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軍並沒有空軍的編制,羅剎軍的空軍又在對烏克蘭方面軍進行狂轟亂炸,根本無暇顧及這邊,所以他們只能以單純的步兵火力,對包圍圈中的預備隊方面軍主力進行打擊。
幸好這片區域不算大,倭軍炮兵足以做到全覆蓋,結果在這樣先發制人的攻擊下,紅聯軍的炮兵遭受慘重損失,大口徑火炮幾乎損失殆盡。巴普洛夫大將氣得直罵娘,但已經無濟於事,沒有炮火的幫助,紅聯軍只能依靠自己手中的輕武器,對包圍圈外圍的部隊發起衝鋒。
倭軍迅速建成的防線有大量機槍火力,憑藉着火炮加機槍的無縫對接火力覆蓋,紅聯軍根本難以衝出包圍圈。
到了晚上,倭軍毫不心疼的用照明彈幫助前線步兵照亮陣地前數百米的地域,想要夜襲的紅聯軍毫無僥倖的可能,巴普洛夫大將對此也是一籌莫展。
巴普洛夫大將拼命的突圍,他認爲倭軍既然沒有發動總攻,說明包圍圈並不嚴密,對方的兵力數量不足。所以他希望能夠創造奇蹟,帶領預備役方面軍突出重圍,撤退到紅軍城去。
可惜巴普洛夫大將並不知道,倭軍之所以並未進攻,除了打算以防禦戰消耗預備隊方面軍的人員和彈藥之外,還因爲羅剎軍主力正在圍殲烏克蘭方面軍,後勤部門不可能同時供應兩場大戰役級別的總攻。
在頓涅茨克以東地區,羅剎軍已經在做最後的圍剿了。隨着大量火炮的加入,烏克蘭方面軍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們的活動區域在縮小,受到炮擊的密度卻在節節升高。面對着不停歇的炮擊和轟炸,他們只能捂緊耳朵蹲在工事裡,默默忍受着羅剎軍的進攻。
圖哈切夫斯基加大進攻力量,他投入了自己手中所有的兵力,打算儘快消滅烏克蘭方面軍。無糧少彈的烏克蘭方面軍早已到了極限,當總攻開始的時候,他們能夠憑藉的就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軀了。
“烏拉”的喊聲響徹雲霄,紅聯軍士兵們狀若瘋虎。他們端着上了刺刀的莫甘納辛步槍,衝向了隆隆而來的奔狼3型坦克。羅剎軍的坦克上,同軸機槍在無情的射擊着,成片的紅聯軍士兵被擊斃,而他們的戰友卻踏着戰友的屍體繼續前進。
戰場上充斥着血腥氣,雙方都沒有一絲手軟的意思,這些多年作戰的老兵心中清楚,戰場是沒有任何憐憫可講的。如果你對敵人仁慈,就會害死自己的同伴甚至是自己。
第一批發動衝鋒的紅聯軍士兵很快損失殆盡,他們的英勇卻無法阻止羅剎軍的前進速度。寬大的履帶碾過屍山血海,帶起蓬蓬的血霧,機槍卻在一刻不停的掃射着戰壕中的紅聯軍。
包圍圈在逐步縮小,烏克蘭方面軍的官兵們卻無力阻止,儘管政委們依然高舉着鐵皮喇叭,大聲鼓勵着戰士們爲了烏托邦主義而獻身,但效果卻越來越差。那些滿眼血絲,揮舞着納甘手槍的政委們心中也知道,整個方面軍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現在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消耗敵人的兵力,爲大部隊的勝利爭取到多一點的籌碼。
紅聯軍士兵前仆後繼的發動反衝鋒,希望以鋼鐵般的意志,打退羅剎軍的進攻,哪怕是爲戰友爭取到多活一分鐘的機會,哪怕打死打傷一個敵人。
對於紅聯軍士兵的英勇,圖哈切夫斯基有着充分的考慮,他命令以炮火爲先導,坦克與步兵交替前進。整個羅剎軍猶如一臺割草機般,慢慢撕碎紅聯軍的防線,再一點點的吞噬掉。
這樣穩紮穩打的戰術,是無法用英勇的反衝鋒破解的,因爲交替前進,坦克與步兵的結合非常緊密,根本不給對方以可趁之機。圖哈切夫斯基有的是時間,有的是耐心,只要慢慢蠶食掉對方,做到全殲敵人就足夠了。
總攻進行了兩天時間,在這兩天中,烏克蘭方面軍的官兵們簡直如身墜地獄之中。他們拼盡了全力,卻始終無法打開突圍通道,隨着包圍圈越縮越小,包圍兵力的厚度在慢慢增加,這也讓突圍變得越來越困難。
烏克蘭方面軍的官兵們最終絕望了,所有人都衝上前線,與其坐等被飛機火炮轟炸而死,他們寧願選擇死在對方的槍口下。幾乎是所有的紅聯軍士兵都在反衝鋒中陣亡,最終羅剎軍抓捕的只有七百多名無法動彈的傷兵。是役烏克蘭方面軍主力共十三萬人全軍覆沒,羅剎軍也付出了五萬多人的代價。
圖哈切夫斯基沒有打掃戰場休整部隊,因爲時間不等人,西部方面軍的主力已經開入了烏克蘭境內,距離頓涅茨克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紅聯軍的機場已經大部分修好,從全國各地調集來的空軍部隊開始進駐,大量紅聯國最先進的伊16和伊153戰鬥機正在與羅剎空軍展開大戰。
儘管紅聯空軍的裝備要差上一籌,但勝在數量衆多,面對着羅剎空軍並不吃虧。雙方在預備隊方面軍包圍圈的上空持續爆發空戰,損失都非常大,如果不是因爲羅剎軍裝備了分米波雷達,可以指揮戰鬥機部隊,在最有利的時間升空作戰,恐怕羅剎空軍就要堅持不下去了。
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圖哈切夫斯基命令圍殲烏克蘭方面軍的主力部隊立刻轉進,在行軍中進行重新編制和整頓,以縮短增援的時間。不過圖哈切夫斯基顯然不知道郭鬆齡的果決,在羅剎軍主力尚未抵達之前,郭鬆齡已經發起了總攻。
郭鬆齡認爲情況越來越嚴峻,戰機轉瞬即逝,如果等待羅剎軍主力,很可能讓這支紅聯軍逃脫,因此他立刻命令倭軍發起進攻。
與羅剎軍不同的,是倭軍機械化裝備較少,雖然在改進裝備之後,也配備了部分陳舊的奔狼2型坦克和快鹿1型裝甲車,但實際上數量並不多,十二個師全加起來,也僅有一千輛坦克左右,其數量還趕不上華蘭國防軍的三個師,質量差得更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