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後唐

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五月,董璋被西川軍大敗後,狼狽竄回梓州,本想休整一下再去找孟知祥尋仇。沒想到守城大將王暉竟然敢挖苦董大帥:“大尉盡出東川精銳討孟知祥,怎麼只逃回了這幾個弟兄?太尉用兵真如神也!”董璋這時已經非常難過了,被王暉這一弄,勾起傷心往事,號啕大哭,卒無一言以對。

王暉是個識時務的豪傑,看到董璋這副落魄模樣,知道董璋活不長了,便起了二心,決計殺掉董璋,投靠西川。董璋正準備吃飯,王暉和董璋更識時務的侄子董延浩率兵來殺董璋。董璋嚇的半死,帶着老婆逃上城去,趕緊讓指揮使潘稠調兵防禦王暉。

潘稠奉令下去,沒多久,董璋就見潘稠帶兵上城,以爲幹掉了王暉,便問:“王暉人頭在哪裡?”潘稠笑道:“就在公頸上。”沒等董璋的反應過來,人頭就被潘稠給割了下來。

王暉、潘稠等人開城投降趙廷隱,趙廷隱送董璋人頭於孟知祥。孟知祥最危險的敵人董璋終於被消滅,兩川地盤被李家的從王家的奪過來不到七年,就成了太原孟家的私產。孟知祥爲了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決定到梓州轉轉。

這次能滅東川強敵,趙廷隱的功勞最大,但守遂州的李仁罕卻嫉妒起趙廷隱來,當衆人面辱罵趙廷隱,趙廷隱火爆脾氣,哪忍得住,兩人口角相爭。孟知祥在梓州犒完軍後,準備回成都,東川重地,必須找得力心腹人駐守。李仁罕和趙廷隱對孟知祥都是絕對的忠誠,想在二人中選一個,但二人關係此時已勢同水火,孟知祥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問李昊:“你看他們誰更合適守東川?”李昊知道李仁罕和趙廷隱都對東川志在必得,得罪哪一個都不好,乾脆和稀泥:“二將軍皆有意東川,留下一個必須讓另一個惱火。不如主公自領東川,另置二將軍。”

孟知祥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兩川的一把手,不可能把精力放在東川上,想來想去還是留下趙廷隱,讓李昊主政梓州,李仁罕回遂州。李昊可不想留在二人中間受夾板氣,賴在孟知祥身邊回了成都。孟知祥這樣的安排很不好,李仁罕的自尊受到嚴重打擊,肯定不服。果然,李仁罕連給孟知祥寫了七封信,大意:“東川重地,不宜輕授他人,請主公自任,不然衆人必不服某些人。”趙廷隱也來信自辯:“廷隱僕才,本不敢奢望東川,都是李仁罕逼出來的。”

孟知祥頭都大了,爲了不至讓二人刀兵相見,只好委屈趙廷隱,在閬州設保寧軍,以趙廷隱爲節度,孟知祥只能代理東川軍政。趙廷隱對此極爲不滿,甚至要找李仁罕練練,誰的本事大誰就去東川。李昊苦苦相勸,要趙廷隱以大局爲重,不要給主公添麻煩了。趙廷隱好歹也要給孟知祥個面子,就此作罷。

雖然李仁罕和趙廷隱鬧彆扭,但這只是兩人的意氣用事,他們對孟知祥都沒異心。蜀中文武一看孟知祥成了名副其實的“兩川節度使”,不如給孟知祥弄個名號,紛紛勸孟知祥自立蜀王。孟知祥當然願意,把腦袋別在褲腰上不就是爲了這個嗎?上表請封,並把自己髮妻福慶長公主病逝的消息告訴了李嗣源。李嗣源和孟知祥名義上是近親,免不了哀悼一番。只是李嗣源沒想到孟知祥這麼厚黑,自請封王,氣的直搖頭,但也無可奈何。不允許他稱王,孟知祥一怒之下就敢稱帝,便順水推舟,長興四年(公元933年)二月冊孟知祥爲蜀王,兼東西兩川節度。

孟知祥和李嗣源的私人關係並不算多壞,兩人在暗中形成一個默契:李嗣源在一日,孟知祥一日不稱帝。其實孟知祥知道李嗣源快七十的人了,能活幾天?自己纔剛六十歲,等得起。

憑良心說話,李嗣源對孟知祥很是寬容,同在亂世中討口飯吃,誰也不比誰高尚到哪裡去,自己從李存勖手中奪得政權,孟知祥只不過佔着本不屬於自己地盤的蜀中,自己並沒有損失什麼。甚至孟知祥請李嗣源曾經在同光時期入蜀的數萬唐軍調回去,李嗣源都沒同意,留給“妹夫”用吧,自己老了,快要去地下見李存勖了。

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六十七歲的李嗣源駕崩,宋王李從厚繼位。孟知祥得到消息後,知道自己終於等到頭了,開始有了提高自己“行政級別”的想法。當然直接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便拐彎抹角放空炮:“先皇帝英武一世,卻讓宋王這個毛孩子繼位,宋王闇弱無能,身邊多是些烏七八糟的小人,中原又要大亂了。”

雖然孟知祥說的是實情,李從厚懦弱,不是個亂世中能守住家業的料子,李從珂也在河中虎視。但蜀中那幫滑頭都知道孟知祥話外有話,出來混江湖,哪個不明鏡也似?還說什麼廢話?累表勸進,請蜀王順從“民意”,即皇帝位。

不知道爲什麼,輪到孟知祥準備好皇帝的時候,蜀中瑞獸都沒了動靜,巨人不見了,鳳凰不見了,黃龍也不見了,烏龜兔子大麻雀們也都不知去向。孟知祥這人比較務實,不象王建那樣喜歡玩花活,出洋相,踏踏實實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行了,何必搞出那一套,淪爲後人笑柄。

後唐應順元年(公元934年)正月,蜀王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和王建的一樣,仍然是大蜀。不過此蜀非彼蜀,後來史家稱王建的蜀爲前蜀,孟知祥的蜀爲後蜀。孟知祥改元明德,安安穩穩的在成都坐享富貴。

孟知祥對自己的“前任”王建的長壽很嚮往,王建活了七十二歲,自己離這個“鬼門關”還有十多年呢。孟知祥沒有想到,自己和王建同命不同壽,在六月間接見前來投降的原後唐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就是那位在河中督軍和李從珂開戰被官軍趕跑的那位草包將軍)時,張虔釗跪地向孟知祥敬酒,祝皇帝陛下聖壽無疆。

孟知祥這時忽然感到身體不適,便回宮休息。過幾日病情加重,孟知祥哀嘆是活不到王建那個歲數了,便封皇長子孟昶爲皇太子,以宰相趙季良、武信軍節度李仁罕、保寧軍節度趙廷隱、樞密使王處回等人顧命。越日,孟知祥“崩”!年六十一歲。皇太子孟昶靈前繼位。

孟知祥能建立蜀國,確實有一定的機緣巧合,不是郭崇韜因爲朋友關係推薦了孟知祥,孟知祥終老不過是個大鎮節度。但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五代人物數以萬千計,但最終能稱帝稱王的不過數十人,大浪淘沙,機會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能力。三國曹操手下丞相掾趙戩曾經對四川的地勢有過評價“蜀雖小區,險固四塞、獨守之國。難卒並也。”孟知祥的才能加上巴蜀的先天地理優勢,即使不能北伐中原完成統一,守個十年二十年的不成問題。

有意思的是,孟知祥象極了劉備,拼了一輩子只當一兩年就死了,而孟昶又象極了劉禪,靠老子打下來的基礎坐了三四十年的皇帝,最終都被完成統一的西晉和北宋俘虜(晉和宋又特別相似)。老子種樹兒乘涼,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孟昶原名孟仁贊,是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孟昶的母親本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低等嬪妃,被孟知祥倒了一個“二手”後生下孟昶。五代時最具名氣的相面大師周元豹曾經見過小孟昶,驚謂其父孟知祥道:“這個小傢伙長相不俗!”孟知祥還以爲周元豹想騙兩個錢花花,周元豹神秘兮兮(現在的大師們都這樣,不然誰相信?)的仔細看了一下孟昶,然後又告訴孟知祥:“此兒將來可做四十年偏安主,絕對不是一般人可及!”孟知祥聽說兒子將來可以做皇帝,那麼自己豈不更應該做皇帝,當然高興了,從此對孟昶極爲寵愛。

老爹死的時候,孟昶只有十六歲(漢懷帝劉阿斗十七歲即位),是個半大的孩子,老孃李太后也是個家庭主婦,不太懂治理國事,蜀中大事基本都由趙季良、趙廷隱、李仁罕這些“老一輩地主階級革命家”做主。

在十國中的那幫“後主”中,論起名氣和才氣,除了南唐後主李煜,就是這位孟爺了。孟昶後期昏庸,但其前期尚能勵精圖治,而且爲人也很精明。此時孟昶羽毛未豐,還不敢對朝中那些“叔伯大爺”們不敬,把這夥人惹急了,弄不好老爹屍骨未寒,蜀中就得換個國姓。現在還不是自己出頭的時候,要學習“藏拙術”,該裝傻時就裝傻。不招人忌是庸才,傻子纔不會招人忌呢,也威脅不到別人。

孟知祥的那些戰友中,數趙季良立功最著,地位最高,爲人也不似李仁罕驕騫跋扈,孟昶對他沒有多少反感。而李仁罕做爲孟知祥手下的大將,爲孟蜀建國立下汗馬之功,孟昶繼位後,李仁罕常以老臣自居。孟昶雖然很討厭李仁罕,因暫時還沒有自己的勢力,所以不便動他。

李仁罕越發登鼻子上臉,覺得“孟阿斗”好欺負,便得寸進尺,暗中指使親信上書孟昶,請“德高望重”的李仁罕同志出任“國防部長”,實際上是要控制蜀**權。孟昶本不同意,但架不住李仁罕狗腿子們三天兩頭的招呼,只好勉強答應。孟昶不希望李仁罕勢力坐大,便安排了和李仁罕過節極深的趙廷隱爲副,從中牽制李仁罕(孟昶的政治智慧不低)。

李仁罕得勢,朝中自然有人不滿,孟昶當皇子時的朋友韓保正、韓繼勳等人做爲“新人”,當然希望能靠着小主子往上爬爬,可這些老臣生生的堵住了自己升官發財的道路,豈肯罷休?曾經對孟昶說:“李仁罕手中有軍權,早晚要取陛下而代之!”另外比李仁罕資格更老的趙季良、趙廷隱更不願被李仁罕架空,兩路勢力爲了搬倒李仁罕而走到一起。孟昶有了趙季良和趙廷隱的支持,腰桿硬了起來,日夜合謀,尋找機會幹掉李仁罕。

李仁罕得了勢,開始胡作非爲,搶人家的土地、刨人家的祖墳,壞事做絕。最不能讓孟昶容忍的是李仁罕在府中的陳設已經超過了封建君臣關係的底線,越發證明了李仁罕有不臣之心。孟昶決計除去此獠。

蜀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十月,孟昶在殿中埋伏下武士,等到李仁罕上前準備給孟昶施禮時,孟昶大喝爲號,幕後武士峰擁上前,拿住李仁罕,就地砍死。李仁罕死了,他的家人只有一個下場:族!

殺了李仁罕,震住了一大幫不拿孟昶當人看的老傢伙們,昭武節度使李肇以前在見孟昶時都拄仗不拜,胡說:“陛下請臣無禮,老臣腳有毛病,拜不了。”孟昶隱忍三份。而李仁罕被殺後,李肇的“病”突然好了,再去朝見孟昶時趕忙把柺杖丟到地上,伏地請安(你也有害怕的時候?)。

後蜀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十二月,葬高祖孟知祥於和陵。

第161章 夜襲第37章 安重海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120章 宋太祖第38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89章 蠢蠢欲動第7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第13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00章 糧草被焚第23章 逼降宋軍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80章 袞州張合第150章 破曉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83章 花燈夜市第91章 金沙渡口第83章 騎兵神器第12章 北地狼煙第43章 史上名戰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47章 蒼狼出動第27章 虎賁立軍第40章 叢林首戰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26章 驚宋第93章 大軍壓境第61章 驚變第115章 士氣大損第115章 吳越第72章 公孫來辭第92章 北漢李隱第153章 破城第30章 禪位第90章 苦心孤詣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7章 巍巍宋魂第8章 王審知第26章 才驚四座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45章 佈陣第82章 南漢新帝第157章 頭破血流第90章 荒原第64章 爲亂世開太平第59章 匹夫之勇第74章 打草驚蛇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165章 王仙芝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52章 株連九族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98章 形勢第64章 三十六州第145章 孟知祥第105章 犒勞大軍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9章 囂張氣焰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62章 溫柔清鄉第1章 南唐變法之藍第21章 霸絕天下第91章 君臣一諾第138章 錢弘左第25章 江南文會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42章 騎兵陷陣第147章 花蕊夫人第45章 殺機四伏第50章 雄雄虎賁第12章 昏君第140章 西川詔討第115章 吳越第106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第18章 一代名將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1章 後主李煜第122章 錢王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73章 聲東擊西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96章 曹彬隱傷第110章 中計否?第22章 大戰尾聲(上)第76章 乞丐第26章 驚宋第34章 十面埋伏第1章 花前月下第94章 大事休矣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3章 常孟第95章 進退維谷第154章 袞州
第161章 夜襲第37章 安重海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120章 宋太祖第38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89章 蠢蠢欲動第7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第13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00章 糧草被焚第23章 逼降宋軍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80章 袞州張合第150章 破曉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83章 花燈夜市第91章 金沙渡口第83章 騎兵神器第12章 北地狼煙第43章 史上名戰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47章 蒼狼出動第27章 虎賁立軍第40章 叢林首戰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26章 驚宋第93章 大軍壓境第61章 驚變第115章 士氣大損第115章 吳越第72章 公孫來辭第92章 北漢李隱第153章 破城第30章 禪位第90章 苦心孤詣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新書預告之財神篇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7章 巍巍宋魂第8章 王審知第26章 才驚四座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45章 佈陣第82章 南漢新帝第157章 頭破血流第90章 荒原第64章 爲亂世開太平第59章 匹夫之勇第74章 打草驚蛇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165章 王仙芝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52章 株連九族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98章 形勢第64章 三十六州第145章 孟知祥第105章 犒勞大軍第66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6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二)第9章 囂張氣焰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62章 溫柔清鄉第1章 南唐變法之藍第21章 霸絕天下第91章 君臣一諾第138章 錢弘左第25章 江南文會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42章 騎兵陷陣第147章 花蕊夫人第45章 殺機四伏第50章 雄雄虎賁第12章 昏君第140章 西川詔討第115章 吳越第106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第18章 一代名將第142章 風花雪月第1章 後主李煜第122章 錢王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73章 聲東擊西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96章 曹彬隱傷第110章 中計否?第22章 大戰尾聲(上)第76章 乞丐第26章 驚宋第34章 十面埋伏第1章 花前月下第94章 大事休矣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21章 定鼎天下第3章 常孟第95章 進退維谷第154章 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