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弱冠之禮(上)

七月七, 乞巧節,亦稱女兒節。這日是仇英的生辰。

仇英出生的時候,秋香曾想着, 生在乞巧節的女孩兒該是個乖巧懂事、溫婉賢惠的, 沒想到小仇英卻生來古怪精靈、調皮搗蛋, 跟個猴孩兒也似的, 成天介跟村裡的男孩子們上山下水, 掏鳥蛋、撈魚蝦甚至捅蜂窩,將初爲人父人母的仇氏夫婦傷透了腦筋,幾度懷疑自家的教育方案出了問題, 直到仇珠出生後,嫺靜的個性才讓他們鬆了一口氣。

小仇英皮歸皮, 仇氏夫婦還是很疼寵她的, 甚至可以說是溺愛了。仇英很小就特別富有觀察力和好問精神, 例如她早早的發現一衆小夥伴每個人都有小雞雞偏偏她沒有,便哭得震天動地回去找爹孃詢問, 無論秋香說多少次“你與他們不同,你是女孩子”,她不聽就是不聽,從此爲了證明她和小夥伴們是一樣的,裙子不肯穿、耳洞亦不肯穿, 甚至連包小腳這種關乎到未來夫家臉面的事情, 也在她大叫哀嚎半刻鐘後便也徹底放棄了。此後的仇英, 幾乎便當成男孩子一般養大的。

歷經家中劇變, 長大了的仇英雖不比小時那般頑劣, 臉上的稚氣也隨着年齡的增加一點點褪去,但在太倉的童年記憶, 卻一直珍藏在她的腦海,午夜夢迴時想起過去,也便就那樣輾轉反側到天明。

來到天籟閣已然三個月了,沉浸在藏品的世界,時間的流逝無聲無息,仇英常常不知今夕是何夕,只有子京來瞧她的時候,說一說外界的事,纔將她從這個無邊的知識海洋中稍稍抽離。

前幾日,子京邀她出門走一走。“你的生辰快要到了,那日也是乞巧節,城裡必定非常熱鬧,我們去逛一逛街市。”

仇英自是沒什麼好退卻的,便應了。這幾日夜裡,卻夢到了幼時的記憶,也導致她近些日子心事重重。

項元汴何其敏銳,知道她定是有了什麼心事,但她不說,他亦無什麼辦法,只得每日早早的回來陪着——如今他在嘉興不出遠門,便開始掌管家中事業,主要是幾間書畫鋪子和一間當鋪的生意,而這些鋪子也是他的藏品主要來源之一。

仇英來後,項元汴收藏先人畫作明顯變多了,每遇珍品必第一時間帶回天籟閣與友人共享,這一日他興沖沖的回來,仇英便笑迎道:“今日裡又得了什麼好作品,瞧你眉毛裡都是笑。”

項元汴卻是兩手空空,負手而立,道:“今日並未收到什麼中意的作品。”

仇英好奇問道:“那你這是喜從何來?”

項元汴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交給他道:“見你這幾日愁眉不展,也不知想什麼心思。我無法給你開解,但想着你最敬愛的文師傅來信,必能讓你寬慰一些……”

仇英興奮問道:“師傅他來信了?”

“正是。今日我在鋪子裡得了這信,想來他們一家在京中已然安頓妥當了,便捎了這信來。”

仇英果然愁眉不再,開開心心展信閱讀。“師傅師孃和休承他們一切都好,這我也便放心了。另外,師傅說我馬上滿了弱冠之齡,不能親自爲我行弱冠之禮很是遺憾,但惠賜了我一個字,名叫:實甫。”

“從此以後,我也有了字了!”仇英眼中水光流轉,幾乎要喜極而泣了。

仇英十五歲拜師學畫,耽誤了身爲女子的及笄之禮,本以爲這件事也便這麼過去了,未想到師傅卻惦記着他的弱冠之禮。是啊,她怎麼忘了,在師傅的眼中他可是個鐵骨錚錚的小男子漢呢!

“仇英……”項元汴不是不明白她的感動,但在二十歲之時得了身爲男子的表字,她是當真決意坐實了男人的身份了嗎?

“子京,往後你便要稱我爲實甫了。”仇英興沖沖的反駁他,低頭又將文徵明的來信看了一遍又一遍。項元汴暗暗嘆了嘆氣,卻未弗了她的意願,輕輕喊道:“實甫,你師傅一家隨了信還捎了些禮物來,你隨我來看看吧。”

仇英聞言忙跟着他到了外間,果然桌子上有一個藏青色的包袱。這個包袱皮是師母沈氏常用的那一塊,往日裡總用它給仇英裝着吃的穿的用的,叫他帶回自己的住處。輕輕解開包袱,上頭首先是一件嶄新的月白色袍服,仇英伸手在上頭摸了一摸,便知道是上好的料子,該是師母專門爲他定做的,袍子下邊是一個長盒,裡頭這隻上好的狼毫筆是師傅精心挑選的,文彭大哥給的禮物是一盒名貴的顏料,而文嘉贈她的卻是一枚印鑑。

早幾年仇英曾弄丟了自己的私章,文嘉便央求精通印石的文彭選了一塊,自己親手刻了一枚印贈他,還許諾過到了弱冠之年得了字,再贈他一枚。

仇英取了那印,在大紅的印泥上蘸了蘸,印在紙上是簡明的“仇氏實甫”四個字。再將之前所用的“仇英印”也印了一枚,潔白的畫紙上,兩枚印戳相映成趣,勾起仇英滿足的笑意。

“我在擔心……”項元汴忽而開口道,凝視着仇英疑惑的神情,“文家上下率先千里迢迢送來這一件件情意深重的禮物,我不管呈上什麼也無法與他們媲美了。”

仇英撲哧一笑,眼兒眯眯道:“師傅一家人和你都是我最重要的朋友、親人,不論你們送些什麼或什麼都不必給,我都知道你們對我的好,生辰只是每年一日,平素的感情又豈是禮物所能表達的?”

項元汴仍有些不是滋味,問道:“那我與你師傅一家人,對你都是同等重要的了?”

“那是自然。”仇英順口答道,卻在瞧見了桌上一對並排而立的印鑑而稍稍有所猶疑。文嘉及師傅一家人,還有子京在自己心中的地位,真的是完全一樣嗎?思及前幾日來天籟閣探望自己的小嫂子徐氏,還有那肉嘟嘟短手短腳卻活潑可愛的小德純,眼前這人雖未大婚,卻早先有了妾侍和長子,這就決定了他與自己再無其他的可能了——她別無所求,只願得一個一心一意的知己相伴一世罷了。

仇英輕輕搖了搖頭,告誡自己不必多想。盛夏的午後蟬鳴躁動,項元汴的心情也隨之煩躁了起來,他要的不是同等重要,而是那與世人皆是不同的唯一啊。

男子長至二十歲,應擇良辰吉日,於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稱之爲弱冠之禮。冠禮一般由父親主持,若父親已逝,可另擇長輩加冠,並由指定的貴賓爲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爲國效力和參加祭祀的權利。

仇英父親已逝,兩位師傅年邁,文徵明在京述職,周臣雲遊在外,本想着這禮數也就將就過去,甚至亦可免去不辦了。

但是,在講究家學淵源、禮數週全的文人圈,弱冠之禮雖小卻不可小視,尤其仇英近些年小荷才露尖尖角,不少文人墨客聽聞他的名氣,收藏了他的畫作,正在尋找時機與他結識。而弱冠之禮,正是一個將仇英推向世人的最佳時機。

項元汴發愁了。

於公,仇英作爲墨林畫苑聘請的畫師,項元汴需要提升他的名氣,爲其畫作升值、爲項家帶來更多的財富收益;於私,作爲仇英的知己好友,項元汴也期待他能夠早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實現躋身大明朝知名畫師的理想。可再深究下去,他的私心卻不願仇英男不男女不女的繼續生活下去。或許她可以換上紅裝,嫁一個良人,從此相夫教子、琴瑟和鳴?

可這些,亦不該是以他項元汴的意願而左右的。某次,仇英站在那一副桃花源圖卷下賞玩深思,他趁機問出:“我曾聽你說,最是嚮往這種男耕女織、隱居山野的生活了,如今也是這般的想法嗎?”

仇英愣了愣,卻搖了搖頭笑道:“男耕女織,也得尋到我那一位佳人才是啊。”

項元汴想說些什麼,終究還是沒有開口。那一日從天籟閣出來,他便去尋了自己的父親、大哥、二哥,再廣發請帖邀請當時的文人墨客赴宴,若自己的想望不能實現,起碼讓仇英有些實際的收穫。兩個人當中,起碼有一人笑得開心也總是好的。

七月初七,仇英一早便被項元汴拎起來,趕往項氏宗廟。

“你既無父母,師傅亦不在身邊,我便私自做了主,叫我的父兄來爲你主持這弱冠之禮。”項元汴只這樣解釋着。仇英不可說是不感激的,早在她第一日入了項家之門,便告知項府上下,她亦是是這個家中的一員。而如今竟說服自己的父兄爲她加冠,這般的對待真比尋常的親兄弟還不分彼此了。

項氏宗廟,來觀禮的嘉賓爲數不多,但個個來頭不小。仇英不太識得他們,但從衆人非富即貴的服飾打扮來看,便就已經有些惴惴了。

爲仇英主持冠禮的是項元汴的父親項銓。

仇英披散一肩烏黑濃密的長髮,拜倒在項父面前。年紀老邁但神色和藹的項銓取來象牙梳,爲他盤起成人髮髻,再爲他戴上象徵着成人的紅黑相間的素冠禮貌,代表他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仇英戴着此冠向宗廟上的觀禮者一一拜禮,最後拜謝項父。

二回加冠,觀禮席走出一位頭髮花白、身材發福的中年人,同樣和藹的神色,項元汴曾告訴過仇英加冠者的身份,想來這一位便是二甲頭名進士、項元淇之好友戚元左先生了。此人長詩文、善書畫,他的楷書與師傅文徵明齊名,仇英早前也曾聽師傅提及過,只這會子才見着故事中的人物,此人還爲自己加冠,當即感動的眼中含淚。戚元左爲他加黑麻布緇布冠,表示他從此具備參政的資格,仇英也一一拜禮、最後拜謝。

三回加冠,宗廟之外徐徐走進一位老人,仇英見了幾乎喜極而泣,因爲來者正是他常年在外雲遊,幾乎無人得知其蹤跡的師傅,亦是蘇州三寶的師傅——周臣。周臣含笑爲他戴上白鹿皮做的禮帽門代表着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成長爲可以保家衛國的錚錚男兒。

三次加冠禮成,項父向衆人宣佈了仇英的字,便是文徵明惠賜的“實甫”,宣讀祝詞。一系列繁複的禮儀之後,宗廟之外車馬等候,迎接衆人前往酒樓赴宴。那裡等候着無數的文人書畫商,有風聞仇英之名而來,也有爲着項家、爲着貴賓而來的,不論賓客們來意爲何,仇英的弱冠之禮高朋滿座、賓主盡歡,規模之大、場面之盛不亞於當年項元汴本人的成人禮,但就這一點,已讓不少人印象深刻了。

38.錢塘之宴(上)27.桃花源圖卷之五32.桃花源圖卷之十49.子虛清明之五23.桃花源圖卷之一9.評花榜之一16.十榮圖之四5.上巳節(下)4.上巳節(中)29.桃花源圖卷之七12.評花榜之四5.上巳節(下)35.天籟閣40.錢塘之宴(下)33.桃花源圖卷後記11.評花榜之三58.子虛清明之十四49.子虛清明之五46.子虛清明之二27.桃花源圖卷之五15.十榮圖之三15.十榮圖之三15.十榮圖之三50.子虛清明之六46.子虛清明之二50.子虛清明之六46.子虛清明之二5.上巳節(下)50.子虛清明之六29.桃花源圖卷之七36.弱冠之禮(上)36.弱冠之禮(上)40.錢塘之宴(下)54.子虛清明之十28.桃花源圖卷之六63.子虛清明之十九4.上巳節(中)23.桃花源圖卷之一9.評花榜之一15.十榮圖之三61.子虛清明之十七61.子虛清明之十七39.錢塘之宴(中)45.子虛清明之一35.天籟閣33.桃花源圖卷後記25.桃花源圖卷之三61.子虛清明之十七46.子虛清明之二7.品畫(下)52.子虛清明之八36.弱冠之禮(上)5.上巳節(下)29.桃花源圖卷之七24.桃花源圖卷之二7.品畫(下)23.桃花源圖卷之一20.十榮圖之八58.子虛清明之十四24.桃花源圖卷之二12.評花榜之四55.子虛清明之十一11.評花榜之三54.子虛清明之十28.桃花源圖卷之六50.子虛清明之六40.錢塘之宴(下)29.桃花源圖卷之七8.騎馬的女子30.桃花源圖卷之八48.子虛清明之四6.品畫(上)38.錢塘之宴(上)66.番外 學正和生員(上)54.子虛清明之十44.蓮社圖48.子虛清明之四12.評花榜之四7.品畫(下)25.桃花源圖卷之三20.十榮圖之八5.上巳節(下)47.子虛清明之三27.桃花源圖卷之五16.十榮圖之四35.天籟閣45.子虛清明之一16.十榮圖之四54.子虛清明之十38.錢塘之宴(上)6.品畫(上)26.桃花源圖卷之四21.十榮圖之九46.子虛清明之二16.十榮圖之四30.桃花源圖卷之八66.番外 學正和生員(上)23.桃花源圖卷之一
38.錢塘之宴(上)27.桃花源圖卷之五32.桃花源圖卷之十49.子虛清明之五23.桃花源圖卷之一9.評花榜之一16.十榮圖之四5.上巳節(下)4.上巳節(中)29.桃花源圖卷之七12.評花榜之四5.上巳節(下)35.天籟閣40.錢塘之宴(下)33.桃花源圖卷後記11.評花榜之三58.子虛清明之十四49.子虛清明之五46.子虛清明之二27.桃花源圖卷之五15.十榮圖之三15.十榮圖之三15.十榮圖之三50.子虛清明之六46.子虛清明之二50.子虛清明之六46.子虛清明之二5.上巳節(下)50.子虛清明之六29.桃花源圖卷之七36.弱冠之禮(上)36.弱冠之禮(上)40.錢塘之宴(下)54.子虛清明之十28.桃花源圖卷之六63.子虛清明之十九4.上巳節(中)23.桃花源圖卷之一9.評花榜之一15.十榮圖之三61.子虛清明之十七61.子虛清明之十七39.錢塘之宴(中)45.子虛清明之一35.天籟閣33.桃花源圖卷後記25.桃花源圖卷之三61.子虛清明之十七46.子虛清明之二7.品畫(下)52.子虛清明之八36.弱冠之禮(上)5.上巳節(下)29.桃花源圖卷之七24.桃花源圖卷之二7.品畫(下)23.桃花源圖卷之一20.十榮圖之八58.子虛清明之十四24.桃花源圖卷之二12.評花榜之四55.子虛清明之十一11.評花榜之三54.子虛清明之十28.桃花源圖卷之六50.子虛清明之六40.錢塘之宴(下)29.桃花源圖卷之七8.騎馬的女子30.桃花源圖卷之八48.子虛清明之四6.品畫(上)38.錢塘之宴(上)66.番外 學正和生員(上)54.子虛清明之十44.蓮社圖48.子虛清明之四12.評花榜之四7.品畫(下)25.桃花源圖卷之三20.十榮圖之八5.上巳節(下)47.子虛清明之三27.桃花源圖卷之五16.十榮圖之四35.天籟閣45.子虛清明之一16.十榮圖之四54.子虛清明之十38.錢塘之宴(上)6.品畫(上)26.桃花源圖卷之四21.十榮圖之九46.子虛清明之二16.十榮圖之四30.桃花源圖卷之八66.番外 學正和生員(上)23.桃花源圖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