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桃花源圖卷後記

嘉靖二年春,唐伯虎病故。接到消息時,仇英正在文徵明家做客,文師母沈氏準備了一桌子好菜,全家上下喜氣洋洋的,仇英還沒等到他們解開謎底,便有家僕來報:“唐大爺沒了!”

滿室的喜氣驟散,文徵明眼角泛淚、捋須而嘆,沈氏也擱下了杯盤。仇英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一撒腿就往外跑去,文嘉瞧着便與父母招呼了一聲,也跟了上去。

這年的桃花開得晚,唐伯虎終究沒有看到那一幕,他走得時候沒有親友在身旁,僅剩的一名家僕說,公子並未留下什麼特別的話。蘇州城的一大傳奇人物、瀟灑不羈的風流才子唐伯虎,竟是走得這般無聲無息。

緊隨着仇英二人而來的,是文徵明夫婦。噩耗傳到祝家,祝枝山正病臥在牀——他如今也是老了,他不顧家人阻攔,執意要去見唐伯虎最後一面,家人沒辦法,只好使人用竹榻擡着他趕去桃花庵奔喪。

文徵明含淚爲其書寫弔喪聯:

少年才俊,金陵解元,才華橫溢,惜文星墜落,何日魂歸故里;

志趣清雅,秉性耿直,品行高尚,爲世人敬仰,他年鶴來吳鄉。

唐伯虎與祝枝山都是性情中人,又是肺腑之交,兩人攜手製造了不少風流韻事,千萬年後還爲人們所津津樂道。還曾記得伯虎於某個夏天拜訪祝枝山,剛好是祝枝山醉後,裸體縱筆疾書,了不爲謝。伯虎跟他開玩笑說:“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祝枝山立即答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由此足見二人情誼。伯虎病逝,祝枝山悲傷不可抑制,脫口唸出千字墓誌銘,由唐伯虎所剩不多的親友拓刻在墓碑之上。

遠在寒山寺修行的織香聞訊趕來的時候,衆人已經準備爲唐伯虎入殮。

榻上的唐伯虎雙眼緊閉,並且永遠永遠不會睜開了,織香眼睜睜看着衆人將他擡入棺木,將要蓋棺之時,再忍不住衝上前去,緊緊握着他已然冰涼的雙手。唐伯虎沒有子孫,來幫助辦喪的皆是桃花塢來幫忙的街坊,對這個穿着僧袍長相絕美卻神情哀絕的女尼並不熟悉,紛紛望向文徵明與祝枝山徵詢意見。

文祝二人本要攔她,見着她泣不成聲的樣子也不忍心了,便讓衆人先行離開暫避,留一些時間與他們話別。

無人知道織香與那唐伯虎都說了些什麼,就如同無人知道唐伯虎臨死之前有什麼未盡之語。半個時辰之後衆人再回到靈堂,織香已然不在了,有眼尖的人發現唐伯虎的手上多了一束紅綢相系的長髮,一縷花白、一縷黑,便像是老夫少妻的結髮一般。

織香回到寒山寺之後便落了發。仇英去瞧她的時候,見着她剃度了,好一陣懊惱,卻被她規勸說:“山中待得久了,也便就是這樣的一生了。我雖是被迫出家,心中並不篤信什麼佛祖,但這般的日子倒也是極清靜的。只盼着唐公子在黃泉路上多等我一等,來世不要相差那麼多的歲數,再投生做對平凡夫婦,也便都萬事足矣。”

這一年,仇英不止面臨唯一妹妹落髮爲尼的愁苦,還要面對與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文嘉暫別——文徵明得了京中友人的舉薦,終於以五十四歲高齡入朝爲官,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文徵明傾半生之力,終於得償所願,可以將胸中所學報效國家,自是無上的欣喜,只是這喜還未來得及好好消化,便遇到唐伯虎的病故。

唐伯虎與祝枝山還有他文徵明三個,人稱蘇州三寶。唐伯虎善畫、祝枝山善書,他們二人成名尚早,年輕之時已在官場走了一遭,卻雙雙選擇歸隱蘇州,過着賣畫、賣字的逍遙生活,而三人之中,文徵明算是大器晚成,早年參加科舉還曾因爲字寫得太醜而落榜,後來勤奮苦讀,到了中年纔有些浮名,竟是個詩書畫的全才。他雖也醉心仕途,但有兩位好友的前車之鑑,也叫他不免爲這條道路擔驚猶疑,不過骨子裡文人致仕的教育,還是叫他汲取了些許勇氣,讓他決意舉家入京。

仇英這孩子,也算是他一手栽培出來的,因爲是早年好友仇元慧的遺孤,也尤其照應着。這次入京,文徵明便將仇英召喚到跟前問道:“你可願與爲師一道,上京城去遊歷一番。”

大明朝的科舉制度,規定罪臣之後不得入考、娼妓之後不得入考、女子不得入考,仇英偏偏三樣佔全了,即便文徵明只知道他是罪臣仇元慧和名妓織香的後人,也是絕了規勸他參加科舉的心思。仇英雖短時未曾考慮過恢復女子的身份,但着實對官場也沒什麼興致,她幼時也曾聽父親稍微提及宮廷之中的各種勾心鬥角與權勢壓軋,也曾慶幸過兩個孩兒都是女子,不必爲天下蒼生及自己的幸福而掙扎猶疑。

是以他自然是婉拒了師傅的邀請,文徵明也便不爲難他,只交代着若是隨時改了主意,便隨時入京去找他。

仇英應了,卻忽而想到:“那文鵬大哥和文嘉,也要跟着師傅入京嗎?”

文徵明肯定的點了點頭,仇英便也就沉默了。文嘉是想入仕的,作爲跟他一起長大的好友,仇英怎麼可能不明白這一點,只當他準備好臨別禮物要與他惜別之時,文嘉卻忽而改變了主意道:“我不想入京!”

仇英訝問:“爲何不想入京?”

文嘉只是看着他不語,仇英便問:“你不是向來都期盼着入仕?京中總好過蘇州,還是有諸多機會的。”

文嘉還只是看着他,仇英笑道:“你莫非捨不得我?”

“你爲何不與我們一同入京?蘇州之於你,也不過是個傷心之地罷了。”文嘉徐徐勸慰,仇英卻只是輕輕搖頭。這幾年來,他沒有說出口,可文嘉終是懂得他的,蘇州之於仇英,確實不是個擁有美好記憶的地方,他確是想換個地方走一走,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些牽掛罷了。

如今師傅一家要入京,織香也落了發習慣了清靜,也不再見他……而項元汴,這段時日因爲生意上的事情暫離,不知此刻在漢口還是佛山,仇英竟當真覺得,這世上便好像只剩自己孤苦伶仃一個人了。

文嘉看出他的迷茫,又勸道:“一起入京吧,總得有個全新的開始。想一想你的父親,曾經也是從那片京城繁華里走出來的,你不想去看看他當年的路?”

仇英卻是笑了,他憶起了父親的容顏和叮囑,便堅定道:“文嘉,你有你的路,我也有我的路,便在此時散了吧,以後總有再見的機會。”

文嘉爲着他臉上的笑意放心,卻爲着他的說法傷心,“你竟真的要跟我分離?”

“聚散終有時,不過你永遠是我心中最好的朋友,相信這份情誼不會隨着距離而有所改變的。文嘉,我深知你心中有一份抱負,與師傅一樣,想要做個兼濟天下之士。我也有我的願望,父親曾是宮廷畫師,身在宮中所看所想有限,出了宮廷卻奉旨不得再畫,我想完成他的夙願,更是我自己的理想,做一名快樂的小小畫師,或遊覽名山大川,或尋個藏品豐盛之處觀臨描摹,這一生一世,再與外人不相干了。”

文嘉便就這樣與仇英揮手告別。這年七月,文氏舉家搬往京城,蘇州的宅子便只留了墨海大叔一人守着,蘇州百姓再提起文徵明不說文老,而是恭恭敬敬道一聲“文待詔”,這些便都是後話了。

仇英向文氏父子送行那一日,項元汴適巧又到了蘇州,便與他一道送到城門之外。文嘉只依依不捨望着兩人片刻,終究還是揮一揮手道了別。

項元汴坐在高頭大馬上,望着仇英手中的包裹,久久才問道:“你這是要往哪裡去?”

仇英將那份包裹顛了顛,望向蘇州城高聳的城牆,嘆道:“走到哪裡便是哪裡吧……總要出去看看不同的世界。”

“我記得你曾說,天生不愛遊歷名山大川,愛從書畫中尋求不一樣的世界。”項元汴在馬上,仇英站在地上,總要昂着頭才能瞧清他的模樣,仇英眯縫着眼回憶,輕輕笑卻大聲回道:“是有這麼回事!”

“那麼,便上來吧?”項元汴向他伸出友誼之手。仇英有些犯楞,卻在一晃神之間叫他拽住了身子扶上馬背,撲騰了好久方纔坐穩了身子,卻纔意識到身後的懷抱穩重又安全,仇英有些犯赧,低聲問道:“你這是要做什麼?”

“你早就答應了要去拜訪我家,卻等了三四年也沒有兌現。橫豎你要出遊,不如先去我的天籟閣,這些年我可蒐羅了不少好書好畫等着你來。”項元汴策馬揚鞭,仇英一個心慌忙揪緊了他的袍袖,卻仍是東倒西歪。項元汴騰出手,將他的兩手摟在自己腰間,兩人共乘一騎,朝着嘉興的方向絕塵而去。

長路漫漫,年輕的畫師仇英,他的征途纔剛要開始呢……

36.弱冠之禮(上)8.騎馬的女子5.上巳節(下)32.桃花源圖卷之十54.子虛清明之十44.蓮社圖32.桃花源圖卷之十33.桃花源圖卷後記11.評花榜之三23.桃花源圖卷之一32.桃花源圖卷之十54.子虛清明之十19.十榮圖之七47.子虛清明之三45.子虛清明之一44.蓮社圖30.桃花源圖卷之八64.子虛清明之二十12.評花榜之四63.子虛清明之十九39.錢塘之宴(中)40.錢塘之宴(下)8.騎馬的女子32.桃花源圖卷之十41.錢塘江之別16.十榮圖之四26.桃花源圖卷之四45.子虛清明之一5.上巳節(下)24.桃花源圖卷之二22.十榮圖之十46.子虛清明之二22.十榮圖之十38.錢塘之宴(上)52.子虛清明之八59.子虛清明之十五52.子虛清明之八11.評花榜之三21.十榮圖之九65.幸福啓程17.十榮圖之五8.騎馬的女子45.子虛清明之一65.幸福啓程59.子虛清明之十五17.十榮圖之五41.錢塘江之別51.子虛清明之七16.十榮圖之四35.天籟閣49.子虛清明之五51.子虛清明之七41.錢塘江之別21.十榮圖之九25.桃花源圖卷之三13.十榮圖之一24.桃花源圖卷之二66.番外 學正和生員(上)64.子虛清明之二十46.子虛清明之二45.子虛清明之一45.子虛清明之一59.子虛清明之十五41.錢塘江之別49.子虛清明之五48.子虛清明之四49.子虛清明之五25.桃花源圖卷之三52.子虛清明之八7.品畫(下)61.子虛清明之十七54.子虛清明之十46.子虛清明之二32.桃花源圖卷之十9.評花榜之一17.十榮圖之五6.品畫(上)29.桃花源圖卷之七36.弱冠之禮(上)26.桃花源圖卷之四30.桃花源圖卷之八61.子虛清明之十七27.桃花源圖卷之五52.子虛清明之八13.十榮圖之一61.子虛清明之十七51.子虛清明之七8.騎馬的女子36.弱冠之禮(上)65.幸福啓程12.評花榜之四27.桃花源圖卷之五27.桃花源圖卷之五4.上巳節(中)55.子虛清明之十一55.子虛清明之十一22.十榮圖之十63.子虛清明之十九21.十榮圖之九63.子虛清明之十九
36.弱冠之禮(上)8.騎馬的女子5.上巳節(下)32.桃花源圖卷之十54.子虛清明之十44.蓮社圖32.桃花源圖卷之十33.桃花源圖卷後記11.評花榜之三23.桃花源圖卷之一32.桃花源圖卷之十54.子虛清明之十19.十榮圖之七47.子虛清明之三45.子虛清明之一44.蓮社圖30.桃花源圖卷之八64.子虛清明之二十12.評花榜之四63.子虛清明之十九39.錢塘之宴(中)40.錢塘之宴(下)8.騎馬的女子32.桃花源圖卷之十41.錢塘江之別16.十榮圖之四26.桃花源圖卷之四45.子虛清明之一5.上巳節(下)24.桃花源圖卷之二22.十榮圖之十46.子虛清明之二22.十榮圖之十38.錢塘之宴(上)52.子虛清明之八59.子虛清明之十五52.子虛清明之八11.評花榜之三21.十榮圖之九65.幸福啓程17.十榮圖之五8.騎馬的女子45.子虛清明之一65.幸福啓程59.子虛清明之十五17.十榮圖之五41.錢塘江之別51.子虛清明之七16.十榮圖之四35.天籟閣49.子虛清明之五51.子虛清明之七41.錢塘江之別21.十榮圖之九25.桃花源圖卷之三13.十榮圖之一24.桃花源圖卷之二66.番外 學正和生員(上)64.子虛清明之二十46.子虛清明之二45.子虛清明之一45.子虛清明之一59.子虛清明之十五41.錢塘江之別49.子虛清明之五48.子虛清明之四49.子虛清明之五25.桃花源圖卷之三52.子虛清明之八7.品畫(下)61.子虛清明之十七54.子虛清明之十46.子虛清明之二32.桃花源圖卷之十9.評花榜之一17.十榮圖之五6.品畫(上)29.桃花源圖卷之七36.弱冠之禮(上)26.桃花源圖卷之四30.桃花源圖卷之八61.子虛清明之十七27.桃花源圖卷之五52.子虛清明之八13.十榮圖之一61.子虛清明之十七51.子虛清明之七8.騎馬的女子36.弱冠之禮(上)65.幸福啓程12.評花榜之四27.桃花源圖卷之五27.桃花源圖卷之五4.上巳節(中)55.子虛清明之十一55.子虛清明之十一22.十榮圖之十63.子虛清明之十九21.十榮圖之九63.子虛清明之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