,反而下令把雷恆焱割耳削鼻挖心之後,棄屍於荒野土窖中。接着命令以一部繼續圍攻乾州,主力攻佔禮泉,進兵咸陽。退守咸陽的陝西革命軍標統丘彥彪派曾任過升允衛士的先鋒總隊長朱長春前往禮泉,勸升允罷兵和談,升允竟下令把朱長春釘死在禮泉東城門上示衆,並將俘虜的革命軍全部處死。升允的慘無人道激起了各方人士的強烈憤慨,3月12日,中山先生致電袁世凱,明確指出升允實爲“民國公敵”,要求袁派兵援救陝西革命軍。3月15日,于右任也致電袁世凱指出,“升允塗炭西北之人民,擾亂五族之平和,及今不除,後患滋大”。

袁世凱自然知道不能放任升允坐大,只是他幾次致電令他停兵,都被升允扔到了一旁不管不顧。後來甚至通電怒罵袁世凱爲國賊,顯然這件事情不能和平解決了。

袁世凱的六鎮北洋勁旅在之前幾月的戰事之中損失慘重,先後戰鬥減員近兩萬人,雖說造成民軍方面的損失數倍於其,但是,北洋六鎮都是他苦心十數年訓練出來的精兵,自然不會將他們跟民軍一個待遇。因此打心眼裡不願意從山西派兵進攻已經基本上攻陷了陝西的升允等部諸將。

不過他現在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自然不能因爲一己之私招惹全國的罵聲。很快便給他想到了點子了,三月下旬,他電令河南都督唐犧支、甘肅新都督趙惟熙、川鄂經略使李漢,命令三部派兵入陝,儘快解決陝西之亂。

甘肅趙惟熙因爲實力不足,因此推說了一陣之後象徵性的往陝西派出了幾營到陝西轉了一圈便回來了,連跟升允的軍隊交手都沒有。唐犧支旁邊挨着直隸、陝西、山東、安徽北部都在北洋軍的圍堵之下,沒準他這邊一發兵,河南局勢就要變一個樣子呢。不過如今是舉國關注陝西問題,因此,他點名派出副都督楊源懋爲領兵大將,又將新募之兵撥了三千與他,不過因爲河南武器不能自給,所以河南最終派出了五千新兵,並且武器裝備大多以上個世紀的落後武器爲主。3月末,楊源懋領着五千新兵抵達陝晉豫交界的閿鄉暫作休整。

而李漢,也在這個時候迴應北京,宣佈將領中央軍令,即日起往陝西調兵,平定陝西升允之亂!

同時,川鄂聯合軍政府任命已經抵達襄陽多日的季雨霖爲平陝總指揮,率領剛剛以他的第六協跟胡玉珍的原民軍第一協完成整編,目前暫編爲民國新編第十四師的全軍一萬一千四百人往鄖陽府趕去,這一次的平定陝西戰亂,李漢任命他爲全權指揮,胡玉珍爲副指揮,王柏齡、白崇禧等小將隨軍前往,他們將負責統領川鄂派出的合計一萬四千士兵入陝,至於李漢爲什麼對陝西這麼熱心,暫時就沒有人知道了!

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一十章第436章 訂婚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144章 酒宴(1)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38章 蝴蝶效應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六百一十章第529章 和談(三)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446章 大戰(三)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505章 雷霆(1)第677章 安靜的遠東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509章 雷霆(5)第97章 鹽業(2)第447章 大戰(四)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65章 黃明堂第360章 湖北變(下)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527章 和談(一)第295章 黎宋會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681章 刀第680章 蘇俄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418章 刀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96章 鹽業(1)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413章 生產建設兵團與供銷社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669章 動盪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259章 圈套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448章 大戰(五)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98章 鹽業(3)第249章 暗殺之變第四百六十四章第100章 新兵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510章 雷霆(6)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226章 密議(上)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511章 雷霆(7)第668章 國會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659章 應付第六百二十二章第六百零九章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231章 清軍來了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六百零八章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六百二十二章第661章 拖第35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2)第405章 行動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269章 情報司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348章 談判(下)第341章 天下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187章 陳小六
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一十章第436章 訂婚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144章 酒宴(1)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38章 蝴蝶效應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六百一十章第529章 和談(三)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446章 大戰(三)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505章 雷霆(1)第677章 安靜的遠東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509章 雷霆(5)第97章 鹽業(2)第447章 大戰(四)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65章 黃明堂第360章 湖北變(下)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527章 和談(一)第295章 黎宋會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681章 刀第680章 蘇俄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418章 刀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96章 鹽業(1)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413章 生產建設兵團與供銷社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669章 動盪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259章 圈套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448章 大戰(五)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98章 鹽業(3)第249章 暗殺之變第四百六十四章第100章 新兵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510章 雷霆(6)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226章 密議(上)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511章 雷霆(7)第668章 國會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659章 應付第六百二十二章第六百零九章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231章 清軍來了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六百零八章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六百二十二章第661章 拖第35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2)第405章 行動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269章 情報司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348章 談判(下)第341章 天下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187章 陳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