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九節 江山如血

六月,泰山。齊王田榮、代王陳餘、燕太子臧衍談笑風生。

臨淄城下大敗東楚軍,臨陣斬殺龍且之後,聯軍趁勝追擊,一舉奪回濟北郡,把東楚的勢力重新趕回薛郡,恢復了戰前的分界線。田榮十分高興,親自陪着勞苦功高的陳餘和臧衍登泰山避暑。

泰山被稱爲岱宗,在中原的禮儀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又是儒家的發源地,對於陳餘來說,遊泰山有着很重要的意義。一路上,他觀瞻了孔子登臨處,又參加了歷代天子封禪的祭臺,然後在田榮的引領下,到五大夫松下稍息。

五大夫松是一棵大松樹,枝葉繁茂,樹下濃蔭如夜,清涼逼人。剛剛出了一身汗的田榮一到樹蔭下,頓時大呼痛快,臧衍擦了擦額頭的汗珠,也連聲笑道:“果然是清涼逼人。”

陳餘卻站在樹蔭外沒動,皺着眉頭看了看這棵松樹,臉色有些不善。田榮一見他沒有跟進來,還站在外面曬太陽,大聲笑道:“大王,難道你已經到了入火不侵的真人之境了嗎?”

“大王休得取笑。”陳餘有些不悅的說道:“餘是修習聖人學問的,從來不屑什麼真人、至人之類的虛妄之說。餘之所以不入此樹納涼,是因爲此樹取身不正,君子不居也。”說着,快步走到旁邊的一棵松樹下,端身正坐。

臧衍和田榮詫異的互相看了一眼,一起走出了五大夫松下,來到陳餘身邊站定,這棵樹比起五大夫松小多了,正午強烈的陽光從樹枝中透過來,讓人覺得還是有些刺眼。不過,比起剛纔陳餘的話來,這點陽光的刺眼並不重要。

“大王,這是何道理?”臧衍莫名其妙的問道。

“太子不會不知道這棵松樹何以名爲五大夫松吧?”陳餘擡起頭,翻着眼皮看了臧衍一眼。臧衍搖了搖頭,他還真是不太清楚。田榮卻明白了:“大王是因爲這棵樹爲嬴政遮雨,又接受了嬴政的封賜嗎?”

據說始皇帝在封泰山的時候,忽然天降暴雨,始皇帝一行就是歇在這棵樹下,才躲過了淋成落湯雞的晦氣,始皇帝爲了感謝這棵樹,就封它爲五大夫——秦二十等爵中的第九爵,比普通百姓所能享有的八等爵還要高出一等——表示有功必賞之意。

臧衍聽了田榮的講述,撲哧一聲笑出聲來:“大王就是爲了這個?這只是一棵樹,誰來它就爲誰擋雨,又不是專爲嬴政那個暴君如此。再者,嬴政封它爲五大夫,它又能有什麼辦法?大王何必爲此而深惡痛絕?大王,此樹不足以遮蔭,我們還是到那棵樹下去吧,那裡才叫個涼快。”

陳餘搖搖頭:“聖人不飲盜泉之水,惡其名也。餘雖不敢望聖人萬一,卻也不願爲貪一刻陰涼居於是樹之下。”他頓了片刻,又慨然嘆道:“不得已而爲之,天下多少惡事,藉此名義而行啊。聖人說,必也正名,正是爲此。”

對他的話不以爲然的臧衍正準備去那棵樹下納涼,聽他說這句話,腳步不由的滯住了。雖然他覺得陳餘太迂腐了,可是如果自己還去,豈不是就成了他口中那個名不正言不順的惡人。

這儒家的人果然多事,臧衍看了看那抹濃蔭,忽然有些厭煩。田榮看在眼裡,哈哈一笑:“二位,何必爲了這些事而煩心呢。其實呢,這棵樹也不錯,我們略作休息,還要再往上走。豈不知無限風光在險峰嗎?越往上走,風光越是絕美。我們在山頂休息一夜,明日再觀日出。屆時雲海浩瀚,氣象萬千,那才叫賞心悅目呢。”

陳餘也覺得自己剛纔那一番話有些煞風景,見田榮這麼說,也笑道:“看來還是大王眼界寬啊。聖人云,登泰山而小天下,信有斯言。”

田榮哈哈大笑,連連謙虛:“大王說笑了,榮哪裡是什麼眼界寬啊。只是那時宗室淪喪,社稷敗壞,心中苦悶無依。只得與從兄等人偷暇登山,以抒胸懷。只求登高一望,心中悶氣略消而已,哪裡談得上小天下這樣的豪情壯志啊。”田榮說着,想起當初和田儋一起起兵時的情景,現在田儋已經死了,田儋的兒子田市也被自己親手殺了,不免有些神傷,笑容也有些勉強。

陳餘暗自一笑,沒有再接他的話茬,起身向上攀登:“諸位,我們來比試一番腳力吧。”

田榮和臧衍連忙跟上,一應侍從也忙不迭的扛着各種物件,氣喘吁吁的向上爬。包括陳餘的屬從在內,都有些嫌陳餘多事,如果不是那麼固執,到那棵五大夫松下休息片刻,喝口水,緩緩精神,豈不是勝過這樣汗淋淋的爬山?

一路無話,攀到山頂,已是日落時分。夕陽西下,火紅的落日映紅了半邊天,雲海似燃燒起來了一般,又如血一般的汪洋肆意,映得幾個人已經通紅的臉更紅得似火。

看着波濤萬里、變幻萬千的雲海,陳餘胸中的鬱悶頓消,他長長的吁了一口氣,伸開雙臂,似乎要擁抱這無邊無際的雲層,脫口而出:“噫!登泰山而攬浮雲兮,慕聖人而循行。思千古之悠悠兮,悲天下之未平……”

臧衍本想諷刺他兩句,可是看着眼前的美景,他也沒了那心情。只是靜靜的看着腳下翻滾的雲彩,恍惚有飄飄欲仙之感。他也想象陳餘一樣唱兩句,可惜又怕言辭粗陋,被陳餘這個名士笑話,只得把涌到嘴邊的話又咽回了肚子裡。

山風強勁,將衆人身上的汗一會兒就吹得無影無蹤。田榮看着站在崖邊的陳餘,心裡有些緊張。現在三國聯盟,陳餘就是主心骨,萬一他掉下去了,那怎麼對付項羽。

“大王,小心一些。”

陳餘看了看腳下,哈哈大笑:“多謝大王擔心,餘雖然年近四十,可還站得穩。”

“哈哈哈……”田榮也放聲大笑:“大王站得穩,我等才安心啊,要不然哪能在東楚西楚這一狼一虎之間苟活?太子,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說着,他衝着臧衍使了個眼色。

臧衍一愣,隨即也明白了田榮的意思。現在盟軍要靠陳餘指揮,不能不對他容忍一二。便接上去奉承道:“大王說得對。要不是代王的指揮,大敗東楚,斬殺了龍且,我等如何能這麼安穩的站在這裡吹風。”

陳餘心滿意足。三國之中,他的實力是最弱的,可是憑着他的聰明才智,他卻成了最關鍵的人物,這讓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以前他一直跟在張耳後面做事,有什麼好名聲,首先都要歸張耳,就連他自己都是這麼覺得的。擁立武臣,擁立趙歇,他一直都居在次位。和張耳鬧崩了,他時常有些後悔,可是現在忽然發現,自己離開了張耳,並沒有失去什麼,反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他一下子成了萬衆矚目的英雄。他是代王,是趙國的大將軍,趙國、代國的子民,都把他當成國之棟樑。而現在,他帶領着三國聯軍,力抗東楚霸王項羽的三十萬大軍,並且一戰擊殺了項羽的大將龍且,立下了赫赫戰功。

相比於儒家學術精湛,卻沒有做成什麼實事的張耳,陳餘覺得,只有自己這樣,那才叫文質彬彬,立德、立功兩不誤。立言呢?躊躇滿志的陳餘忽然想起了從咸陽傳來的那些小冊子,熱乎乎的心忽然一涼,自己能立什麼言?立什麼樣的言能超過西楚街頭傳看的那些小冊子?論儒家學說,自己連孔鮒、伏勝那些人的小指頭都夠不上,恐怕就連伏勝的那個小女兒伏婉瑩都不如,說兵法,自己又怎麼是李左車、韓信那樣的人的敵手?論實用技術,唉,還是不提了,自己根本就連工學院的普通學子都不如,那個什麼光的折射原理,到現在他還沒搞明白呢。

田榮和臧衍看着臉色原本開心得象開了花,忽然之間卻又變得陰晴不定的陳餘,都有些搞不明白,不知道自己哪句話說錯了。他們互相看了看,張了張嘴巴,都不知道如何勸說。

陳餘出了一會神,見二人臉色驚異,不免有些尷尬。他掩飾道:“二位,我們只是小勝,還不足以安睡。東楚、西楚勢大,我們周旋其中,雖有小勝,但略有差池,卻有覆滅之禍。龍且,不過是一匹夫爾,何足道哉?”

田榮和臧衍聞聽,也黯然的點了點頭。他們當然知道項羽實力強勁,又有從敖倉取來的糧食做後盾,臨淄城下這點損失他還頂得住。再加上在咸陽分贓時,他得的份子本來就是最大的,經此一敗,他恐怕會不惜代價的向西楚購買武器,到時候已方不論是兵力還是論武器,可就都沒有優勢了。

“不知道到咸陽買軍械的事情是否順利。”田榮有些情緒低落的自言自語。他和共尉的交情本來就不好,現在又和項羽開打,也不知道共尉願不願把武器賣給他。

“大王放心,一定會順利的。”陳餘安慰田榮道。

“也不一定。”臧衍搖搖頭,捻着腮下了幾根特別長的鬍鬚,皺着眉頭說道:“咸陽的生產能力我大致有點數,他們最近又在大規模的擴軍。東柱國韓信一下子擴軍到十萬,新徵召的七萬人到現在還沒有換裝完畢。張良在巴蜀聽說又在擴軍,如果也擴到十萬的話,又是一筆大數目。我們現在又向他提出五萬人的裝備。項羽聽了那麼大的虧,估計也不會坐視,應該也會向西楚提出購買要求。就算項羽也要這麼多吧,那又是十萬人。這麼多的需求,咸陽一定會應付不過來的。我擔心,西楚要麼會拒絕我們的要求,要麼,會加價。”

田榮一聽,眉頭就皺了起來,他本來已經覺得那個價格太離譜了,一兩萬人的裝備就夠他全國一年的賦稅了,再加價,那豈不是更肉疼。

陳餘笑了,他擺擺手,示意田榮和臧衍一起到侍從們剛建好的大帳裡。田臧二人見他胸有成竹,也十分好奇,連忙跟了進去。

“二位,你們只知道西楚貪財,卻不知道,西楚的目的,不僅僅在財。”陳餘一面喝着茶,這也是從西楚咸陽傳來的,一枚茶包一金,同樣是暴利品。當然對於他們三個來說,這個還是消費得起的。特別是陳餘,他特別喜歡那種苦澀後面的淡淡茶香,他覺得,這滋味無形之中符合了夫子所說的道。“西楚向我們出售武器,一方面是要搜刮錢財,另一方面,卻是爲了讓我們制衡東楚,給西楚留出更多的準備時間。”

田榮和臧衍不解,目不轉睛的看着陳餘,和好學的蒙童看着學問淵博的先生一樣,目光中充滿了崇仰和敬畏。陳餘很享受這種感覺,他特意的品了品茶,讓這種感覺保留得更久一些。

“項羽佔據楚、樑九郡,是我山東最好的膏腴之地,他又豈會甘心做一個霸王,或者是……”陳餘忽然想起他們都稱帝了,不由得宛爾一笑:“是現在這個不倫不類的東帝?不,不,他要做的是天下共主,是天子,是皇帝!他拋棄了曾經幫助過他,又由他親自封立的殷王、河南王,捨棄了名正言順的韓王,還壯士斷腕,讓出了南陽,爲什麼?不就是要穩住共尉,讓他有時間來吞滅我們幾國嗎?等他吞滅了我們,他就佔據了天下之半,足以和共尉一戰。”

田榮連連點頭,這個道理比較淺顯示,他能想得到。

“可是共尉也不傻,或者說,他更陰險。”陳餘呷了一口茶,示意田榮和臧衍道:“二位喝茶啊,茶要趁熱喝,涼了,卻沒那份意境了。”

臧衍一笑,心道老子在咸陽喝茶喝得比你多多了,而且全是宮中喝的上等貨,哪像你這種街頭賣的大路貨,也沒你這份矯情。不過臉上他卻還是笑盈盈的說道:“代王名然是名士風範,一下子就抓住了茶道的箇中訣竅,哪像我們這些粗人,只知道牛飲。”

田榮也跟着呷了一小口茶,他還不太習慣這種苦澀的東西。“大王請繼續說,寡人洗耳恭聽。”

陳餘微微一笑,慢條斯理的接着說:“二位,共尉也同樣不會滿足於佔領關中,安安穩穩的做個西楚王……”

“那當然,他現在是西帝了嘛!”臧衍不以爲然的笑道。

“不然。東帝、西帝這種讓人笑話的東西,只是項羽這種不讀書的人提出來的,而共尉不過是迎合他罷了,他不作任何阻攔的就應下,只是向項羽表示他的服從,讓項羽更安心的征伐。而他,也正好養精蓄銳,伺機而動。”陳餘越說越激動,聲音漸漸大了起來:“二位再想想,共尉是不會算帳的人嗎?關中和關東,哪個是適合稱雄天下的地方?”

“關中!”田榮和臧衍不約而同的應道。

“對,是關中。”陳餘大聲說道:“可是我聽說,共尉在鉅鹿大戰未見分曉的時候,就向當時生死未卜的項羽求得了關中。”

“不會吧。”田榮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當時項羽自己能不能保住命都在兩可之間,他要向項羽求關中?他難道能占卜,知道項羽可以大敗王離?”

陳餘搖搖頭:“善易者不卜。且不論共尉是不是能預知項羽會戰勝王離。反正當時的情況,如果項羽戰敗,天下又將重新歸秦,項羽這個許諾能不能兌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時項羽急需他的幫助,當然要什麼有什麼,更何況是還在秦手中的關中?人對於已經是自己的東西,當然會很看重,但是對於還不是自己的東西,卻往往會特別大方。共尉抓住這個時機,向項羽討得了關中。而等到真拿下關中之後,項羽雖然後悔,以至於有鴻門之宴,卻限於自己的承諾,和共尉的堅持,他已經無法奪回關中了。”

“天下形勢未明之前,共尉就搶先下手,佔有了一個莫大的先機。”陳餘下了一個結論,然後端起了共杯,目光從茶杯上方掠過,掃視着恍然大悟、連連點頭的田榮和臧衍。過了好一會,等田榮和臧衍看向他,眼中露出更加迫切的目光時,他才又接着說。

“滅秦以來,至於不過三年整。關中一日千里,恢復速度驚人,共尉北擊匈奴,南擊百越,奄然當年嬴政的狂妄。相比之下,項羽兩次擊齊,卻毫無進展。這裡面當然有齊國君臣上下一心,共抗強敵的原因,但是有些因素,也不得不加以重視。大王,你想必知道,項羽初次擊齊時,彭越給他造成的麻煩吧?”

田榮點了點頭,臉色有些黯然。當初要不是彭越多次截了項羽的糧道,恐怕齊國當時就亡國了。這次項羽幾個月就擊破了齊國一半的國土,不得不說,跟彭越離開了鉅野澤,項羽沒有後顧之憂有莫大的關係。

“大梁之會,項羽用撤回項佗爲條件,換取共尉召回彭越,可見彭越的存在對於項羽的影響有多大。但是共尉會這麼痛快的挖掉項羽肉裡的這根刺?讓項羽輕輕鬆鬆的拿下齊國,回頭再跟他決一死戰?”

“那……”田榮似乎明白了些什麼,但是又不是特別明白。

“這麼說,他賣給我們武器,就是爲了讓我們有實力和項羽抗衡?”臧衍放下茶杯,沉聲說道。

“正是。”陳餘一拍案几,大聲說道:“他本來是想以共抗匈奴爲名,吞併我代燕,然後再蠶食燕趙,再以我燕趙齊代之民,與項羽一爭天下。可是我們豈能聽他擺佈?他此計落空,便轉而以資助我等的方式,和項羽作戰。我們拖住項羽一天,他就會多一天的準備時間。”

田榮恍然大悟:“這麼說,就算是我們不給錢,他也不得不賣給我們了?”

“正是如此。”陳餘露出了笑容,重重的點點頭。“他也許會漲價,也許會推說來不及供應,可是隻要我們說,現在沒有那些軍械,我們就只能向項羽投降了,那麼他就會乖乖的將我們要的軍械送上門來。哪怕,我們一個錢也不給。”

三個人互相看了看,仰天大笑。

聽了陳餘的分析,田榮和臧衍放了心。晚上,他們心情舒暢的喝了一頓酒,安安穩穩的去睡了。陳餘卻沒有立刻睡,他臥在大帳之中,聽着外面陣陣松濤,心情有些不自在。他讀過書,雖然對道德的過分注重讓他看起來有些迂腐,可是他對歷史上的事情瞭解要比田榮和臧衍更清楚。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後能得天下的,十有八九就是那個西楚王共尉,他那些離經叛道的行爲,雖然很不合陳餘的味口,可是陳餘不得不說,正是這些離經叛道的行爲,才能讓他在短短的三年內牢牢的把握了關中,並且恢復了秦初吞天下時的氣勢。如果不是因爲他那個不封王的決定,陳餘願意在雲中的時候就願意拜在共尉的面前,奉他爲主,跟着他征戰天下,建功立業。他之所以要鼓動臧荼拒絕共尉,現在又挾帶了齊國,說白了,不過是想和共尉談條件,爲自己爭取更好的待遇。

可是,這樣做符合聖人的教誨嗎?夜深人靜的時候,陳餘常常會這樣問自己。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故意給共尉統一天下製造麻煩,讓更多無辜的百姓死於戰爭,這樣應該嗎?

唉,我這樣做也不能說只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我是爲了讓共尉明白,郡縣制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只有封建制纔是更好的方案。周朝封建,有天下八百年,秦行郡縣制,不過十五年就崩潰了。共尉受了那些人的蠱惑,實行郡縣制,就算他統一了天下,又能太平多久呢?我這也是爲天下的長治久安考慮啊。

陳餘輾轉反側,夜深難眠,直到天色將明,他才勉強睡着了,不期然之間,那片落日下的雲海闖入了他的夢境,只是那片雲海紅得有些刺眼,紅得有些讓人心重,似乎那些雲都被血染透了一般,滲出濃重的血腥味。

與此同時,項羽駐馬谷成山,看着遠處燈火通明的盟軍大營,臉上露出輕蔑的微笑。在他的身後,八千身穿重鎧、手持鐵矛的子弟兵倚馬而立,殺氣騰騰。

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七節 暗流涌動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二節 處變不驚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三十一節 不復當年第一章 陳勝王 第六節 夜取蘄縣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五節 又見劉季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節 明爭暗鬥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 成竹在胸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節 爲尊者諱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節 不可思議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節 欲擒故縱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劫後重逢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節 兩隻狐狸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八節 漫天要價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七節 扶弱抑強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六節 贈君吳鉤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一節 損人利已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 黎明突襲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四節 相輔相成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八節 見血就暈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 驕兵悍將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節 利慾薰心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 亂點鴛鴦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九節 成人之美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節 欲罷不能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節 山雨欲來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三節 斬草除根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一節 何必當初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九節 封狼居胥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八節 表裡不一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四節 婁敬獻計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 山嶺喋血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二節 百年大計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七節 暗流涌動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 驕兵悍將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四節 婁敬獻計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五節 戰火再起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節 迫在眉睫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六節 死不瞑目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二節 釜底抽薪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三節 陳畔身死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十三節 赤子之心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三節 長短之議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節 項羽襲營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三節 組建班底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四節 戰戰兢兢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九節 東海來客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一節 援軍來了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二節 實話實說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節 兄弟重逢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八節 反客爲主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 秦楚恩怨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三節 養虎爲患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五節 螳螂捕蟬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五節 恐怖組織第一章 陳勝王 第三節 一擊必殺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八節 背水而陣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九節 後繼無人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四節 將計就計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九節 江山如血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一節 先勝後敗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 山嶺喋血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八節 反客爲主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四節 寶刀之歌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六節 沛公劉季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節 怒火攻心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 長遠打算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 知兵之人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四節 趁火打劫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九節 天意弄人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 秦人之苦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節 緩兵之計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九節 天意弄人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七節 險象環生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 實力尊嚴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六節 尺蠖之屈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四節 利害權衡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八節 咸陽紙貴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八節 酈商立功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二節 固守待援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五節 損人利已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 順水推舟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三節 左右爲難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二節 落魄韓信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節 白虎蠻軍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一節 意外之喜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五節 攻心爲上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一節 南越趙佗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 長遠打算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二節 斤斤計較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六節 新年氣象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四節 老而彌辣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 歸師勿遏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六節 東窗事發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五節 討價還價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九節 義利之辯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四節 裡應外合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
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七節 暗流涌動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二節 處變不驚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三十一節 不復當年第一章 陳勝王 第六節 夜取蘄縣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五節 又見劉季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節 明爭暗鬥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 成竹在胸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節 爲尊者諱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節 不可思議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節 欲擒故縱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 劫後重逢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節 兩隻狐狸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八節 漫天要價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七節 扶弱抑強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六節 贈君吳鉤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一節 損人利已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 黎明突襲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四節 相輔相成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八節 見血就暈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 驕兵悍將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節 利慾薰心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 亂點鴛鴦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九節 成人之美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節 欲罷不能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節 山雨欲來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三節 斬草除根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二十一節 何必當初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九節 封狼居胥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八節 表裡不一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四節 婁敬獻計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 山嶺喋血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二節 百年大計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十七節 暗流涌動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 驕兵悍將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四節 婁敬獻計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五節 戰火再起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節 迫在眉睫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六節 死不瞑目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十二節 釜底抽薪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三節 陳畔身死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十三節 赤子之心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三節 長短之議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節 項羽襲營第一章 陳勝王 第二十三節 組建班底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四節 戰戰兢兢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九節 東海來客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一節 援軍來了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十二節 實話實說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節 兄弟重逢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八節 反客爲主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 秦楚恩怨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三節 養虎爲患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五節 螳螂捕蟬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五節 恐怖組織第一章 陳勝王 第三節 一擊必殺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十八節 背水而陣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九節 後繼無人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四節 將計就計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九節 江山如血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一節 先勝後敗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 山嶺喋血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八節 反客爲主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二十四節 寶刀之歌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六節 沛公劉季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三節 怒火攻心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 長遠打算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 知兵之人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四節 趁火打劫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二十七節 防守反擊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九節 天意弄人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 秦人之苦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節 緩兵之計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九節 天意弄人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二十七節 險象環生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 實力尊嚴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十六節 尺蠖之屈第二章 鉅鹿鏖兵 第四節 利害權衡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十八節 咸陽紙貴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八節 酈商立功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三十二節 固守待援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五節 損人利已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 順水推舟第二章 風雲變幻 第十三節 左右爲難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二節 落魄韓信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節 白虎蠻軍第三章 楚風浩蕩 第二十一節 意外之喜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五節 攻心爲上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一節 南越趙佗第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 長遠打算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二節 斤斤計較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二十六節 新年氣象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四節 老而彌辣第一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 歸師勿遏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六節 東窗事發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十五節 討價還價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九節 義利之辯第二章 四海歸一 第四節 裡應外合第一章 陳勝王 第十七節 虛虛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