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臨峙11

第一批輸前的米麥五萬石,外加上製作好的口糧幹脯鹽菜約八十萬斤,絹紗帛布兩萬段,酒水六千壇;已經從淮東境內啓程上路了,目前已經越過邙煬山北麓,而走到了宋州境內。

一些造成市面緊縮,限制娛樂和消費的措施也被頒佈下去,比如在食肆裡禁止提供穀物釀造酒類,在城區中重新採取分量有限的配給制;當然這大都是沒有什麼卵用表面功夫,只是用來掩人耳目而已。

淮東自有一套運行還算順暢和周密的內部供應體系,這個東西就沒法直觀的體現出來了,除非你有專業的知識,已經相關從業多年的經驗,纔有可能在針對性的情況下發現一些端倪。

因此大多數淮東軍民的日常生活收到的影響,其實也相當的有限和片面,無非就是在淮東宣傳機器的倡導下,爲了服務和支持淮東的軍隊,所有在職和編管下的人員,每旬額外捐獻一天的勞動所得而已。

真正收到影響比較大的,也就是那些淮東供銷體系還沒有辦法到達的,偏遠地區或是山區地帶的村邑居民;他們日常生活所需會隨着市場的自然緊縮,而有所質量下降和短缺起來。

也就是因爲太過窮困和貧瘠,沒有像樣的產出和資源,加上城邑村鎮距離頗遠,而暫時任其自生自滅,只承擔象徵性的賦稅徭役,還沒有派人建立起最原始基層政權的三類地區;

不過隨着淮東控制力和執行力的加強,已經基層組織建立和拓展開來,這部分的比例在淮東人口當中佔據分量也是越來越小;

原先還佔了四分之一多,不過這些年被強制遷徙和吸引到平原城邑附近來編管開墾,加上隨着不斷涌入的外來人口和移民安置,現在已經下降到不足八分之一,或者還要更少了。

這一次備戰也同樣是一個機會,加緊把剩下這些窮苦潦倒,只能提供一點賦稅的編外人口,給更多納入到正常管制和登籍的渠道中來。

畢竟,隨着國朝的二次北伐帶來短期餘澤,淮東周邊的壓力和威脅也是大爲減輕,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至少在兩三年內是這樣的。

這樣就可以把位於濟水以北,漣水以東,白馬湖和長子湖以西在內,更多原本作爲緩衝區的閒置荒廢土地,給從荒草中重新開墾出來,而比較穩健向前推進和擴展實際的控制區域。

雖然近年的收成已經趕不上了,但是整理過的田地還是可以趕上秋分後,種上冬小麥等作物的。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正所謂是耕戰一體的民族,在備戰的同時,這方面的準備和佈置,也不能同時有所鬆懈的。

在此期間,

唯一來自國內的新變化的則是,在原來的詔書之外,來自宗藩院通過一份姍姍來遲的附帶任命,授予我爲夷州藩及其附近島嶼上的副管領?

卻讓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好起來很多。

這個管領,可比我其他的頭銜的含金量,都要高得多。

通常情況下國朝都會以島洲爲卸去,委任一到若干名內臣代爲管領和協理島洲內的外藩事務,同時接受當地的貢賦和獻納;大者稱管領,中者稱副管領,小者稱守護。

與負責駐守當地的都督府、刺史等直轄的行政機構設置,形成某種既有分工又相互監督的二元行政體制。

而這夷州副管領,可是作爲東海各藩宗家的澄海公之下的首席藩臣;可以在澄海公不在藩內主持局面,或是無法履行職責的情況下,代爲協調和整理、指導夷州各領的藩務,調停。

只是因爲某些歷史原因,已經被變相空置了好些年,

要知道,作爲夷州最大的地方領主,宇文家的藩主也不過是一個代守而已,卻已經可以影響夷州本島的五府十六州,很大一部分藩家領主的態度了。

當然,協調和指導的概念實行起來比較模糊,有很多地方有待界定和落實,因爲國朝對外藩務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並沒有明確說明這種職權的範圍,也沒有規定作爲本地的藩家可以接受或是不接受;

因此,這個東西和名分要看放在誰的手裡;

如果是尋常廣府的勳貴之家,那也不過是區區一介榮譽而尊崇的加銜,反而還要在逢年過節給名義上的上家澄海公府上問候和貢禮。

事實上國朝也會給一些資望高深的元宿或是重臣,加上這些各洲管領的,不過大都是身爲幕府接班人的光海公名下;在生前享受一份相應的進益。

但是放在我的手裡,以淮東近百萬軍民作爲後盾,又有前期在夷州島上滲透和經營,外加上在宇文家內部發展出來的部分帶路黨勢力,作爲作爲基礎的話;再加上名正言順的副管領職分,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權威和執行力了。

要知道我原先以備戰和糧臺的理由,就已經可以籍着籌備軍需的過程,插手夷州五府十六州的內部事務;現在更有了對島內各藩直接指手畫腳的相應大義名分。

因爲在副管領之下,同樣可以設立數量不等的屬官,來協助處理相對繁複的藩務,特別是在現今夷州島上的正常賦稅和徭役,還有相應藩家貢禮和年金,都被劃歸給淮東暫時支配。

那個人販子出身的鄭艇在夷州雖然乾的還不錯;但是關靠他一個人主持局面顯然還不夠,也不利於保障正常的運作了;我需要更多的人手和佈置,才能應對和滿足新的局面和形式。

在一時之間,我在腦海之中已經閃現過了,適用於任命十幾個名字和相應的出身背景;比如將帶領船團多年的宇文拔都給調回來,給予出身和屬官頭銜,讓他和鄭艇搭檔負責名面上的事務。

如今的聯合船團長久經營下來,已經運作的十分嫺熟順暢,也不差他一個所能夠發揮的用處了。

當然了,這一切手段和佈局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名正言順的把夷州,變成我淮東事實上的大後方和相對穩定的戰略緩衝,最起碼也要實現一部分的要求和目標。

爲此,我之前已經把一部分老兵的療養和退休安置地,設置在了雞籠山附近開屯的土地上。

因爲,這裡的地理位置是在太重要了,既是南海大三角貿易的北端樞紐和轉運地,又是經略和通貿江南沿海的重要跳板,正所謂是“東南鎖鑰”。

此外,我就可以名正言順得對夷州本地的駐防力量下手了。

夷州島上的駐屯軍沒有什麼好說的,經過三路北伐的陸續抽調和閩中事變的移防大陸之後,事實上也就剩下數千分散各地的老弱病殘。

真要有需要的話,派上一個主戰營就可以掃蕩一空了,真正有實力抵抗的,反而是那些藩家的私兵和義從。

此外,我在意的是夷州東南澎湖列島的海巡司,在這裡以查防海路,禁絕盜匪爲由,同樣駐留了一隻小規模的水師。

雖然是隻有大小十幾條船,部分還是沒有裝配火炮,而是用牀弩和彈射器的老式飛魚船,連同雜佐在內三千多號軍額,所構成的三流地方水師;但是對於我淮東實力有限的海面力量而言,卻已經足以構成相應的威脅和壓力了;

而且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一旦有什麼變故對方避戰遠遁,全力發動起來之後對於淮東所以來的後方,已經南北輸送和貿易線,還是有着要命威脅的。

有了副管領的名分,我現在就可以打着要求協助巡防海面的名義,把手伸進去一探虛實了。

正所謂是有條件固然要上,沒有條也要創造機會和藉口繼續上。

在這種緊張紛忙的日常當中,我也迎來了那位留在淮東的大使臣吳穆,關於後續出兵的第一次催促。

我也開始恰如其分的訴苦和表達各種爲難的心情,與之進行某種意義上的討價還價。

第629章 悵懷24第874章 撥亂14第78章 再聞第498章 聞驚8第685章 落盡5第1159章 滄瀾9第930章 驚破10第976章 浮夢6第723章 異夢3第924章 驚破4第997章 跌宕7第80章 幕內第328章 兩端第1062章 零落12第705章 啓東5第748章 思變8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533章 經略7第1073章 立新3第752章 徒變2第333章 再進第550章 根本6第1053章 零落3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457章 歸亡5第574章 決意4第457章 歸亡5第155章 陣前、暇間第126章 宴樂與分贓第1043章 殤國3第298章 戰淮北十二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961章 沉驚11第421章 戰局4第565章 營生5第460章 歸亡8第195章 歸還第200章 在港第866章 撥亂6第499章 起復與投獻第1102章 歸遠2第325章 支持與交換第605章 悵懷5第854章 風動14第1000章 跌宕10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147章 驚聞第169章 微瀾3第682章 落盡2第762章 憂亂2第1116章 歸遠16第648章 後手8第396章 在河北7第760章 徒變10第297章 戰淮北十一第969章 沉驚19第1157章 滄瀾7第237章 邀請 劇場第50章 在揚州第1253章 再決3第1137章 潮新7第379章 戰雲第560章 歸還10第185章 隱殺第467章 歸亡16第447章 天傾15第1083章 立新13第270章 京口的文抄公第85章 接手第169章 微瀾3第539章 風雨3第305章 戰淮北二十第932章 驚破12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1159章 滄瀾3第176章 間歇第1169章 滄瀾19第688章 新氣4第908章 臨峙8第1082章 立新12第1170章 滄瀾14第1277章 卷蕩7第874章 撥亂14第1092章 立新22第936章 驚破16第720章 大羅(10)第897章 反動17第1288章 旋滅8第1022章 瀾動2第461章 歸亡9第25章 出聞第74章 試手第733章 抉擇3第277章 交困第677章 出援27第23章 醉聞第115章 夢醒第1248章 新章8第680章 出援30第78章 再聞
第629章 悵懷24第874章 撥亂14第78章 再聞第498章 聞驚8第685章 落盡5第1159章 滄瀾9第930章 驚破10第976章 浮夢6第723章 異夢3第924章 驚破4第997章 跌宕7第80章 幕內第328章 兩端第1062章 零落12第705章 啓東5第748章 思變8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533章 經略7第1073章 立新3第752章 徒變2第333章 再進第550章 根本6第1053章 零落3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457章 歸亡5第574章 決意4第457章 歸亡5第155章 陣前、暇間第126章 宴樂與分贓第1043章 殤國3第298章 戰淮北十二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961章 沉驚11第421章 戰局4第565章 營生5第460章 歸亡8第195章 歸還第200章 在港第866章 撥亂6第499章 起復與投獻第1102章 歸遠2第325章 支持與交換第605章 悵懷5第854章 風動14第1000章 跌宕10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147章 驚聞第169章 微瀾3第682章 落盡2第762章 憂亂2第1116章 歸遠16第648章 後手8第396章 在河北7第760章 徒變10第297章 戰淮北十一第969章 沉驚19第1157章 滄瀾7第237章 邀請 劇場第50章 在揚州第1253章 再決3第1137章 潮新7第379章 戰雲第560章 歸還10第185章 隱殺第467章 歸亡16第447章 天傾15第1083章 立新13第270章 京口的文抄公第85章 接手第169章 微瀾3第539章 風雨3第305章 戰淮北二十第932章 驚破12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1159章 滄瀾3第176章 間歇第1169章 滄瀾19第688章 新氣4第908章 臨峙8第1082章 立新12第1170章 滄瀾14第1277章 卷蕩7第874章 撥亂14第1092章 立新22第936章 驚破16第720章 大羅(10)第897章 反動17第1288章 旋滅8第1022章 瀾動2第461章 歸亡9第25章 出聞第74章 試手第733章 抉擇3第277章 交困第677章 出援27第23章 醉聞第115章 夢醒第1248章 新章8第680章 出援30第78章 再聞