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就算他們論語也沒讀熟,可對我們也一樣很有用啊。又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當官,咱們幽州如今各地方都需要讀書人啊。不能當官,還可以爲吏嘛,此外,商鋪裡的帳房、銀行裡的會計,甚至是各地小學堂裡的啓蒙先生,工坊裡的記錄員、軍中的書辦,如此總總,讀書人總是需求很大的。”
李密愣了愣,“讓那些人去當書吏還好說,若是讓他們去做帳房做私熟先生甚至是工坊裡做事,只怕這些人不會願意。”
“不試試怎麼知道呢,再說了,我覺得只要條件給的合適,總會有人願意的嘛。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是大地主出身,家時有千頃萬畝良田的,你剛纔不就說了,有許多隻是鄉下小地主子弟,甚至乾脆就是耕讀的農夫嗎。如果在懷荒做事,待遇不錯,想必總有願意的。”劉文靜倒是很贊同易風的話,又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是所謂的才子,名士。只有那些家學淵源的世族子弟,纔在這方面有天生的優勢,許多普通的讀書人,其實真的只是讀過一點書識的些字的讀書人而已。
將手中那團捏成冰球的雪扔向遠處,易風拍了拍手,在身上胡亂擦了幾下,開始往回走去,車隊又要啓動了。
走到路上,隊伍還在休息,遠處楊雄卻正在指揮着一支騎兵在進行演習。隨着他的號令聲,令旗翻飛,那支隊伍匆匆行動起來。
“是宗團重騎。”李密面帶着些興奮的望着那裡,自在蒲阪彙集這支隊伍以來。軍中許多人都對這支宗團重裝騎兵很是好奇,每天成羣結隊的過去圍觀。好像看猴一樣。就連易風身邊的程咬金、尉遲恭等人也都去過了,甚至如程咬金還去過不止一次。每次回來。這些傢伙都是驚歎連連。
這個時候的重裝騎兵,確實是相當威武的,完全就是人形坦克。
“殿下,咱們回頭是不是也組建一隻重裝騎兵啊?”正在官道上的秦瓊看到易風過來,連忙說道。做爲一名騎將,見識過重裝騎兵後,還能不爲其所震憾心動的很少。秦瓊也不例外,一見到那些武裝到牙齒的重裝騎兵,他真是心動不已。巴不得自己也能指揮這樣的一支兵馬。
“具裝甲騎其實是個必定要淘汰的兵種。”易風卻說了一句潑了所有人一盆冷水的話。
“這怎麼可能。”秦瓊立即反駁,重裝騎兵可是他心目中最強的兵種,沒有之一。如果說懷荒因爲重裝騎兵裝備貴重等問題無法組建這樣一支兵馬的話,還能理解。可易風一句重裝騎兵是個要淘汰的兵種,這就惹的他不樂意了。
易風對於秦瓊的反應倒覺得正常,這個時代的人太迷信重裝騎兵了。雖然如今朝廷的重裝騎兵只存有三支,但許多人也都認爲不過是因爲這些年天下統一,承平日久的原因而已。而事實上,在歷史上。在十六國時期流行起來的重裝騎兵,雖然在隋初經過短暫的低潮後,可隨後又在隋末唐初時大大一度興起。
不過在易風心裡,還真沒有太把重裝騎兵放在心裡。
重裝騎兵的興起與落幕。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的,每一個兵種的興起,甚至是一樣武器的興起。都與特定的歷史相關,並與戰術觀念發展相關。
他笑了笑。問秦瓊,“秦二哥你說。騎兵最重要的是什麼?”
秦瓊想了想,“衝擊力。”
易風搖了搖頭,“不,騎兵雖然比起步兵更具衝擊力,但從來衝擊力都不是騎兵的追求。應當說,騎兵最大優勢在於機動性,因此歷來騎兵的使用也正是着重於機動性。可以總結的說,機動性、突然性、翼側突擊、衝鋒猛烈是騎兵戰術的基礎。騎兵的王牌,是速度和時間而不是打擊力。把騎兵發展成重裝騎兵,其實是錯誤的發展方向,因爲這使得騎兵最重要的優勢-機動性蕩然無存。”
秦瓊一時有些難以接受這種觀念,他反駁道:“可自十六國以來,重裝騎兵大興其道,一度都是戰場上的主宰,難道有錯嗎?”
“騎兵重裝化,乃至於在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興起,當然也並非只是一個孤立而偶然的事件。總的來說,以如今的眼光來看,重裝騎兵興起,乃是在五胡亂華後,由於中原地區的民族、軍事、政治,乃至於騎兵馬具改良等諸多因此糾葛下的歷史產物,自有其歷史必然性。在當時,重騎兵運用的區域十分廣泛,既有淮河以北遼闊開曠的華北平原,也包括河網密佈的南朝傳統統治的江東地區,這是由於當時重騎兵風起後的軍備競賽,相互影響的結果。然後從重裝騎兵的運用狀況和規模來看,其最初還是源自好騎射之風的胡人北朝,重騎兵真正發揚光大的是北朝。
重裝騎兵雖然在東漢晚期就已經出現,那時已經擁有了結構完備的鐵馬鎧,但是當時重騎數量稀少,從來不是戰場上左右勝負的決定性力量。這與當時馬鎧的昂貴以及馬鐙尚未出現有莫大的關係。當時最有名的騎兵,還是白馬義從和虎豹騎等精銳輕騎代表,他們更擅長的是弓馬騎射和輕裝側擊。
然後到了五胡亂華,十六國時期,重裝騎兵卻突飛迅猛的發展,成千上萬裝備着馬鐙的鐵騎被扔入戰場,重裝騎兵對戰的規模越來越大,相應的戰術戰法也層出不窮,重裝騎兵開始成爲戰場主宰。這一切,都源爲馬鐙的橫空出世。馬鐙雖然只是件細小物事,然後作用卻是極大,甚至可以說是騎兵史上劃時代的一件裝備。在馬鐙出現之前,騎手在奔馬上幾乎毫無支撐兵,只能用雙腿夾緊馬腹。格鬥之時,甚至還得留一隻手勒緊馬繮繩,否則就很容易失去重心而摔落馬下。而在古代的戰場上,摔下馬的結果不是被身後的戰馬踩死,就是被敵人砍死,落馬就等於完蛋。
所以當時騎兵如若衝鋒陷陣,還是相當危險的西漢時雖然發展出了環首刀、卜字鐵戟等騎兵武器,但騎兵的主要作戰謶卻依然是弓馬騎射,很少有正面衝鋒的打法。不過馬鐙出現後,卻改變了這一傳統狀態。馬鐙提供給了騎士們穩固的着力點,使騎士能輕易的保持平衡,並只用雙腿就能控馭馬匹行進方向,從而把雙手給解放了出來,用以能夠操持更長更重的武器,如馬槊。騎士憑着馬鐙甚至能在馬上站起來,將全身的力氣連帶着馬匹的強大沖擊力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甚至他們再也不怕一不小心就掉到馬下,被自己人的馬給踩死了。
這是質的飛躍,從此滾滾洪流般的騎兵可以縱隊衝擊,獲得了步兵方陣難以想象的強大沖擊力。
馬鐙最早出現時是單邊鐙,懸於馬身左側,供上馬使用,這種馬鐙的作用還不大。但隨着五胡十六國時代戰爭的持續,馬鐙也迅速的演變成了雙邊鐙,成了重裝騎兵的起推器。
正因爲馬鐙的出現和演變,使得騎兵短兵相接、衝鋒陷陣的戰術,取代了原來的弓馬騎射,成爲了騎兵戰鬥的主要形式。十六國時諸多割據勢力相互攻伐,而十六國又多爲胡族建立,本身就擁有大量騎兵,因此騎戰成爲主流,借馬鐙推廣,騎兵的衝鋒近戰便成了主要戰鬥形式。隨着騎戰從騎射改爲近戰,騎兵的護甲也開始不斷的加強,重裝騎兵大規模化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十六國時代,戰場上經常會出現極其震撼的場景,幾千名由人到馬皆披玄色重甲的騎兵,排着整齊的方陣,手執四米多長的利槊,先緩行、再加速,待進入敵方弓弩手的射程內,一聲發喊,頓時塵土飛揚,馬嘶震天,地動山搖,海崩海嘯般的迅猛衝擊瞬間爆發。這些摧枯拉朽的血肉坦克,傾國財力打造的帝國王牌,是戰場上的主宰,往往一發動,就能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而這些騎兵,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具裝甲騎。
什麼叫具裝甲騎?具裝,馬鎧,甲騎,人鎧。具裝甲騎,便指的是人馬皆披鎧甲的重裝騎兵,這一兵種在十六國至隋一直是軍隊中的戰略性兵種。最早的重裝騎兵,據說是活躍於中亞的西徐亞人,短劍、標槍、長矛、戰錘、複合弓、馬甲、胸甲、身甲、腿甲等騎兵裝備,據說都出自這個戰鬥民族。
具裝甲騎的最大特點就是把人和馬的防護能力發揮到極致水平,面對着密集的步兵陣線,他們不纏鬥也不追擊,而是憑着自射強大的防禦能力不畏刀劍,直接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用銳利的長矛馬槊撕開敵軍的點陣。在十六國時期,訓練有素指揮得當的精銳具裝甲騎幾乎是無視任何兵種,即便是弓騎兵、重步兵等後來發展起來的所謂重騎剋星,也對其無可奈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